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初代背包客,抓馬流浪記——《達摩流浪者》書評

2020-12-13 敏佳讀書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窮遊成了一種風尚。大冰在書中塑造的西藏如此令人著迷,跌宕起伏的江湖故事讓人心馳神往。不需要多少錢,只要有一顆嚮往遠方的心,說走就走的行動力就能實現「去遠方」的夢想。看過一則網絡故事,文藝女青年裸辭工作,扔下男朋友獨自一人窮遊西藏,回來時被男友發現出軌,竟然向男友解釋:「解放天性」。在美國歷史上,也曾經有過這樣一群年輕人,熱衷於窮遊,這本《達摩流浪者》就記載了美國上世紀50-60年代「垮掉的一代」的窮遊故事。

本書作者傑克凱魯亞克是20世紀美國文學的傳奇作家,被視為「垮掉的一代」精神偶像。出生於美國的中產階級家庭,父親是一名印刷工,曾開辦過自己的印刷社。傑克凱魯亞克曾經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學習,大二後輟學,先後從事過輪船廚工、加油站服務員、水手、報紙撰稿人、火車司閘員、電影公司編劇、冷飲店櫃員、行李搬運工、建築工人等。凱魯亞克本身就是「垮掉的一代」,生性自由散漫,不受傳統束縛。29歲結束橫跨全美的旅行後,用三個星期完成了「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在路上》。這本《達摩流浪者》是《在路上》的姊妹篇,僅用了11天就完成了。

我讀的是中信出版社大星文化出版的《達摩流浪者》,不得不誇一誇這一版的設計,真的太美了!贈品太用心了!貼心贈送了機票式書籤、地圖、背包清單和寒山詩集。這本小小的寒山詩集印刷精美,排版精妙,部分詩歌有英文翻譯,朗聲閱讀英文詩歌,有一種走入了小說的奇妙感覺。我真的被這一版的包裝和贈品所打動。

初代美國背包客的故事更加精彩!嚮往自由的青年詩人雷伊,常年背包遊歷四方,在旅途中他遇到了逍遙率性的禪修者賈菲。倆人意氣相投,一起踏上了追求自由和禪理的旅程。這一路有很多奇遇:與老廚師的對話中頓悟禪的神韻;在山間偶遇有靈性的小鹿;瘋狂又神奇的雅雍禪修。有趣的是,「垮掉的一代」非常崇拜唐代高僧、隱逸詩人寒山,寒山詩經被奉為精神聖經。當然,我覺得這有點像中世紀歐洲的文藝復興,剛好寒山的作品相對淺顯易懂好翻譯,他生性曠達,隨心的行為作風深受「垮掉的一代」認可。

值得一提的是,凱魯亞克的寫作手法也非常特別,作者稱之為「自發寫作」,也就是隨思隨寫,不停頓,不設限,不刪改,任由內心傾吐並將其迅速記錄下來。剛開始看到這樣的文字的時候確實頭疼,但是逐漸就被作者無與倫比的文學才華所打動:敏銳地感知、準確的表達和豐富的內容。比如書中關於賈菲的一段描寫:

大學無非是些專事美化的學校只為粉飾中產階級的無個性後者通常會在校園的外圍找到它的完美表達在一排排富裕宅邸裡戶戶都有草坪間間都有電視機人人都在看著同樣的東西想著同樣的東西與此同時這世上的賈菲們卻在曠野裡徘徊以傾聽曠野中呼喊的聲音,尋找群星的迷醉,尋找無相無奇無度之文明點起源那黑暗玄妙的秘密。

這一段對於美國中產階級和美國大學的描寫真是太妙了!讓我忍不住想起了《優秀的綿羊》這本書,寥寥幾句基本道出了《優秀的綿羊》這本書的大部分內容。傳統的中產階級和新生的「垮掉的一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顯然「垮掉的一代」更有生命力、更有活力,他們生於二戰之後,被傳統所束縛,叛逆是他們的武器,想要努力的發聲,活出自己的精彩。

這本《達摩流浪者》是美國「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對於美國的影響深遠,著名企業家、蘋果創始人賈伯斯也曾經去過印度靈修,與凱魯亞克有過相似的經歷:不肯承認自己的親生女兒。這或許是一種巧合,但在某種程度上確實反映了美國的一種社會文化。如果你想了解美國文化,了解「垮掉的一代」文化,一定要看看這本《達摩流浪者》。

