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法律服務網上線一年來
編者按
今年5月20日,中國法律服務網上線一周年。
建設中國法律服務網是司法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決策部署,運用現代科技信息化手段,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一項重要創新舉措,以實現進一步提升服務能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務之目的。
一年來,中國法律服務網為人民群眾提供了法律事務諮詢、法律服務指引、法律法規與案例查詢等多種服務,深受群眾歡迎,湧現出許多好的經驗做法和人物事跡。從今天起,本報開設「中國法律服務網上線一年來」專欄,記錄下這些人和事。敬請關注。
□ 法制日報全媒體記者 鄧新建 鄧君
出國務工要辦什麼公證?遭遇家暴怎麼辦?老闆拖欠工資該怎麼維權……
在廣東,「有矛盾糾紛找12348」已經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遇到涉法問題,24小時隨時拿起電話30秒就能得到專業指引,登錄網站、客戶端、微信公眾號等能視頻溝通,還有2.78萬個實體平臺遍布於全省各地,出門步行半小時內就能面對面尋求幫助。
線上30秒線下半小時,群眾隨時隨地享受法律服務,這得益於廣東省司法廳打造的廣東法律服務網(以下簡稱廣東法網)。
「廣東省司法廳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和司法部的決策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助力廣東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積極構建『五縱五橫』的公共法律服務網,橫向集成實體平臺、語音平臺、服務網站、移動客戶端、微信公眾號五位一體,縱向建立省、市、縣、鎮、村五級服務架構,推動公共法律服務各平臺的共融互通,為群眾提供隨時隨地的法律服務。截至目前,廣東法律服務網覆蓋全省的實體、網絡、語音三大平臺,日均為群眾提供萬餘人次服務。」廣東省司法廳黨委書記、廳長曾祥陸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首創政府購買省級統籌法律服務熱線
在廣東法網的運營中心,200多個座席同時開工,一派繁忙景象。律師、公證員、司法鑑定人等專業人士,或在接聽電話,或在電腦前與諮詢求助的群眾視頻連線中。廣東12348熱線是全國首家以政府統一購買、省級統籌提供服務的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全年無休為群眾提供7×24小時的法律服務。
歐小姐帶著5歲的女兒躲在朋友家裡,回想起昨晚的情景仍然感到後怕——遍地的玻璃渣子,一屋凌亂的家具,面目猙獰的丈夫,瑟瑟發抖的自己,還有一臉驚恐的女兒。
雖然已經過了一天,但她還是不敢回家,也不敢報警,生怕丈夫知道自己報警後情緒更激動,後果不堪設想。回想起幾天前收到的宣傳簡訊「12348,法律問題就找他」,躊躇良久,最終她還是撥通了這個電話。
值班律師李妍接聽了歐小姐的電話,一邊安撫她的情緒,對其遭受家庭暴力表示同情,一邊為其提供法律意見。得到專業的法律支持,歐小姐撥打了110報警,並做了筆錄備案。「大概是他沒想到我懂得用法律來保護自己吧,回家後他再也沒有動粗。」歐小姐說,「為了小孩子,我願意再給丈夫一次機會。何況,公共法律服務就在身邊,我隨時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
廣東的包容性,吸引了全國各地的人們前來工作定居。但是廣東方言眾多,潮汕話、客家話、粵語等又分屬於不同的語系。語音熱線也不可避免地遇到「最怕廣東人說普通話」的問題。
為了避免「雞同鴨講」打破「怕」的「魔咒」,廣東法網早在成立之初,就考慮到了廣東方言的特殊性,提供涵蓋四種方言的法律服務。「這讓尋求幫助的群眾感到親切之餘,更讓一些偏遠地區不曾或者不常出遠門的群眾,也享受到了與大城市均等化的服務。」廣東法網運營主管陳冠芳說。
