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強健脾胃的六大穴位

2020-12-22 東方網

原標題:可以強健脾胃的六大穴位

  春天很短,還沒覺得春意,天氣一下子就熱起來了,年輕人忙著換上夏裝,老年人也紛紛外出旅遊。此時,人體往往不能適應氣候的變化和旅途的奔波,脾胃常常出現問題。有的人吃不下飯,胃脹、胃痛;有的人消化不良,腹痛、腹瀉。如何才能適應即將到來的夏季呢?對此,記者採訪了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學院副院長李志剛教授。他告訴我們,護佑脾胃,從穴位入手,簡便易行,效果也很好。

  溫補扶正四大穴

  疾病的過程就是人體正氣和邪氣相互鬥爭的結果。外邪是致病的條件,但從養生保健角度來看,正氣不足是機體功能失調、產生疾病的根本原因。正氣是什麼?從中醫角度看,正氣是表明抵禦邪氣的功能。用現代話說,正氣包括自我調節能力、適應環境能力、抗病能力和康復自愈能力等。《內經》中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幹。」而現代人受諸多因素(如飲食不節、缺乏運動、情志不調等)影響,導致正氣不足,讓邪氣有了可乘之機。而正氣是生命之根,生命力的旺盛、壽命的長短,全在於機體正氣的虛衰盈虧。故《內經》中還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當邪氣的侵犯能力超過了現有正氣的抵禦能力時就會生病。養生就是養人體正氣,提高自身防禦能力、抗病能力以及病後的自我修復能力。《金匱要略》治療雜病的最大特點就是注重扶持人體正氣,而扶正之中又貴在脾腎。

  因為腎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後天之本。脾腎一虛,正氣則虛,邪氣則盛。因此扶養正氣貴在溫補脾腎。但中醫很多專家更主張補脾胃,認為脾胃的強弱是決定壽命的關鍵。《景嶽全書》中說:「土氣為萬物之源,胃氣為養生之王,胃強則強,胃弱則弱,有胃則生,無胃則死,是以養生家必當以脾胃為先。」通過調理脾胃,能夠提高人的抗病能力,對整體狀態進行調整,可以防止衰老。

  作為針灸專家,李志剛總離不開本行。他說,中醫認為,溫補莫過於灸法,能壯人陽氣,益人真陰。艾灸有6大功效:通經活絡、行氣活血、祛溼逐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防病保健。古人云:「針所不為,灸之所宜。」灸法,虛寒者能補,鬱結者能散,有病者能治,無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

  灸哪裡才能溫補脾腎呢?李志剛引用了宋代醫家竇材《扁鵲心書》的一句話:「人於無病時,長灸關元穴、命門穴、氣海穴、中脘穴……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年命矣。」這4個穴位是溫補脾腎、扶養正氣、延長壽命的要穴。

  關元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是元氣出入的關卡;氣海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1.5寸)是陰中之陽、元氣之海;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能養脾胃;命門(位於第二腰椎下兩腎俞之間)顧名思義,是人體的生命之門,具有溫煦、推動五臟六腑之陽氣的作用。每天對這4個穴位艾灸10~20分鐘,以皮膚發紅為宜,可強壯元陽、理脾和胃,增強抗病能力。平時忙碌的人也可以多按摩這幾個穴位。

  助人為樂足三裡

  李志剛說,從中醫經絡學來看,足三裡穴是胃經的合穴,合穴即全身經脈流注會合的穴位,治臟腑疾患,尤其擅長治療腹部疾患。足三裡穴可謂是一個多面手,有通調百病的效果,尤其是脾胃方面的問題。《四總穴歌》中有這樣一句口訣說得好:「肚腹三裡留。」也就是說,凡是肚腹脾胃方面的問題都可取它來治。

  不僅如此,足三裡穴還是一個長壽大穴。若經常刺激足三裡穴,還有防病健身、抗衰延年的功效。現代人平時應酬特別多,飲食無規律,夜生活過於豐富,再加上平時工作壓力大,因此胃腸方面最容易出問題,如胃痛、胃脹等,而解決這些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多刺激足三裡穴。

  如何取穴呢?站立,把同側手掌張開,虎口圍住髕骨上外緣,四指向下,食指按在脛骨上,中指尖所指的地方即是此穴。按摩時,用大拇指或中指在足三穴裡處按壓,每次5~10分鐘,以有酸脹、發熱感為宜。很多上班族長時間坐著,難免感覺體乏肢酸,可在休息時敲打足三裡穴,再輔以按摩湧泉穴。每次5~10分鐘,即感疲勞頓消,步履輕盈。

