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靜夏皇后,南直隸上元人。明朝正德元年朱厚照即位,夏皇后被冊封為皇后。嘉靖元年,上尊稱為莊肅皇后。嘉靖十四年正月去世,與明武宗朱厚照合葬於康陵。而這就是《明史》中對她生前事跡的僅有記載。與朱厚照在歷史上的赫赫名聲相比,夏皇后真的是默默無聞之至。在明朝所有的皇后中,即便是像明憲宗的廢后,都有一些詳細事跡的記載,夏皇后真的是非常無助。可是夏皇后去世後,嘉靖朝卻圍繞著與她相關的喪禮、諡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一下子成了朝野上下的輿論焦點。令人感到悲哀的是,這位默默無聞的皇后終於綻放了一次光芒,而這次卻是在她死後。
孝靜夏皇后死後,禮部奏上喪葬禮儀。嘉靖皇帝覺得不應該按照舊例來要求自己。他說:「嫂子去世,小叔子是不用為她服喪的。而且兩宮皇太后仍在,朕就穿青色的服裝,以示尊敬。至於百姓仍然按照太后去世的喪服禮儀來執行。」禮部尚書夏言認為這樣不妥:「皇上如果因為叔嫂關係不為其服喪的話,群臣也不能以喪服來朝見皇上,請皇上暫且罷朝。」群臣都穿著白色的孝服,唯獨嘉靖皇帝自己穿青色官服,這種情況與慣例不符。嘉靖皇帝也覺得這樣不妥,便答應了夏言的請求。
可能這種情況在歷史上發生的也非常少。兄終弟及之下,皇嫂去世,皇帝該不該服喪,這個也沒有慣例可以因循。嘉靖朝算是開了個先例。
後來要為夏皇后擬定諡號,這同樣是一個沒有舊例的事。針對此,官員、皇帝展開了激烈討論。
內閣大學士張孚敬認為:「大行皇后,乃是陛下的皇嫂,與以前朝代的元後不同,應該用兩個字或者四個字的諡號。」而大學士李時卻認為應該用八個字。都察院左都御史王廷相、吏部侍郎霍滔等人則認為:「都是皇后,怎麼能有區別呢?」
大學士夏言集中了眾人的建議,上奏嘉靖皇帝:「古人崇尚質樸,諡號以簡約為主。後人增加諡號,也算是大臣的一片忠心。生於今世,當行今制。大行皇后應該如其他皇后一樣,二、四以及八,於禮無據。」嘉靖皇帝不同意,命令再議。但是群臣卻請求如張孚敬所言。
嘉靖皇帝無奈,便說:「那就用六個字吧,這樣合乎陰數。」於是上諡號為「孝靜莊惠安肅毅皇后」。嘉靖十五年,嘉靖皇帝又覺得此事不妥,張孚敬的諡號方法有些太過於簡單,與明武宗不相配。他於是發下敕書:「孝靜皇后諡號不完備,不稱配武宗。」將夏皇后的諡號改為「孝靜莊惠安肅溫誠順天偕聖毅皇后」。一下子規格就完全上來了。
不管是夏皇后的喪禮,還是她的諡號,都與嘉靖朝的政治形勢是完全相通的。嘉靖朝的兩個最重要主線:一是嘉靖皇帝因為群臣讓他認孝宗為父之事對孝宗父子二人充滿敵意;二是因為前者嘉靖皇帝進行了一系列關於禮儀制度的改革。夏皇后算是正好觸發了這兩點。她是武宗的皇后,同時她的喪禮及諡號又是歷史上少有的情況,需要重新釐定禮儀。夏皇后本來默默無聞,突然撞到了兩條主線,自然便成了焦點。在這個過程中,還是隱隱透露出了嘉靖皇帝對前朝的不滿情緒。而夏皇后之事也算是嘉靖朝禮制改革的一部分。
不管怎麼樣,相對於宣宗朝被廢的胡皇后、憲宗朝被廢的吳皇后、遭人暗害的孝宗生母紀太后、嘉靖朝被火燒死的方皇后,夏皇后雖然沒有什麼精彩的人生,但也算是平平安安一生。她最後能夠得以善終,比這些因各種原因青史留了太多名的皇后、貴妃,要幸運和幸福的多。
參考文獻:《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