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燕京大學和如今的北京大學,到底有著怎樣的淵源?

2020-12-16 西府趙王爺

老有人說燕京大學是北京大學的前身,這裡需要給大家糾正一下,燕京大學並沒有改名為北京大學。

燕大是燕大,北大是北大,這是兩所不同的學校。燕京大學創立於1919年,而北大創立於1898年,比燕京大學早了20多年,當時還叫做京師大學堂,算得上是近代中國第一所大學。

所以,北大可不是燕大改名來。

當然了,兩者有著一定的聯繫和歷史淵源。

清朝末年,腐朽落後的以四書五經為經典、以八股文取士的科舉制度開始被拋棄。初具現代化的近現代教育開始在中國興起。其中1898年京師大學堂的成立便是近代教育的一個標誌。這也是北京大學的前身。隨後全國各地掀起了創辦近現代教育的浪潮,紛紛引進近現代西方科學。

伴隨著中國官方興辦教育的浪潮和中國近代革命的步。許多在華的西方傳教士也紛紛設立私立大學,引進西方的文化和近現代科學。成為了西方列強各國在華傳播,西方科學的門戶和途徑。

因此,燕京大學就是在這樣的環境和背景下應運而生。

燕京大學是一所教會大學,20世紀初,四家美英宗教組織一起在北京建立了燕京大學,其從性質上講,是一所私立大學。當時中國有多所教會主辦的大學,著名者除了燕京大學以外,還有齊魯大學、東吳大學、聖約翰大學、之江大學、華西協合大學、華中大學、金陵大學、福建協和大學、華南女子文理學院、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滬江大學和嶺南大學等。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學校名字還不叫燕京大學,而是叫做「北京大學」,而咱們今天的北大呢,在當時的名字是「國立北京大學」。兩者雖然有區別,但兩所「北大」,著實有點彆扭。

所以在1919年,司徒雷登就任校長,將其改名為燕京大學。

這所學校是近代最為著名的大學之一,在當時的中國屬於優質高校,不僅學校面積很大,而且質量也是最優的,還曾經與哈佛合作,使得它在當時世界上有很大的影響力。

當時的北平,算得上是中國的名校聚集之地,其中有四大名校最為著名,他們分別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和輔仁大學。

其中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均是由中國官方創辦。而燕京大學和輔仁大學則都是私立教會大學,由西方傳教士在華創辦。儘管燕京大學和輔仁大學是私立大學,但是並不同於今天的民辦教育,而是更像今天的美國教育一樣,當時的燕京大學和輔仁大學無論是知名度還是培養畢業生的質量絲毫不亞於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畢業生。反而更為優秀。

燕京大學可以說是人才濟濟,先後有陸志韋、雷潔瓊、吳文藻、容庚、趙紫宸、馮友蘭、張東蓀、錢穆、顧頡剛、周作人、鄭振鐸、吳宓等著名教授在此任教,知名校友有外交家黃華、周南,文學家冰心、蕭乾,紅學大師周汝昌,藝術家孫道臨等等,人數眾多,在此就不一一記錄了。

民國時期的中國,私立大學與國立大學幾乎可以分庭抗禮。當時比較知名的私立大學除了上面提到的,燕京大學和輔仁大學之外,全國還擁有著震旦大學、金陵大學、之江大學、東吳大學、齊魯大學、聖約翰大學、華中大學、華西協和大學、嶺南大學等十餘所國際知名的私立大學。同時全國也擁有著除了上面提到的國立北京大學和國立清華大學以外。全國還擁有著國立中央大學,國立浙江大學,國立武漢大學,國立中山大學等十餘所國際知名的國立大學以及各省創辦的省立大學。

當然,燕京大學最美的還是其漂亮的校園。

燕京大學的校區又稱「燕園」,坐落在古老北京城的西郊海澱區,向來是歷朝歷代統治者修建園林景觀的重要地帶,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最早是由大明萬曆皇帝的外公李偉的私人園林——「清華園」以及明代隱者米萬鐘的「米園」為主體構成。

公元1644年清世祖順治皇帝遷都北京之後,海澱一帶地區由於山水相映、景色宜人,逐漸成為了清王朝統治者修建皇家園林的特殊地帶。

後來經過康熙、雍正兩代君主的園林建造工程,如今的「燕園」故地已經有了一定的建築規模,然而真正奠定「燕園」規模的則是乾隆皇帝,乾隆在原有建築的基礎上將明代的「勺園」進行了擴建整修,即熙春園。

