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武宗朱厚照
筆者經常將明朝皇帝的宮廷畫像調出來看看,總感覺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的長相和明朝其他皇帝不一樣,每每覺得明武宗的長相充滿異樣的喜感,看著就覺得很有意思。筆者老家朱家村就有兩父子的長相和明武宗神似。有種感覺,這種長相的人帶有更多的動物性。就面相而言,這種面相的人難有城府、心機。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張皇后的長子,在位期間年號正德,又稱為正德皇帝,是明朝第10位皇帝,除了代宗朱祁鈺,武宗算是明朝皇帝中第一個沒有子嗣的皇帝,武宗根本就沒有生過兒子,明朝後來還有一個皇帝沒有子嗣繼承皇位,即第15位皇帝木匠朱由校,但朱由校生過3個兒子,皆早夭,後來朱由校死後由弟弟朱由檢繼位,是為崇禎帝。恰巧,武宗和熹宗都是活寶,一個喜歡到處跑,一個埋頭在家做木匠。明武宗是頗有爭議的皇帝,他一生貪玩好色,搞怪,喜歡軍事,有人把他貶得一無是處;也有人說他追求個性解放,崇尚自由,辦事果敢,平易近人。
不少史學家認為,《明史》是清朝修編的,作為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的滿清對明朝有刻意歪曲的之嫌,我分析過,《明史武宗本紀》對武宗貶低看不出明顯痕跡,一些事說的都是史學界公認的事實,比如自封總兵官,比如到處亂跑,等等。《武宗實錄》是明朝編寫的,《實錄》是做什麼的呢?就是把皇帝的一言一行如實記錄下來,今天做了哪些事、明天做了哪些事,記得清清楚楚,等皇帝死了,下一皇帝即位後進行匯總,實錄一般是難以騙人的,可靠性相對高。也有人說,《武宗實錄》是嘉靖年間編寫的,嘉靖是武宗的堂弟,兩人從未謀面,又不是親兄弟,加上嘉靖帝對繼位的合法性十分重視,也有故意貶低的武宗的可能,好事少記載、壞事多記載。不過,個人覺得,《武宗實錄》的可信度還是較高的。
武宗的爹孝宗朱祐樘不好色,除了皇后張氏,沒有正式妃子。不過,據說還有5位品秩很低的夫人,但沒有生育的記載。 武宗是長子,本來有一個弟弟,武宗4歲那年(1495年)出生,名朱厚煒,不過3歲就死了。按照《皇明祖訓》,「厚」字輩名字裡的第三個字的偏旁應該有「火」字旁,比如嘉靖朱厚熜、武宗弟弟朱厚煒,那朱厚照的照為何是四點水旁呢?按照五行之類的理論,三點水是水,四點水屬火。他的「厚」字輩族兄弟的名字裡基本都是「火」字旁,從名字上看,朱厚照就是異類了,不過,筆者認為水就是水,武宗最後也是因捕魚落水發病而死的。
武宗兩歲的時候被孝宗被立為皇太子,武宗是爹娘的心頭肉,據說少年時非常聰明,按理說武宗可以成為一個好皇帝,但就是孝宗「少生優生」思想毀了這個聰明的孩子。武宗7歲時,唯一的弟弟死了,從此武宗成了孝宗唯一的兒子,集父母寵愛與一身,父母對兒子的要求,一般都答應。孝宗很想把兒子培養成祖上朱元璋那樣的文韜武略的聖君,對兒子的騎馬射箭等遊戲也頗為縱容。兒時的武宗在宮裡不少玩「警察抓小偷」、「帶兵打戰」諸如此類的遊戲。父母的溺愛養成了他天馬行空、為所欲為、缺乏責任心的行事風格,為今後的胡作非為埋下了禍根。所以,趁國家放開二胎的歷史機遇,各位能生還是生二胎吧,獨生子女的教育工作難那。
弘治十八年(1505年),孝宗駕崩,不滿15歲的武宗朱厚照繼位。這時雖然大明已立國137年,但孝宗是位明君,他在位18年的政績被史學界稱為「弘治中興」。要是武宗稍微收斂一些,當個太平天子是一件比較簡單的事情,如果努力,說不定也能象「康乾盛世」一樣,屆時「弘治中興」改成「弘正中興」。可是,即位後,武宗玩心不改,有一次在奉天殿這麼莊嚴的地方,他讓猴子騎狗,然後放鞭炮,受到驚嚇的猴子和狗,四處逃散,真是好不快活(鞭炮嚇狗的遊戲,我想很多人年少時幹過)!
