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探妙結束篇古瓷藝術研究先行者鄧白先生

2020-12-12 工步營造

工步營造畫坊

鄧白先生是具有權威性的學術專著《中國陶瓷史》惟一的藝術顧問,這表明他在古陶瓷藝術方面公認的權威地位(注)。

六十年代初,在討論中國工藝美術史的會議上,我作為《美術》雜誌的記者只遠遠地看到鄧先生,當時他對我當然是不會留下印象的。二十年前,在我熱中於古瓷片的收藏時期,葉淺予先生幾次對我說起鄧老。說五十年代,他與幾位老先生一起去甘肅考察古蹟,一天,大家發現鄧先生丟了,好不緊張。過了一時,只見鄧先生手提一包碎碗碴子高興地讓大家觀賞。由於我正熱中於此道,聽了印象極深,原來鄧老早在五十年代就是個瓷片迷。後來,不斷在刊物上看到鄧老關於古瓷藝術的研究文章,拜讀後受益很大。

在他一系列文章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對古代民窯的關注。他充分肯定民窯瓷繪的藝術價值和貢獻;又深為民窯在歷史上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抱有不平。這兩點在他的文章中有鮮明的表述,並從方方面面有據有論地進行分析闡述。

我的《中國民窯瓷繪藝術》一書1991年出版後(圖01),鄧老寫了幾千字的長文寄給臺北的《鑑賞》雜誌創刊號,對我的研究大加鼓勵,是文章發表之後他才通知我的。《古瓷片》一書出版前(圖02),我去信徵求意見,提出擬用他十年前給我的一封信作為序文。鄧老認為十年前的信有些不合時宜,執意新寫一篇。當時正值杭州陰雨季節,書房光線不好,但鄧老竟寫出七幹字的長序寄來。表現出這位前輩對民窯藝術研究的熱心關注。

圖011991外文出版社畢克官著《中國民窯瓷繪藝術》

圖022000黑龍江美術出版社畢克官著《古瓷片》

鄧白先生是我國美術界的老前輩。生於1906年,廣東東莞人。他學養深厚,涉獵面廣。對工藝美術史、古代美術史、古代畫論、中國傳統繪畫都有深入的研究,並有多種專著出版。他又是一位國畫大家,書法藝術也有功底。作為中國古代瓷器藝術研究的先行者,鄧老的示範和指導作用,必將在今後的研究工作中產生深遠的影響。

臨了,我要告訴讀者,當寫這篇短文的時候,我與鄧老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晤面過,我們之間的交往純屬「神交」。當然,我期待著儘早當面聆聽教誨,並當面表示真摯的謝意。

註:鄧白(1906~2003),著名工藝美術教育家、美術理論家、中國書畫家、陶瓷藝術家、工筆花鳥畫家、藝術學科博士生導師。號白叟,別字曙光。廣東東莞縣人。1906年出生於莞城的一個中醫家庭,自幼喜愛詩文書畫,天資聰慧,興趣廣泛,曾師從居巢、居廉的弟子梁梅泉。一九二六年入廣州市立美術學校學習,鑽研圖案,師承名畫家陳之佛。一九二九年在中央大學藝術系學習,一九四〇年任重慶中央大學助教,一九四二年後任國立藝專講師、副教授。解放後任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工藝美術系副教授。一九六二年協助浙江省輕工業廳恢復龍泉青瓷生產,在自建的小窯中成功地燒制了仿南宋官窯青瓷,開展恢復郊壇窯的科研工作。建國以來,還曾參與修復杭州靈隱寺大雄寶殿釋迦牟尼造像和北京人民大會堂浙江廳設計工作。著述有《浙江民間工藝選集》、《略談古代陶瓷裝飾藝術》、《龍泉青瓷藝術成就》、《中國陶瓷美術史綱》等。工筆花鳥畫代表作有北京人民大會堂浙江廳的《和平春色》、廣東廳的《嶺南丹荔》等。原浙江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浙江美協副主席、浙江省文聯理事、中國陶瓷學會副理事長等職。鄧白教授是古瓷藝術研究專家,是具有權威性的學術巨著《中國陶瓷史》惟一的藝術顧問,是中國陶瓷藝術理論研究的翹楚,他撰寫的《略談我國當代陶瓷的裝飾藝術》和在古陶瓷國際研討會上的學術報告《中國古陶瓷的藝術成就》,掀開了研究中國當代陶瓷裝飾及其演變規律的序幕。摘自百度百科

全書完

編著按:感謝各位看官的一路相伴。大家給予的點讚、關注、讚賞還是轉發,小編都視為是一種鼓勵一種鞭策,今後自當更加努力。本書結束之後,工步營造微信公眾號將隆重推出王德娟先生的散文速寫集《親近泥土》。這本散文速寫集圖文並茂,作者通過自己特有的方法記錄了國家近半個世紀的變遷。描繪了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農民的日常生活並講述了與他們交往的故事;記錄了農村在失去理性年代裡的風風雨雨以及上世紀七十年代礦工的生活及勞動場景;還有異國風情、老人和親朋的肖像……這一切,都充滿了人情味,表現出女畫家細膩的風格和獨特的視角。

