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張照片,40年警事,老照片和老民警的故事

2020-12-12 百家號

40年

對於很多人來說

是一段漫長的時光

大部分人生中最精彩的瞬間

都凝聚在這裡

而對於警察來說

四十年

不僅僅是一段值得回憶的職業生涯

更是一支隊伍的發展

一次次社會變革的見證

(點擊圖片,回顧歷史)

最近

「正警事兒」收到一篇

基層退休老警察的回憶文章

讓我們跟隨他的腳步

一起回顧

一位老警察的四十年

......

我的四十年

講述人:石景山分局退休民警任繼兵

從改革開放前夕從警,到2015年退休,我在公安隊伍裡任職近40年,親身感受到了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基層民警工作生活的點點滴滴變化。回首40年為改革開放保駕護航的日子,往昔歷歷在目。

70年代

▲剛剛加入公安隊伍的任繼兵。

1976年3月,當兵六年後,我從部隊退伍,被分配到石景山區最大的派出所,即古城派出所,擔任養馬場、白廟、首鋼十一冶宿舍的外勤民警,俗稱「片兒警」,負責大約1300餘戶居民的治安、戶籍、民事糾紛等相關工作。

▲60年代至80年代,石景山分局遷至金頂街趙山1號辦公,圖為趙山舊址。

那時,民警的制服是七二式,上白下藍,頭頂紅色國徽,肩扛紅色領章。交通工具是每名外勤民警配發一輛自行車

▲1979年,北京天安門。

所裡清一色的平房,戶籍辦公室是平房,民警宿舍兼辦公室是平房,食堂是平房,當然在偏僻的西北角藏著的廁所更是平房。

▲八十年代,石景山分局位於北辛安地區的派出所舊址。

民警和所領導,吃住在派出所,周六晚上回家,休息一天,周一再上班,平時輪流值班,節假日增加警力。那時的外勤民警常年扎在自己的片裡,與住戶老百姓打成一片,大媽大嬸叫著,像是一家人。我們所很大,轄區幾萬戶。

▲1979年前門老火車站前的5路公交車站。

1979年,我的管界只發生兩起刑案,全部破獲,有一起還是我獨自偵破的,加上青少年重新犯罪率為零,業績比較突出,我被評為全市先進工作者。

80年代

▲1980年初的北京某路口,交通混亂,和如今的北京交通有著天壤之別。

1982年12月,組織上任命我為老山派出所牽頭副所長,與年長我23歲的副指導員老苟,帶領3名民警,維護首鋼新建家屬區幾十棟樓房居民群眾的社會治安秩序。由於轄區樓房相對集中,分局領導只配備我所一輛三輪摩託車,全所民警10人。

由於民警少,住戶多,又都是新鄰居,相互之間不熟,丟失自行車的案件和鄰裡糾紛時常發生。這一段時間,除了女內勤有時倒休外,我們其他9名男同志,幾乎不能休息

▲80年代初,石景山公安分局組建了摩託車巡邏隊,引來群眾圍觀。民警們當時身著剛剛換發的八四式警服。

1984年,我們的警服統一改裝為橄欖色,仍為紅領章國徽換成金盾標誌,雙肩有盾牌

這一年夏天,我們所與刑警隊通力合作,僅用十天時間,就偵破一個在房門上打洞入室盜竊的犯罪團夥,破獲數十起系列案件,受到市局及分局領導的表揚。分局在獎勵之外,還為我們所配發了212吉普車

這一年,我拿到了駕照。這輛吉普車,大多數時候都用來接送和服務轄區裡懷孕、生病和年老行動不便的居民了。住附近的八一摩託隊隊長得知我們為群眾做好事兒,經常汽油不夠使的問題,特意友情支援,至今難忘。

▲北京吉普212是中國最早生產的乘用車,BJ212誕生於1965年。從新中國第一代領導人毛澤東主席乘敞篷"212"檢閱起,土生土長的"212",30多年暢銷不衰。一直到2000年初,很多北京的派出所仍然用它當警車。

1987年,我調任石景山分局秘書室副主任。眼看著各派出所不僅增加了警力,還改善了裝備。

▲當年的任命書。

1989年,警服再次改革,褲子取消了紅褲線,後來,紅領章又改為松枝襯託的紅色盾牌領花,使我們顯得更加精神。

▲1990年9月,石景山分局民警正在部署警衛工作。89式警服在裝備期間變化頻繁,1990年5月1日,取消紅領章,改金屬制領花。1992年7月至1995年6月,改為佩戴領章式警銜。1995年7月,採用肩章式警銜。

