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認他鄉是故鄉.被誤解的司徒雷登——創辦燕京大學

2020-08-02 蘇浙那點事兒


反認他鄉是故鄉.被誤解的司徒雷登——創辦燕京大學

燕京大學校徽

1919年初,42歲的司徒雷登應北京匯文學校理事會的邀請來到北京,計劃籌建燕京大學。燕京大學的前身是規模很小的教會大學,後被義和團焚毀,重建後由司徒雷登接手。後來燕京大學成為近代中國規模最大、質量最好、環境最優美的大學。

反認他鄉是故鄉.被誤解的司徒雷登——創辦燕京大學

燕京大學下校訓

後來中國爆發了5.4運動,燕大學生積極參加,司徒雷登支持學生們的愛國行動,並為燕京大學定下了「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務」的校訓,後來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燕大校友。後來也證明,沒有哪所大學能像燕京大學一樣,對中國的政治介入如此之深,以至於研究中國近現代史都無法繞開燕京大學。五四運動、西安事變、國共內戰、學生運動……近現代中國的許多重大事件,都和燕京大學有關。

反認他鄉是故鄉.被誤解的司徒雷登——創辦燕京大學

燕京大學貝公樓

當時的燕京大學是一個爛攤子,經費更是少的可憐,要建一個大學,教會給予的幫助有限,司徒雷登連續10次返回美國籌款,主要通過個人演講、參加集會方式籌款。中間過程困難重重,後來隨著燕京大學在美國的聲望日漸升高,籌集了大約250萬美元,比較有名的是時代周刊、洛克菲勒基金、霍爾基金的幫助和支持。

司徒雷登除了向美國籌款外,也向國內政要積極遊說。如徐世昌、黎元洪等北洋要員,還有蔣介石、孔祥熙、宋子文、陳立夫國民政府要員。在燕京大學的捐款名單上有段祺瑞、顏惠慶、孔祥熙、張作霖張學良父子、孫傳芳、馮玉祥。。。

為了讓燕京大學更好的發展,需要尋找新的校址,當時司徒雷登靠騎毛驢、步行、騎自行車轉遍了北京城,找到了清華大學對面的一塊地產。這是一個舊王府,當時是軍閥陳述藩的宅邸,最後以極低的6萬銀元賣給了司徒雷登,並且2萬銀元作為教學基金。可見司徒雷登的交際才能。

反認他鄉是故鄉.被誤解的司徒雷登——創辦燕京大學

燕大的未名湖和博雅塔

司徒雷登邀請了美國建築師亨利.墨菲來設計燕京大學,這個設計師也設計了清華大學。墨菲為燕京大學設計出了湖光山色園林式方案。燕大的標誌性建築是未名湖和博雅塔。

反認他鄉是故鄉.被誤解的司徒雷登——創辦燕京大學

1931年夏,鄭振鐸應郭紹虞之邀,出任燕京大學中文系主任。 圖為鄭與夫人高君箴,女兒鄭一箴

燕京大學共有4個學院、22個學系、100多個專業,匯集了當時中國的最優秀的教師,包括吳雷川、周作人、張東蓀、馮友蘭、俞平伯、錢穆、顧頡剛、錢玄同、趙紫宸、陳垣、鄭振鐸等,可謂大師雲集。

反認他鄉是故鄉.被誤解的司徒雷登——創辦燕京大學

名師出高徒,燕京大學著名的校友有作家冰心、社會學家費孝通、周汝昌、諾獎得主黃昆、中共前外長黃華、副外長周南、龔彭(喬冠華第一位夫人)、趙蘭坤(連戰母親)等。

司徒雷登還牽線美國哈佛大學,成立燕京哈佛學社,雙方互派學者、研究生。燕京大學經常派有優秀學者利用燕京哈佛獎學金到哈佛大學學習,他們中很多人都成為最著名的學者,如周一良、齊思和等,而派往中國的美國學者許多人都成為中國通,撰寫了大量關於中國的著作,成為中美傳播的文化使者。

