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是指外出務工連續三個月以上的農民託留在戶籍所在地家鄉,由父、母單方或其他親屬監護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
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對於農村留守兒童的定義,本次摸排的對象是父母雙方外出務工或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無監護能力,無法與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滿十六周歲農村戶籍未成年人
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義務教育隨遷子女超1260萬,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兒童2200萬。近年來發生的一系列不好的「留守兒童」的事件,讓人們對留守兒童問題心理的剖析深入,使得一部分留守兒童的成長壓力增大。事實上,並非所有留守兒童都像報導的那樣只有不好的一面。堅強樂觀,自信懂事,天真活潑,愛玩愛鬧也是大部分留守兒童真實生活的寫照
截止到2018年8月底,全國共有農村留守兒童697萬人,與2016年首次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的數據902萬人相比,下降22.7%。
為什麼現如今社會發展的這麼好,卻還有如此多的留守兒童
隨著社會政治經歷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農民走進城市,這使廣大農村特產生了一個特殊的群體-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為了養活家庭,不得不去到外地打工,掙錢,用自己的勤勞和汗水換來家庭收入,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做出貢獻,但是他們的孩子卻被留在了農村的家裡,與父母見面的機會微乎其微
這些孩子本應該也是父母手中的寶貝,卻只能在農村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他們處在成長發育的黃金期,他們的童年沒有父母的陪伴,缺少父母的關愛,有的孩子從此變得叛逆,世界觀、價值觀有問題,心理異常,也有的孩子變得異常勇敢和堅強。
留守兒童產生的原因
1、農民工在城市從事的一般都是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長的工作,他們在工作之閒暇之餘根本就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照顧自己的孩子。
2.農民工的收入是無法和城市裡的人相比的,所以他們如果想要在城市裡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幾乎是不可能的,更別說養活一家人了
3.由於戶籍的限制,農民工的子女是沒可能在城市上學的,即使有學校接收,他們的父母也很難承受高額的學費。而城市中那些面向農民工子女的學校基本上都是民間興辦的,其教學質量不僅無法和城市學校相比,也無法和農村學校相比。
留守兒童問題的解決不光需要家庭,還需要社會,孩子的父母,攜手出擊,針對留守家庭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政府鼓勵自己的企業下到基層,鼓勵農民創業,從而減少農農民工的數量
2.在大城市工作一段時間後,如果有一定的積分,就可以辦理城市戶口,從而把孩子接過來
3.中國需要立法,孩子在一定年齡下必須由法定監護人監護,至少一個人
4.疏導孩子們的心理,不要讓孩子從小的時候心靈就受到創傷,要保護好留守兒童
關愛每一位留守兒童是我們的責任,義務
不要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創傷
如果愛,請深愛 如果不愛,請別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