▲1991年1月,石景山分局新警訓練隊結業合影。

▲1991年10月,石景山分局派出代表隊參加區體育盛會。

1991年,我被任命為分局辦公室主任,成為全市局最年輕的辦公室主任之一。期間,辦公室文件交換用的交通工具,由三輪摩託車換成212吉普車,再換成桑塔納大屁股,又發展到小轎車。

▲圖為大屁股桑塔納車型。2004年,針對當時警車外觀制式特點不突出、塗裝不規範、形式不統一等問題,公安部決定在全國公安機關啟用「2004式」警車外觀制式。

辦公日趨自動化,打字機、電腦被廣泛使用,檔案科學化管理,讓許多老一代文秘工作者由衷讚嘆。

▲90年代末爆款打字機。

1992年,人民警察開始授銜,我被首授二級警督。

▲授予警銜命令,現在還能看到。

科普小貼士

1992年7月1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警銜條例》。1992年12月12日下午,人民大會堂小禮堂,52位高級警官代表依次走上主席臺,接受警銜命令證書。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首次授予人民警察警銜。

——摘自中國警察網

▲1992年12月,石景山分局民警集體授銜。

1999年,警服進行改革,選用與國際上主流色調相一致的藏藍色,形成鮮明的警察制服體系。同時,實行量體裁衣,由廠家直接發到民警個人手裡。

▲身著99式警服的石景山分局民警。

00年代

▲2002年7月23日,正在進行禁毒宣傳的石景山分局民警。

2000年,我由副處職升為正處職。2003年由一級警督晉升為三級警監,成為一名高級警官。

▲2008年5月21日,汶川大地震。6月,全體黨員自覺交納了這一份「特殊黨費」。

▲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所有參與奧運安保的民警,都有這樣一份證書。

執法辦案一線民警配備了執法儀過去多在平房辦公的派出所,都搬進了新建的三四層小樓派出所還增加巡邏警務車。我們分局也搬進了樓房。

▲石景山分局位於古城南裡的舊址

2010年,區裡又給分局蓋起了11層大樓,辦公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

▲石景山分局現址。

2011年,當了整整20年辦公室主任的我,達到任職最高年齡,退居二線。我筆耕不輟,兩篇論文分別獲公安部一二等獎。

2015年年底,我退休了。

護衛改革四十年,即使退休,我仍要繼續為改革開放和實現中國夢保駕護航。

▲任老給戰友們的寄語手稿。

40年,發生在我們每個人身上的故事,五花八門,從中獲得的感悟、形成的觀念,也各有不同。但無論是60後、70後,還是80後、90後,我們每一個人身上,都有著歲月留下的烙印,自己和身邊所發生的變化,都與這個改革的時代息息相關。改革四十年,為我們帶來了什麼,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又發生了哪些變化?歡迎小夥伴們給我們投稿,投稿方式:zjse2016@163.com。

你的故事

有我們想要的溫度!

素材來源:石景山分局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責任編輯:Q

校對:MYWAY

【2018-156-0399】

近日要覽

兒童節願望清單發布,幫你立個FLAG!內容高能,萌到炸!

開篇!2018「北京榜樣·最美警察」首月月榜邀您來評!

警花綻放綠茵場,勢不可擋!

98%!這個數字背後,北京警方做了哪些努力?

好消息!北京諸多博物館敞開大門等你來!

