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雷登創辦的燕京大學,名氣很大,後來被拆分給5所大學

2020-12-16 勇哥讀史

清末民初,隨著科舉考試的廢除,一大批新式學堂在中國如雨後春筍一般出現了。其中,不乏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等頂級名校。

時光如梭。100年過後,許多人已經忘了,在這批頂級名校名單裡,曾經有一所叫「燕京大學」的大學。

讓我們把目光投向100年前的1919年。

1919年,美國人司徒雷登將北京匯文大學、通州華北協和大學、北京華北女子協和大學這幾所由英美教會創辦的大學合併在一起,組成了一所新的綜合性大學。這所新的綜合性大學最初命名為北京大學,但中國已經有了一所由京師大學堂改名而成的國立北京大學,為了避免混淆,遂接受誠靜怡博士的建議命名為燕京大學。

司徒雷登親自擔任燕京大學的校長。燕京大學成立之初,辦學地址位於北京東城的盔甲廠舊址,這裡房屋簡陋,規模很小,第一批學生只有94人。教員也是寥寥可數,一部分外籍教員甚至不具備在大學教書的資格。更重要的是,燕京大學嚴重缺乏辦學經費。

怎麼辦呢?司徒雷登決定回美國向企業家籌集辦學經費。從1922年開始,司徒雷登幾乎每年都要回一次美國,回去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籌款。在上世紀20年代,美國迎來「一戰」後的黃金髮展時期,社會穩定,經濟繁榮,企業家也願意拿錢出來發展教育文化事業。司徒雷登每次回美國,都沒有空手而歸。有一年,司徒雷登一次就籌集了150萬美元。

有了錢,好辦事。鑑於盔甲廠舊址辦學條件有限,司徒雷登決定給燕京大學重新找一個辦學地點。經過一番艱難的尋找,司徒雷登看上了位於北京西郊的一個皇家廢園淑春園。

淑春園毗鄰圓明園、頤和園等,本來是皇家園林,後來被乾隆皇帝賞賜給和珅,成為了私家園林。和珅死後,又輾轉落到醇親王一族。清朝滅亡後,淑春園轉到陝西督軍陳樹藩手裡。司徒雷登專門來到陝西,與陳樹藩商談轉讓淑春園的事宜。

陳樹藩雖是一介武夫,只讀過保定陸軍速成學堂,卻很支持發展教育。他欣然決定,以6萬銀元的低價,將淑春園轉給燕京大學作為校址。同時,將2萬銀元捐獻給燕京大學,作為獎學金。

司徒雷登獲得面積有40公頃的淑春園後,再買下附近的勺園,作為燕京大學校址。隨後,司徒雷登聘請美國著名建築師墨菲主持校園規劃設計,建成了體現著中國古典建築風格的燕京大學。

燕京大學校園裡既有北方園林的宏偉氣度,又有江南山水園林的秀麗特色,而在中國古典建築的內部,儘量採用暖氣、熱水、抽水馬桶、浴缸、飲水噴泉等當時最先進的設備,是近代中國規模最大、質量最高、環境最優美的一所校園,被稱為「燕園」。司徒雷登對自己一手締造的燕園很滿意,曾經自豪地說:「凡是來訪者,無不稱讚燕大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校園——它有助於加深學生對這個學校及其國際主義理想的感情。」

最美麗的校園,當然得配上頂尖的教學。為此,司徒雷登不惜重金聘請教授。他制定了教授的月薪標準,最高是360銀元。這一標準,遠超當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教授月薪。司徒雷登非常尊重教授、講師,給予他們很大的教學自主權。燕京大學是一所教會學校,但司徒雷登規定,所有教授、講師都可以不信教。

經過一番努力,燕京大學雲集了一批堪稱大師級別的教學團隊。吳宓、周作人、鄭振鐸、錢穆、陳寅格、馮友蘭、張東蓀、俞平伯、顧頡剛、費孝通、冰心、王世襄、吳文藻等都曾經在燕京大學任教。

經過10年發展,燕京大學成為了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齊名的綜合性大學,許多教育方法與課程設置還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模仿。1928年春天,燕京大學與美國哈佛大學利用美國鋁業大王查爾斯的遺產基金,合作成立哈佛燕京學社,兩校同時招收研究生,共同培養。這意味著,燕京大學已經躋身世界一流大學之列。

1952年,在全國高等院校的院系調整中,燕京大學被分拆給5所大學。其中,文、理科併入北京大學,工科併入清華大學,經濟學系併入中央財經學院(今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併入北京政法學院(今中國政法大學),民族學系、社會學系、語文系(民族語文系)、歷史系併入中央民族學院(今中央民族大學)。燕京大學留下的燕園,作為北京大學的校址,一直至今。