而後來,熙春園被乾隆送給了寵臣和珅,而和珅掌管熙春園之後對便園子進行了更大規模的擴建。

他將周圍一些坑坑窪窪的土地建成了一處湖泊,即如今的「未名湖」,(關於「未名湖」有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當初燕京大學成立之後,裡面的很多建築都是由投資人的名字來命名,但是到了「未名湖」這裡卻爭議頻頻,有好多人對這處湖泊進行命名,可是沒有一個能統一的,最後時任燕京大學的校長司徒雷登決定,既然湖泊的名字眾口難調,不如就叫做「未名湖」,此後這個名字再未改過,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和珅除了修建湖泊之外,並在湖泊之中分割出許多小小的島嶼,島上亭臺樓閣錯落有致,四周綠樹長青景色宜人,最後和珅將這座新建成的豪華園林又改了個名字叫做「淑春園」,在當時號稱是「天下第一的私人園林」。

再後來,「淑春園」數次易主,並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慘遭侵略者的蹂躪,最終因無人管理逐漸變成了一座廢園。

1911年,出生於中國本土的美國教育家司徒雷登決定在北京成立一座教會大學,但是想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剛開始建校地址的選擇問題就讓司徒雷登頗費腦筋。有一天,司徒雷登跟朋友在北京海澱一帶閒逛,正好看見了荒廢已久的「淑春園」舊址,司徒雷登心中大喜,一下子就相中了這塊地。

最後經過他多方的奔走努力,終於從清朝「醇親王」後人載濤的手中買下了這塊地,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司徒雷登買這塊地只花了六萬大洋,並且其中的兩萬大洋被載濤捐出來做了學校的獎學金。

1921年,燕京大學對學校進行了重新規劃,聘建築設計師墨菲進行總體規劃,建造了近代中國規模最大、質量最高、環境最優美的一所校園。

建國後,全國範圍內興起了調整學科、整合辦學資源的浪潮。開始了全面學習蘇聯高等教育的辦學模式。一大批優秀的私立大學被取締。而這些私立大學裡的學科和教授則被分配到其他國立大學中去。因此當時舉世聞名的燕京大學就在這一場高校改革的浪潮中被吞沒,燕京大學大部分學科被併入到了北京大學,連燕京大學美麗的校園也歸到了北京大學。

燕京大學就此成為了歷史。

當時燕京大被拆分,部分系別被拆出去成為獨立的高校,比如燕京大學法學院變成了中國政法大學;燕京大學經濟系變成了中央財經大學;燕京大學歷史系變成了中央民族大學。

所以說,燕京大學是很多中國現代高校的鼻祖。

1952年,中國高校進行內部學科整頓,燕京大學被徹底取締而消失,這所學校剩餘的系別又被併入其他大學,其中工學併入清華,成為了清華大學工學院。北京大學則吸納了文、理兩個學科,之後還把學校移到了燕京大學原校址——燕園。而上面的牌匾也變成了「北京大學」,這就是所謂的「改名」。

所以從燕京大學的歷史沿革可以看到,燕大和北大有著比較多的聯繫。

從燕京大學最初起名為北大到後面的拆分並校,特別是北大最後將校址搬到了燕大,北京大學可以在某程度上扮演了傳承者的角色。

當然,是之一!

