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侵華,最高指揮為什麼是德國人瓦德西,而不是老大英國人

2020-12-15 甄史楹

1900年7月16日,也就是聯軍攻佔天津之後兩天,英國駐天津部隊的指揮官收到英國駐華公使竇納樂的書信。

竇納樂在信中介紹了使館的防衛情況,認為:如果中國人不加強對使館的進攻,他們還可以堅持十天左右的時間;反之,如果中國人下定決心要拿下使館,那就不出四五天的時間,他們就將成為中國人的俘虜。

竇納樂

他建議英國駐天津的軍隊務必及時地向北京進發。為此,竇納樂還向英國軍方提供了一條北京內城南牆下通往英國使館的秘密進路。

兩天後,日本駐華使館的一名密使悄悄地來到天津。他告訴聯軍,北京政府已經將駐紮在京城的董福祥部隊調往(北倉),並命其負責阻擊由天津向北京進發的所有外國軍隊;清政府還準備組織南方的兵力北上,意圖奪回大沽炮臺。因此,聯軍在決定派兵救援使館的同時,對于堅守天津和大沽炮臺也不敢有絲毫的大意。

董祥福

組建聯軍救援北京使館的任務已經明確地擺在了將領們的面前,但在這支多國部隊裡,由誰來擔任最高指揮官卻是個很大的問題。

最有實力競爭聯軍總司令的不外乎英國、俄國和日本三個國家(英國列強老大,俄日出兵多)。

俄國政府在戰爭之初就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計劃,出於對本國利益的整體考慮,雖然俄國贊成列強向中國用兵,但不願出頭公開領導聯軍與清政府為敵。

鑑於與中國的特殊關係,俄國政府並不打算謀求聯軍統帥之職。聯軍的任務不僅僅在於救援各國外交人員和僑民,而且必定會對清政府訴諸武力報復。俄國與中國有漫長的邊境線,在中國的滿洲有俄國的鐵路,並且有大量中國人和俄國人在那裡工作。這種情況決定著俄國政府不能公開領導對中國作戰的敵對行動。

滿洲鐵路

英國政府希望由英國人充當聯軍統帥。無奈先前英國人西摩領導的聯軍在向北京出徵的途中大敗而歸,最後狼狽地逃回了天津。此後他在聯軍中的威望一落千丈,出任聯軍最高統帥已是絕不可能。

西摩的希望化為泡影之後,英軍總司令吳爾斯萊開始期待能夠來華擔任聯軍統帥,為此他本人進行了不少活動,也獲得了英國軍方的支持。不過,英國政府內部有人對吳爾斯來抱有私人成見,而俄國、法國、德國等更是抓住西摩在中國的失敗及英國在南非遭受的挫折(布爾戰爭)大做文章,譏諷英國缺少帥才。法國駐德大使明確告訴德國政府說:自從英國人在南非洲丟臉之後,沒有人會信任英國的領導。

布爾戰爭

日本軍隊是第一次與西方國家一起參戰,對於出任聯軍統帥也有著濃厚的興趣。儘管其已經獲得英國政府的全力支持,但卻遭到了俄國政府的強烈反對,其他列強也並無支持之意,所以日本人出任聯軍統帥的活動並沒有取得任何實質進展。

俄國人不願出頭,英國人、日本人和美國人因俄國政府的堅決反對而不能出頭,剩下可能出任聯軍統帥的只有法國和德國了。德皇認為,目前君主制國家在國際社會仍佔多數,在這樣具有世界歷史性意義的重大事件中把領導地位讓給一個共和國家,在政治上似乎講不過去,最有資格競爭聯軍統帥職務的當屬德國。

威廉二世

8月6日,德皇威廉二世致電沙皇尼古拉二世,詢問他是否認為聯軍總司令一職應該由俄國將軍擔任,或者同意由德國將軍擔任,如果同意由德國人擔任的話,提議由陸軍元帥瓦德西伯爵出任這一職務。尼古拉二世在當天的復電中表示完全贊成提名瓦德西出任聯軍統帥,並且強調俄國將以絕對的信任把在中國軍隊置於瓦德西的統率之下。日本和一貫追隨德國的義大利政府也很快表態支持瓦德西。

