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目的

2021-02-07 馬克思主義大辭典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目的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直接目標,是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在中國建立工人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國家。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目的,是建立新民主主義的國家政權,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生產關係,從根本上解放被束縛的生產力,為實現國家的工業化和現代化奠定基礎。


1947年12月,在《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中,毛澤東指出:「新民主主義的革命任務,除了取消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特權以外,在國內,就是要消滅地主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大資產階級)的剝削和壓迫,改變買辦的封建的生產關係,解放被束縛的生產力。」1948年4月,《在晉綏幹部會議上的講話》中,毛澤東指出:「消滅封建制度,發展農業生產,就給發展工業生產,變農業國為工業國的任務奠定了基礎,這就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後目的。」

 

因為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嚴重束縛著中國生產力的發展,是中國最落後的生產關係和最腐朽的上層建築,是中國貧困落後的根源。只有推翻三者的統治,中國的生產力才能獲得解放,中國社會才能進步和發展。完成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統治的革命直接目標是實現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一新民主主義革命之根本目的的前提,而後者則是前者的必然結果。

相關焦點

  • 第二章 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
    (2)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是在總結革命鬥爭正反兩方面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包含了對舊民主主義革命失敗教訓的深刻總結,新民主主義革命實踐是新民主主義理論得以形成的實踐基礎和智慧源泉。(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力量無產階級的領導權是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也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核心問題。區別新舊兩種不同範疇的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標誌是,革命的領導權是掌握在無產階級手中還是掌握在資產階級手中。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領導,是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
  • --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和基本綱領
    關係:前一任務為後一任務掃清障礙,創造必要的前提,後一任務是前一任務的最終目的和必然要求。,無產階級(根本區別)②指導思想:資產階級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觀念;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結果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1948年4月,毛澤東在《晉綏幹部會議上的講話》,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作了明確的完整的科學概括:即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
  • 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開端
    五四運動直接影響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黨史一般將其定義為「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並以此運動作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五四運動表現了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 五四運動是一次真正的群眾運動。 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 五四運動是由學生先發起,由工人擴大的堅決的反帝運動,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
  •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經驗
    中國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也造成了革命發展的不平衡性,這就使得無產階級及其政黨有必要採取正確的統一戰線的策略,把一切可以團結和利用的力量儘可能團結在自己的周圍,以逐步從根本上改變敵強我弱的態勢,奪取中國革命的最終勝利。
  •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法寶
    中國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也造成了革命發展的不平衡性,這就使得無產階級及其政黨有必要採取正確的統一戰線的策略,把一切可以團結和利用的力量儘可能團結在自己的周圍,以逐步從根本上改變敵強我弱的態勢,奪取中國革命的最終勝利。
  • 2014年考研政治考前重點: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
    舊民主主義革命由資產階級領導、以建立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和資本主義的社會為目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則是由無產階級領導的,直接目標是建立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國家和新民主主義的社會,前途是使中國走向社會主義。(2)近代中國革命以五四運動為開端,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3)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失敗、近代中國革命形勢的發展,以及世界形勢的新變化,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形成提供了客觀條件。
  •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經歷的磨難與挑戰
    回望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應對磨難和挑戰的偉大實踐,對於我們黨繼續跨越前進道路上的風險挑戰、鑄就新的歷史輝煌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  新民主主義革命  磨難  挑戰    【中圖分類號】D23    【文獻標識碼】A    自1921年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已走過近百年的歷程。
  • 2018山東事業單位政治知識:毛概之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