相關焦點

  • 空與覺醒的達摩流浪經|《達摩流浪者》譯後記
    這文本與它所描述的流浪者的軌跡是互為映照的:流浪並非漫無目的的隨波逐流,每個人都有一個將要前去的所在,賈菲的日本,雷伊的荒涼峰,斯特拉森的龍安寺,只是他們會以隨性,瘋狂,或孤獨而不為他人理解的方式去完成,每一個主體也從未失去對自己命運的掌控。
  • 《達摩流浪者》:流浪或者在路上
    《達摩流浪者》 [美]傑克·凱魯亞克著 梁永安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08年7月這個題目指涉了傑克·凱魯亞克的兩部作品,譯文社新近出版的簡體字版《達摩流浪者》和在大陸出過多種版本、在上了點年紀的讀者中更有名的《在路上》;就這兩部作品所述的內容而言,把它們看作是一部作品也不算太過分,雖然《達摩》一書充滿了對東方神秘事物的近乎盲目的崇拜,但它那稚氣(並非指作者的年齡,)而隨便的口吻,在旅途中邊沉思,邊東拉西扯的做派,和《在路上》如出一轍;從作者將此書題獻給寒山子可見,書中所述基本可以看作是匿名版的美國詩人形跡錄,加裡·施耐德、艾倫·金斯伯格等一一化名登場
  • 旅遊好物 | 《達摩流浪者》,探索生命的直覺、 純淨與唯美!
    他還著有《達摩流浪者》、《地下人》、《孤獨的旅人》和《 孤獨天使》等作品。一九六九年十月二十一日,凱魯亞克在佛羅裡達聖彼得堡去世,享年四十七歲。內容簡介小說描寫一個沒有「悟性」的佛教追隨者、主人公雷蒙進行著近乎禪僧修業式的全國各地漫遊,途中他遇到先行者賈菲,便跟隨他漫遊險峻的山川。
  • ...當地調查流浪群體】海外網7月21日消息,美國丹佛四名流浪者在...
    文 / TIER2020-07-21 12:22:00來源:FX168 【4名美國人感染罕見傳染病「戰壕熱」 當地調查流浪群體】海外網7月21日消息,美國丹佛四名流浪者在遭受蝨子叮咬後感染罕見傳染病「戰壕熱」。
  • 凱魯亞克·達摩流浪者—沒有能將你阻擋,豎起拇指像山峰莊嚴堅強
    萬曉利的這首歌,是為凱魯亞克的《達摩流浪者》而寫的,曲調冷峻又寧靜。找到中文版的書,一口氣看完,歌和書的意象很合。流浪的背包客是一個合適的理由,但更多的仍然是最喜愛的這句話: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告訴自己:上路吧!
  • 火車流浪記 Mike Brodie旅行紀實攝影
    火車流浪記 Mike Brodie旅行紀實攝影時間:2015-05-30 06:09   來源:搜狐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第一次從朋友那裡接觸到寶麗萊SX-70相機開始,Mike Brodie就被影像的美好迷住了全部。
  • 深圳95後流浪者露宿橋底 稱在外面流浪比較自由
    打零工、睡橋底,他們寧願流浪深圳也不回家,老母親千裡迢迢趕來跪地哭求……對話95後流浪者「在外面流浪比較自由」在西鄉高架橋下找到的5位流浪者中,有位95後的年輕人,顯得有些特別。清秀、白淨,這是不少人見到阿長之後的第一印象。
  • 「達摩流浪者」基努·裡維斯特立獨行的日常生活
    所以,應該稱呼基努·裡維斯為「達摩流浪者」。PS: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私信刪除。
  • 夏威夷流浪者「佔領」海灘
    無家可歸者全美最多夏威夷流浪者「佔領」海灘 本報特約撰稿 謝雨 《 青年參考 》( 2014年11月19日   21 版)
  • 放棄主持人當背包客,四處「流浪」的他,到底是怎麼想的?
    放棄主持人當背包客,四處「流浪」的他,到底是怎麼想的?在很多人看來如果要在一份固定的職業和自由職業之間來選擇,那麼還是選擇固定職業要更加可靠。雖然很多人嘴上都說這次有職業是怎樣怎樣的好,但是能夠真正下定決心去做的人卻很少。
  • 「達摩流浪者」便是禪瘋子,這群禪瘋子在苦旅中以禪佛相隨
    「達摩」一詞是佛法之意,「達摩流浪者」便是禪瘋子,這群禪瘋子在苦旅中以禪佛相隨,在沙灘上,在森林裡,在峽谷邊,在玫瑰花叢旁,在酒吧,在「雅雍」之間,無時不在論調禪法「空」。「色不已於空,空不異於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表象,是可感觸的,並不單指情色,空即是虛無,是不可觸摸的,色空是對立又統一的。