內閣首輔劉健、英國公張懋等的大臣實在看不下去,頻繁上書規勸,說最近天災不斷,老天發怒了,勸武宗不要再貪玩,要專心工作,敬天保民,讓上天息怒。古代如發生類似的事情,皇帝一般會檢討自己,有的還會下罪己詔,表個態。你猜武宗怎麼回答?他說,這天災和我有什麼關係?堯舜之時也有天災。大臣們驚得呆若木雞。現在想來,這回答完全符合唯物主義精神,500年前,如此科學判斷,難得啊。
在劉瑾等號稱「八虎」的太監引誘、配合下,接下來開始了更大的離譜。先是在宮中模仿街市建了許多店鋪,讓太監扮做老闆、百姓,武宗自己扮做富商消費。還覺得不過癮,又模仿妓院,讓宮女扮做妓女,武宗挨家去聽曲、淫樂。這下急壞了大臣們,聯名上書請求嚴懲「八虎」,即位不久的武宗見此情景,心裡有些發虛,想向妥協,危急時刻,劉瑾在武宗面前痛哭流淚,武宗是寡婦的褲子經不起拉扯,心又軟了下來。心學大師王陽明就是因為罵劉謹,結果被武宗廷杖四十,發配貴陽龍場。
王陽明
內閣首輔劉健是孝宗的託孤老臣,實在看不下去了,以告老還鄉相威脅,武宗想,這個72歲的老頭太不好對付了,有他在,掃興。武宗和劉健兩人年紀相差近60歲,何止是代溝?劉健此前威脅過幾次告老還鄉,被武宗留下。這次好了,正中下懷,回就回,少了你地球還不轉?準了!
劉健是古都洛陽人,27歲中進士,英、憲、孝、武四朝元老,是武宗他爹孝宗的老師,弘治11年(1498年)成為內閣首輔,劉健是弘治朝中流砥柱。此人才高八鬥,行事果敢,責任心強,心胸開闊。有明一代,堪稱名臣。才華應在隆慶首輔、河南同鄉高拱之上,告老回鄉後,被閹人劉瑾等誣陷為「奸黨」之首,武宗將劉健削職為民,正德五年,劉瑾被誅後獲平反。劉健長壽,嘉靖帝繼位後,即差人到洛陽登門嘉慰,並將其比作北宋名臣司馬光、文彥博。司馬光和文彥博都是老成穩重人士,一輩子中規中矩,勤勤懇懇,守護祖宗家法,是封建社會做臣子的楷模。嘉靖五年(1526年),劉健以94歲高齡去世。
明代的太監不都是壞人,但這個劉瑾絕對是壞透了。在劉瑾等人蠱惑下,武宗耗資24萬兩銀子在皇城西北建立了豹房,裡面有小帥哥、各族美女、獅虎野獸供武宗娛樂。武宗從正德二年(1507年)入住一直到正德十六年(1521年)駕崩,都把這裡當做家裡,除了外出,都住這裡,批閱奏章也在這裡。這裡就像是武宗的別墅。但筆者覺得武宗可以在這裡玩,但不能在這裡辦公,比如南京原市長季建業,也老是在賓館辦公,這樣很不好。
一直沒有生小孩,武宗肯定難過,但看不出他擔心,史料確實沒有看到武宗擔心這事的記載。武宗的繼任者、堂弟嘉靖帝朱厚熜14歲繼位,婚後12年沒有生出孩子,嘉靖帝當時四處求醫問藥,祈福,健身。武宗對這個好像並不擔心,看武宗那些年荒誕的表現,不象會因為沒有生出兒子有太多的擔憂,吃喝玩樂興致不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皇帝無後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更是對祖宗社稷的不負責。武宗死後,繼位的堂弟朱厚熜後來把武宗的兩個舅舅都處死了,孝宗當年是很疼愛這兩個小舅子的。武宗自己沒有孩子,為此他廣收義子,說是有100多人,賜國姓「朱」,封大小官不等,一起玩樂,過過當爹的癮。更荒唐的是,他居然想在民間找孕婦接到宮裡來,以便生出孩子繼承皇位。這個是戲說,究竟有沒有怎麼回事無法考證,但以武宗的個性不無可能。