尼古拉二世

8月9日,英國外交大臣在致電本國駐德大使中說道:如果在北直隸駐有部隊的各國都決定將這些部隊置於瓦德西伯爵的最高指揮之下,英國政府將很高興地同意。第二天,駐德大使迅疾將英國政府的意見通知了德國政府。

美國政府緊跟英國步伐,於8月10日明確表示非常願意獲得像瓦德西這樣「一個傑出的和有經驗的將領來擔任任何聯合軍事行動上的指揮」,但是希望將有關方法的問題在發生時隨即解決。

8月16日,法國政府終於勉強同意了對瓦德西的任命,告知德國政府當瓦德西元帥一旦到達中國,並且由於他的軍銜最高而在聯軍各國司令官會議中佔有顯著地位,那麼,法國遠徵軍司令官不會不將他同瓦德西元帥的關係「置於適當的基礎上」。至此,瓦德西出任聯軍總司令的任命獲得了各國政府的認可。

瓦德西

從列強們對聯軍總指揮這一職位角逐和最終達成一致來看,各國都心懷鬼胎,暗地裡相互拆臺,拉幫結派,互為制約,如若不是慈禧太后一時頭腦發熱,同時對多國宣戰,以一己之力把八國列強召集在一起,恐怕僅靠他們自己是很難聯合到一起。

