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臺灣,沉浮四百年,從化外之地到帝國邊陲(一)

2020-12-20 觀文殿大學士

16世紀時,四處開闢航線的葡萄牙水手航行到東亞的海域,在東海旁遙望到一座島嶼上蒼鬱的森林,驚嘆到「Formosa!」(葡語:美麗),從此,福爾摩薩成為西方世界對這座島嶼的代稱,的確,美麗是這座島嶼給人的第一印象,在中文名中,它同樣有一個美麗的名字——臺灣。

臺灣,位於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居東北亞與東南亞交會處,中國第一大島,然而歷史的錯位造成了如今兩岸分離的局面,而島內不斷翻江倒海的「臺獨」惡浪,更使得臺海屢次戰雲密布,寶島臺灣究竟有怎樣的前世今生?今天我們先梳理一下臺灣的古代史。

一、史前,神秘的東海寶島——1624年以前

遠古時期,臺灣曾數次與亞洲大陸本土相連。然而即便是有如此緊密的地緣關係,早期大陸對於臺灣卻並無明確記載,這一方面是由於漢民族對海洋的保守,另一方面也是由於臺灣海峽的兇險,不過,早期臺灣與大陸也並非完全沒有交集。

註:衛溫三國時期東吳將軍。黃龍二年(230年)正月,孫權派衛溫、諸葛直帶領上萬士兵出海尋找夷洲、亶洲。一般認為夷洲便是今日的臺灣,這是中國歷史上對臺灣的最早記載。

註:610年隋煬帝派武賁郎將陳稜、朝請大夫張鎮州(有的寫成「張鎮周」)率東陽兵一萬多人從義安(今廣東潮州)出海襲擊流求國。關於流求,有琉球和臺灣兩種說法。

六世紀中後期,隋煬帝令羽騎尉朱寬出海尋訪海外異俗。行至今日北起奄美大島,南至與那國島(今釣魚島西南170公裡)時,見一片珍珠般的島嶼浮在海面中,「若虯龍浮在水面」,遂為其取名流虯。唐朝編纂隋書時,為避帝王龍諱,將該地更名為流求。至朱元璋時期,將該地美名以:琉球。

然而,雖然臺灣一直是「化外之地」,澎湖卻在宋元時便受中央政府管轄,在早期便不斷有漢人定居,中國最晚在南宋時已派兵駐守,將澎湖收為版圖,元朝時,隨著移民日益增多,設置了巡檢司對移民進行管理。而史料也表明,當時東南沿海人民對流求並非完全不了解。

然而,隨著航海時代到來,臺灣不可能一直保持著神秘的面紗,只不過,最先揭開這神秘面紗的並不是中國人,而是——歐洲人。

臺灣歷史有明確文獻記載且能考證時間點者,目前可上溯至1582年7月一場船難後分別由兩位西班牙人神父與一位葡萄牙人耶穌會士所寫關於在臺灣75天見聞的三篇文字記錄。

與大陸地緣關係如此緊密的臺灣,最早的精確記載卻由西方人留下,早期中華對於海洋的保守和西方殖民者的開拓精神可見一斑。而隨著西方勢力侵入到亞洲,臺灣戰略重要性日益凸顯,臺灣也終於褪下神秘面紗。

17世紀初遠東海面歐洲三國鼎立:租得澳門的葡萄牙、殖民菲律賓呂宋島的西班牙、據有爪哇的荷蘭,在遠東海面展開商業和殖民的競爭。

荷蘭人在遠東的商業目的原以明朝為重要對象,其最先希望以澎湖為基地,在1604年、1622年其兩度進佔澎湖。但因澎湖為明朝領土,所以明軍亦兩度驅離荷蘭人。最終兩國議和,明政府要求荷蘭退出澎湖,如果退出澎湖,去佔領對面的「化外之島」臺灣,明政府則無異議。經此議和,荷蘭人遂在1624年進入南臺灣,建「奧倫治城」。

幾乎與荷蘭人同時,西班牙人以菲律賓呂宋為基地 將勢力侵入臺灣北部,先後佔據雞籠、滬尾一帶,並建造聖多明哥城,與南部的荷蘭人展開殖民與商業競爭,但情況不佳,1642年荷蘭人趕走西班牙人,佔領了二城。

而此時大陸東南鼎沸,滿清南下統一幾成定局,沿海抗清的殘明勢力愈發內外交困,為局勢深切憂患的南明水師將領鄭成功將目光盯上了自己的海賊老爹曾經帶領移民開發過的地盤——臺灣。