相關焦點

  • 東莞鄧白藝術回顧展全國首展
    東莞走出去的藝術大家  鄧白,號白叟,別字曙光,1906年出生於東莞莞城。曾師從居巢、居廉的弟子梁禧之子梁梅泉,後師從國畫大師陳之佛。他是集工筆花鳥畫、陶瓷研究、中國畫論三個專業體系內的成果於一身的藝術家。
  • 緬懷鄧白教授的往事
    藝術篇  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裡,懸掛著一幅別出心裁、意態清新的白梅圖惹人眼目。它採用設骨撞水撞粉的畫法,畫面氣勢非凡、生機勃勃, 充滿清麗剛毅、潔淨高貴的韻味。這幅題為《蘿崗香雪》的巨型工筆畫,出自中國美術學院(原浙江美術學院)老教授鄧白之手。
  • 瓷器收藏必讀| 古瓷鑑定術語解釋213條(中)
    貴於窯修,其有個性,有附加的藝術屬性和歷史屬性。128、軟刻:是指在坯上刻劃圖文,一是溼坯軟刻,一是幹坯軟刻,其區別可以明顯分辨。它與其它瓷的區別,在於圖文是特別訂製的,特意的,特顯其個性。有文章披露,現有造假,但不可因噎廢食,遇軟刻,應慎重,可多尋幾個古瓷特徵來鑑定。一件看似簡單的古瓷,也會有十個以上的古瓷特徵。
  • 「古瓷今說」——葉喆民先生紀念座談會在京召開
    歡迎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更多精彩收藏信息等著你~2019年1月5日上午,「古瓷今說」——葉喆民先生紀念座談會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舉辦。1985年,葉喆民先生《鈞汝二窯摭遺》一文於中國古陶瓷研究年會發表,文中首次提出「寶豐清涼寺是尋覓汝窯窯址的有力線索」。1977至2000年間,他曾四次赴河南考察窯址,為發現並確認寶豐清涼寺汝窯窯址做出重要貢獻。葉喆民先生不但出版多部古陶瓷研究專著,在文博界、考古界、美術界產生廣泛影響,為推動新中國古陶瓷研究做出卓越貢獻。
  • 古瓷收藏的又一個熱點:立足於生活,極富禪意的古瓷片!
    使得瓷片收藏似乎開始成為古瓷收藏的又一個熱點,「瓷片一族」的人數多了起來,不少大中城市還開設了專門鑑賞、研究瓷片的沙龍。但瓷片只是鑑賞、研習古瓷的輔助之物,亦屬於「標本」學範疇。瓷器在歷史的進程中,隨時面臨磕碰甚至碎裂的風險,但一旦碎了,這不代表它承載的文化和價值就消失了,如今,新的設計,新的審美,正重新傳承著這種文化。
  • 古陶瓷的老化痕跡和鑑定方法(舉一反三視頻講解)
    伍秋鵬教授手把手教您古董古瓷器鑑定秘籍,必將讓您終身受益,想成為古瓷器鑑定高手,就從這篇古陶瓷的老化痕跡和鑑定方法(舉一反三視頻講解)開始吧!謹記搜索「伍秋鵬去偽存真古瓷學院」古陶瓷的老化痕跡和鑑定方法(舉一反三視頻講解)① 聘請名師授課伍秋鵬:實戰古瓷鑑定家、大學教師。長期從事文物考古、收藏鑑定和教學培訓。
  •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舉行「古瓷今說——葉喆民先生紀念座談會」
    近日,為紀念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傑出的藝術史論家、古陶瓷學家、書法家葉喆民先生,「古瓷今說——葉喆民先生紀念座談會」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學院美術館舉行。本次座談會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主辦,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和陶瓷藝術設計系聯合承辦,並得到了故宮博物院、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的支持。
  • 「古瓷新說——葉喆民先生紀念座談會」 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舉辦
    1月5日上午,為紀念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傑出的藝術史論家、古陶瓷學家、書法家葉喆民先生,「古瓷今說——葉喆民先生紀念座談會」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紅門中廳隆重舉辦。本次座談會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主辦,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陶瓷藝術設計系聯合承辦,並得到了故宮博物院、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的支持。
  • 古瓷作偽揭秘-接老底