  總的來說,一般的消化系統疾病都可以從足三裡穴調治。此外,高血壓、糖尿病、頭痛、頭暈、產後乳汁不足等,也可以通過每天按揉此穴來緩解。

   腹瀉剋星有天樞

  天熱出門在外,或貪食冷飲,或飲食不潔,常導致腹瀉。李志剛說,有些人一腹瀉就吃止瀉藥,殊不知,很多腸道傳染病發病初期多有不同程度的腹瀉,排洩物能將體內的致病菌及其所產生的毒素和進入胃腸道的有害物質排出體外,減少對人體的毒害。此時若使用止瀉劑,無疑是閉門留寇,會隱藏真正的病因,延誤治療。這時針灸穴位便體現了優勢。腹瀉病位雖在腸,但五臟六腑是相互聯繫的,一旦其中一個出現問題,都會牽連腸腑,導致大腸的傳導功能和小腸的泌別清濁的功能失常而發生腹瀉。

  若是因不潔飲食或感受寒冷發生腹瀉,可以通過簡單的穴位療法來緩解。其中,天樞穴就是一個代表。天樞穴是一個升清降濁的地方。也就是說,你吸收到腸胃裡面的營養物質,就在這裡開始分清與泌濁,營養精微被吸收了,糟粕之物則排出,可以說它是一個中轉站。

  天樞穴在肚臍旁2寸處,為胃經要穴,也是大腸經的募穴,是陽明脈氣所發之處,具有健脾和胃、通調腸腑的功效,能治療很多疾病,如胃痛、腹瀉、便秘、消化不良、噁心嘔吐、月經不調等。

  一般來說,便秘用摩法,即用手掌摩此穴周圍,順時針揉,以助腸蠕動;還可用兩拇指點按天樞穴,尤以左側天樞穴為要,從而促進排便。而腹瀉屬於寒性,可用灸法。灸時躺在床上,兩天樞穴各灸20分鐘,同時再灸神闕穴(即肚臍)數分鐘。

  除了天樞穴外,還可灸關元穴和氣海穴,這兩穴都有培本固元的功效,對緩解腹瀉也很有功效。腹瀉時,我們還可以用生薑切成薄片敷在穴位上,再在上面進行艾灸,可以治療過敏性結腸炎。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

