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構建完善公共法律服務網絡

2021-01-11 法制網

□ 中國法律服務網上線一年來

編者按

今年5月20日,中國法律服務網上線一周年。

建設中國法律服務網是司法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決策部署,運用現代科技信息化手段,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一項重要創新舉措,以實現進一步提升服務能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務之目的。

一年來,中國法律服務網為人民群眾提供了法律事務諮詢、法律服務指引、法律法規與案例查詢等多種服務,深受群眾歡迎,湧現出許多好的經驗做法和人物事跡。從今天起,本報開設「中國法律服務網上線一年來」專欄,記錄下這些人和事。敬請關注。

□ 法制日報全媒體記者 鄧新建 鄧君

出國務工要辦什麼公證?遭遇家暴怎麼辦?老闆拖欠工資該怎麼維權……

在廣東,「有矛盾糾紛找12348」已經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遇到涉法問題,24小時隨時拿起電話30秒就能得到專業指引,登錄網站、客戶端、微信公眾號等能視頻溝通,還有2.78萬個實體平臺遍布於全省各地,出門步行半小時內就能面對面尋求幫助。

線上30秒線下半小時,群眾隨時隨地享受法律服務,這得益於廣東省司法廳打造的廣東法律服務網(以下簡稱廣東法網)。

「廣東省司法廳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和司法部的決策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助力廣東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積極構建『五縱五橫』的公共法律服務網,橫向集成實體平臺、語音平臺、服務網站、移動客戶端、微信公眾號五位一體,縱向建立省、市、縣、鎮、村五級服務架構,推動公共法律服務各平臺的共融互通,為群眾提供隨時隨地的法律服務。截至目前,廣東法律服務網覆蓋全省的實體、網絡、語音三大平臺,日均為群眾提供萬餘人次服務。」廣東省司法廳黨委書記、廳長曾祥陸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首創政府購買省級統籌法律服務熱線

在廣東法網的運營中心,200多個座席同時開工,一派繁忙景象。律師、公證員、司法鑑定人等專業人士,或在接聽電話,或在電腦前與諮詢求助的群眾視頻連線中。廣東12348熱線是全國首家以政府統一購買、省級統籌提供服務的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全年無休為群眾提供7×24小時的法律服務。

歐小姐帶著5歲的女兒躲在朋友家裡,回想起昨晚的情景仍然感到後怕——遍地的玻璃渣子,一屋凌亂的家具,面目猙獰的丈夫,瑟瑟發抖的自己,還有一臉驚恐的女兒。

雖然已經過了一天,但她還是不敢回家,也不敢報警,生怕丈夫知道自己報警後情緒更激動,後果不堪設想。回想起幾天前收到的宣傳簡訊「12348,法律問題就找他」,躊躇良久,最終她還是撥通了這個電話。

值班律師李妍接聽了歐小姐的電話,一邊安撫她的情緒,對其遭受家庭暴力表示同情,一邊為其提供法律意見。得到專業的法律支持,歐小姐撥打了110報警,並做了筆錄備案。「大概是他沒想到我懂得用法律來保護自己吧,回家後他再也沒有動粗。」歐小姐說,「為了小孩子,我願意再給丈夫一次機會。何況,公共法律服務就在身邊,我隨時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

廣東的包容性,吸引了全國各地的人們前來工作定居。但是廣東方言眾多,潮汕話、客家話、粵語等又分屬於不同的語系。語音熱線也不可避免地遇到「最怕廣東人說普通話」的問題。

為了避免「雞同鴨講」打破「怕」的「魔咒」,廣東法網早在成立之初,就考慮到了廣東方言的特殊性,提供涵蓋四種方言的法律服務。「這讓尋求幫助的群眾感到親切之餘,更讓一些偏遠地區不曾或者不常出遠門的群眾,也享受到了與大城市均等化的服務。」廣東法網運營主管陳冠芳說。

潮州的曾先生因為繼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撥打12348尋求幫助,雖然力圖講好普通話,但是因為口音較重,接線的律師依然雲裡霧裡聽不明白,根據來電區域轉接給了潮汕話隊列的律師。鄉音鄉情讓曾先生的心情很快平復下來,並根據律師的指引做好追討贍養費的訴前準備。

