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翔老師帶你深思「為什麼需要閱讀」

2020-12-11 厚大法考

我們為什麼需要閱讀,因為閱讀可以讓我們不斷超越自己的偏見,走出自己固有的狹隘。所 以卡夫卡說:「我們應該只讀那些會晈我們會刺我們的書,如果一本書不能如當頭棒喝般把我們搖醒,那讀它的意義何在?一本書要像一把利斧,擊開我們內在結冰的洋海。」

如果我們只讀那些與我心有戚戚然的書籍,其實我們永遠只是在向自己學習,永遠無法走出 自戀與自憐。一如流行歌曲終究比不上偉大的歌劇和典雅的詩詞,因為他只是在讓我們內心 中無以名狀的情感泛濫,以至深深的自憐。

來,去閱讀人類偉大的經典,走出我們自以為是的封閉,不斷超越我們有限的今生。

有十本書不斷挑戰著我的自戀與偏見,雖然雙十一已過,但仍然向大家推薦。

1.陀思妥耶夫斯基 卡拉馬佐夫兄弟

2.霍桑 紅字

3.戈爾丁 蠅王

4.雨果 悲慘世界

5.遠藤周作 沉默

6.萊維 那是不是一個人

7.奧古斯丁 懺悔錄

8.帕斯卡爾 思想錄

9.劉軍寧 保守主義

10.桑德爾 公正

未完待續

羅翔 2019.11.12

羅翔老師

相關焦點

  • 郭老師直播掐架?看羅翔說刑法怎麼說
    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前一段時間羅翔說刑法紅遍全網,甚至吸引了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的人們前來觀摩。羅翔的b站帳號僅開通一天粉絲數便達到了90萬,唯一一條的視頻播放量就有200多萬。或許你會好奇為什麼一個老師竟有如此魔力,甚至還是教我們覺得枯燥,令人頭大的法律。實不相瞞,令廣大網友好奇羅翔說刑法的,一開始只是單純因為羅翔的段子。
  • 這門少兒不宜的「網課」,居然在B站火了
    只要在B站搜索一下「羅翔」、「張三」、「厚大法考」等關鍵詞,你就會發現通往新世界的大門。不得不說,很多視頻的標題一看,就很有點擊欲望。進去之後,你就體會到這門網課的樂趣,然後……腦子裡就多了一些奇怪的法律知識。
  • 羅翔對自由的理解錯在哪?
    最近在看羅翔老師的視頻,關於「法律是人類最低的道德標準」和「自由如果不加限制定會造成強者對弱者的剝削」。1. 公眾如何去理解法律和道德以及個人價值觀之間的界限?2. 討論這類問題應該以哪個為先導?非常希望得到吳主任的指點。或者吳主任可以推薦本書。
  • 為什麼在中國很少聽說閱讀障礙?因為他們統一被打成「笨」
    那「閱讀如同沉入深海」、「讀一會就頭疼」、「很容易疲倦」,是怎麼回事兒?「想想你在讀一本原版的莎士比亞戲劇」,有人提醒我。一位「一直被老師各種責罵,最後讀到博士」的學霸吐槽,在美國,他的導師建議他去參加測試——「你錯得這麼離譜,已經不在正常範圍了」。結果,他被檢出確實患有閱讀障礙。
  • 少問孩子「為什麼」
    」希望這篇文章也能帶給你一些啟發。少問孩子「為什麼」作者/高爽(土土爸)最近突然意識到帶孩子的一個小技巧,概括一句話就是,少問孩子「為什麼」。誒,你可能會很疑惑。避免通過問「為什麼」來發洩情緒咱們假設一個場景吧。本來和孩子商量好,今天他需要讀一本書。到了時間,他拒絕讀書,想用這個時間看電視。你不太滿意孩子的行為,問他「為什麼」。「你為什麼說話不算數呢?」「你為什麼非要看電視呢?」
  • 袁國寶:90後才看薇婭李佳琦,00後早就去B站追羅翔了