相關焦點

  • 你知道北京大學與燕京大學的淵源嗎?
    說到北京大學與燕京大學的淵源,便要不得不提一個人——司徒雷登。1876年6月,司徒雷登生於杭州,父母均為美國在華傳教士。1904年開始在中國傳教。1908年任南京金陵神學院希臘文教授。1919年起任燕京大學校長、校務長。
  • 北京大學,燕京大學,北平大學,到底啥關係?
    很多看故事的人就發現歷史上,有三個大學和北京大學有關:北京大學,北平大學,燕京大學。中國最古老的大學是哪個大學?應該大部分人不說去說那個千年學府-湖南大學吧,實際上上最古老的大學就是北京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大學,那絕對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也是地位最高的大學,別看這個大學千年學府(湖南大學),那個大學是現代化大學(北洋大學),真比歷史,北京大學當之無愧的是第一。北京大學溯源於這個光緒皇帝欽點的大學:京師大學堂。
  • 在北京大學校慶日說說燕京大學
    所以北京大學之前的校慶日是12月17日,因為北京大學是五四運動的發源地和主力軍,在1953年的時候,北京大學把校慶日改為了5月4日。當時就因建築的主體用紅磚建成稱之為「紅樓」,這裡就是1916年至1952年期間,北京大學的主要校舍所在地之一,原北京大學校部、文科及圖書館所在地。這個時期北京大學提出了兼容並包、思想自由的辦學思想,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也是在這個時期,可以說北京大學的巔峰就是在這裡。那貌似燕京大學和5月4日沒什麼關係,但是燕京大學和北京大學有著密切的關係。
  • 【臺灣大學日專題】北京大學與臺灣大學的歷史淵源
    在北大的講臺上,連戰回憶起了自己就讀過的臺灣大學與北大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1949年之後北大很多老師和學生,跨洋過海到了臺灣,尤其到了臺灣大學,把自由的種子帶到那裡,並在那裡開花結果。包括傅斯年、毛子水等等師生後來都是在臺大當教授,受到大家的歡迎。尤其胡適和傅斯年先生,都是五四運動的健將。傅斯年先生當過北京大學的校長,後來出任臺灣大學的校長。
  • 燕京大學曾與北京大學齊名,被稱為最美校園,為何僅33年就消失了
    多數人對於燕京大學的認知更多的是來自於如今的北京大學,認為燕京大學是北京大學的前身。但其實這是兩所性質完全不同的大學,而且二者並沒有任何的隸屬關係。只是在當年的拆分過程中,燕京大學的文、理科併入北京大學,同時北京大學繼承了燕京大學的校舍。
  • 中國歷史上最美的私立大學,坐落於未名湖畔,曾經也叫北大
    燕京大學創立於1919年,而北大創立於1898年,比燕京大學早了20多年,當時還叫做京師大學堂,算得上是近代中國第一所大學。 所以,北大可不是燕大改名來。 當然了,兩者有著一定的聯繫和歷史淵源。 清朝末年,腐朽落後的以四書五經為經典、以八股文取士的科舉制度開始被拋棄。
  • 北京師範大學與北京大學的淵源
    北京師範大學和北京大學都是「北京四大名校」之一,都是位列「211」、「985」和「雙一流」的中國頂尖名校之一。北京大學是中國高等教育的最高學府,北京師範大學是中國師範教育的最高學府,兩校在中國高等教育領域都具有非同一般的霸主地位。
  • 燕京大學漸漸模糊的背影
    1919年成立的燕京大學將校訓定為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務(FreedomThroughTruthForService)。它在體制、課程、方法乃至規章制度諸多方面,更為直接地引進西方近代教育模式,因而對中國高等教育起著重要的示範與導向作用。在學校存在30多年的歷史中,它培養出52名兩院院士,在教育界和社會上產生了深刻影響。燕京大學因而也被譽為東方的哈佛。
  • 北京大學是兩所大學合併的:用北京大學的名字,用燕京大學的地方
    現在的北京大學是由北京大學和燕京大學合併而成,因此取了前者(北京大學)的名字,用了後者(燕京大學)的地方。原北京大學的舊址,就是現在的北大紅樓,在地圖上面的位置如下所示。原北京大學的舊址北京大學是清朝所辦的「京師大學堂」,民國元年1912年更名為北京大學;燕京大學是基督教會所辦,建於1921年,就在北京西郊的燕園。
  • 燕京大學為什麼要改名為北京大學呢?事情不是這樣的,看完秒懂!
    燕京大學為什麼要改名為北京大學呢?事情不是這樣的,看完秒懂!燕京大學並沒有改名為北京大學。燕京大學因其特殊的身份在上世紀中葉高校調整過程中被取消,其後北京大學佔據了燕京大學的校舍等資源。而燕京大學則被取消了辦學資格和條件成為了歷史。
  • 北京大學燕京學堂舉行2017年開學典禮