語音平臺不受時空限制,是老百姓獲取公共法律服務最便捷的方式。據統計,去年語音平臺提供服務101.2萬人次,比2017年增長了三分之一還多。

法網成樞紐法律服務一站式對接落地

「我人在濟南,能不能幫我解決一下深圳貨款的問題?」去年夏天,濟南商人亓先生因為合同糾紛撥打12348熱線尋求幫助。

沒有大規模的商業宣傳,在群眾的口口相傳下,廣東法網的業務量不斷攀升,不僅是省內群眾尋求幫助,甚至還有外省或者遠在海外旅遊的群眾來電諮詢並尋求幫助。

「電話也不接,違約又不肯處理!」亓先生2015年與深圳某醫療設備公司籤訂了合同,支付了5萬元市場保證金。按照合同約定,保證金可以用來抵消貨款,若對方違約,則要全額退還保證金。但去年6月合同到期後,對方公司違約,還拒絕退還保證金或以貨物抵消。亓先生人在濟南,通過電話和對方公司溝通數次後被「拉黑」。無奈之下,亓先生只好撥打12348求助。

值班的周律師了解情況後,建議亓先生可以先嘗試申請人民調解。「保證金的數額不是太大,如果通過起訴途徑解決,消耗的時間過長。人民調解不但不收取任何費用,也不用您親自來深圳處理,相對比較節省成本和時間。」

亓先生聽從了律師的建議,申請人民調解協助處理糾紛。12348客服人員根據亓先生提供的信息,聯繫了被調解方某醫療設備公司的負責人丁先生。經確認,對方也有調解意願。在登記雙方相關信息和聯繫方式後,12348客服人員生成人民調解工單,經廣東省司法廳公法辦人員審核後,通過任務與督辦系統指派到深圳市龍華區司法局跟進組織調解工作。最終,在12348和地方實體平臺的幫助下,僅用7天時間就解決了亓先生的法律問題。

「滿滿的幸福感!」亓先生說,12348既便捷有效又節省了維權成本,以後他碰到法律問題還會尋求12348的幫助。

「廣東法網如同一個交通樞紐,打破傳統業務的局限性,不再以條塊處理為核心,整合成以解決問題為核心的新型服務體系。包括法律援助、公證、仲裁、司法鑑定、人民調解等在內的所有涉及公共法律服務的需求,都可以通過法網這個樞紐,進行一站式對接落地。」廣東省司法廳公共法律服務處處長陳武明說。

法網參與社會治理化解矛盾於萌芽期

「老闆炒了我,我氣不過就開走他的車。他報警了,剛才警察給我打電話。我沒想要他的車,我只想要他給我賠償。我犯罪了嗎?」不久前,12348熱線電話那頭的劉先生用微顫的鄉音語無倫次地表述著他的遭遇。

劉先生是進城務工人員,在深圳市南山區一家私營運輸公司擔任司機已有4年,公司一直未與其籤訂勞動合同,也未買社保。他請假回家再返回公司就接到解僱通知。與老闆協商未果,一氣之下私自將公司的一輛營運車輛開走了,並據此向公司要求賠償解除勞動關係造成的損失,公司老闆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

後悔與無助湧上心頭,劉先生撥通了12348。值班律師在詳細了解劉先生的情況後,為其解析了他與公司之間的法律關係及各自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你要有理有據,依法維權。」值班律師告訴劉先生,雖然是出於維護自身權益的考慮才將公司車輛開走,但擅自開走車輛這一行為有可能構成侵佔罪,若不歸還車輛,則要承擔法律責任。最好在警方的佐證下,儘快將車輛歸還公司,避免從權益受害人演變成犯罪嫌疑人。

聽完律師的專業分析後,劉先生馬上與公司取得聯繫,並很快解決了糾紛,不但沒有因此造成侵佔,還與公司達成和解。「你們的建議很實用,服務高效又便捷,讓我明白依法維權之路就在眼前。」劉先生言語間充滿感激。

