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出席大會並講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沈躍躍,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科技部黨組書記、部長王志剛等出席大會。2020年度共有52位科學家獲獎,其中,鍾南山院士和樊錦詩研究員獲科學與技術成就獎、30位科學家獲得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位科學家獲科學與技術創新獎。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麥立強教授因其在儲能材料及儲能科學領域的貢獻,榮獲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麥立強教授創建了單納米基元儲能器件原位表徵的普適新模型,實現單納米基元電化學儲能器件從0到1的突破,有效解決了儲能器件容量衰減機制不明的關鍵難題;提出並發展了分級納米結構的製備新方法,突破了不同材料晶體生長取向不同的限制,實現20餘種高性能納米儲能材料的普適性製備;構建了調控電子/離子輸運規律的理論體系,從理論上解決了儲能器件難以同時保持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的國際難題,並得到驗證。成果得到諾獎得主J. Goodenough和S. Whittingham等國際知名學者廣泛引用和認可,被美國通用汽車、美國IBM、德國戴姆勒和德國博世等知名企業引用和跟蹤研究。基於上述成果,麥立強教授受《Nature》邀請撰寫題為「實時監測電池退化」的專題評述論文,榮獲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一完成人)和2018年度國際電化學能源大會卓越研究獎(每年全球僅授2人)等,入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和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學家。麥立強教授進一步突破產業化關鍵技術,與知名企業開展了產學研合作,率先實現了新一代高性能電池的規模化製備和應用。
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愛國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國偉於1994年創立,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公益性科技獎勵基金。基金的宗旨是通過對我國取得傑出成就的科技工作者進行獎勵,營造全社會尊重知識、重視人才、崇尚科學的社會風尚,激勵科技工作者勇攀科學技術高峰,促進祖國科學技術進步與創新。基金設「科學與技術成就獎」、「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和「科學與技術創新獎」,每年評獎一次,科學與技術成就獎不超過5名;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科學與技術創新獎總數不超過65名。
來源:科學技術發展院
審稿人:王安學
編輯:趙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