但是無論如何,列強們矛盾始終積累著,十年四年後終於不用藏著掖著,兩軍對壘,戰場廝殺,全然忘卻當年一起作戰的情誼!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矛盾重重的英法日俄美等列強,會組成聯軍發動侵華戰爭呢?
    八國聯軍侵華的八國聯合軍聲勢浩蕩,迅速攻陷首都北京,慈禧太后帶著光緒皇帝倉皇逃亡西安。八國聯軍洗劫北京八國聯軍總司令瓦德西曾說:『』中國此次所受毀損及搶劫之損失,其詳數將永不能查出,但為數必極重大無疑『』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與八國籤訂了《辛丑條約》,僅賠款白銀4億5千萬兩,一個中國人就得賠款一兩白銀,創造了不平等條約賠款之最,更是對中國人赤裸裸的羞辱。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為什麼矛盾重重的八國會發動侵華戰爭呢?
  •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清政府究竟是不敢打,還是打不過?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清政府究竟是不敢打,還是打不過? 眾所周知,晚清的歷史就是一部悲劇史,泱泱中華淪為魚肉。實際上,在晚清之前,中國無疑是東方的強國,也一直是世界上數一數二強大的國家。但是,為何面對八國聯軍侵華,清政府就無還手之力呢?
  • 1900年:八國聯軍為什麼侵華?
    5月28日,英、法、德、奧、意、日、俄、美八國在各國駐華公使會議上正式決定聯合出兵鎮壓義和團,以「保護使館」的名義,調兵入北京。5月30日至6月2日,八國的海軍陸戰隊400多人,陸續由天津乘火車開到北京,進駐東交民巷。隨後,各國繼續向中國增兵,各國軍艦24艘集結大沽口外,聚集在天津租界的侵略軍達2000餘人。6月6日前後,八國聯合侵華政策相繼得到各自政府的批准,侵略中國的戰爭爆發。
  • 清朝末期,東南互保坐擁10省兵力,為什麼對八國聯軍侵華視而不見
    引言1900年5月,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的口號大舉入侵。清軍和義和團在京畿附近與八國聯軍交手,最終慘敗,列強攻入紫禁城,慈禧被迫西逃。打不過洋人不奇怪,奇怪的是東南互保坐擁10省兵力的諸侯,為何對洋人入侵視而不見。
  • 八國聯軍哄搶圓明園,一法國人拿走一不起眼物品,如今成最大贏家
    1900年5月28日,英美法德,義大利,俄羅斯,日本,奧匈帝國這八個國家組成了聯合軍隊。在德國司令瓦德西帶領下,共計五萬多人從天津大沽口登陸。五十艘軍艦組成了艦隊,他們勢如破竹,直接向北平打去。清廷派出了十幾萬部隊,卻根本無法阻攔。上百萬義和團團眾被打得潰散。8月14日,八國聯軍兵臨城下。慈禧太后被嚇得驚慌失措。來不及多想,拉著光緒帝,他們一路向西逃去。
  • 晚清傳奇女子賽金花,一句話保住一座城,八國聯軍也要禮讓她三分
    與她交情甚好的人遍及各行各業,她的人脈資源也是非常廣。就是如此一位風塵女子,當八國聯軍的堅船利炮轟開滿清大門,她自告奮勇挺身而出,憑藉著傾國傾城的美貌,對著八國聯軍說出一句話,使得八國聯軍停止進攻的腳步,從而短時間內保住紫禁城的安全。賽金花到底說過什麼?那時,八國聯軍的總指揮是德國的瓦德西將軍,此人帶領八國聯軍浩浩蕩蕩地進入紫禁城,趕巧遇上賽金花。
  •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百姓為什麼願意主動給八國聯軍送梯子?
    1900年,英法等八國開展了對華的侵略戰爭,史稱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因為是舊曆庚子年,也稱庚子之戰。戰後,清政府被迫與八國政府籤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清政府完全淪為了洋人的朝廷,中國完全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 八國聯軍搶走「永樂寶劍」,估價超10億元,英國博物館卻拒不歸還
    據《庚子國變記》記載:「德帥瓦德西至京,居儀鸞殿。自聯軍之入城也,時掠取財物,而德兵尤橫,公卿貴人多被笞辱,炮擊太廟鴟尾,鑿禁垣為門。夷兵至騎驢上三殿,玉帛圖籍焚掠無遺。戶部銀三百餘萬,內帑倍之,盡以資敵。大治道途,穿城為鐵道,通正陽門。俄、英兵迭居頤和園,及出而薪木皆盡矣。」
  • 八國聯軍侵華過去119年,唯兩國向我國道歉歸還國寶,今全部消失
    為了報復,西方列強聯手組建了一支軍隊,對清政府所在的腹地京津地區發動了戰爭,史稱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這是一場一邊倒的戰爭,即便清軍裝備了當時世界最先進的火槍火炮,由於清政府腐敗無能,軍心早就渙散成一盤散沙,被八國聯軍輕鬆擊潰。
  • 八國聯軍侵華,近在咫尺掌握兵權的袁世凱,為何袖手旁觀?
    八國聯軍打到北京,不僅僅是袁世凱按兵不動沒有及時支援,而李鴻章和張之洞這些封疆大吏,也在大清面對如此困局之時,搞出來一個所謂的東南互保。沒有對慈禧太后等大清掌權者進行有效且及時的支援,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現象。
  • 八國聯軍要求瓜分中國 有一個國家不同意?
