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元年(1506年)秋,十六歲的明武宗朱厚照大婚,迎豎了軍都督府都督夏儒的長女。武宗朱厚照為孝宗皇帝的獨子,從小聰明伶俐,剛兩歲就被立為皇太子。因孝宗忙於政務,忽略了對這位儲君的培養,而陪伴他度過童年的是一批宦官。這些宦官大多是市井之徒,粗通文墨,善於表演各種雜戲,如劉瑾等。他們為了博取皇儲的歡心,常弄些鷹犬、鳥獸、角牴之戲供武宗遊玩取樂。朱厚照的性子也活潑好動,因此而荒廢了學業。
孝宗過世,十五歲的朱厚照繼統,不幾天就把批閱閱奏章朝政大事都交給宦官劉瑾,以其為司禮監。於是一批奸佞之人趁虛而入,集結在劉瑾身邊。他們一共八人,皆為武宗居東宮時的舊待,此番憑藉武宗的勢力,成了宦官中的新貴,號稱「八虎」。武宗朱照本人個性自由棄放,不拘禮法,守禮恭謹的夏皇后自然無法獲得朱厚照的青睞。他常常帶幾個宦官微服出宮到青樓妓館尋歡作樂。夏皇后本性和柔,對武宗一切作為都只能極力遷就。
次年,武宗大興土木,以耗費二十四萬餘兩白銀的代價在西華門外太液池附近修了座多層的宮殿,命名為「豹房」。「豹房」剛剛落成,武宗乾脆搬出星,住進了「豹房」,日夜縱情玩樂。劉璜見武宗沉於聲色,便乘機竊取權柄。當時有人機識說朝廷有兩個皇帝,一個「立皇帝」即劉皇帝,一個「坐皇帝」即朱帝。正德末年,武宗又寵信邊將都督金事江彬。江彬是宣府人,為討好皇帝和存鄉裡,多次對武宗談起自己家鄉宣府的樂戶美女和迷人的塞外風光。勸資是去宣府一遊。
這樣,武宗自正德十二年出幸宣府,十三年太皇太后駕崩崩回(喪,之後又出巡江西,十四年年春迴鑾,接著又南巡,足足在外遊幸了四年,他在位的十六年中,倒有一半的年頭不視朝政,只在各處遊幸,所以時人稱他為「遊龍」。正德十五年(1520年),武宗借親徵叛亂的寧王的機會南下遊歷,遊完南京回返順天,路過積水池時駕小舟釣魚為樂,結果落水後染病在身。第二年3月終於不治身亡。他一生雖嬪妃眾多,但無子無女。為了確保帝統長存,張太后和內閣首輔楊廷和定策,以武宗遺詔的名義,召興獻王朱厚熜入繼帝位。朱厚熜即是明世宗,當年十四歲。改年號為嘉靖。
世宗即位時,冊后妃、尊太后的同時,也給予夏皇后一個尊稱「莊肅皇后」。嘉靖十四年(1535年)正月,夏皇后孤寂地告別了人世。世宗即位之初徹的禮儀之爭本已平息,不料因夏皇后的葬儀問題而風波再起。世宗皇帝以嫂、叔關係來為自己和夏皇后定調,因此拒絕穿喪服,而大臣們暫時罷朝的要求世宗倒是答應了了。等到議定諡號時,大臣們與皇帝又發生了爭議。
大學士張孚敬附會皇帝意上奏說大行皇后既然是皇上的嫂嫂,諡號用兩個字或四個字就可以了。李時及左都御史王廷相、吏部侍郎霍韜卻都表示反對。這時眾臣皆議論紛紛,因古代一般人的諡號才用兩個字,明代世宗之前的皇后,除懿文太子、建文帝一系兩個皇后:一個沒即位,皇后用兩字,一個始終無諡號。其他封元後的皆用十二個字。故眾臣集議奏道應行今制,大行皇后的諡號應與列聖列祖之皇后的諡號一樣用十二個字。
世宗見大臣都引經據典為夏皇后說情,不由得大怒斥責,要群臣重新商議。經歷過當年左順門的血腥,大臣們還哪敢再議,只好請以張乎敬的折中方案去辦,即用六個字。皇帝也勉強同意,於是才給夏皇后上諡號:「孝靜莊惠安肅毅皇后」,這場爭論就這樣結東了,大行皇后的遺體總算可以理葬了。過了一年,世宗覺得張孚敬所上的諡號不完備,六個字不配稱武宗皇帝,這才才給夏皇后改成十二個字的諡號,日:孝靜莊惠安肅溫誠順天皆聖設皇后。明武宗朱厚照皇后夏氏,她一生的經歷令人動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