  • 嘉興最可憐的流浪者結束流浪生活 被送進醫院診治
    浙江在線08月05日訊自網友龍戰四海的帖子「老婦袒胸鬧市——嘉興最可憐的流浪者」被報導後,7年流浪女引起了有關部門、讀者和網友的高度關注。昨天上午,流浪女被南湖區民政局、市救助站成功救助,送入嘉興康慈醫院救治。
  • 救助流浪者也應「授人以漁」
    露宿街頭的流浪者們過得怎麼樣?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市救助管理站工作如何開展?17日上午,記者跟隨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開展寒冬送溫暖行動,為流浪乞討人員送去棉衣、食物等禦寒物資,幫助他們安全、溫暖過冬。(見《梅州日報》12月19日4版)  流浪者淪落在街巷裡弄、蜷縮在城市角落,大多是一種無助和無奈,對現代社會來講,關愛弱勢群體是文明城市應有的包容,也是城市管理者不能迴避的責任。
  • 丁薇《流浪者》歌詞
    以流浪抵達自由 ,以疏離擁抱溫暖 。丁薇2017全新專輯 《鬆綁》(Untied)首支單曲 《流浪者》上線。以同名小提琴名曲為線索,涵蓋Trip-Hop、實驗搖滾、古典等多種元素,擰合吉普賽的流浪氣質與都市人的迷茫情緒,引發充滿個性化和想像空間的音樂表達,在復古與未來 ,現實與夢境中糾纏撕扯,突破世俗的藩籬,重返自由的可能。
  • 衣服可以保暖,可以扮美麗,三毛卻用它成了「流浪」代名詞
    三毛只青睞於異國服飾的做法,其實也向外透示著自己渴望流浪的內心,熟悉三毛內心的朋友都非常欣賞認可這種裝扮。丁松筠就評價過她的穿著:「三毛穿的衣服適合一個流浪者,有個性,有鄉土情調。」三毛的流浪,不僅通過服裝,她還寫了一首《橄欖樹》——「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三毛的一生,一直在流浪。不僅僅是穿衣打扮,也不僅僅是一首歌頌流浪者的歌曲,三毛是帶著夢想去流浪的。
  • 達摩院為什麼叫達摩院
    他一會兒努力記筆記,一會兒皺著眉頭低頭思考的樣子,看上去認真甚至還有點萌。 他們在密談什麼? 昨天的雲棲大會上,答案揭曉。阿里巴巴宣布成立全球研究院——阿里巴巴達摩院,3年投資1000億元人民幣進行技術研發,並引進全球頂尖人才。記者 沈積慧 為什麼叫達摩院?
  • 「最美流浪者」何小全:何時踏上歸家之旅
    何小全或許想不到,他拾金不昧的事跡已經被全國的媒體報導,給他冠以「最美流浪者」的讚譽,全市人民都在尋找他的下落,希望能給予他必要的幫助,使靈魂與身體不再流浪。今天下午,紅網記者採訪了何小全和市救助站工作人員,希望能還原其拾金不昧的故事,並見證救助站為他踏上尋親回家之旅的努力。
  • 他用29年,幫深圳600名流浪者回家
    流浪者也是深圳的一部分。儘管從城市管理的角度來說,他們的存在可能並不「體面」。但五年前,深圳市城管局負責人曾公開表示「不會禁止和驅趕真正有困難的流浪乞討人員」。按照《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規定,救助站的救助對象指「因自身無力解決食宿、無親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農村五保供養、正在城市流浪乞討度日的人員。但,救助站只對流浪人員進行臨時性社會救助,期限一般不超過10天。
  • 為街頭流浪者送溫暖
    To view this video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and consider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寒風凜冽,連日來,雷州市救助站聯合民政局,組織人員和車輛深入街巷、車站、碼頭等場所,給流浪人員送棉被棉衣和食品
  • 一個流浪者手記
    猶記疫情襲來,拘囿校園。消毒車呼嘯而來,令人難言恐怖。日常遮蔽的意義問題得以顯現,生死考量的切迫從未如此高懸。廣場空曠落寞,學妹長袖善舞,猶在目前。很快一切恢復如初,往昔遙不可及。圖書館那時還在老校區,常騎行十餘裡往返借閱。期末寫了一篇四十多頁的研究論文提交。從文學、美學到文論,隨著閱讀的展開,也是思之綿延。這篇手記有著很明顯的克爾凱郭爾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