    下面為大家分享2018山東事業單位政治知識:毛概之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公共基礎知識 | 面試 | 時事政治在事業單位考試中由於黨章的內容考的越來越多,和黨章匹配的毛概內容也隨之增多,尤其是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的各部分內容,今天主要給大家介紹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重難點以及考點。
  • 高一歷史必修一新民主主義革命
    新民主主義革命  一、五四運動和中共成立  1、開端:五四運動  (1)背景:  ①根本原因: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②直接原因:巴黎和會中中國代表的正當要求被拒絕。  (2)過程:略,注意其口號。
  •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也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旗幟和靈魂。[⑩]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隨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黨領導黨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團結進步知識分子,從服務於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需要出發,不僅廣泛傳播馬克思主義,而且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從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在各方面取得豐碩的成果。
  • 2020事業單位 新民主主義革命路線「黔進達人教育」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內容: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  領導力量:無產階級的領導權是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也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核心問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力量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中國共產黨。
  • 《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摘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原因、基本...
    、基本經驗和偉大意義<<<  隨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贏得了基本的勝利。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基本經驗  中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經歷了資產階級及其政黨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和無產階級及其政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這樣兩個階段。近代中國的歷史經驗表明,沒有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是不可能的。
  • 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建設
    關於新民主主義革命同社會主義革命之間的關係,毛澤東強調兩點:第一,二者之間的界限不容混淆,那種認為民主革命同社會主義革命可以「畢其功於一役」的觀點是錯誤的。毛澤東說:「中國現在的革命任務是反帝反封建的任務,這個任務沒有完成以前,社會主義是談不到的。中國革命不能不做兩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義,第二步才是社會主義。」①第二,新民主主義革命同社會主義革命之間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
  •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問題近幾年已考試題(二)
    10、1949年,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所作的報告中指出,在三大戰役結束後,解決國民黨殘餘部隊的方式有  A、北平B、天津C、綏遠D、湖南E、內蒙古  11、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表明  A、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基本勝利B、中國進入社會主義  C、中國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
  •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麼?
    這是教育的目的嗎?什麼是教育?什麼是素質教育?什麼是家庭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麼?為誰教育?……近些年來,關於教育的討論已經成為社會熱點話題之一。然而,我們越是恆久地思考教育的根本問題,離教育的本質似乎越遠。十幾年前,我們開始大談特談應試教育、素質教育,但今天,家長和學生似乎更忙了,壓力更大了,牢騷更多了,留學、上北大清華、當官掙錢、藝術輔導班等更是勁風蔓延。
  • 柯楊: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麼
    主要觀點: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合格公民 教育提前化應回歸根本目的 素質教育從娃娃的教師抓起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合格公民 《規劃綱要》第一章裡這樣表述:「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這有一個理念上的問題。」柯楊表示,裡面有些提法是虛高的、不切實際的。
  • 黨史上的為什麼(1):五四運動為什麼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五四運動是中國從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五四運動傑出的歷史意義,在於它帶著辛亥革命還不曾有的姿態,這就是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國主義和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封建主義。這也正是五四運動與以往的農民革命和資產階級革命的不同之處。
  • 執業藥師繼續教育根本目的是什麼?
    推薦查看>>>2019年北京市醫療衛生招聘考試信息匯總(6月)執業藥師考試:2019執業藥師考試報名時間為7、8月,本文整理執業藥師繼續教育根本目的是什麼。 執業藥師繼續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及時掌握藥學理論、技術支持,保持高水平的職業道德和執行能力的必要條件。執業藥師繼續教育實行學分制,具有執業藥師資格的人員每年必須參加不少於16學分的繼續教育,註冊期3年內累計不少於45個學分。其中必修選修內容不得低於10個學分。
  • 王渝生:培養人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綱要》還明確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中國未來發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靠人才,根本在教育。」這就是說,培養人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 《綱要》講教育改革,置「人才培養體制改革」於其他各項改革之首。
  • 創新是學術研究活動的根本目的與意義
    作者:西南大學教育學部 彭澤平 姚 琳  摘編:創新是學術研究活動的根本目的與意義,也是一切學術研究的生命所系。國運興衰,繫於教育。指導、改進實踐是理論研究的根本使命。  教育學術研究在當下應承擔怎樣的使命?這是直接關涉到教育學術活動品質與價值發揮的關鍵問題,需要每一個教育學術研究者認真思考與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