只有真正的英雄,才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相關焦點

  • 60張老照片,訴說40年動人故事
    人潮湧動的湖南路、擴建竣工的鼓樓廣場、復興后街的老虎灶——60張老照片,訴說40年動人故事青石村社區書記戴蕾說:「這些老照片,記錄了改革開放40年來南京的變化。每張圖片的背後,都有動人的故事。」 今年8月,中央門街道啟動了改革開放40周年攝影圖片徵集活動,短短一周時間,就有數十位居民投來200多幅老照片。最終,街道選取了60幅照片,舉辦了這場小小的攝影展。從上周起,因為這些勾起回憶的老照片,青石村社區中心二樓活動室迎來了一批又一批的周邊居民。
  • 全景記錄同安近40年變遷 152張老照片講述小城故事
    廈門網訊(文/廈門日報記者 吳耀東 通訊員 葉少靜 圖/通訊員 何東方 黃婉芬)「偶遇老時光,和未來約個會」。昨日,152張20世紀後半葉和本世紀初的同安老照片在同安區文化館1樓展廳展出,讓同安市民透過老照片看到近40年來同安的滄桑巨變以及不同時代老百姓的精神風貌。
  • 300餘張老照片了解老晉江 《圖說老晉江》出版
    東南網-晉江經濟報3月18日訊(記者 董瑞婷 陳巧玲 通訊員 葉尚發 文/圖)306張黑白的老照片,為你講述老晉江的故事。在晉江市檔案館新館即將落成之際,晉江市檔案局(館)編輯的《圖說老晉江》近日正式出版。《圖說老晉江》中的「老照片」,主要指改革開放前、改革開放初期反映晉江及晉江人的老照片;書中的100篇文章幾乎囊括了老晉江政治、經濟、文化、民生等方方面面,是了解老晉江的手邊書。據了解,以老照片的形式記錄晉江百年歷史,在晉江文史界還是第一次。
  • 500張老照片200餘老物件 講述川人40年的記憶故事
    春運剪影。(田為 2013年2月3日) 12月11日,成都博物館特展《好雨時節——見證改革開放四川四十年》將與觀眾見面。展覽歷經90天的徵集,匯聚了500張件來自社會各界的照片和200餘件熱心市民的老物件,講述川人40年的記憶故事。 四十年來,川人的出行方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車站迎來送往的依然是我們追尋理想的故事,交通工具承載的仍是人們追逐的夢想。
  • 佛山老城的老照片講述背後的老故事
    戳藍字「今日禪城」關注我們哦~這些老照片你看過嗎?它們背後的老故事都代表著佛山的歷史歲月近日這些照片登上學習強國啦!近日,佛山市禪城區祖廟街道文南片區舉辦「見證發展印記·講好社區故事」文化共享日活動,通過精彩的傳統文化表演、舊物舊照展覽、老故事分享、趣味遊戲等展示祖廟街道文南片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黨建工作成效。上世紀50年代的佛山十番隊展演、上世紀60年代的工作證……數百張老照片讓街坊們重溫佛山的歷史歲月。
  • 鄭州老照片修復師:修復的是照片,更是珍貴記憶
    一臺掃描儀、一臺電腦,藉助這些工具,數百張老照片在她手中起死回生。46歲的薛朝霞,幾乎每天都在電腦前工作數小時,為不同的人修復老照片,幫人重拾珍貴的記憶。現場丨修復照片,一單活要做好幾天金秋十月,鄭州街頭盡染秋色,天氣漸冷,雖已有寒意,但色彩斑斕的美景著實讓人陶醉。10月20日,鄭州豔芳照相館。
  • 一張老照片承載著40年前列車員的故事
    閩南網6月6日訊 這是一張珍藏了40年的老照片。在一張黑白集體照裡,站在人群中的曾華聰,當年只有28歲,穿著「的確涼」白襯衣,笑得很陽光。老曾給記者講述照片裡40年前的故事  這是1977年,他代表福州鐵路分局客運段,接受全省「五四」學雷鋒先進集體和個人表彰時全體代表的合影。當時,他是一名普通的列車員,長年來往於福州和北京。
  • 二十年,我和你——立得空間20周年老照片徵集活動
    1999年9月21日,立得空間誕生於武漢大學,公司創建伊始即承載了國家的重大使命。篳路藍縷,玉汝於成,如今,立得空間即將走過20年歲月。為了展示20年來立得空間披荊斬棘、經風歷雨取得的成績;展示立得人開拓奮進、堅韌不拔的精神面貌,特開展「二十年,我和你——立得空間20周年老照片徵集活動」。在立得的這些年,往事一幕幕,回憶有很多。
  • "麥瞬間"中有真情 老照片講述20年的麥當勞故事
    東方網7月18日消息:紅頭髮的麥當勞叔叔是最有人氣的合影明星,形形色色的麥當勞玩具點綴童年,一件籃球衣背後則有「麥麥」的愛心故事……在上海麥當勞食品有限公司和本報聯合主辦的「我的麥瞬間」老照片徵集活動中,一張張老照片講述著20年間屬於每一個人的「麥瞬間」。
  • 相憶| 青春和夢想,一張褪色老照片的故事
    相憶 | 青春和夢想,一張褪色老照片的故事 2020-11-06 23: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12張照片12個故事 重慶一個派出所民警的年終影像