短短十幾年時間,燕京大學發展為中國的一流大學,1936年和1946年,蔣介石曾經2次褒獎司徒雷登,獎勵他為燕京大學所做的貢獻,說他是燕京大學之父當之無愧,相當於蔡元培之北京大學、張伯苓之南開大學、梅貽琦之清華大學。

反認他鄉是故鄉.被誤解的司徒雷登——創辦燕京大學

蔣介石與司徒雷登

1952年,大陸院系調整,燕京大學被一分為八,走入歷史,北京大學離開了紅樓地,進入了燕京大學的駐地。

據統計,從1919年到1952年,燕大辦學僅三十三年,註冊的學生達9988名,為中國培育了一大批精英,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4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1人,各學科帶頭人超過100人。「二戰」時,中國駐世界各大城市的新聞特派員,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燕大新聞系畢業生。「二戰」結束,在美國密蘇裡號軍艦舉行受降儀式上,中國派出的三位記者均出自燕大。一九七九年鄧小平訪美,代表團二十一人集中了當時中國的精英,其中燕大畢業者竟達七人之多,佔比33%。

燕京大學的教育成果至今難以超越,也令後來者汗顏。而如今大陸的教育不是啟迪人思考,而是規定「你必須這麼想」。不是教人如何分析問題,而是規定「這就是答案」。這種教育的結果,讓人缺乏獨立思考,容易思想統一,從而便於駕馭,但卻聚天下英才而毀之。無良學者各朝各代都有,但今數量如此之眾。這是制度問題。資中筠老先生說得好:中國教育不改變,人種都會退化。

