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體系建設誰來制定規則

2021-01-07 中國經濟網

  □ 舒聖祥

  據悉,《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送審稿)》已上報國務院,國務院常務會議已原則通過。根據規劃,以政務、商務、社會、司法等四大領域為主體的信用體系建設方案實現了社會信用的全面覆蓋;2017年,將建成集合金融、工商登記、稅收繳納、社保繳費、交通違章等信用信息的統一平臺,實現資源共享。

  在我們的時代,完善的信用體系和有效的信用機制,是確保整個社會實現良性運轉,最為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加快建立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讓失信者受到應有懲罰,讓守信者獲得應有褒獎,公民的信用意識才能真正建立。無論是完善市場經濟制度,還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抑或提升公民道德素養,信用體系建設都是亟待補齊的短板。

  根據信用體系建設規劃,我們將建立統一的信用信息平臺,納入金融、工商登記、稅收繳納、社保繳費、交通違章等信用信息,建立個人和社會組織統一的社會信用代碼。換言之,信用將會成為讓人一生受用的無形資產,失信則會成為使之寸步難行的沉重負債。

  信用意識的建立,信用社會的出現,受益的將會是我們所有人。而要實現這樣的願景,信用體系建設的相關規則制定,無疑非常關鍵。公平的規則、透明的規則、具體詳細的規則、沒有腐敗漏洞的規則、不受權力幹預的規則……可以說,信用體系建設,關鍵就在規則。

  比如有人擔心:掌握規則的人會不會隨意更改規則?這樣的擔心並不多餘。一旦信用代碼影響公眾生活和企業發展的方方面面,信用記錄就會成為巨大的資源,而掌握信用記錄的機構,將會有空前的尋租空間。會不會有權力幹預?會不會有權錢交易?誰來約束信用平臺管理機構?事實上,如果信用規則足夠完善透明,完全可像徵信體系發達的國家一樣,交由市場主體來負責,而不需要政府性信用平臺管理機構。

  還有人質疑: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司法公信四大領域,最後真正落實的會否只有商務誠信與社會誠信?確實,對公民的信用體系建設比較簡單,可是政務誠信,該用什麼樣的規則並且由誰來考量呢?地方發債與政府信用評級緊密相關,政務誠信更直接影響公民幸福感,但普通公眾如果沒有評價權利,政務誠信會不會「自己評自己」?司法公信同樣如此,現實中的司法系統,並無誠信高低之分,只有級別不同。越是級別高的,是不是也越誠信?

  以銀行徵信系統為主的當下信用評價機制,之所以備受詬病,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公民的信用記錄單方面掌握在銀行等營利機構手中,制定規則與更改規則,全由對方說了算,而其自身的失信行為,卻沒有任何信用懲戒措施。需要強調的是,如果新的信用體系建設,仍舊是銀行、工商、社保、交警等部門說了算,他們自身的失信行為則無人監管,那麼這樣的信用體系建設,就將仍然是「跛腳」的。

  這個意義上,「誰來制定規則」將會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一是要儘量上升信用規則制定者的層級,最好是由全國人大來立法形成;二是必須給予公眾充分的參與和表達自由,不能是公眾全程不在場的「被信用」。

