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長一次跑了10公裡,配速6,能不能去試試半馬?

2020-12-12 底晨曦家常事

最長一次跑了10公裡,配速6,能不能去試試半馬?

先來聊聊小編的看法吧。

最高一次跑10公裡,配速6,能不能去跑半馬主要取決於你自己平時是否進行其他運動,以及離你半馬的距離。

通常情況下,如果你能一口氣遊上一個半小時,估計跑了1.5公裡,又能一口氣爬上2小時以上,那麼這兩種運動或其中一種運動你每周都能保持在這種狀態,即使在通常情況下一次最長跑距離僅為10公裡,跑半馬配速為6的情況下,也是沒問題的。

本人上一次半馬前,10公裡配速都是7分左右,但沒有用盡全身力氣跑,平時多以爬山為主,半馬前一個月跑了22公裡,用了3個小時,但這僅供參考,不值得學習。

若沒有以上兩種運動,能跑半馬這個我覺得在這裡問一下沒什麼意義,一方面我們跑過10公裡6分的速度後,自己的狀態已經告訴了我們,只是那時我們還不知道這就是答案。

在此之前,我會根據題主的情況進行合理的分析,現在覺得答案能不能遠比不上自己先去跑一次,自己去體驗身體能量耗盡,發不起力,腿酸腳痛是怎樣一種狀態,自然明白自己能不能。

擁有這樣的經驗,面對長距離跑,自己會更好地掌握配速,以及如何分配體力,也會懂得平時需要怎樣的訓練才能滿足於跑跑馬。

練習和跑步一樣,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有些朋友分享了類似的經驗:

我的情況很像你,以前最遠跑過7公裡,今年9月份被朋友拉到衡水半馬,得知中籤後也沒有進行系統訓練,加大跑量,只在操場上跑了10公裡,用時一小時,然後隔兩到三天跑了5公裡,我想,這不是什麼大問題,要不是後半程邊跑,怎麼也能在關門時間前跑完。

提早一天到達衡水,當晚與朋友共進晚餐,喝了一杯或兩杯酒,到賓館12點左右睡下,第二天早上5點起床,到達乘車地點,6點半到達比賽起點,7點半正式出發。前十公裡跑的比較輕鬆,沒有感到特別的疲勞,到十五公裡時腳踝和右前腳掌開始隱隱作痛,只好借著補水,快速走一會兒來緩解疼痛,到了十八公裡時痛得有點厲害,只能一邊跑一邊堅持,終於跑下來了。沒多久收到了比賽組發來的簡訊,淨用時2小時07分鐘,平均配速6分02秒。

跑步下來也不感到特別不舒服,腳踝痛已經消失,只是右前腳掌痛,接著又走了兩公裡才到達巴士站,繼續中午和朋友們一起吃飯,喝了四兩酒,然後回家。回到家後就覺得右前腳掌痛,三天沒運動,第四天情況好轉,開始在跑步機上跑三公裡,然後慢慢恢復到跑半馬之前的頻率和距離。

回顧這個半馬賽的過程,有如下幾種感覺。首先,只要能跑十公裡,跑半馬是沒問題的,只是必須控制好節奏,我其實跑得比較快,這樣在跑得不夠多的前提下,肌肉和骨骼都沒有得到鍛鍊,速度過快就容易引起疼痛;其次,在正式跑之前,最好先做長距離運動,我覺得浪費時間所以沒有跑,這還是不合適的;第三,必須穿輕便鞋,我今天穿的亞瑟士鞋有點重,平時感覺不到,跑半馬這個缺點就暴露出來了。

還有朋友這樣建議:

如果你10公裡配速6輕鬆跑完,不妨多跑幾次18公裡左右,這樣半馬不會太累。有人控制好前10公裡的速度,後面就會掉頭,有人勻速跑,最後加速衝刺,這是有一定積累的,比較好的跑步方法。正常情況下,我經常跑10公裡,通常是60分鐘,後來跑了幾次18公裡,參加半程馬拉松2小時15分鐘,最後10公裡還是掉了。

最高一次只有10公裡,你還缺乏訓練,半馬是耐力和體力的綜合,你可以一步一步,一天比一天遠,這樣才有把握!本人也是長跑10公裡才試過一次半馬,勉強通過,而且心率還偏高,最後右小腿還是有點酸痛,休息3天然後再跑10公裡,跑步量身打造。

總之,跑步的目的是保持健康,循序漸進的跑,堅持跑。別說半馬,全馬可不是神話!關鍵在於享受生活,不要盲目追求速度,不要盲從 PB,要尊重自己的身體,量力而行。那樣還可以健康快樂地跑世界。寄給你一首詩,縱浪大化,不喜不怕!