相關焦點

  • 按摩六大穴位可緩解胃脹氣
    明天又是周末了,三五好友歡樂聚餐總是愛吃到撐才甘休,卻也經常反釀成胃脹氣使腸胃不舒服,加上現代人生活腳步加快,神經較易緊張情況下,不少人都有胃脹氣現象發生,尤其出現在脾胃較虛弱的人身上
  • 穴位按摩也可以
    位置:臍中部,即肚臍眼處按摩手法:順時針揉動腹部,也可點燃艾炷來灸燻穴位;或者塗抹艾草精油於腹部後用熱水袋溫敷;或使用艾盒,將其點燃後固定在腹部20分鐘,注意溫度不要太燙。功效:該穴位受溼氣入侵,則脾胃不適、腹脹、大便粘膩,腹部本身就要以保暖為主,刺激神闕穴有助於健脾祛溼、強健身體。
  • 積食就像「石頭」,壓垮娃脾胃,學會1招,強健脾胃清積食
    3件事件件像"石頭",壓垮娃脾胃,家長別做了1.逼著孩子吃飯天氣寒冷,孩子的胃口也會變小,家長擔心孩子的身體營養不足,就會讓孩子經常吃一些好的,而且會逼著孩子多吃飯,讓孩子吃撐才算罷休,但是孩子對饑飽並沒有深刻的認知,而且脾胃比較嬌嫩,經常讓孩子吃太撐,脾胃完全不能把它們消化吸收掉,時間長了,就會損傷脾胃,引起身體積食。
  • 孩子這處發青,暗示脾胃已虛弱不堪,教家長一個小妙招,強健脾胃
    中醫講「中央脾土,後天之本」,脾胃做為孩子的後天之本,從出生開始所有的營養供給都要仰仗脾胃,孩子的身體好不好,很大一部分都取決於脾胃。那怎麼知道孩子的脾胃好不好呢?孩子脾胃好不好,可以看這幾個器官的顏色看眼睛:下眼瞼發青(有眼袋)
  • 不用扎針,平時動動手按摩這些穴位,對脾胃有很多好處
    不管是針灸還是推拿,依靠的物質基礎都必須是我們人體的經絡和穴位,在這些經絡穴位上進行相應的操作才能起到治療疾病的作用。當然,穴位的針灸肯定需要專業的醫師進行操作才能保證安全性,大家可不要隨便亂給自己扎針。雖然針灸我們不能隨意亂做,但是在日常的養生中,我們可以定期對穴位進行一定的按摩,一樣是可以起到保健的良好作用的。
  • 如何讓孩子有一個強健的脾胃,促進長高?
    問:兩歲小孩脾胃不好,怎麼才能強健脾胃? 聞院長答:父母的不當餵養導致很多孩子脾胃不好,其中積食的偏多。 怎樣讓孩子有一個好的脾胃?晚上是人體臟腑自我分解食物,產生新鮮血液的時候,如果晚上你還給他餵食,就是增加脾胃的負擔,大人也是一樣,所以你想孩子睡得好,要想自己睡得香,晚上就要吃三成,不要吃得太多,這才是養好脾胃,強壯身體的根本。
  • 強健腰腿有妙招,艾灸這個穴位有奇效!
    腰腿疼,是腰疼和腿疼的合稱,是以腰、腿疼痛為主症的疾病,既可以腰疼或腿疼單獨出現,也可合併出現,且較為常見。對於現代人來說,很多人在生活中都希望自己能夠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了,因此很多人就會選擇使用艾灸穴位的方法來幫助我們自己保健身體了,殷門穴就是對於腰腿疼理療效果很好的一個穴位了,那麼殷門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穴位?又有哪些功能呢?下面就跟著掌門師兄一起來看看吧。
  • 溫灸足三裡,調補脾胃健身體!
    足三裡行走在我們的足陽明胃經上,是調補脾胃、強身健體的重要穴位。足三裡的位置在小腿外側,外膝眼下三寸(即手指四指的寬度),脛骨前脊外側一橫指。常用艾柱溫灸足三裡,可以養生保健、扶正培元、補氣益血、調理五臟。1、溫灸足三裡可以養生保健這個穴位能夠增強我們的免疫力,強健體魄強壯神經,預防衰老,對結核病、傷風感冒、高血壓、低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心絞痛、風心病、肺心病、腦溢血及其它病症都有防治作用。艾灸足三裡能祛病延年,所以古來把三裡灸叫做長壽灸。
  • 7個月寶寶怎麼調理脾胃?
    脾胃健康直接關係到寶寶的生長發育,脾胃健康的狀態下寶寶食慾好,且消化吸收效率也比較高,寶寶自然可以健康成長。如果寶寶脾胃虛弱,就會影響正常的消化功能,從而對發育造成影響,那7個月寶寶怎麼調理脾胃? 7個月時寶寶可以選擇性的吃一些輔食了,寶媽可以通過輔食給寶寶調理腸胃。
  • 脾胃虛弱,身體3個表現很突出,有一個也別忽視,2招可以強健脾胃
    脾胃是大家都不陌生的器官,很多人都知道胃的功能,不太清楚脾功能的作用是什麼。其實脾胃是一家,胃功能主要是幫助大家初步消化進入身體的食物,將有營養的物質和廢氣物質大概分類,而脾就是在胃功能工作的基礎上再加強消化,大概的意思就是,脾會吸收營養物質中的精華,把最好的物質留給人體。但是當脾胃出現問題的時候,人體就會出現許多疾病。
