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地方特色 助力企業創新發展
——記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市場監管局埠子分局助力全面小康的相關舉措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一直以來,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市場監管局埠子分局作為區直機關在鄉鎮的派出機構,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用實際行動在決勝全面小康之路上走出了一條創新之路。
發掘「車輪餅」特色潛力
「車輪餅」作為埠子鎮的特色產業,歷史發展悠久,鎮裡有十多家加工小作坊,然而長期以來,這些小作坊都是以家庭為單位,各自為戰,缺乏行業規範,甚至惡性競爭,這對於一個弱小的地方特色食品產業來說極其不利。近年來,埠子分局聚焦車輪餅這一特色產業,積極引導該行業小微企業的發展壯大。
「我們積極向上爭取政策,鼓勵各小作坊加大自身改造力度,改善經營條件,嚴格把關,對達到標準的小作坊發放《食品小作坊登記證》。」埠子分局分局長朱書流介紹說,他們引導從業人員認真落實生產工藝流程,建立健全各項制度與臺帳,切實規範經營。同時,積極動員大家申報商標,打造自身品牌。目前,「楊小廚」這一車輪餅商標已經通過註冊認證,成為正式商標。
傳統的車輪餅行業大多採取的是前店後廠的經營模式,這種經營模式嚴重製約了市場規模擴大。為此,埠子分局工作人員鼓勵部分具有註冊商標的車輪餅店跟隨時代潮流,嘗試把製作過程在網絡平臺上進行直播,銷售方式上增加網絡銷售,通過京東、順豐等物流渠道,銷往全國各地。眼下,該分局正努力推動讓埠子車輪餅在高鐵宿遷站內展出,助其搭上高鐵順風車,提高知名度。
「車輪餅有了正規的包裝,吃得放心,送人也有面子。」聽到顧客的肯定,「楊小廚」車輪餅作坊老闆楊步雪笑眯了眼。「我做40多年車輪餅了,原來製作條件很簡單,量也不大,都是周圍誰家辦事提前來訂,我們就做。新鮮的車輪餅做好了,只能放冰箱,放外面幾天就壞了。」讓楊布雪想不到的是,市場監管部門不僅主動幫忙改造生產車間,讓他順利拿到了小作坊登記證,還申報爭取到市級專項獎補資金2萬元。「現在,車輪餅常常供不應求,一年純收入超過20萬元,日子越來越紅火嘍。」
做足桑蠶業品牌文章
「我們村有著近百年的蠶桑文化。在市場監管部門的幫扶下,我們大力發展桑蠶產業。」桑蠶村黨支部書記周炳均介紹道,這裡是典型的「無糧村」,家家戶戶養蠶繅絲,全村桑園面積達2600餘畝,全年春秋季養蠶量5000張以上,每畝地收入7000元,成為江蘇省唯一養蠶單一品種連片全覆蓋的專業村。
「過去,我們村雖然蠶繭質量較好,但各家規模較小、銷路不暢通,沒有形成產業模式,曾經是經濟薄弱村。埠子分局工作人員走入田間地頭,耐心與桑農解釋參與申請地理標誌的好處,努力向村民普及智慧財產權等相關知識,為我們村長期品牌發展出謀劃策。」周炳均稱,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僅成功脫去了貧困村的「窮帽子」,更讓村民的腰包鼓了起來。
更令人欣喜的是,2019年11月,「埠子蠶繭」成功申請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其地域保護範圍覆蓋蠶桑村、肖橋村、杜樓村、夏莊村、街南居委會5個行政村(居),保護區域面積1000公頃,現生產面積260公頃,年產量約0.6萬噸,帶來經濟總收入近2000萬元。
為了讓桑蠶產業價值最大化,埠子分局在蠶桑村發展模式的基礎上,提出打造農桑產業示範園,目前已初步形成以觀光旅遊、文化體驗、果實採摘等為一體的農家樂模式。每年春末夏初之際,蠶桑村都會開展蠶桑節活動,吸引周邊城鎮市民前來體驗蠶桑文化,享受農家歡樂,為當地村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使其在小康的道路上步伐更加穩健。
扶持電商企業發展壯大
在埠子鎮有一家很有名的電商飾品企業——宿遷市盛世婚慶有限公司,帶動了鎮村周邊600多人就業,其中不乏行動不便、不宜外出打工的殘疾人士,讓村民們實現家門口就業。「我們的商標為『滿淘』,在拼多多有30多個店鋪,淘寶天貓有11個店鋪,另外加上其他一些平臺,年營業額超過3000萬元。」胡滿意在義烏創辦滿淘飾品4年後,2016年回鄉開辦了工廠。創業初期,埠子分局與胡滿意共同商議規劃未來發展,最終制定了「工廠、實體展示店、自建網銷平臺」三者同步發展的模式,通過資源共享來完成企業的良性發展。「埠子分局還主動幫我們解決了設計、客服、營銷等人才的問題,今年,我們準備打造一個全產業鏈實體的婚慶飾品街。」
據悉,埠子分局轄區內食品企業眾多,特別是通過網絡銷售的食品企業佔比很大,活躍著以「疆北大叔」為代表的堅果類食品企業。宿遷市疆北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韓凱坦言,藉助網際網路優勢發展的同時也碰到了很多問題,由於沒有及時學習法律知識,在網頁宣傳和廣告頁面上標註了「最好」「最優」等宣傳口號,遭到很多投訴舉報,有時候還遇到職業打假人,很令人頭疼。
「企業發展壯大很不容易,我們不能採取『一刀切』手段,而是要發揮職能,本著扶持壯大和保護優質的原則,讓已經走上小康之路的人們走得更快、更遠、更穩。」朱書流表示,像「疆北大叔」等電商企業遇到的共性問題,多次組織培訓,普及法律知識,彌補廣告宣傳上的漏洞,規範產品外包裝用詞用語,規避被職業打假人舉報的風險,不僅妥善解決銷售糾紛,還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數萬元。眼下,轄區內食品企業每年被投訴量逐漸減少,立案數量也大幅度降低。(供稿:江蘇省市場監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