    從輔導名師,到網紅老師,「知識紅人」完成了從線下專項培訓名師到線上流量平臺網紅老師的變化。而這些變化的背後,是年輕人更加喜歡學習了。今年,網際網路上最火的網紅老師,莫過於有著「張三剋星」、「政法郭德綱」、「法考小王子」等title的斜槓中年,羅翔老師。「羅翔說刑法」粉絲數高達549萬,所發布的視頻多數播放量超過百萬,關於韓國N號房事件的評論播放量近800萬,彈幕數近8萬條。而羅翔也和局座一起,成為了B站知識網紅的雙子星。
  • 17歲學生愛上自己的老師!!「老師,我可以喜歡你嗎?」
    很多學生覺得老師就是象徵著作業、補課、考試,很多都對老師避而遠之,受學生歡迎的老師很是稀缺。一部去年的電影《老師,我可以喜歡你嗎?》近日,陝西一高中物理老師「手誤」,將自己與17歲女學生補課過程中錄製的親密視頻公開發布。
  • 「觀點」「閱讀教學」我們與閱讀教學的距離
    ,百家爭鳴之下,讓原本就需要大量準備功夫的英語閱讀教學,顯得更加不易統整;雖然相關資源越來越多,但「我們與閱讀教學的距離」卻好像越來越遙遠。接下來將從三個面向來討論閱讀教學的準備方向,希望可以幫助各位老師理出最適合的閱讀教學途徑,有效縮短與閱讀教學的距離。一、教學重點建議剖析閱讀教學方向前,先來說說閱讀教學重點。傳統的閱讀課就是一堂句型翻譯課程。
  • 「明哲老師」與「明哲文選」(附活動預告)
    中國改革開放經過40多年的快速成長,面對劇變的時代,目前正處於一個關鍵的節點和契機,我們所處的時代,正是一個中西文化衝擊、以及科技劇變、全球動蕩的時代,《尚書·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正是最好的寫照。《明哲文選》中所體現出我個人對時、勢、道、術的體悟判斷下所做出的連續選擇,可以說是因應時代的「時學」,希望以此能為企業戰略發展。
  • 他們為什麼需要在車裡「戴口罩」?
    一直以來,這個高頻往返於「家」和「目的地」之間移動的汽車,似乎是爭奪「第三空間」的最有力競爭者。「如果自動駕駛汽車實現,那麼移動空間將成為社交互動和協作的新場所。」畢馬威發表的研究報告中寫到。但從工具性到確保駕駛的舒適感,到汽車碰撞安全,再汽車的智能化、娛樂功能,汽車這個「第三空間」看似已經被打造的十分完善,但實際上還有一條最重要的底層需求沒有被滿足,那就是健康安全。
  • 「願你成為法律之光」火遍全網的羅翔老師,一個幽默的理想主義者
    2020年,一位百萬級法律科普UP主——羅翔老師,以一天一個視頻吸粉100多萬,成為了新晉網紅。多數人在看羅翔老師的視頻前,從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對法律產生興趣。這位中國政法大學的教授用一種奇妙的方式,拉近了大眾和法律間的距離。無論你是喜歡段子,還是喜歡法律,無論你是什麼專業,都能在羅翔的視頻裡有不一樣的收穫。
  • 如何破除孩子 9歲的「閱讀之壁」?看完影響孩子一生閱讀習慣.
    圖片來源:網絡為什麼孩子到小學中年級,突然不愛看書?多數孩子不是不愛書,而是他正處於「學習閱讀」跨到「透過閱讀學習」的轉換期。 羅巧雲(化名)在女兒上小一那年成為學校故事媽媽,羅巧雲說故事,女兒就聽故事,她從不擔心女兒有閱讀的困難。一直到女兒升小四才發現她不愛看書,功課也慢慢吃力:「仔細回想好像從小三就開始,為什麼她一、二年級時我都沒感覺?」
  • 「網易蝸牛閱讀」和「微信讀書」的寫書評功能分析