相關焦點

  •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法治之道
    當下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作為一種制度信用,確實有其積極的意義,但也存在有效性邊界,更是存在致命的合法性問題,應當嚴肅和認真地直面與應對之,真正按法治國原則對其加以形塑,改變其設計的初衷和目前的運行模式,從而在合法性保障基礎上發揮其適度效用。  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基本面相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有以下基本面相是值得關注的。
  • 什麼是信用體系建設?
    社會信用體系也稱國家信用管理體系或國家信用體系。它是一種社會機制,具體作用於一國的市場規範,它旨在建立一個適合信用交易發展的市場環境,保證一國的市場經濟向信用經濟方向轉變,即從以原始支付手段為主流的市場交易方式 向以信用交易為主流的市場交易方式的健康轉變。
  •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要更上一層樓
    社會信用環境正在開始改善,社會信用秩序與信用規則正在逐步建立。應該說,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1.0時期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完成了歷史使命。2020年即將到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即將邁入新階段,進入2.0時代。新階段、新起點,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主要任務、方向和目標應該是什麼呢?我認為,回答這個問題應該基於以下四個方面的認識。
  •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知識宣傳
    創建「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宣傳資料(一)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知識宣傳 一、基本概括對於現代的市場交易環境而言,信用是一種建立在信任基礎上的能力二、功能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是信用發揮作用的前提,它保證授信人和受信人之間遵循一定的規則達成交易,保證經濟運行的公平和效率。功能有三種:1. 社會信用體系具有記憶功能,能夠保存失信者的記錄;2.
  • 夯實誠信之基——宿州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綜述
    記者 董虎 攝「十三五」時期,特別是2018年以來,我市堅持以誠為本、以信立市,全面貫徹落實國家信用建設部署,重點在信用分級分類監管領域積極探索,推行「信用+」監管模式,實現從傳統行政監管手段向運用市場主體信用監管手段轉變,夯實基礎、促進應用、營造氛圍環環相扣,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步伐加快,營商環境不斷提升,城市「信用」名片越來越亮。
  • 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調整海南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聯席會議...
    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調整海南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聯席會議牽頭單位和成員單位的通知瓊府辦〔2018〕38號各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洋浦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聯席會議成員單位:為統籌推進我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各項工作,加強我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
  • 國家發布的10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相關文件
    》(以下簡稱「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的「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總體要求,制定本規劃綱要。推動建立質量信用徵信系統,加快完善12365產品質量投訴舉報諮詢服務平臺,建立質量誠信報告、失信黑名單披露、市場禁入和退出制度。  流通領域信用建設。研究制定商貿流通領域企業信用信息徵集共享制度,完善商貿流通企業信用評價基本規則和指標體系。
  • 當前信用體系建設短板是什麼?
    在細化社會治理的同時,也引發人們對信用懲戒泛化的擔憂。記者了解到,隨著社會信用創新按下「快進鍵」,也不同程度地出現懲戒過頭、信用濫用等亂象。一些地方的信用建設,僅靠文件驅動,用「文件落實文件」;還有些地方將上訪、招商納入信用評價,造成了較大負面影響。信用邊界在哪裡?信用如何被濫用?徵信和信用為何分不清?當前信用體系建設短板是什麼?記者就此進行了深入調查。
  •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靠什麼
    【摘要】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成績與挑戰並存,為加快信用體系建設,一方面應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公共信用體系,並積極推動市場化的信用服務體系;另一方面應普及信用知識,增強契約精神。
  • 以聯合懲戒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建設社會信用體系構建相適應的市場監管新機制;決定進一步推進通關便利化,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要求更大力度對外開放,促進進出口多元化發展。  網民認為,大到政府、企業,小到個人,都應該誠信為本。加強信用監管是基礎,是健全市場體系的關鍵。
  • 《山西省太原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行動計劃(2018—2020年)》
    (2014—2020年)》和《山西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行動計劃。(市發改委負責)  6.工程建設領域信用建設。加快市場信用制度建設,制定建設市場各方主體和從業人員信用標準。研究制定《建設類企業人員基礎信息錄入辦法》《建設類企業及人員信用評價辦法》《建設類企業人員信用信息錄入辦法》等相關制度。加快工程建設信用信息系統平臺建設,逐步實現建築市場監管、企業和人員信用管理、監管信息和公共信息查詢、信息數據統計分析等功能。
  • 蘭州市大數據管理局凝聚「信用」力量 信息化助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蘭州市大數據管理局凝聚「信用」力量信息化助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現如今,人們買房買車辦貸款都離不開信用信息的查詢與核實,但凡這上面有個「汙點」,貸款可能就泡湯了。信用信息的健全完善於企業、於個人都好處多多。
  • 國務院:嚴厲打擊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名義非法收集、買賣信用信息的...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誠信建設的要求,認真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等相關規定,進一步明確信用信息範圍,依法依規實施失信懲戒,完善失信主體信用修復機制,提高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法治化、規範化水平,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如下意見。
  • 全文 | 2016中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回顧與2017年展望
    在信用市場中,尤其應注意基於信用原理發展起來的新型網際網路經濟業態,這些新經濟以信用原理為依據,將傳統經濟交易雙方信息不對稱領域中的相關主體的信息資源進行整合,降低了信息獲取成本和失真程度,使傳統行業發展更加高效和規範,這類新興(信用)經濟的發展為社會信用體系向縱深向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和市場基礎;4、信用異議申請和修復系統,包括對原信息異議處理程序、相關規則和管理辦法等
  • 2020年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進展及2021年展望
    ,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一、2020年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進展  (一)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2020年,完善和規範是信用工作主線,中央多次部署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在深化「放管服」改革部分明確提出,完善社會信用體系。
  • 稅務總局修訂《涉稅專業服務機構信用積分指標體系及積分規則...
    「放管服」改革要求,優化稅收營商環境,促進涉稅專業服務行業規範健康發展,國家稅務總局修訂了《涉稅專業服務機構信用積分指標體系及積分規則》,現予以發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關於《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修訂〈涉稅專業服務機構信用積分指標體系及積分規則〉的公告》的解讀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放管服」改革要求,優化稅收營商環境,促進涉稅專業服務行業規範健康發展,稅務總局發布了《關於修訂〈涉稅專業服務機構信用積分指標體系及積分規則〉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
  • 信用體系建設 少不了阿里和你我金融這樣的企業
    企業失信的惡劣影響遠不止經濟領域,還衍生出社會道德滑坡等系列社會問題,加快社會的信用體系建設應成為各界共識。目前 信用體系建設初見成效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迅速發展,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輝煌成就。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日益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
  • 構建誠信建設長效機制 全面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
    《指導意見》的出臺,有利於進一步完善失信約束制度,規範公共信用信息納入範圍、失信懲戒和信用修復等相關工作,提高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法治化、規範化水平;有利於落實十九屆四中全會「完善誠信建設長效機制,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徵信體系,加強失信懲戒」和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完善社會信用體系」等相關要求,全面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有利於更好發揮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對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
  • 安徽省交通運輸信用體系建設工作上半年總結
    2020年以來,安徽省交通運輸信用體系建設工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信用交通省」創建,聚焦信用信息歸集和應用,加快建立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監管機制,推進信用信息數據共享公開,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有力支撐。一是注重加強頂層設計,建立工作機制。
  • 新華財經|2021年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十大展望
    新華社北京1月1日電(胡俊超、宮晴晴、朱思韻)進入2021年,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將在哪些方面發力?新華信用梳理並形成2021年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十大展望。展望一:社會信用立法進程有望提速2020年多個重要文件明確提出推動社會信用法律建設,如《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提出,推動出臺信用方面的法律。進入2021年,隨著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深入推進,社會信用立法進程有望提速,尤其是地方立法方面,重慶、廣東、江蘇、貴州等地方信用立法已進入審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