盤踞在此的荷蘭人自然不會退出苦心經營的地盤,那麼,臺灣的命運終會如何呢,請看下篇,臺灣沉浮四百年,方知海外有孤忠。

相關焦點

  • 臺灣青年之家參訪團到從化參觀交流
    臺灣青年之家參訪團到從化參觀交流金羊網  作者:  2020-07-25 從化在大灣區建設中有著得天獨厚的生態自然優勢,必將吸引大灣區的科技流
  • 解讀《浪潮之巔》1、百年帝國的餘暉——AT&T
    它確實是我所知道的,記錄全球信息科技產業發展,最清晰,最完整,也是閱讀體驗最棒的一本書。豆瓣評分9.1分,非虛構類的圖書作品,在豆瓣上能拿到9分以上,寥寥無幾。《浪潮之巔》確實是科技商業領域不可多得的一部佳作,甚至它在「史學」書架上都能為自己贏得一個位置。
  • 我對大秦帝國有著一種神聖的崇拜
    「我對大秦帝國有著一種神聖的崇拜。」這是《大秦帝國》的作者孫皓暉先生在書序中的一句話,看完這套書以後,呼之欲出的是源於靈魂最深處的震撼,一直有一種想把這部書介紹給每一個人的衝動,這想法由來已久,我想根源於一個炎黃子孫心底共同的使命感與責任感罷。大秦帝國興亡沉浮的五百多年,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自由奔放、充滿活力的黃金時代。
  • 麗江:一座西南邊陲的的城市,卻代表了過去的所有中國歷史
    當時,蒙古帝國勢力越來越強盛,掌控著廣闊的區域,從中國到通往波斯和阿拉伯世界的絲綢之路,及其沿線的綠洲、城鎮。在草原的另一頭,他們已經打敗匈牙利國王和條頓騎士團的聯合軍隊,越過多瑙河並抵達維也納的大門。他們也徵服了中原以北的所有地區,但宋朝仍然保有南部從長江到越南北部的領土。蒙古帝國和宋朝40年來一直處於交戰的狀態。
  • 公元二世紀,世界歷史的傳奇,人類文明的巔峰,四帝國並立!
    在人類歷史上有這樣一個時期,地球從東向西,從東亞到歐洲,一字排開四大帝國:大漢帝國、貴霜帝國、安息帝國、羅馬帝國。在這個時期,人類已開化疆域被統一在四個文明大國之下,小國幾乎絕跡,剩下的唯有遊蕩在文明社會邊緣的遊牧部落。
  • 世界軍校巡禮之德國丨軍事名校的歷史沉浮
    軍事名校的歷史沉浮——世界軍校巡禮之德國談到德國對軍事人才的培養,就不得不提聯邦國防軍指揮學院。
  • 新春閱讀 | 一個跨三洲大帝國的六百年興衰
    此後,他一直作為自由作家往來於近東大地上,寫了《在託魯斯山中:亞洲土耳其遊記》《小歐羅巴:土耳其海岸遊記》《阿塔圖爾克:現代土耳其之父凱末爾傳》《聖索菲亞大教堂:一部君士坦丁堡的歷史》等一系列與奧斯曼帝國有關的書。《奧斯曼帝國六百年》是他的遺著,1977年出版時他已去世一年。
  • 從劍橋大學招生看帝國歷史的興衰,大英帝國能否重獲新生?
    ;然在英國榮光日益黯淡的現在,那些傳統雖是無價歷史,實質上大體也僅剩招生時的文化吸引力。鮑斯和臺灣有段不幸的淵源──他於日本宣布投降後欲搭機離開臺灣時遭遇起飛空難,在送往臺北帝大醫學部附屬醫院搶救後宣告不治。英國殖民時期,與殖民地之間產生的高等教育連結,到後殖民的現代仍然持續不斷,當今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與擔當印度總理一職長達10年的辛格,都畢業於劍橋。
  • 綜述:軍事名校的歷史沉浮——世界軍校巡禮之德國
    新華社柏林8月21日電 綜述:軍事名校的歷史沉浮——世界軍校巡禮之德國  新華社記者張遠  談到德國對軍事人才的培養,就不得不提聯邦國防軍指揮學院。該學院坐落於德國北部城市漢堡市郊。普魯士政府開始意識到社會、軍事改革必要性和迫切性,曾參與拿破崙戰爭的將軍沙恩霍斯特創設柏林軍事學院。  軍校從建校之初就秉承的理念,在今天看來仍屬先進。美國軍事期刊《小規模戰爭》評價,柏林軍事學院的教育理念屬於歷史上不可忽略的「非科技性軍事創新」。  柏林軍事學院突破了時代窠臼,革新了部隊人員結構。
  • 上海「大世界」百年歷史將排成連臺本話劇
    > 作為承載著上海百年記憶的地標性建築,「上海大世界」今年迎來了開業100周年的紀念,這個關閉了15年之久的歷史建築也在今年3月重新開放。
  • 郭臺銘為何願意花一億投資《白銀帝國》?晉商的發家史盡在於此
    曾經的臺灣首富郭臺銘在2008年投資了一部電影《白銀帝國》,電影的導演是郭臺銘的朋友,話劇界很有影響力的一位女性姚樹華,這也是她的電影處女作。影片改編自成一的小說《白銀谷》,小說中就以「天成元」票號為代表,試圖挖掘晉商從盛極一時到黯然退場再到東山再起的歷史成因和精神脈絡。晉商曾是中國明清十大商幫之首,以運糧賣鹽起家,後來又創建了票號,商號不僅根植於全國,更是在巴黎、阿拉伯、莫斯科等地生根發芽。