    書籍問答專區,你問我答碰撞真知灼見。精品書籍分類,優選新知出版好書。閱讀器個性化設置,用你喜歡的排版認知讀書。特性:「每天送你一小時」國內首款按時間付費的閱讀app,助你養成每日讀書習慣。「海量優質出版書」提供理想國、上海譯文、果麥、磨鐵等優質出版專區好書。
  • 羅翔老師課講得好,但是刑法書寫得就很一般了
    (1)羅翔的書和課比起來,課更好,像極了大學崇拜的學者老師,有光環那種,聽他講課,講例子,會啟蒙你的法學,讓你熱愛。(2)課講得很精彩,各種精彩讓人印象深刻的案例,但書比較中規中矩,只是正常的寫知識點,法條,舉例子,沒有太多應試的總結,應試效果可能沒其他老師好;我覺得羅翔老師講應試有點媚俗了,他應該屬於啟蒙老師那種,通過他能夠讓你喜歡上刑法,傳遞刑法背後的價值,法治精神。
  • 厚大法考刑法授課老師羅翔的「回憶錄」
    羅翔老師一向以謙卑的心境對接外界的聲音,大家都知道羅翔老師的一路走紅,都引來了很多人的關注,但是往往關注的只是一個人的怎樣成名、走紅的,卻真正忽略了當事人內心中想要傳遞和表達給人們的實質意思,羅翔老師在走紅之前是在「中國政法大學」的一名校園教師,羅翔老師十年前就是法大『十大最受本科生歡迎的老師』之一。
  • 從考研名嘴張雪峰,到圈粉百萬羅翔,聊聊網紅老師背後那些事兒!
    他就是來自中國政法大學的法學教授——羅翔。那麼這個講課的鬼才為什麼會突然爆火呢?一、圈粉百萬,一夜爆紅!二、活在每一起案件的張三,帶你走進法律的世界1.極具特色的案件選擇來看近幾期視頻中,羅翔老師的案例選取有哪些。愚人節發布虛假信息算不算犯法?
  • 為什麼我們「不」處罰孩子?
    說明:現在很多孩子都有分心的問題,有些孩子真的是先天的限制需要進一步評估輔導;但有些卻是因為大人的引導方式讓孩子失去了興趣,尤其是學齡前如果一定要用齊頭式的教育,老師絕對會感到力不從心,更容易讓孩子失去學習的熱情,唯有當孩子自己掌握學習的主權,才能時時保有高昂的興趣,這就是為什麼蒙特梭利要讓孩子自由選擇工作
  • 瑞業老師告訴你,什麼是「輸入法聯想練習」?
    昨晚,「瑞業作詞直播班」進入第三周的課程,瑞業老師從「觀察能力、表達能力、書寫能力、歌詞的發展過程」等角度入手,講解了「寫詞基本功」。今晚,瑞業老師將從「歌詞的創作過程、切換聲母的押韻單字寶典、雙聲母的詞彙聯想法」等角度入手,著重講解「輸入法聯想練習」。已經報名的同學,記得準時來上課,好好消化課上的知識點。還沒有報名的同學,如果你也想系統的學習作詞,提升自身的作詞能力,就趕快報名吧!
  • 「神獸錦囊」為什麼你選的培訓對孩子無效?
    」風格的媽媽與「為什麼」風格孩子的對話有一位媽媽說「學習風格是道」,我還蠻喜歡這句話。你趕緊學會。這時候孩子心不甘情不願地使用。如果剛好,他是「聽覺風格」,或許有點成效(成效也取決於他是 匹配/錯配風格)。但如果孩子不是聽覺風格,就不會有效果。這時候媽媽可能無法理解為什麼去責怪孩子怎麼都學不會。孩子也變得很沮喪,造成兩敗俱傷。但如果媽媽回答方式是這樣的呢?
  • 憑本事讓美國服氣,「印度式CEO」值得深思
    當我們跟英語世界之間還有一條鴻溝需要跨越的時候,印度人在本土就已經完成了英語文化觀念的轉化。正如邱吉爾在1941年見羅斯福時說:「大家使用同一種語言,齊唱同一首頌歌,而且擁有幾乎同樣的觀念」。 2. 心態語言的優勢能很快帶來觀念與文化上的認同感。除此之外,心態上的不同也讓印度人的融入性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