正德十二年八月,武宗想出居庸關玩。巡關御史張欽卻不開門,武宗在城下大喊,我是皇上,你小子快開門,不開門小心我砍了你。張欽拿著武宗賜給他的寶劍坐在關門旁說:「敢言開關者斬。」武宗竟然對此無可奈何,只好回宮。據說武宗後來並沒有處罰張欽,也沒有給穿小鞋,表揚當然是沒有的。這件事比蘇聯「列寧和衛兵」的故事發生早了400餘年。
有一次,浙江錢塘發生命案,死者身中五刀,刀刀致命,錢塘縣令斷定系自殺身亡,上報刑部,駁回重審。杭州府重審後仍以自殺身亡上報,最後報到武宗那裡,了解案情後武宗大怒說:你們是不是把我當傻瓜?自殺能殺自己致命的5刀?最終查明兇手另有其人。差點釀成明代版「呼格吉勒圖」冤案。看來辦案人員得象武宗學習,有些冤案只要一推敲就能避免。
嘉靖帝劇照
正德十二年(1517),部下江彬說宣府不錯,有好多美女。武宗一聽樂了,那還等什麼?一行浩浩蕩蕩來到宣府,營建「鎮國府」。自己加封自己為「鎮國公」,令兵部存檔,戶部發餉,每年俸祿5000石大米。十月,蒙古小王子伯顏叩關來襲。武宗大為興奮,即著手親徵,其時距土木堡之變、英宗被也先俘虜才68年,朝臣懇切規勸,但武宗那裡願意放過這次實戰機會,自己任命自己為「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並以「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朱壽」的名義統兵出戰,不讓文官隨駕。據說武宗調兵遣將,沉著冷靜,雙方各5萬人馬,大戰5天,殺了上百個回合,武宗親臨前線同敵人戰鬥,還親手斬敵一人,武宗「乘輿幾陷」,真是驚心動魄。史載這場戰鬥,殺敵16名,己方亡25人,蒙古軍被打退。這段歷史記載不詳,我想是因為沒有帶文官參戰,沒人記錄導致的。戰果無可考,但10萬人上百個回合的廝殺,不死個萬兒八千不合常理。但是,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蒙古人不敢南下而牧馬這是事實。
有記載,武宗經常和士兵同吃同住,而且樂意這樣做。在很多人看來,這樣一來,皇帝威嚴何在?但是,想想,這一點哪個皇帝做得到?前無古人啊。開個玩笑,如果把這事理解成部隊首長下基層連隊蹲點,是不是一下子覺得滿滿的正能量?!
猜想,要是武宗是處於崇禎的那個時代,武宗可能要施展才華了,這種聽說打戰就血往上湧、象打了雞血一般興奮的人,才是戰爭的真正主宰。這好戲就有的看了,估計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在陝西起事成不了大氣候就被御駕親徵的武宗消滅了。滿清的皇太極、多爾袞還敢圍攻北京?要是這樣那武宗可高興了,以前為了打戰,還得到處找目標,現在既然有人送上門來,猜想武宗要是聽到這個消息,要大笑三聲,謝天謝地。當然也可能等不到皇太極們送上門,武宗就御駕親徵,禦敵於國門之外了。清朝能不能在遼東站穩暫且不說,但要想入主中原恐怕很難實現。可惜,歷史沒有給武宗這樣的平臺。這不是玩笑,雖然武宗城府不深,但人各有志,人各有才,武宗不是傻子,是個很聰明人,軍事指揮才能是值得肯定的。據說武宗精通佛教經典和梵語,史載「佛經、梵語無不通曉」。
正德十四年(1519年),蓄謀已久的寧王朱宸濠(封地在南昌)打著正德無德的旗幟,聚了10萬大軍謀反。不用說,武宗決定再次御駕親徵,大臣們規勸,他下旨:誰再說就砍了誰。還沒走到半路,贛南巡撫王陽明就把寧王給活捉了。武宗不管,將王陽明俘獲寧王的報告藏起來不公開,繼續南巡尋樂,這一出門,在外呆了8個月。期間,武宗巡視妓院、檢閱妓女,一時搞得妓院價格飆升,頗有洛陽紙貴的感覺。到了南京,還不滿意,說要把寧王放了,再捉一次。武宗在位16年,期間發生安化王、寧王叛亂,小規模的農民起義37次。這從一定程度上反應了當時皇帝失德、朝政較亂、民生凋敝的事實。從「弘治中興」到此境地不過十幾年,敗家敗到如此地步。(夜燈唯許月華侵)