短短一個電話,政府付出的成本還不到40元。但是12348的專業指引讓一起可能演變成犯罪的糾紛圓滿調處,「小事化了」。防患於未然,化解矛盾於萌芽,廣東法網緊密地參與到社會治理中。

記者了解到,廣東法律服務網上線運行一年,全省的公共法律服務實現普及化、一體化,走向精準化,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公共法律服務生態網絡,真正實現了打通公共法律服務「最後一公裡」,讓群眾「最多跑一次」的目標。一年來,廣東法網累計為群眾提供服務394萬人次,高達半數以上群眾參與了線上服務滿意度測評,群眾整體滿意率超過98%。

相關焦點

  • 司法行政機關建立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司法行政機關建立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每位公民可享同等優質法律服務
  • 公共法律服務
    公共法律服務「三大平臺」是司法行政機關統籌提供公共法律服務的重要窗口、方式和途徑。加強「三大平臺」建設,推進「三大平臺」融合發展,不斷提高平臺服務能力和水平,是構建和完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必然要求,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基礎性工作。
  • 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打通法律服務「最後一公裡」
    2019年以來,李滄區滄口街道公共法律服務站(司法所)按照李滄區司法局開展法律服務工作要求,積極完善社區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始終以「服務人員專業化、服務內容綜合化、服務形式便捷化」為標準,為轄區居民、企事業單位提供法律諮詢、法律援助、法治宣傳、人民調解、社區矯正等司法行政服務,
  • 我區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
    新疆新聞在線網12月25日消息(新疆臺記者高夢輝):我區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準的公共法律服務。最近,烏魯木齊市民張曉鵬來到烏魯木齊高新區(新市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的法律援助窗口,就自己公司與合作方的結算金額分配不均問題尋求法律援助。
  • 全國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現場推進會交流發言摘登
    一、完善平臺建設,高標準打造公共法律服務陣地司法部《關於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的意見》下發後,浙江及時出臺《浙江省司法廳關於進一步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的實施意見》。一是高標準完善實體平臺。出臺《浙江省規範化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創建辦法》,完善基本臺帳、工作督辦、應急處置等內部管理制度,建立來訪接待、解答諮詢、受理申請、投訴處理等工作制度。二是加強網絡平臺監管。出臺《「12348」浙江法網管理辦法(試行)》,嚴格落實監管責任主體、明確監管方式、監管內容、監管結果運用。三是加強熱線平臺監管。
  • 加快構建公共衛生法律法規體系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明確提出,要完善疫情防控相關立法,全面加強公共衛生領域相關法律法規建設。在全球化背景下,公共衛生安全已經與政治安全、經濟安全並列,成為現代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
  • 山東公共法律服務將有法可依
    「山東省已經建成較為完善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全省各類法律服務機構達到8.3萬個,法律服務人員達到32.4萬人,建成法治宣傳教育陣地3.5萬個,2019年辦理法律服務事項超過900萬件。通過地方立法,可以把我省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中行之有效的做法或成果固化下來,強化法治保障,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法律服務需求。」山東省司法廳副廳長李端衛介紹說。
  • 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需要 努力做好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
    今年2月,司法部制定印發了《關於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對建設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作出部署。各地司法行政機關按照《意見》的要求,迅速向黨委、政府匯報,加強與有關部門溝通協調,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可喜進展。  廣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工作。
  • 傾力打造公共法律服務的湖南樣本
    近年來,湖南司法行政系統積極整合服務資源、改革服務模式、創新服務方法,著力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初步形成以實體、網絡、熱線三大平臺為載體,由專業法律服務機構組成、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傾力打造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的湖南樣本。
  • 廣東體育場館設施公共服務系統上線
    綜合消息,近日,廣東省體育場館設施公共服務系統正式上線。   該管理系統由電腦端系統和手機端構成,電腦端主要為各級體育行政管理人員和場館管理者服務,主要功能包括場館基本信息、公告管理、政策法規發布、信息上報、場館開放考核評價、登記管理、統計分析、場館地圖、訂館管理等功能。
  • (關於「強化司法為民,提升公共法律服務水平」的建議)
    立足均等普惠、便捷高效的目標,以五級實體平臺為主幹,以社會聯動普法、城鄉半小時公益法律服務、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特殊人群服務管理「四張網」全覆蓋為依託,形成具有江蘇特色的「一條主幹」「四張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為構建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提供江蘇經驗。一是加強統籌規劃,為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提供堅實政策保障。