    2020年,註定讓人銘記,每個人心中,或許都有一個2020。那麼,一個派出所民警眼中的2020年是怎樣的?這或許可以從一組照片中看出端倪。拍攝這組照片的民警叫熊浩然,是重慶市公安局九龍坡區分局九龍園派出所民警。他用鏡頭記錄了發生在派出所這個方寸之地的暖心瞬間。
  • 2500張老照片 洞見歷史面紗後的成都芳華
    ●1896年至1949年間的2500餘張老照片,讓老成都的生活百態均可尋得 ●存仁醫院修建的一座鐘樓,改變了成都人長期以來按照地支計時的習慣 ●枕江樓並不單純是一個美食之地,它還是老成都的一個文化地標 20世紀40年代的成都市青羊宮花會人頭湧動
  • 改革開放40年特別策劃丨大河報3萬元獎品「買」你的老照片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郭兵 核心提示丨檔案是歷史的見證,是改革開放40年發展的活化石。檔案中珍貴的照片資料,更是40年來中原大地滄桑巨變最直接的見證者。為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大河報與河南省檔案局聯合策劃「檔案見證改革開放——尋找老照片裡的河南」大型公益活動,從即日起,向社會各界有獎徵集老照片,獲獎者將共同分享價值3萬元的獎品。 40年前,走上幾裡路看一場露天電影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現在,歪坐在沙發上隨意的按著遙控器上的換臺鍵也許還覺得無聊。
  • 溫馨 一張老照片講述了新都40年巨變,找回了失散多年的閨蜜~
    一張照片,記載著一個故事;一張照片,講述了一段經歷;一張照片,勾起了一份回憶;一張照片,飽含了一份情感;傾聽老照片的故事,新都區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光陰的故事」老照片徵集評選活動,自9月28日啟動以來得到小夥伴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參與,明日零時將進入專家評審階段。最特別的是通過此次老照片徵集居然能見到「失散多年」的兒時玩伴!「鼻子酸酸的,我很好,你呢?」感謝有你的陪伴,成長路上我從未忘記過你!
  • 「90後」黎綱峰:收集2000餘張老照片 再現哈爾濱70年變遷
    9日上午,在黎綱峰家中,牆壁上掛滿了各種各樣哈爾濱老式的路牌和門牌,桌上地上也整齊地陳列著各種老物件,抽屜裡儘是膠捲衝洗而成的老照片,多達2000餘張。這些老照片,黑白的居多,很多照片的四邊還是花紋圖形的……圖為黎綱峰在家中。黎綱峰從小就喜歡哈爾濱的老建築,對它們情有獨鍾。基於此,他上大學時選擇了雕塑專業。
  • 《深圳的腳步》第26期丨馬樹華:捐出上萬張深圳老照片,他的鏡頭裡...
    進入2020年下半年,新冠肺炎疫情趨緩,馬樹華格外忙碌,一方面,他的關於深圳特區四十年新老對比的攝影展開始陸續展出,另一方面,他頻繁接受多家媒體採訪,暢談新老照片背後的故事。深圳特區走過四十年,從當年一座落後的邊陲小鎮,到今天國際知名的大都市,滄海桑田,變幻萬千,最直觀的感受從哪裡來?
  • 「江漢朝宗」老故事、老物件、老照片——復活漢口風雲 見證城市變遷
    江漢區面向社會徵集與「江漢朝宗」有關的老故事、老物件、老照片,以傳承創新進取的「江漢朝宗」精神和文化底蘊。  2月18日,徵集活動結束。在一個月的時間裡,近萬老故事、老物件、老照片,從四面八方匯集而來——這些壓箱底的「老寶貝」,勾勒出「江漢朝宗」的變遷脈絡。  因水而立,長江漢水造就全國最大「江城」  交通興,則城市興。
  • 跟我們分享你的故事,「我和我們的70年」老照片徵集活動開始了!
    每每一個人獨處時,總會拿出來放在檯燈下對著它發呆—相信每個人的手裡都多多少少有幾張值得回憶的老照片,是父母、是姐妹、是兄弟或是朋友,而每張照片都有當時的小故事或想法...《人民世紀—朱憲民攝影展》「我和我們的70年」老照片徵集你有沒有珍藏的老照片?你有沒有記錄過時代的老照片?
  • 21張老照片,隱藏著21個鮮為人知的故事
    上世紀50 年代,一個中國女孩在臺灣大街上被一個美國大兵偷拍。 1872年出版的攝影集《福州和閩江》裡的金山寺 由蘇格蘭攝影家約翰·湯姆森所攝,可謂中國早期攝影中最有詩意的一張照片。這並不是那個鼎鼎有名的神話故事中的金山寺,而是位於福州洪塘的金山寺,建於宋代,是福州唯一的水中寺。
  • 40年60萬張照片!他的「辦公室」是天安門廣場 | 中國有故事
    40年60萬張照片!他為各地遊客留下超過60萬張的天安門紀念照。他的鏡頭底下,可以說記錄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他,就是「天安門」攝影師高源。天安門紀念照是幾代中國人家庭相冊裡的標配。和當年太多人一樣,這種「天安門紀念照情結」,同樣貫穿了高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