    今天小沈運氣不錯,得到了件「寶貝」,一件「接老底」的高仿瓷。傳說中的「接老底」是什麼樣呢?又是怎麼辨認出這件器物是接老底的呢?我一一拍圖給大家介紹。所謂贗品就是按照民間口口相傳或書上寫的鑑偽標準一一對標仿製而成。
  • 看顏色鑑定古玩瓷器,古瓷斷代的基礎知識
    前邊的文章講了青花瓷的鑑定方法,今天這篇文章講如何通過瓷器的顏色鑑定古玩瓷器,以及如何判斷新瓷器做舊的方法。掌握了以下知識點,在古瓷鑑定上會對大家有一定的幫助。瓷器在不一樣的時代,所施的彩料都有所不同,總的來講,以前那些工藝都採用的礦物顏料,現在就不一樣了,大家大多都用的是化工料,礦物料和化工料所表現出來的色彩,從根本上就是不同的,所以我們在鑑定真假古瓷的時候,以及給古瓷斷代的時候,可以通過瓷器上色材料的不同,進行鑑定。礦物料並不是單指一種材料,這是一個統稱,各個朝代使用的礦物料在配比上都是不同的。
  • 明代古瓷片紋樣藝術
    其中,古瓷片上的裝飾紋樣向我們傳遞了豐富的信息,本文通過例舉明代景德鎮民窯青花瓷片上的典型圖案,分析其紋樣特徵及審美內涵,來展示青花古瓷片的藝術魅力。古代瓷器珍品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世人,但由於社會變革和人為的破壞,保存完好的瓷器少之又少,使得古瓷顯得格外珍貴。
  • 死亡氣泡是判定古瓷器年代的重要依據!
    死亡氣泡的形態和分布狀況,是判斷古瓷年代的重要依據。 一、古瓷的氣泡和死亡氣泡 1、古瓷的氣泡 考古發掘證明,早在一萬年以前,我國已經出現了由人工燒制的陶器生活用品。陶器有素彩之分。唐三彩就是非常名貴的彩釉陶。
  • 金專|中國美術學院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陶瓷藝術設計
    手工藝術學院陶瓷專業源於1928年國立藝術院圖案系陶瓷工坊教學,1960年在專業帶頭人鄧白先生的引領下,創建陶瓷美術專業和陶瓷實驗廠,1981年恢復南宋官窯研究獲文化部科技成果獎,1984年率先招收陶瓷專業博士,2003年創建陶瓷藝術系,2007年拓展為陶瓷與工藝美術系,2012年創建專業鏈工作坊教學體系及專業課程群,2015年重構陶瓷藝術系,創建手工藝術學院
  • 張浦:被譽為古陶瓷鑑定的「火眼金睛」
    原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江蘇省政協委員、中國古陶瓷學會名譽會長、南京博物院研究員、江蘇省古陶瓷研究會顧問張浦生先生,多年來熱心於古陶瓷的研究和教學,並有多部專著出版,是一位知識淵博的古陶瓷學者,也是位桃李滿天下、可親可敬的老師。
  • 古瓷造假:揭開這些本已身價不菲的「高仿」古瓷器的奧秘!
    景德鎮的古瓷高仿造假產業鏈,讓這些國寶幫砸空身家,得來的虛擬財富,而最終血本無歸。(據媒體報導,10萬人從事文物仿製造假產業鏈,每年文物仿製造假收入超過百億元。而其中一個瓷器高仿造假產業鏈就在景德鎮,景德鎮一件高仿的明清官窯,在境內外拍賣公司拍出,成交可達幾百萬,而這些高仿的明清官窯在景德鎮的行價為幾萬元。景德鎮古瓷高仿造假,究竟讓多少收藏家血本無歸?)
  • 景德鎮陶瓷大學古陶瓷研究獲一項新資質!
    近日,江西省文物局下文批覆,景德鎮陶瓷大學古陶瓷研究所獲批可移動文物修復資質。該項資質申報及獲批是學校策應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主動對接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一項重要舉措,是江西陶瓷文物遺存保護暨御窯研究協同創新中心的又一重要成果。
  • 柳孜鎮的運河寶藏,碼頭·沉船·古瓷
    這麼高的評價極大地調動了考察團成員的興致,況且聽說那裡還出土了唐宋時期的沉船、大量的古瓷、宋代的碼頭,發現的當年就被評為1999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柳孜鎮,儼然一個運河大寶藏。  12月16日,全國政協「大運河保護和申遺」考察團來到了這個位於安徽省淮北市西南約30公裡處的小鎮。一眼望去,這個之前被蒙上神秘面紗的鎮子與周邊並無異樣。
  • 收藏故事|上老藏家:我為什麼收藏高古瓷
    我的宅子朋友都知道真知堂是以瓷器收藏鑑定研究為主的。那麼,真知堂的第一件古陶瓷藏品是從哪裡收的呢?答案跌破你的眼鏡:撿來的!那麼多品類的收藏品,真知堂為何要從高古瓷開始玩起呢?現在入行的還適合玩瓷器嗎?坐下來,喝杯茶,讀完本文,你或許會得到想要的答案。
  • 熟記這些古瓷瑕疵,鑑別不是問題!
    古瓷 自古以來,人們對瓷器的評價是真,精,美。 所以一旦有人看到瓷器上有瑕疵,便直接否決它的本身價值。 也正因此,通過了解這些瑕疵,我們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瓷器的整個燒制過程,也是我們鑑賞學習古瓷時的一個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