經過拆分後,燕京大學宣告結束歷史使命,銷聲匿跡了。自此,世上再無燕京大學。

相關焦點

  • 反認他鄉是故鄉.被誤解的司徒雷登——創辦燕京大學
    年初,42歲的司徒雷登應北京匯文學校理事會的邀請來到北京,計劃籌建燕京大學。燕京大學的前身是規模很小的教會大學,後被義和團焚毀,重建後由司徒雷登接手。後來燕京大學成為近代中國規模最大、質量最好、環境最優美的大學。
  • 司徒雷登的燕京大學,為中國培養了多少頂尖人才?
    在杭州,他參加創建了育英書院,即後來的之江大學,他的弟弟後來成為之江大學校長。司徒雷登一生最輝煌的成就,是因為他創辦並長期主持燕京大學。在老一代中國知識分子心目中,司徒雷登首先是一個教育家,一個優秀的大學校長。
  • 美國面孔中國心 創辦燕京大學的司徒先生
    有這樣一位美國人,他出生在中國,說著一口地道的杭州普通話,在中國生活了五十年,他子承父業,在中國傳教、教書,一手創辦了與北大、清華齊名的燕京大學,並且擔任校長達二十八年之久,後來他在國共兩黨衝突最激烈的時候出任美國駐華大使,他就是司徒雷登。
  • 燕京大學校友憶舊:我們應視司徒雷登為朋友
    20世紀上半葉4個美英基督教會在北京開辦的一所著名的教會大學,第一任校長司徒雷登。江平赴蘇後,先被分配到喀山大學法律系,1953年進入莫斯科大學法律系,接受了正規的法律教育。此後的人生,江平與法學相伴。江平在80歲自述《沉浮與枯榮》中深情回顧了燕京大學的歷史。他說:「燕京大學跟哈佛有很密切的關係。現在的哈佛大學裡面,還有一個哈佛燕京學社,還有一個燕京圖書館。美國的教會到現在,還仍然給哈佛燕京學社撥款。
  • 燕京大學往事:從司徒雷登創校到院系調整撤併(多圖)
    電視劇《北平無戰事》中,「燕京大學」的頻頻出鏡。這所沉寂已久的大學,從新被推到觀眾面前。這所僅僅存在了33年的大學,曾是中國教會大學中的執牛耳者。它的前世今生,如今能說清者已然不多。提到燕京大學,有一個不得不說的人物--司徒雷登。司徒雷登是生於中國杭州的美國傳教士後裔。
  • 「洋教師」司徒雷登,中國人最對不起的一位美國老師
    這段話描述的就是冰心女士的母校——燕京大學曾經的校長,司徒雷登。很多人可能並沒有聽過燕京大學。的確,這所曾經世界矚目的高校早在1952年就遭到了拆分,校民族學系、社會學系、民族語文系、歷史系併入今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併入今中國政法大學;經濟學系併入今中央財經大學;工科併入清華大學;文、理科併入北京大學。可以說這些知名高校的相當部分,都是建立在曾經的燕京大學基礎上的。
  • 歷史上的燕京大學和如今的北京大學,到底有著怎樣的淵源?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學校名字還不叫燕京大學,而是叫做「北京大學」,而咱們今天的北大呢,在當時的名字是「國立北京大學」。兩者雖然有區別,但兩所「北大」,著實有點彆扭。所以在1919年,司徒雷登就任校長,將其改名為燕京大學。
  •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別不了的司徒雷登
    其實,中國近代也曾出現過一批一流大學,比如燕京大學、東吳大學、輔仁大學等,但是現在這些大學大多都不存在了。其中,燕京大學是近代中國規模最大、質量最好、環境最優美的大學,而現在卻很少有人知道它了。說起燕京大學我們不可不談該校首任校長司徒雷登,司徒雷登真正的出名還是毛那篇著名的文章《別了,司徒雷登》。
  • 【深讀】紀念那位用一生假裝愛中國的燕京大學校長司徒雷
    後來我才知道這九個字是燕京大學的校訓,而北大之所以被成為燕園,就是因為北大的核心區域,未名湖與博雅塔,乃至周邊美輪美奐的近代建築,都是當年燕京大學的舊址。這所大學的首任校長,就是司徒雷登。2雖然對於燕京大學我有些陌生,但是司徒雷登這個名字卻頗為熟悉。
  • 燕京大學、輔仁大學、之江大學、震旦大學:中國最好的大學就這樣被...
    這所大學真的就這麼永遠消失了,但留在老人們的記憶裡卻依然清晰。他們仍記得當年考入這所與北大、清華齊名的名校是何其興奮,想起老校長司徒雷登在入學典禮上一一叫出他們名字並握手的情景。一切恍若在昨天,歷史車輪卻無法回頭的碾過。
  • 你知道北京大學與燕京大學的淵源嗎?
    說到北京大學與燕京大學的淵源,便要不得不提一個人——司徒雷登。1876年6月,司徒雷登生於杭州,父母均為美國在華傳教士。1904年開始在中國傳教。1908年任南京金陵神學院希臘文教授。1919年起任燕京大學校長、校務長。