    央廣網北京9月11日消息(記者王楷)9月10日,北京大學燕京學堂舉行2017年開學典禮。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燕京學堂院長袁明、燕京學堂特聘教授何亞非、張隆溪,愛爾蘭駐華大使Eoin O'Leary等出席了開學典禮。
  • 招生信息 | 2019級北京大學燕京學堂中國大陸學生招生直播宣講會(吉林大學、四川大學、西安交通大學)
    本次活動將在北京大學發出直播信號,在吉林大學、四川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設置分會場,以「多校聯動、互動直播」的模式,與眾多關心燕京學堂項目的學子進行互動交流。燕京學堂歡迎2019屆應屆畢業的同學(不限專業),以及所有對燕京學堂感興趣的同學前來參加。
  • 燕京大學能否重現輝煌?
    他一生的主要精力都貢獻給了燕京大學。重新評價司徒雷登,必然引出重新對燕京大學進行歷史定位的問題。近年來,民國時代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等國立大學,都得到了正面的評價,南開大學等私立大學也得到了正面的評價,但燕京大學這樣的教會大學,還沒有得到正面的評價。實事求是地弄清這個問題,恐怕比解決司徒雷登身後的個人歸宿更有意義。
  • 北京大學燕京學堂「中國與世界:關注、探討與展望」高端學術論壇開幕
    論壇開幕式由香港城市大學比較文學與翻譯講座教授、北京大學燕京學堂特聘教授張隆溪主持,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和燕京學堂院長袁明在開幕式上致辭。林建華在致辭中向與會來賓表示歡迎。他指出,當今世界局勢紛繁複雜,國際格局深度調整。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發展過程中從世界全球化進程中獲益,現在也與世界其他國家一同面臨著各種問題和挑戰。
  • 燕京大學名教授洪業在燕園的歲月
    燕京大學建校初期聘請的歷史教師洪業(1893-1980),又稱洪煨蓮。洪業的表字聽起來頗有禪機,似乎也呼應著他的本名,其實「煨蓮」也是他英文名「威廉」的諧音[William]。洪業本是福州人,出身於一個傳教士的家庭,早年曾在北方短暫生活,遲至23歲才到美國留學,卻在五年中得了三個學位,最後在哥倫比亞大學取得歷史學碩士。
  • 反認他鄉是故鄉.被誤解的司徒雷登——創辦燕京大學
    中間過程困難重重,後來隨著燕京大學在美國的聲望日漸升高,籌集了大約250萬美元,比較有名的是時代周刊、洛克菲勒基金、霍爾基金的幫助和支持。司徒雷登除了向美國籌款外,也向國內政要積極遊說。如徐世昌、黎元洪等北洋要員,還有蔣介石、孔祥熙、宋子文、陳立夫國民政府要員。在燕京大學的捐款名單上有段祺瑞、顏惠慶、孔祥熙、張作霖張學良父子、孫傳芳、馮玉祥。。。
  • 哈佛大學校長白樂瑞訪問北京大學並發表演講
    他回顧了北京大學與哈佛大學源遠流長的友好關係,並梳理了兩校近年來在師生互訪、圖書館交流、氣候與環境合作項目、聯合舉辦學術研討會、網絡公開課、成立跨學科跨國界聯合實驗室等方面取得的新進展。郝平希望白樂瑞的訪問進一步密切北大與哈佛的交流,在繼承兩校人文社科傳統友誼基礎上,未來在環境與能源、醫學、人工智慧等領域加強合作。 白樂瑞對北京大學的熱情歡迎表示感謝。
  • 顧頡剛與鄧嗣禹在燕京大學的歲月
    顧頡剛作為現代中國最為重要的歷史學家之一,在古代史、古代地理和邊疆地理、民俗學和民間文學,以及古籍整理等領域,都取得了極其豐碩的成果。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前,他先後在北京大學、廈門大學和燕京大學等九所大學執教。
  • 陳遠再說燕京大學:韓戰爆發後處境尷尬
    此後,他十赴美國募捐,聘請建築名家設計,建成了以未名湖為中心、中國園林和西方現代設施有機結合的燕園。  司徒雷登擔任校長期間,對中外教授在薪俸、住房、休假、醫療等方面一視同仁。只要學問突出,不論觀點流派,均重金禮聘,燕京大學一時名家雲集。
  • 漫談武大與北大的歷史淵源(上)
    至於今年的此刻,我之所以又要寫這樣一篇梳理武大與北大之間歷史淵源的文章,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武漢大學在1928年6月13日的「定名」,與北京大學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簡單一句話——「武漢大學」這個校名,說白了就是由蔡元培這位偉大的「北大人」在當年一手拍板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