前一陣子,跟朋友的一對雙胞胎兒子做了個互動。答應給他們發紅包,有兩個方案讓他們選,方案一:紅包200元,可以當場得到;方案二:紅包400元,但要兩個星期後才能得到。
結果,老大選擇的是方案二,老二選擇的是方案一。
為什麼要做這個互動呢?
因為朋友之前向我諮詢,說倆孩子雖是雙胞胎,但學習上存在很大的差異,老大一回到家就開始寫作業,一直到寫完才會去幹別的,對興趣班的學習也非常認真努力,閱讀課外書經常一口氣能讀大半本;
老二則不同,即使是和老大一起寫作業,一點沒有「定力」,幾個興趣班都是半途而廢,好不容易看會兒書,一會兒開開電視、一會兒吃點零食。
至於學習成績,老大名列前茅,老二中等還得偏下。
聽朋友描述的情況,我大概判斷孩子的意志力方面存在差距。通過對紅包的選擇,就證明了這一點。選擇方案二的老大,有較強的自控力和意志力;選擇方案一的老二,則是因為自控力和意志力不足。
為什麼有的孩子可以持續、專注地學習幾個小時,而有的孩子卻連堅持半個小時都有問題?
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的意志力有高有低。而意志力的高低取決於我們大腦中的前額皮質,它位於額頭和眼睛後面的神經區。前額皮質並不是擠成一團的灰質,而是分成了三個區域,分管「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三種力量。這三種力量決定了我們的意志力。
前額皮質的左邊區域負責「我要做」的力量。它能幫你處理枯燥、困難或充滿壓力的工作。比如,當孩子很想打開電視看卡通片,它會讓孩子仍然坐在座位上。
右邊的區域則控制「我不要」的力量。它能克制你的一時衝動。比如,孩子寫作業時並沒有去和家人聊天。左右兩個區域一同控制人們「做什麼」。
第三個區域位於前額皮質中間靠下的位置。它會記錄你的目標和欲望,決定你「想要什麼」。這個區域細胞活動越劇烈,人們採取行動和拒絕誘惑的能力就超強。即使大腦的其他部分一片混亂,向你大叫「幹這個!幹那個!」這個區域也會記住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我們可這樣簡單地理解:我們只有一個大腦,但我們有兩相想法。或者說,我們的腦袋裡有兩個自我。一個自我任意妄為、及時行樂,另一個自我則克服衝動、深謀遠慮。我們總是在兩者之間搖擺不定。
如果我們期望深謀遠慮的自我戰勝及時行樂的自我,就像老大選擇兩個星期後400元的紅包,必須依賴強有力的前額皮質。
跟孩子互動過後,我問朋友,對兩個孩子的表現,平時他是怎麼對待的?
朋友說,對老大自然是表揚,對老二一開始還能心平氣和地交流,和平交流無效後只能採取非和平的方式,各種花樣的批評是免不了的。
其實孩子也挺委屈,他心中也有兩個自我,一個要去學習,一個要去做點別的事情。只不過前一個自我輸給了後一個自我,因為他的前額皮質不夠強大有力。對孩子的批評,在這種情況下,並不能為孩子提供任何助力。
我知道朋友減過幾次肥。但很不幸,每次減肥都管不住嘴,他日益變粗的腰圍證明他在減肥方面沒有足夠的意志力。於是借他減肥的案例與他講清了前額皮質與意志力的關係。
我們見面的那天是個周末,在朋友的家裡。我跟朋友交流的時候,兩個孩子已開始學習。不過這時兩孩子的表現,又映了他們定力的差異。老大一直在專注地學習,老二卻時不時出來聽我們討論的話題,約半個小時的時間出來了3次。
於是我向朋友提了個建議,一起帶著孩子到小區裡散散步。約20分鐘後,我們又回到朋友家裡,我和朋友繼續探討,孩子們繼續學習。在接下來的時間裡,老二也出來聽我們談話,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出來了兩次,頻率明顯比之前低。
為什麼帶孩子出去散散步,老二學習分心的次數就降低?因為鍛鍊對提高自控力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尤其對剛開始進行鍛鍊的人來說。神經生物學家在檢查這些剛開始鍛鍊的人的時候,發現他們大腦裡產生了更多的灰質和白質。