相關焦點

  • 6分鐘配速跑5公裡,10公裡,在全國處於什麼水平?
    在網上看到的到處都是跑神,你一定很自卑吧。按照2018年馬拉松賽事官方統計,中國去年跑完全馬的是37萬人次,跑完半馬的是76萬人次。注意,是人次,不是人數。有些大神,一年會跑好幾次。當然,也有一些江湖高手,沒有出山。
  • 阿迪達斯Ultra Boost不能用來跑馬拉松?穿它跑夠100公裡再說
    3月的恢復跑中,我在大部分時間都特別穿著adidas一款名為Ultra Boost的跑鞋(上面圖片中那一雙),每次最短10K,最長25K,配速從5分以內到7分開外都有,累計100多公裡都是這一款跑鞋。
  • 7小時35分,配速433!今天煙臺一大神在操場跑了100公裡
    今天煙臺有雷陣雨,氣溫14-22℃,風力5-6級,相比一些地區已經30℃的高溫,這個溫度算是涼爽,然而當跑起來時,並不舒適。原定於6點起跑,楊濤準備好後提前了5分鐘開跑。7點之前天氣還比較好風不大氣溫適宜,楊濤的配速保持在410左右。
  • 2020第一跑——首個半馬第4名(揭秘心率跑步法)
    但由於第一次半馬賽事跑,還是選擇了保守的策略,沒有不顧一切放開跑,最終將心率穩定在172左右。最後5公裡的平均配速是4:46min/km,而最後6公裡的平均配速是4:56min/km。於是好勝心在作怪的我,還將播報第一名的畫面錄製下來,將這段經歷作為一次成長,不斷激勵自己更快更強。  【半馬心率跑步法&訓練計劃】其實這次迎新跑,是我的首個正事半馬,在11月12日報名時,那時我的配速還徘徊在6:00min/km外,但依舊報名了半馬,只抱著跑馬迎新寓意好的想法。
  • 學校田徑場不能去了,看看四種任何地方都可以跑的配速訓練
    訓練方法與要領:速度要領:以個人五公裡比賽配速為下限,比五公裡比賽配速還要快10秒左右為上限來控制訓練的速度。慢跑熱身10 ~ 20 分鐘後,用4 次20秒大幅跨步跑放鬆肌肉,然後依據個人情況和地形條件,重複下面的跑步練習2 到 4 次。
  • 跑五公裡、十公裡、半馬、全馬、百公裡都有啥不一樣
    第一次五公裡,第一次十公裡,第一次半馬,第一次全馬你還都清晰的記得那時的自己狀態嗎?跑步讓你改變了什麼?對你來說每次挑戰有什麼不同,來看看總結的對不對。當第一次跑完十公裡,你會覺得不過如此,半馬離我又近了一步,夢想正是這樣一步步實現的。之所以說是最舒服的裡程,是因為十公裡用時的恰到好處,也因為十公裡之後的舒適感,當然這是對於有很好的跑步基礎人來講的。沒有跑量的積累,每一次新的挑戰都不可避免的會有疲憊感、勞累感。所以在十公裡在去半馬和全馬的路上又是一個關鍵點。
  • 青年女演員趙今麥曬半馬跑步成績,配速7分44秒,網友:有點慢
    最近,我國青年女演員趙今麥在個人社交平臺上表示:「第一次21k半馬完成,雖然是在跑步機上進行,但能夠順利完成還是很開心。」作為我國00後著名的青年女演員,能夠跑成21公裡的距離,其行為得到了很多人的點讚,也有極個別網友認為這個速度有點慢。
  • 你的第一個10公裡跑是什麼時候?累得夠嗆!但很過癮
    昨天有個碎碎念話題,你的第一個十公裡是什麼時候?我回想了一下好像是在16年吧,15年看完北京馬拉松後開始跑步,但斷斷續續的都是跑2-3公裡那種,後來慢慢5-6公裡地跑。16年不太記得哪一天了,就跟著奧森一個跑團跑了10公裡,當時實在是太痛苦了,一群人就我跟在最後面,因為他們的速度對我來說太快了,跑得非常吃力,但幸好有位跑友一直陪著我!堅持是個好東西,就算那麼慢終究還是完成了10公裡,但現在想來沒必要,因為能力達不到硬跑很容易受傷。但不管如何那就是我的第一個十公裡了!非常慢,但完成了。
  • 姚明3200米配速4分08秒,曾跟教練賭氣跑過半馬
    其中有一段姚明回憶自己17歲剛打CBA時,在一次身體素質測驗中,作為一個2米20的運動員,他能將3200米跑到13分16秒,而自己400米的個人最好成績是1分06秒。3200米用時13分16秒,平均配速4分08秒,400米PB 1分06秒,這樣的速度你追的上姚明嗎?
  • 半馬與全馬成績究竟存在什麼關係?如何才能讓跑步訓練更加精細有效
    而基普喬格則是在2018年柏林馬拉松創造了2:01:39的世界紀錄,其平均配速換算下來達到2:53,也就是說坎迪半馬每公裡用時比基普喬格全馬每公裡用時快9-10秒左右。