如果把武宗的離經叛道理解成是對嚴苛的《皇明祖訓》的排斥,是不是更合理呢?他的先祖朱元璋、朱棣把相關制度規定的太死了,用現在的俗語說,在明朝當皇帝就像坐牢,幾乎沒有自由、沒有娛樂,就象困在籠子裡的老虎,坐在神壇上的菩薩,實在談不上人道主義。明朝的皇帝為什麼大多短命?筆者統計了一下,除了太祖、成祖、仁宗,凡是把大臣當一回事的,不管是和大臣鬥到底還是聽大臣擺布的,都活的不長,宣宗、英宗、憲宗、孝宗、武宗等等,而不理大臣、不上朝的世宗和神宗,活的都相對長壽,世宗嘉靖帝60歲,神宗萬曆帝58歲。
從宣宗以後,明朝皇帝就很少有自由了,很少出遠門了,宣宗到過南京、到過漠北,英宗到過山西(土木堡之變),代宗沒有離開過北京,憲宗、孝宗沒出過遠門。除了太祖,去過最多地方的就是武宗了,根據《明實錄記載》,他去過河北、山西大同、太原、山東、江蘇南京、揚州等地,從此以後,明朝的皇帝除了世宗嘉靖帝朱厚熜因為是從小在湖北出過遠門,其他再也沒有出過遠門了,神宗萬曆帝最遠去過昌平,後半生帶在紫禁城0.72平方公裡沒出過門,熹宗朱由校、思宗朱由檢都沒有出過遠門。
筆者認真看了《明史武宗本紀》,武宗在位的16年,是很不太平的16年,北方的小王子經常來搶掠,內部的各種少數民族起義、盜賊等四起。安化王叛亂、寧王叛亂。當然,這兩個王叛亂藉口都是正德無德,源於武宗自己。
從《明史武宗本紀》可以看出,武宗繼位後的前11年,雖然貪玩,寵幸太監,但總體還是比較靠譜,「大祀天地於南郊」,「敕群臣修省」等這樣話經常出現,該賑災的賑災,該掃墓祭祖掃墓祭祖,該減免賦稅的減免賦稅,該派兵打戰的派兵打戰,科舉考試正常舉行,官員考核、進退沒有耽擱。雖然寵幸劉謹,但後來殺起劉謹來也是毫不手軟。這些年,武宗基本還在北京或附近逛逛,豹房裡有好玩的,南海子也好玩。正德九年「庚午,帝狎虎被傷,不視朝」,這一年武宗玩老虎被老虎所傷,傷比較重,不能上朝。九五之尊,和老虎較勁,可以。
從正德十二年(1517)開始,武宗就變的無比荒唐了。這一年,武宗經常偷偷去北京附近的昌平、居庸關、宣府、喜峰口等地,搞得大臣們到處追,勸武宗回去辦公。就在這一年,武宗任命自己為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到大同檢閱部隊,抵禦小王子入侵。
正德十二年開始,武宗就基本不在北京了,先是在北方邊境長期逗留。到正德十四年春節,武宗還在太原,二月才回到北京,三月大臣們向武宗哭諫,要求武宗不要再亂跑了,武宗廷杖了100多人,打死十多人,還有大臣自殺勸諫。製造這麼大範圍的廷杖和這麼多的傷亡,除了太祖、成祖和崇禎帝,只有繼任者嘉靖帝可以媲美。六月,寧王謀反,武宗要求御駕親徵,這是一次漫長的旅行,也是一次死亡之旅,寧王很快被王陽明平定,武宗接到消息不肯回北京,既然出了京城,怎麼能輕易回去。一路到了南京,期間多次捕魚,還跑到退休的大學士楊一清家裡親自慰問老同志,還下了一個荒唐的聖旨,禁止老百姓養豬殺豬,因為武宗姓朱屬豬。正德十五年九月,在一個叫「積水池」的地方捕魚,結果船翻了,雖然被救起,但武宗在池子裡喝了不少水,遂生了病,據黃仁宇先生考證,應該是肺部積水。這下要回北京了,十二月底回到北京,這一出門就是一年半。正德十六年三月,武宗駕崩,遺照皇位傳給大叔叔朱祐杬唯一的兒子朱厚熜,朱厚熜是為嘉靖帝。