其中,白質能迅速有效地連通腦細胞。鍛鍊身體像冥想一樣,能讓你的大腦更充實、運轉更迅速。前額皮質則是最大的受益者。
科學家認為,5分鐘的「綠色鍛鍊」就能改善心情、提高注意力、增強自控力。「綠色鍛鍊」指的是任何能讓你走到室外、回到大自然懷抱中的活動,散步、慢跑都可以。
除了鍛鍊能讓前額皮質更具活力外,還有很多方式可以達到同樣的目的:
讓孩子坐在椅子上,雙腳平放在地上,或盤腿坐在墊子上。背挺直,雙手放在膝蓋上。冥想時一定不能煩躁,這是自控力的基本保證。
閉上眼睛。注意呼吸,吸氣時在腦海中默念「吸」,呼氣時在腦海中默念「呼」。告訴孩子,當發現自己有點走神時,重新將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這種反覆的注意力訓練,能讓前額皮質開啟高速模式,讓大腦中處理壓力和衝動的區域更加穩定。
這樣每天鍛鍊5分鐘即可,習慣成自然之後,可以試著每天做10——15分鐘,如果覺得有負擔,那就減少到5分鐘
讓孩子將呼吸頻率降低到每分鐘4-6次,也就是每次呼吸用10——15秒時間。只要有足夠的耐心,加上必要的練習,這一點不難辦到。
放慢呼吸能激活前額皮質,有助於身心從壓力狀態調整到自控力狀態。這樣訓練幾分鐘後,就會感到平靜、有控制感,能夠克制欲望、迎接挑戰。
睡眠不中也會影響意志力,因為睡眠不足會影響身體和大腦吸收葡萄糖,而葡萄糖是能量的主要存儲方式,能量短缺會造成嚴重後果。研究表明,睡眠短缺對大腦的影響和輕度醉酒是一樣的。前額皮質受損就會失去對大腦其他區域的控制,自然讓人意志力降低。
有些學校作業布置太多,或有些孩子習慣不好導致寫作業太慢,都會造成孩子睡眠不足,從而使意志力下降。所以充足的睡眠是孩子有良好的意志力的保障。
壓力是意志力的死敵。
壓力過大會影響身體健康,也會影響人的自控力。因為人類面臨壓力時,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會影響大腦(自然包括前額皮質)的能量供應。
在許多孩子的日常學習中,有時老師、家長、或是本人給了自己太多的壓力,這也是孩子意志力變低的原因之一。
研究證明,每天拿出時間來放鬆一下,能保護人的身體,增強意志力。
如果孩子真有壓力過大的情況,可以讓孩子躺下來,用枕頭墊著膝蓋,腿稍稍抬起(或者,可以選擇任何一種孩子覺得舒服的姿勢)。讓孩子閉上眼睛,做幾次深呼吸,讓他感覺腹部有起伏。如果孩子感覺身體某種很緊張,可以讓他有意識地擠壓或收縮肌肉。保持這種狀態5-10分鐘,就可以使身體進入放鬆的狀態。
心理學家們經多年研究發現,可以把人類的意志力想像成一塊意志力肌肉,並可以通過某種鍛鍊方式來鍛鍊它。並且為此探索了很多行之有效、又操作簡便的方法——控制自己以前不會去控制的小事。
比如,把孩子喜歡吃的糖放在顯眼的地方,但讓他控制住別吃;用左手(不常用的手)做一件如開門、刷牙之類的事;不說某句口頭禪;每天做10個仰臥起坐或伏地挺身等,這種看似簡單的鍛鍊方法確實能讓孩子的意志力變得更強。
在家長眼裡,孩子可能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這往往是表面現象,也不是孩子的主觀意願,孩子也是「身不由己」。像孩子不能專心學習,是和家長戒不了煙、減不了肥是一樣的,都是意志力的問題。
意志力的強弱取決於前額皮質,本文介紹了6種方法,經實踐檢驗都是容易操作且行之有效的。
沒有哪個孩子天生排斥學習,沒有哪個孩子不願專注認真。家長的責任應是發現的問題本質,採取科學的方法助孩子一臂之力。
後來朋友家的老二怎麼樣了?
朋友:「孩子都愛上學習,是家長最大的福氣。」
·END·
【輔你做更好的家長,給孩子最好的成長。匯集上海百餘位教育專家(同時是成功家長),給您分享有效的教育經驗、方法、理念和思想。如需個別交流,可關注後私信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