相關焦點

  • 司徒雷登的燕京大學,為中國培養了多少頂尖人才?
    在杭州,他參加創建了育英書院,即後來的之江大學,他的弟弟後來成為之江大學校長。司徒雷登一生最輝煌的成就,是因為他創辦並長期主持燕京大學。在老一代中國知識分子心目中,司徒雷登首先是一個教育家,一個優秀的大學校長。
  • 司徒雷登創辦的燕京大學,名氣很大,後來被拆分給5所大學
    1919年,美國人司徒雷登將北京匯文大學、通州華北協和大學、北京華北女子協和大學這幾所由英美教會創辦的大學合併在一起,組成了一所新的綜合性大學。這所新的綜合性大學最初命名為北京大學,但中國已經有了一所由京師大學堂改名而成的國立北京大學,為了避免混淆,遂接受誠靜怡博士的建議命名為燕京大學。司徒雷登親自擔任燕京大學的校長。
  • 美國面孔中國心 創辦燕京大學的司徒先生
    核心提示:司徒雷登在中國度過了大半生,一手創立了燕京大學。1876年6月,司徒雷登生於杭州,父母均為美國在華傳教士。1904年開始在中國傳教,曾參加建立杭州育英書院。
  • 燕京大學校友憶舊:我們應視司徒雷登為朋友
    20世紀上半葉4個美英基督教會在北京開辦的一所著名的教會大學,第一任校長司徒雷登。在1952年,燕京大學校園成為現在北京大學的校園。燕京大學的學風至今仍為許多人津津樂道。燕京大學著名的校友王鍾翰、王世襄、黃宗江、張廣達、江平回憶在校學習的故事,再現舊時學風。1948年,江平考入燕京大學新聞系,既沐浴了燕京獨特的學風,也親歷中國天翻地覆的巨變。1951年,江平由組織選派到蘇聯學習法律,此時他對法律一竅不通,而且沒有興趣,但服從安排。
  • 燕京大學往事:從司徒雷登創校到院系調整撤併(多圖)
    電視劇《北平無戰事》中,「燕京大學」的頻頻出鏡。這所沉寂已久的大學,從新被推到觀眾面前。這所僅僅存在了33年的大學,曾是中國教會大學中的執牛耳者。它的前世今生,如今能說清者已然不多。提到燕京大學,有一個不得不說的人物--司徒雷登。司徒雷登是生於中國杭州的美國傳教士後裔。
  • 鉤沉 | 司徒雷登,歷盡刧波度浮生
    離開南京前夕,司徒雷登曾經很希望去一趟北平,到燕京大學校園看一看。已經接管北平市的毛澤東,似乎摸透了司徒雷登的心事,特意派畢業於燕京大學的黃華(時任中共南京市外事局負責人),五次登門拜訪老校長。黃華鼓勵恩師以「燕京大學校長」身份北上,因為毛澤東、周恩來有意與這位美國大使見面。但是,司徒雷登清楚,如果冒然前往,他不僅違反外交紀律,甚至會在太平洋兩岸掀起一場嚴重的政治風波。
  •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別不了的司徒雷登
    其實,中國近代也曾出現過一批一流大學,比如燕京大學、東吳大學、輔仁大學等,但是現在這些大學大多都不存在了。其中,燕京大學是近代中國規模最大、質量最好、環境最優美的大學,而現在卻很少有人知道它了。說起燕京大學我們不可不談該校首任校長司徒雷登,司徒雷登真正的出名還是毛那篇著名的文章《別了,司徒雷登》。
  • 「洋教師」司徒雷登,中國人最對不起的一位美國老師
    這段話描述的就是冰心女士的母校——燕京大學曾經的校長,司徒雷登。很多人可能並沒有聽過燕京大學。1876年,司徒雷登出生在中國杭州,他的父母都是美國在華傳教士,因此他從小耳濡目染的就是中國文化。對他而言,他體內中國的部分大於美國的部分。1919年,43歲的司徒雷登創立了燕京大學。在這所壽命總共只有33年的大學裡,他擔任校長時間長達27年。燕京大學是他一點點籌建起來的。
  • 【深讀】紀念那位用一生假裝愛中國的燕京大學校長司徒雷
    後來我才知道這九個字是燕京大學的校訓,而北大之所以被成為燕園,就是因為北大的核心區域,未名湖與博雅塔,乃至周邊美輪美奐的近代建築,都是當年燕京大學的舊址。這所大學的首任校長,就是司徒雷登。2雖然對於燕京大學我有些陌生,但是司徒雷登這個名字卻頗為熟悉。
  • 在北京大學校慶日說說燕京大學
    那貌似燕京大學和5月4日沒什麼關係,但是燕京大學和北京大學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們現在經常把北京大學主校園稱為燕園,是因為現在的北京大學校園就是之前燕京大學的校址。1952年院系調整,燕京大學被撤銷,北京大學才搬到燕園辦學。下面就切入正題,開始說說燕京大學及其校長司徒雷登。
  • 燕京大學能否重現輝煌?