  • 燕京大學、輔仁大學、之江大學、震旦大學:中國最好的大學就這樣被消失了被消失了
    他們仍記得當年考入這所與北大、清華齊名的名校是何其興奮,想起老校長司徒雷登在入學典禮上一一叫出他們名字並握手的情景。一切恍若在昨天,歷史車輪卻無法回頭的碾過。與燕京大學經歷一樣命運的還有之江大學、聖約翰大學、東吳大學、輔仁大學、金陵大學、齊魯大學、滬江大學、震旦大學等十幾所大學。
  • 燕京大學崛起的啟示:從默默無名到一流名校
    當時,燕京大學只有五間教室,符合大學教書條件的老師只有兩個中國的博士,學生不足百人,而且經費很不充足,招聘夠資格的教師、購置教學設備和圖書、建設新校舍等各方面都面臨很大困難。 籌款、選擇新校址 在司徒雷登的構想中,燕京大學將來要成為可以跟世界其他一流大學比肩的學校。
  • 在北京大學校慶日說說燕京大學
    那貌似燕京大學和5月4日沒什麼關係,但是燕京大學和北京大學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們現在經常把北京大學主校園稱為燕園,是因為現在的北京大學校園就是之前燕京大學的校址。1952年院系調整,燕京大學被撤銷,北京大學才搬到燕園辦學。下面就切入正題,開始說說燕京大學及其校長司徒雷登。
  • 學者陳遠談燕京大學:成功源於自由的環境(圖)
    青閱讀:談談司徒雷登這個人吧,他是一個基督徒,又是教育家和政治家。您覺得他的這麼多個身份中,哪一個才是他最本質的屬性?又是什麼因素幫助他在創辦燕京大學中獲得成功呢?  陳遠:就像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人眼裡也有一千個司徒雷登。
  • 燕京大學曾與北京大學齊名,被稱為最美校園,為何僅33年就消失了
    多數人對於燕京大學的認知更多的是來自於如今的北京大學,認為燕京大學是北京大學的前身。但其實這是兩所性質完全不同的大學,而且二者並沒有任何的隸屬關係。只是在當年的拆分過程中,燕京大學的文、理科併入北京大學,同時北京大學繼承了燕京大學的校舍。
  • 燕京大學漸漸模糊的背影
    司徒雷登忙跑到另一邊徵求意見,結果對方鐵誓錚錚地說,叫什麼也不能叫匯文,否則他們就把畢業證書扔在篝火裡燒掉算了。兩所大學的代表為命名和其他問題猛吵了三天,最後,司徒雷登說,要麼就從新大學的福祉出發考慮問題,要麼就乾脆不要合併。最終,誠靜詒博士提出了燕京二字,結果雙方都非常喜歡這個名字。
  • 燕京大學能否重現輝煌?
    梁子民 畢文昌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2008-12-24    [列印] [關閉]     梁:經過多年協商,司徒雷登的骨灰於今年11月中旬在杭州安葬,受到各方好評。司徒雷登生在中國,長在中國,一生對中國懷著友好的感情。在抗日戰爭期間,他同情受侵略的中國人民,1941年珍珠港事件後,他被日軍關進監獄達3年多。抗戰勝利後曾任美國駐華大使,1949年曾經為美國和新中國建立外交關係作出努力,未能成功,只好離開中國。中國人知道他的名字,主要是因為毛澤東的文章《別了,司徒雷登》。根據這篇文章的觀點,過去國內輿論對司徒雷登多為負面評價。
  • 陳遠再說燕京大學:韓戰爆發後處境尷尬
    然而61年前,北京就有一所已經躋身世界一流行列的大學消逝了,至今仍無再生的機會,這就是燕京大學。  燕京大學前身是始建於清末的北平匯文大學、華北協和女子大學、通州協和大學等美英教會學校,後三所學校合併,司徒雷登出任校長。1919年他走馬上任後,一面在市區的盔甲廠辦學,一面到北平四郊踏勘新校址。最後,他從陝西督軍陳樹藩手中購得睿王園。
  • 90年前,我們就有世界一流大學,為何如今難進世界前10
    ,後來他們在杭州定居下來,之後便有了司徒雷登。六歲以後司徒雷登回到美國讀書,但是他還是心心念念著中國,當他學業有成之後,最為迫切的事情便是回到中國。於是乎,司徒雷登帶著他的意思一起來到了他之前生根發芽的地方。司徒雷登把中國當成自己的家,他要在這裡開創自己的事業。而司徒雷登的創業方向便是教育行業。司徒雷登在創辦燕京大學之前,還曾創立過另外一所學校,後來他轉交給弟弟,讓他接手。而司徒雷登自己則著手另外一件事情,那邊是創立燕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