  • 《山東省公共法律服務條例》出臺
    《條例》對公共法律服務設施建設基準和目標予以明確,規定省、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集中提供公共法律服務的場所,統一命名為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建立集中提供公共法律服務的場所,統一命名為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縣(市、區)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在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設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
  • 吉林省打造公共法律服務升級版 六大服務為百姓解憂
    12月4日,國家憲法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聚焦群眾法律服務新需求 讓公共法律服務覆蓋全業務全時空」新聞發布會。會上,介紹了吉林省司法行政系統深化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便捷公共法律服務的相關情況。
  • 滕州市推進公共法律服務提檔升級
    今年以來,滕州市司法局以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為綱,通過整合服務資源、完善服務機制、拓寬服務渠道,優化升級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為維護社會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保障群眾安居樂業作出了積極貢獻。   強化政治統領。
  • 湖南省網際網路+公共法律服務O2O平臺試運行新聞發布會
    我們的想法是,創造可能的「後發」優勢,爭取形成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湖南模式,用我們的實踐詮釋「忠誠、為民、崇法、擔當」的湖南司法行政精神。  2014年8月以來,我們先後赴浙江、廣東、江蘇、安徽、上海等省學習考察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情況,感觸很大,深受啟發。「凡益之道,與時偕行。」我們敏銳地意識到,當前,網際網路已深度融入經濟社會發展、融入人民生活。
  • 智能公共法律服務診所宣講課,開課啦
    緊跟智能時代法學教育的發展趨勢,法學院智能公共法律服務診所課程設計旨在突破法律法規、法學理論的單純講授,融入科學技術和科學理念,指導法學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構建「法律+智能科技」的交叉學科基礎,更高效、更高質地化解糾紛,助力法治社會建設,實質性解決法律服務資源和整體能力不能滿足國家、社會、企業和民眾對法律服務需求的現狀,學習和參與智能法律服務系統的研發和應用,在服務社會過程中,拓展自身的知識視野,提升智能法律服務業務的知識和實操能力
  • 張家口市深入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 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一站式」服務提檔升級
    近年來,在張家口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委政法委和相關各部門的支持幫助下,市司法局聚焦全省系統爭創一流的工作標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立足「法律事務諮詢、矛盾糾紛化解、困難群眾維權、法律服務指引和提供」的功能定位,加快推進以市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為主導、鄉鎮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和村居法律顧問為前沿的實體平臺,以「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為渠道的熱線平臺和以網站、客戶端為承載的網絡平臺「
  • 河北石家莊:讓公共法律服務走到人民群眾身邊
    「以前也聽說過公共法律服務,總覺得咱老百姓夠不著,來到這兒才知道這些貼心服務就在咱身邊。」近年來,河北石家莊市統籌整合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堅持硬體設施建設和軟體服務提升並重,堅持線上和線下同步發力,構建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全力推動覆蓋城鄉、便捷高效、普惠均等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著力築牢社會治理現代化法治基礎,讓群眾切身感到「公共法律服務就在身邊」。
  • 市司法局、市普法辦開展「勞動者港灣公共法律服務延伸工作室」共建活動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深化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健全公共法律服務網絡,創新服務方式方法,完善服務體制機制,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法律服務需求,11月9日上午,市司法局、市普法辦與中國建設銀行梅州分行聯合開展「勞動者港灣公共法律服務延伸工作室」共建活動。
  • 山東:全力打造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近年來,山東省省委、省政府始終把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作為平安山東、法治山東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程和戰略性任務來抓,各項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今年9月,山東省出臺《山東省公共法律服務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標誌著山東省公共法律服務納入了法治化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