  • 艾灸保健,必備六大穴位
    艾灸可以激發和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的效果。它的原理是通過艾草的藥理作用和艾條燃燒時產生的紅外熱力來達到刺激穴位的作用,能提高白細胞的功能,加速抗體形成,增加機體防禦力,對呼吸、循環、消化、生殖等系統有調節作用,起到一定的保健防病作用。一般居家保健取穴關元穴足、三裡穴、神闕、三陰交穴、中脘穴、大椎穴。
  • 脾喜熱怕冷,脾胃不好的人,冬天「做一事、吃一物」,健脾益氣
    總之一句話,脾胃強健,氣血才充沛,身體才強壯。脾的喜好是什麼?喜熱怕冷,喜燥怕溼。所以,在夏天的時候,我們常會「健脾祛溼」,以為脾胃創造更好的「工作環境」。那麼,冬天到了,氣候寒冷,脾卻喜熱怕冷,我們該做點什麼呢?尤其,對本就有點脾胃不好的人,更應該如何調理呢?
  • 脾胃功能決定大便的狀態,脾胃不好時,大便會有什麼改變?
    但是,不得不說一件事,就是大便可以幫助判斷健康。從大便的形態、顏色、氣味,可以了解到很多信息,若能在每次排便後,多看一眼大便,或許能發現身體的一些問題,及時發現問題,就不至於讓情況發展嚴重。不說別的,大便的異常變化,可以幫助了解脾胃健康,下面就來帶你仔細了解一下。
  • 最神奇的穴位——足三裡,1個穴位可調理五臟六腑!
    足三裡這個穴位是足陽陰胃經的一個重要穴位,經常對他按摩能夠起到很好的補中益氣以及疏通經絡還有匡扶正氣的效果,日常如果身體出現了消化不良、便秘、拉肚子、胃痛、胃脹以及噁心想吐、水腫以及心悸氣短等等情況,在足三裡穴這個位置進行按摩,能夠起到很好的防病保健的效果,促進身體健康。
  • 肚脹的時候我們可以按哪些穴位
    當然沒出現肚子脹的過程當中,往往會影響到我們的食慾,還會影響到我們的心情,其實經常性的按一些穴位是可以幫助我們擺脫肚子脹的現象帶來的困擾的,並且中醫方面在治療胃脹的方面經驗都是非常豐富的,那麼,肚脹的時候我們可以按哪些穴位呢!肚子脹就按不容穴不容穴隸屬於足陽明胃經。
  • 這六大穴位 身體不舒服時按摩最管用
    而現實裡我們都知道,這只不過是小說的藝術誇張,真正的穴位哪有這麼玄乎,儘管如此,穴位的神奇仍舊不減,可以在一些特殊的緊急時刻,幫人們解除痛苦,比如下面這6個穴位。中醫認為其歸手厥陰心包經,是八脈交會的穴位的一種,對身體的心、胃、氣血、情緒等都有一定的調控作用。如果遇到暈車、頭痛、噁心想吐、心絞痛、腹瀉、呃逆、精神異常,以及女性孕吐、痛經等症狀時,按摩這個穴位都可以得到一定緩解。有時,也常和顫中穴一起配合緩解哮喘和胸悶。
  • 從寶寶手上觀察脾胃,想緩解脾胃虛虧,就多按他手上這4個穴位
    寶寶小時候本身脾胃的功能就不太完善,大多數寶寶都會有脾胃虛虧的現象,如果在這個季節不能早早的補起來,到了冬季之後寶寶就可能會經常生病。小孩一般生的病都是消化不良引起的積食、不願意吃飯、便秘腹瀉等,那麼怎麼在早秋時期給寶寶調理好脾胃?今天就帶著大家一起來關注一下寶寶手上的這四個「機關按鈕」。
  • 如何去除溼氣 可以按摩這些穴位
    體內溼氣過多,會對我們的身體健康產生很大危害,想要去除溼氣,可以通過針灸、按摩、艾灸、拔罐、食療、藥療等諸多方式,在我們的身體上有著許許多多的穴位,我們可以通過對這些穴位進行按摩刺激來達到一定的養生目的,想要去除溼氣也可以對一些穴位進行按摩。可以去除溼氣的穴位有哪些?
  • 「愛智藍」脾胃乃健康的基礎!調理寶寶嬌嫩脾胃,可以這樣做
    調理寶寶嬌嫩脾胃,可以這樣做!調理寶寶嬌嫩脾胃,可以這樣做!如何判斷孩子脾胃是否強健?所以如果媽媽發現孩子的嘴唇顏色變深,就要引起注意了;3、看舌苔脾胃強健的孩子調理寶寶嬌嫩脾胃,可以這樣做!
  • 「愛智藍」脾胃乃健康的基礎!調理寶寶嬌嫩脾胃,可以這樣做!
    調理寶寶嬌嫩脾胃,可以這樣做!那麼,日常護理時,該如何去調理寶寶的脾胃呢?調理寶寶嬌嫩脾胃,可以這樣做!如何判斷孩子脾胃是否強健?所以如果媽媽發現孩子的嘴唇顏色變深,就要引起注意了;3、看舌苔脾胃強健的孩子,舌苔應是薄而淡粉色,但是脾胃虛弱的孩子,舌苔會厚重白膩,嚴重的可能會發黃,還伴有很重的口氣;4、看睡眠胃不和則臥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