我一直在想,為什麼從正德十二年開始變得這麼不靠譜?估計還是要從當時的環境和武宗的實際情況找原因,從環境來說,正德十二年邊事紛擾,小王子親自帶兵扣關,武宗想他小王子可以,我為什麼不可以親自帶兵、巡視?加上不舊寧王叛亂等等。武宗個人的原因也有,這一年武宗26歲了,還沒有兒子,即便他是個不靠譜的人,但這件事應該一直困擾著他,應該有自暴自棄,過一天算一天快樂一天的想法。
如果從封建禮法的角度看,武宗根本不象皇帝。明代的皇帝主要兩個角色:作為天子,讓臣民膜拜;作為最高領導人,召開會議、出席儀式、批閱奏章、管用幹部。按封建禮法,天子本應有道德上的完美,行動上的規矩,形象上的威儀。可是這些,武宗一無所有。
武宗雖然荒誕不經,但作為最高領導人,他還是有開會、出席儀式、及時批閱奏章,幹部工作也基本及格,軍事工作可圈可點,威福自操,大權從沒有旁落。重要工作沒有落下,為人也比較寬厚。劉健告老回鄉後,被閹人劉瑾等誣陷為「奸黨」之首,武宗只是將其削職為民,這是什麼「奸黨」?「奸黨」之首僅僅是被剝奪作為官員的身份。換作成祖朱棣,估計誅滅九族;換作崇禎帝,估計凌遲;換作嘉靖帝,估計腰斬;換作萬曆帝,估計也處罰不輕。所言非虛,都有前例可參照,成祖朱棣之黃子澄、方孝儒;崇禎帝之袁崇煥;嘉靖帝之夏言;萬曆帝之張居正。對於那個抗旨阻止他出關的巡城御史張欽,也可判殺頭,張欽已做好死的準備,竟然無事。楊廷和是武宗的老師,也是首輔,楊廷和經常違反武宗的旨意,武宗只是生悶氣,過兩天又想起給老師賞賜些酒肉等。這樣的事,還不少,不贅述。
再說,在關鍵的一步上,武宗也沒有亂來,快死的時候,自己沒有兒子,清楚地交代皇位由血緣最近的堂弟朱厚熜繼位,寧王很早就想送一個兒子給武宗作為繼承人,但是寧王的血緣很遠了,武宗並沒有做這種荒唐事。
從現代心理學上分析,筆者覺得武宗有多動症,武宗一生都沒有走出童年。他喜歡搞角色轉換,喜歡搞排場、搞盛大儀式,他自封大將軍朱壽、出關打戰、要把已就擒的寧王放了再捉等等表現,與年少時代在宮裡過多玩「警察抓小偷」等諸如此類的遊戲有緊密聯繫,他的所作所為無不深深烙上童年的印記。所以,小孩可以玩遊戲,但不可沉溺其中,否則積重難返,害人害己。
武宗是個喜歡搞活動的人,什麼閱兵啊,歡迎儀式啊,等等。正德十三年「遂獵於南海子,夜中還,御奉天殿受朝賀。」去南海子玩到晚上回來,還要群臣朝賀。外出回來經常要求大臣們排個大場面迎接他,內閣首輔楊廷和抗旨不遵,武宗也不怪罪,只是不高興。
是啊,生活還得有儀式感,不然多鬱悶。用現在的話來說,叫你像萬曆皇帝一樣,30餘年不出紫禁城你受得了嗎?叫你像明憲宗朱見深、明孝宗朱佑樘等明朝皇帝一樣,一輩子呆在北京不出門,你也受不了。現代政治寬容多了,各國領導人不但可以在國內視察,還可以經常出國訪問。武宗啊,我只怪你生不逢時。
1964年5月,毛主席在一次談話中說:「《明史》我看了最生氣。明朝除了明太祖、明成祖不識字的兩個皇帝搞得比較好。明武宗、明英宗還稍好些以外,其餘的都不好,盡做壞事。」當然,毛主席說這話是有特定環境的。但就筆者來說,武宗作為皇帝,形象全無;作為最高領導人,在明代的16個皇帝中應該排在中間靠後的位子。關鍵毀在了生活作風上,這個讓他評分大打折扣。(原創作者:朱穩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