    列強在發動侵華戰爭時,通常還比較有長遠眼光。 八國聯軍侵華,如果按照甲午戰爭、辛亥革命的叫法,叫做庚子國難可能會更合適一些。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不堪回首的一刻,中國的統治者,為了一己私利,相信了義和團刀槍不入的神話,與世界上所有的先進國家開戰。結果是,徹底投降,清朝統治者成了列強管理中國的代理人。
  • 八國聯軍侵華,只有這兩國向中國道歉並歸還國寶
    中國的近代史是中國的屈辱史,是中國幾千年歷史上地位最低的一段歷史,在當時由於清政府的懦弱無能,很多的小國都趁機進入中國,想趁機給自己撈油水,最令人恥辱的就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當時面對八國大軍,懦弱無能的清政府為了躲避八國軍隊,向西逃竄,最終將北京和天津百萬市民和很多的文物暴露在外國侵略者的腳下。
  • 八國聯軍侵華,有一個國家只派了50名士兵就來揚武耀威了
    八國聯軍侵華,大家都不陌生吧,當時八個國家,則是由日本、美國、英國、俄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王國和奧匈帝國。八國聯軍則是以鎮壓義和團之名來進行瓜分和掠奪中國。凡是八國聯軍所到的地方,那是生靈塗炭,慘不忍睹,他們燒殺搶掠、姦殺放火,是無惡不作,不管是紫禁城還以頤和園,亦或者是著名的萬園之園圓明園也被他們禍害成廢墟。八國聯軍的到來,使中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創。而在瓜分中國的時候,八個國家都派出了士兵。軍隊人數也各有不同,相差甚大。
  • 八國聯軍侵華時,為何老百姓不反抗,甚至還擺出一副看戲的姿態?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是每個中國人心中抹不去的記憶,兩萬多聯軍懷揣著對中國強烈的佔有欲和報復心,一路攻佔北京。他們在北京城為所欲為,毫無軍紀可言,對老百姓來說,他們的暴行更甚於強盜土匪。文獻記載:美軍部門內部,安保如前,店鋪全部開放;日軍軍界,繁華如城;在法語和義大利語的世界裡,出現了明顯的蕭條,剩下的人很少;德國軍界,慘狀倍出;英國軍界雖有硝煙,也寥寥無幾;在俄羅斯軍隊中,唯一的倖存者是狗。可見,在這場戰爭中,受損最大的是城裡的百姓,那麼他們為什麼一開始就沒有奮起反抗,還擺出一副"沒事幹,就掛了"的姿態呢?
  • 八國聯軍侵華有哪些冷知識,知道後顛覆了你的人生觀?
    比如,小時候特崇拜三國裡的張飛,天天拿著一條竹竿做的丈八蛇矛,大喝著反覆衝殺地裡的稻草人。直到有一天,得知原來張飛寫的是一手好字,還善畫仕女圖……世界觀瞬間崩塌了!在現實的歷史中,清朝並不是因為武器落後敗給八國聯軍的,在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清朝所擁有的武器一點都不比八國聯軍差,甚至有的還比八國聯軍要先進不少。
  • 八國聯軍的總兵力有多少 他們真的只有兩萬人嗎
    1900年庚子年,八國聯軍到底有多少人?有人說2000人,有人說2萬人,也有人說5萬人,其實,八國聯軍最高峰的時候有22萬人。為什麼很多人不明白,2萬八國聯軍就打進了北京,原因就是八國聯軍真實兵力最頂峰的時候有22萬。
  • 八國聯軍侵華照片,為什麼照片中是九個人?
    在1900年時,我國更是同時被八個國家一些侵略,在歷史上稱作八國聯軍侵華。這八個國家分別是英國、法國、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日本、沙皇俄國、美國。在八國聯軍侵華中,最讓人深惡痛絕的就是火燒圓明園,我國的歷史文物和文化遺產被大量損毀、偷竊,給我國造成了無法估量的損失。而在火燒圓明園之後,八個國家為了見證這一時刻,還合影留念。
  • 八國聯軍入侵後,美國為什麼要幫大清,阻止了列強瓜分中國?
    其中有一點就提到了八國聯軍入侵,是美國力挽狂瀾,幫了中國沒被割地。而且後來的庚子賠款,更是帶頭退給了中國,並大力幫助中國的教育、醫療等事業。後面還有一戰、二戰,還有開放,還有援助等等,就不一一闡述了。我們單把八國聯軍入侵這一段拆開來分析,美國究竟為什麼要幫中國,其目的何在?
  • 八國聯軍侵華後,為什麼又建立了清華大學為我國培養人才?
    八國聯軍侵華後,為什麼又建立了清華大學為我國培養人才?我們都知道,清華北大,是國內頂尖的學府,為我們國家培養了很多各領域的優秀人才,在國內很多人眼中,考上清華北大就等於成功了。也的確如此,能考上清華北大的人,必定是很努力的人,所以能考上就是十分優秀的。因為學校的知名度,也不用擔心就業問題了。但是清華大學卻不是由我國建立的,而是由美國建立,那麼美國人為什麼將如此優秀的大學,建在中國而不建在美國呢?不僅如此,美國還每年派遣留學生到清華學習。
  • 八上歷史第7課 抗擊八國聯軍 知識點精講+同步練習題
    C、義律     D、西摩爾6、義和團運動與太平天國運動的共同之處是(D)A、都建立了革命政權    B、都明確提出忘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C、鬥爭矛頭指向清政府  D、被中外反動勢力聯合鎮壓7、下列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有關的人或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