  • 歷史上的大帝國:它如何興起,因何衰亡
    同時,論述這種帝國史,要大量涉及沙漠文明尤其是遊牧文明,中國史籍在這方面的記載可謂宏富。另外,歷史上中華帝國的特點也比較符合按照赫勒敦的範式。《歷史上的大帝國:2000年暴力與和平的全球簡史》一書是法國當代著名中世紀伊斯蘭史專家加布裡埃爾·馬丁內斯-格羅斯(Gabriel Martinez - Gros)的一部頗有份量的新著。
  • 網際網路帝國思科的沉浮給科技公司的警示
    昨天在深證召開的IT峰會上探討了5G,我們看到了中國科學技術的巨大進步,也看到了在基礎科學領域的不足,5G的風口相信每個科技公司都會去抓一抓。行業的機遇和洗牌往往結伴而行。我們希望科技公司能藉助5G飛的跟高,也希望更少的科技公司被洗掉。
  • 這一帝國將英法佔領數百年,半個歐洲都是它的,地中海為其內陸湖
    在歐洲歷史上有這麼一個國家,他的領土涵蓋西班牙葡萄牙,英國法國等。並且統治他們數百年,領土一度達到500多萬平方公裡,涵蓋半個歐洲。甚至它廣闊的領土將地中海變成它的內陸湖。那麼這個神通廣大的帝國到底是誰呢?
  • 回顧歷史,珍愛和平。看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的幾度沉浮
    在歐洲,德國一直是一個很重要的國家,縱橫歐洲大陸,起起落落;也是個很悲情的國家,德國作為一個國家,由許多的小的公國組成,分了合、合了分,幾番沉浮。先簡單了解一下德國的歷史。古希臘時期,還沒有德國,但那一地區的日耳曼人就已經很出名了。他們打仗特別厲害,尤其日耳曼人的大斧子。
  • 廣州從化登山徒步線路匯總(從化溪頭村專題)
    廣州從化溪頭村以及周邊徒步登山線路匯總,從化徒步路線簡介:從化路線風景優美、擁有多條讓人陶醉的徒步線路、路線風清雲淡,竹葉如醉,叢林幽徑,空氣清新、純淨,沒有一絲塵埃和霧氣。它是一條純樸而不失神秘的地方,沿途穿越從化多個美麗的小鄉村,越過多個小山頭、農耕路、水泥路、水渠路、竹海、楓林、瀑布、溪流、小橋。。。
  • 珠三角地區疫情期間到哪裡玩更合適?廣州郊外鄉村從化溪頭旅遊村
    珠三角地區的遊客,在疫情期間到哪裡玩更合適?廣州郊外鄉村從化溪頭旅遊村是個比較理想的度假場所。以下信息以及圖片資料由從化溪頭村旅遊網特別提供,特此表示感謝。2、歷史悠久,有數百年歷史的建築群——福田裡、金紫裡、濟陽裡,在經歷了幾個世紀的風風雨雨後,這些歷史古蹟依然安靜地守在村中一隅;3、這裡是戶外登山徒步基地,有眾多的登山徒步線路,經典線路影古線、小溪線、雞枕線等;
  • 張魯一演嬴政合適嗎?是時候再讀《大秦帝國》了!
    12月1日,重大歷史題材電視劇《大秦賦》在央視八套電視劇頻道開播,劇中張魯一扮演嬴政、段奕宏扮演呂不韋、尤勇扮演王翦。《大秦賦》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等人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華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的故事。
  • 歷史上的驚人相似,羅馬帝國與阿拉伯帝國,都毀於引入的蠻族之手
    人類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兩河流域的蘇美爾文明,以蘇美爾文明為開端,亞歐大陸上陸陸續續出現了各大文明圈,以尼羅河流域為中心的古埃及文明,以兩河流域為中心的兩河文明,以長江黃河流域為中心的中華文明,以恆河流域為中心的古印度文明以及以愛琴海為中心的古希臘文明。
  • 跨國之旅,在俄羅斯遠東的第二大城市,嘆惋歷史上的百年人文
    1860年11月14日《中俄北京條約》將包括海參崴在內的烏蘇里江以東地域割讓給俄羅斯帝國,俄羅斯帝國將其命名為符拉迪沃斯託克,俄語意為「統治東方」海參崴、不知道這三個字的標準讀音,hai·shen·wai·也許她的過去不是這樣讀,就是hai.can.wei。百年人文、百年孤獨。連她自己都不知道她的母親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