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為了買得起冰箱,電視,汽車和其他他們並不需要的垃圾而做牛做馬,讓自己監禁在一個工作-生產-消費-工作-生產-消費的系統裡」這是雷蒙(原型是作者自己)在書中描繪的生活方式。放到現代來說,也很有意義。喜歡雷蒙的一首詩:是誰開了這個殘忍的玩笑,讓人們不得不像老鼠一樣,在曠野中疲於奔命。「他們住在高級的房子裡,在同一個時間看著相同的電視節目,以一種思維方式思考著事情,他們是被機械文明奴役的人」他們是疲於奔命的老鼠。如此雷蒙選擇了上路。要麼讀書,要麼旅行,心身必須有一個在路上。一個背包,一臺單反,一顆說走就走的心。這是很多人的上路宣言,確切的說是旅行宣言。吳伯凡老師說 旅行是一種場景的切換,以獲得心靈新體驗,感悟,以至於重新回到原先的場景時有或多或少的蛻變。如果旅行只是去景點轉了一圈,啥也發生啥也沒改變,那只是出了一個比較遠的地方逛了躺街。
「達摩」一詞是佛法之意,「達摩流浪者」便是禪瘋子,這群禪瘋子在苦旅中以禪佛相隨,在沙灘上,在森林裡,在峽谷邊,在玫瑰花叢旁,在酒吧,在「雅雍」之間,無時不在論調禪法「空」。「色不已於空,空不異於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表象,是可感觸的,並不單指情色,空即是虛無,是不可觸摸的,色空是對立又統一的。曾幾何時,我也認為生活了無趣味,到如今承認「空」,與過去和未來通通和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念過去,不畏將來。正如金剛經所言:一切皆有法,如夢幻泡影,如露如電,應作如是觀。書的最後,雷蒙來到孤涼峰冥思沉吟當瞭火員結束之後,對著對著小屋和山峰一笑,轉身走下山徑,往世界迴轉去。像是參悟了一切,熱淚盈眶。 永遠對社會充滿信心和鬥志才是一個正確的態度,千萬不要被那些浮躁的但是聽起來非常舒服的話所困惑。比如說,我混的不好是體制問題,我學的不好是教育制度的問題,把責任和壓力都推給了學校和社會,似乎自己心裡好過一些。其實在別人看來,都是你SB的問題,再沒有第二個答案了。 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