潮州的曾先生因為繼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撥打12348尋求幫助,雖然力圖講好普通話,但是因為口音較重,接線的律師依然雲裡霧裡聽不明白,根據來電區域轉接給了潮汕話隊列的律師。鄉音鄉情讓曾先生的心情很快平復下來,並根據律師的指引做好追討贍養費的訴前準備。
語音平臺不受時空限制,是老百姓獲取公共法律服務最便捷的方式。據統計,去年語音平臺提供服務101.2萬人次,比2017年增長了三分之一還多。
法網成樞紐法律服務一站式對接落地
「我人在濟南,能不能幫我解決一下深圳貨款的問題?」去年夏天,濟南商人亓先生因為合同糾紛撥打12348熱線尋求幫助。
沒有大規模的商業宣傳,在群眾的口口相傳下,廣東法網的業務量不斷攀升,不僅是省內群眾尋求幫助,甚至還有外省或者遠在海外旅遊的群眾來電諮詢並尋求幫助。
「電話也不接,違約又不肯處理!」亓先生2015年與深圳某醫療設備公司籤訂了合同,支付了5萬元市場保證金。按照合同約定,保證金可以用來抵消貨款,若對方違約,則要全額退還保證金。但去年6月合同到期後,對方公司違約,還拒絕退還保證金或以貨物抵消。亓先生人在濟南,通過電話和對方公司溝通數次後被「拉黑」。無奈之下,亓先生只好撥打12348求助。
值班的周律師了解情況後,建議亓先生可以先嘗試申請人民調解。「保證金的數額不是太大,如果通過起訴途徑解決,消耗的時間過長。人民調解不但不收取任何費用,也不用您親自來深圳處理,相對比較節省成本和時間。」
亓先生聽從了律師的建議,申請人民調解協助處理糾紛。12348客服人員根據亓先生提供的信息,聯繫了被調解方某醫療設備公司的負責人丁先生。經確認,對方也有調解意願。在登記雙方相關信息和聯繫方式後,12348客服人員生成人民調解工單,經廣東省司法廳公法辦人員審核後,通過任務與督辦系統指派到深圳市龍華區司法局跟進組織調解工作。最終,在12348和地方實體平臺的幫助下,僅用7天時間就解決了亓先生的法律問題。
「滿滿的幸福感!」亓先生說,12348既便捷有效又節省了維權成本,以後他碰到法律問題還會尋求12348的幫助。
「廣東法網如同一個交通樞紐,打破傳統業務的局限性,不再以條塊處理為核心,整合成以解決問題為核心的新型服務體系。包括法律援助、公證、仲裁、司法鑑定、人民調解等在內的所有涉及公共法律服務的需求,都可以通過法網這個樞紐,進行一站式對接落地。」廣東省司法廳公共法律服務處處長陳武明說。
法網參與社會治理化解矛盾於萌芽期
「老闆炒了我,我氣不過就開走他的車。他報警了,剛才警察給我打電話。我沒想要他的車,我只想要他給我賠償。我犯罪了嗎?」不久前,12348熱線電話那頭的劉先生用微顫的鄉音語無倫次地表述著他的遭遇。
劉先生是進城務工人員,在深圳市南山區一家私營運輸公司擔任司機已有4年,公司一直未與其籤訂勞動合同,也未買社保。他請假回家再返回公司就接到解僱通知。與老闆協商未果,一氣之下私自將公司的一輛營運車輛開走了,並據此向公司要求賠償解除勞動關係造成的損失,公司老闆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
後悔與無助湧上心頭,劉先生撥通了12348。值班律師在詳細了解劉先生的情況後,為其解析了他與公司之間的法律關係及各自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你要有理有據,依法維權。」值班律師告訴劉先生,雖然是出於維護自身權益的考慮才將公司車輛開走,但擅自開走車輛這一行為有可能構成侵佔罪,若不歸還車輛,則要承擔法律責任。最好在警方的佐證下,儘快將車輛歸還公司,避免從權益受害人演變成犯罪嫌疑人。
聽完律師的專業分析後,劉先生馬上與公司取得聯繫,並很快解決了糾紛,不但沒有因此造成侵佔,還與公司達成和解。「你們的建議很實用,服務高效又便捷,讓我明白依法維權之路就在眼前。」劉先生言語間充滿感激。
短短一個電話,政府付出的成本還不到40元。但是12348的專業指引讓一起可能演變成犯罪的糾紛圓滿調處,「小事化了」。防患於未然,化解矛盾於萌芽,廣東法網緊密地參與到社會治理中。
記者了解到,廣東法律服務網上線運行一年,全省的公共法律服務實現普及化、一體化,走向精準化,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公共法律服務生態網絡,真正實現了打通公共法律服務「最後一公裡」,讓群眾「最多跑一次」的目標。一年來,廣東法網累計為群眾提供服務394萬人次,高達半數以上群眾參與了線上服務滿意度測評,群眾整體滿意率超過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