  • 5公裡的配速如何提升?附5公裡配速等級表,對照參考
    此時不用強求配速、時間,而是完成整個過程,讓身體感受並記住這一感覺。之後便可以挑戰4公裡、4.5公裡,直到最終目標——5公裡。還是同樣的道理,第一個5公裡無需去強求時間,中間感覺堅持不下去時可以走上幾分鐘然後再開始跑,最重要的是堅持完成全程。
  • 半馬要跑到什麼程度才可以嘗試全馬?
    對於人體來說,30—35公裡是一個極限。超過了這個極限。就會因為代謝紊亂、氧化應激等原因產生大家所說的「跑崩」。如果平時訓練的不紮實,而在比賽時配速又比較快,就會出現劇烈的反應。 對於半馬來說,對於無氧的要求更高。比說用95%有氧跑全馬,90%的有氧跑半馬,那么半馬中產生的乳酸就會是全馬的兩倍。這對人體乳酸耐受力和速度耐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5公裡10公裡跑配速能說明啥?朋友圈敢曬12分鐘跑距離才是玩真的
    另一根線是3200米,無論球員是一次過線還是補測過線,只要想在聯賽踢球,就必須通過這根及格線。然而就是這項測試,導致當時許多大牌球員過線困難,甚至有知名球員因無法過線而影響參加職業聯賽的情況發生。當時,還有不少電視臺現場直播球員們12分鐘跑測試的情況,據說收視率相當高。
  • 每天跑5公裡配速6分鐘,為何胸腹部脂肪依舊?這4個原因注意過嗎
    但是為什麼有人每天跑5公裡,且每公裡配速達到6分鐘,怎麼肚腩和胸部的脂肪還是沒有減掉呢?對照下面4點,看看是否出問題了:原因1:已經處於平臺期,想過調整運動方案突破平臺期嗎?從不運動或平時很少運動的人,在跑步減脂的初期(約1至3個月),通常減脂效果會非常快速而明顯。
  • 為什麼有人跑了三年配速依然很慢?
    跑了三年,速度仍然很慢。通過其它的訓練方法,我們需要突破身體的舒適區,突破速度的瓶頸。很多跑步者,儘管跑的年齡很長,但在配速上並沒有進步,總是固定在一定的範圍內。快速而不能起動,緩慢而不能前進,看不到任何進步的可能。
  • 44歲中年女性10公裡跑配速7分半,水平如何?
    44歲的女性,10公裡跑配速7分30秒,這個水平到底如何呢?以13億國人為參照,你的10公裡跑水平如何?根據國家體總公布的全民健身數據推算,全國能夠每周堅持至少2次的跑步愛好者一共也就1600萬人左右,只要你能夠完成10公裡跑你的水平在13億中國人裡那也是絕對屬於名列前茅了。
  • 68歲大爺北馬2小時54分,配速408!
    他之前的最好成績是今年無錫馬拉松跑出來的2小時59分。為此,他給自己制定了比賽策略:5公裡20分以內,10公裡39分多,然後中間配速平穩點,35公裡之後快點,「中間慢,兩頭快,這是我覺得比較好的馬拉松配速。」
  • 跑15公裡是完成半程馬拉松的關鍵?
    在跑步的過程中,很多人對跑量也有了一定的要求,比如5KM、10KM、15KM和半程馬拉松。比如絕大多數人的極限跑量是30KM,超過30KM的人是比較少的。因此,很多人就選擇了半程馬拉松,這樣跑下來也似乎比30KM輕鬆不少。小編也有跑過幾次半馬,也聽過了各種跑半馬的說法。
  • 今天,就想跑個配速520,我愛你,送給曾經努力的自己
    今天,就想跑個配速520,我愛你,送給曾經努力的自己昨天,有個朋友看了我的跑步日記《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堅持跑步,來一次脫胎換骨的自己》後,在我文後留言「好吧,明天我也開始跑步」。今早,我就想跑個配速520。起床,沒有片刻的遲疑,當你提前有了目標,就似乎有了動力,其實我早在清晨5點30的鬧鐘響之前就醒了,昨晚睡得特別踏實,醒了我開始想今天該怎麼跑,跑哪條路,跑什麼配速……速度快了,必須熱身,熱身6分鐘,喝了杯溫開水,吃了塊德芙黑巧克力。
  • 最全跑步(全馬、半馬、10公裡)等級標準更新,來看你在哪一級?
    在沒有馬拉松的日子裡,相信廣大跑者仍在堅持跑步,但是因缺少比賽的動力,相信有些人的訓練會懈怠下來了吧。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一份了最全跑步(全馬、半馬、10公裡、5公裡)等級標準,來刺激各位一下,請來對照下你的等級是上升了?還是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