    梁子民 畢文昌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2008-12-24    [列印] [關閉]     梁:經過多年協商,司徒雷登的骨灰於今年11月中旬在杭州安葬,受到各方好評。司徒雷登生在中國,長在中國,一生對中國懷著友好的感情。在抗日戰爭期間,他同情受侵略的中國人民,1941年珍珠港事件後,他被日軍關進監獄達3年多。抗戰勝利後曾任美國駐華大使,1949年曾經為美國和新中國建立外交關係作出努力,未能成功,只好離開中國。中國人知道他的名字,主要是因為毛澤東的文章《別了,司徒雷登》。根據這篇文章的觀點,過去國內輿論對司徒雷登多為負面評價。
  • 燕京大學崛起的啟示:從默默無名到一流名校
    盧斯曾參與齊魯大學的創辦,主要負責為校園和校舍籌集資金。他上任燕京大學副校長後,很快就回到美國募捐。當時一起在美國募捐的洪業(史學家,後曾出任燕京大學教務長)後來回憶,盧斯常常一早就醒了,花費一個半小時左右的時間慢慢整理捐款人檔案,並計劃什麼時候要去見什麼人。
  • 學者陳遠談燕京大學:成功源於自由的環境(圖)
    陳遠:從大的原因來說,燕京大學的成功和清華北大以及西南聯大成功的原因基本相同,那就是自由的環境。學術研究的一個基本前提就是自由,沒有自由,一切就無從談起。具體來說,燕京大學又有其獨特性,我們知道,中國現代大學的起步,最初就是從西方學起,在這一點上,燕京大學具有先天的優勢,作為西方人的司徒雷登本身就是在西方大學那種體制下成長起來的。
  • 陳遠再說燕京大學:韓戰爆發後處境尷尬
    然而61年前,北京就有一所已經躋身世界一流行列的大學消逝了,至今仍無再生的機會,這就是燕京大學。  燕京大學前身是始建於清末的北平匯文大學、華北協和女子大學、通州協和大學等美英教會學校,後三所學校合併,司徒雷登出任校長。1919年他走馬上任後,一面在市區的盔甲廠辦學,一面到北平四郊踏勘新校址。最後,他從陝西督軍陳樹藩手中購得睿王園。
  • 泰康保險集團向北京大學捐贈司徒雷登文獻
    此次捐贈司徒雷登的日記、書信等珍貴文獻給北京大學,不僅讓司徒雷登文獻圓滿地歸併一處,也使得北京大學成為最大、最重要的司徒雷登文獻資源中心之一,對深入開展中國現代史、中美關係史、文化教育史等學術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 燕京大學漸漸模糊的背影
    僅三年之後的1952年,燕京大學就被北京大學合併,其校名也不復存在。致力於研究燕京大學校史的青年學者陳遠說:此時,距離毛澤東1948年指示解放軍保護燕京大學命令也不過三年,可謂墨跡未乾。燕京大學首任校長司徒雷登在《在華五十年》中這樣寫道:我仍然覺得多年的金錢和汗水絕對沒有白費。在這個中國人信仰動蕩不安、意識形態激烈衝突的年代,燕京大學的影響力永遠不會徹底消亡。
  • 老照片:北大燕園1931年,環境優美的燕京大學
    燕京大學(Yenching University),是20世紀初由四所美國及英國基督教教會聯合在北京開辦的大學之一,也是近代中國規模最大、質量最好、環境最優美的大學之一,創辦於1919年,司徒雷登任校長,曾與美國哈佛大學合作成立哈佛燕京學社,在國內外名聲大震。
  • 歷史上的燕京大學和如今的北京大學,到底有著怎樣的淵源?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學校名字還不叫燕京大學,而是叫做「北京大學」,而咱們今天的北大呢,在當時的名字是「國立北京大學」。兩者雖然有區別,但兩所「北大」,著實有點彆扭。所以在1919年,司徒雷登就任校長,將其改名為燕京大學。
  • 燕京大學有多牛?約等於北大+清華+香港中文大學等等…
    學校創辦於1919年,創始人司徒雷登長期擔任燕大校長、校務長,他將燕大的校訓確定為「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務」。由於是不同的教會合辦、不同的學校合併,所以起初管理非常混亂,一直沒有滿意的校長,直到1919年司徒雷登出任校長,才開始有了轉變。司徒雷登是著名的來華傳教士之一,後來還成為美國駐華大使。他上任後,立即對學校進行了改革並把學校更名為燕京大學。隨後開始建設新校區,向社會各界募捐。經過幾年的努力,該大學成為當時中國最美麗和有成就的大學。
  • 90年前,我們就有世界一流大學,為何如今難進世界前10
    所以,司徒雷登應該算半個中國人。司徒雷登喜歡中國,他把杭州稱為自己的第二故鄉。六歲以後司徒雷登回到美國讀書,但是他還是心心念念著中國,當他學業有成之後,最為迫切的事情便是回到中國。於是乎,司徒雷登帶著他的意思一起來到了他之前生根發芽的地方。司徒雷登把中國當成自己的家,他要在這裡開創自己的事業。而司徒雷登的創業方向便是教育行業。司徒雷登在創辦燕京大學之前,還曾創立過另外一所學校,後來他轉交給弟弟,讓他接手。而司徒雷登自己則著手另外一件事情,那邊是創立燕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