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媽寫在前面的話
緩解入園焦慮的文章和方法網絡上鋪天蓋地,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最了解孩子的是父母,只有你自己才知道如何能和孩子建立深層的聯結,其他父母的做法都可以作為參考,但一定不是唯一的,因為每個孩子的氣質類型不同,每個家庭的教養方式不同,每個孩子的成長環境不同,方法一定各不相同。
但相同的是我們都無條件地愛著我們的孩子,我們都希望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有效的聯結。這篇文章回憶了果果當時入園時的經歷和故事,希望今天我的分享,能讓你有所收穫。
1.父母先克服入園的分離焦慮
其實很多時候,父母的分離焦慮要比孩子嚴重,孩子哭鬧著不去幼兒園,但一旦進入教室,慢慢地就會平靜下來,在這個時候,很多媽媽還在幼兒園門外徘徊,心裡惦記著,孩子會不會一直哭,會不會因為不適應環境而委屈,老師會不會照顧不到自己的孩子……
這一切都是因為,從出生起,孩子就和父母在一起,出生的那一刻是孩子與母體之間的第一次分離,而入園獨立面對社會是孩子與母體之間的第二次分離,父母有著各種的擔憂也是非常正常的。
但是,我想提醒大家,不要把這種擔憂傳遞給孩子,父母的情緒就是孩子的晴雨表,孩子對於父母情緒的觀察非常細緻,如果你很擔憂幼兒園老師照顧不到孩子,孩子也會對幼兒園的環境產生不安全的心理預期,他也會和父母一樣有著各種的擔憂,而不能放鬆地去面對這個新的環境。
所以,在上幼兒園之前,父母應該要考察好,選擇自己最為滿意,最適合自己孩子和家庭情況的幼兒園,一旦選定之後,就要百分百地信任,尊重老師,接納老師,當你能坦然地面對幼兒園的時候,孩子一定也能夠恢復他那有愛心的,與人合作的本能。
我之前推薦給大家一本書就是給家長看的,在這裡再推薦一下,《爸爸媽媽應該這樣做——一個幼兒園老師寫給家長的66封信》,大家可以提前看一看,裡面的問題非常具體,相信你一定能有所收穫。
2.提前帶著孩子去考察幼兒園
在選定了幼兒園之後,我帶著果果去了兩次幼兒園,見了主班老師,主要是讓他熟悉一下這裡的環境和老師,告訴他這裡是非常安全的地方,你可以自由自在地在這裡開心地玩耍。而且之前其他的幼兒園我也帶他去過,他在內心裡對於幼兒園也是有著自我的評價的。
我問他,你喜歡這個幼兒園,還是上次媽媽帶你去的那個幼兒園,果果告訴我,我喜歡這個。我問為什麼呢?他的答案是:那個幼兒園髒兮兮得,一點兒都不好。我問他這個幼兒園乾淨嗎?他無比確信地點著頭說:這個幼兒園好,乾淨。
原來在他的眼裡,一個幼兒園的環境是如此重要。我很高興,他能學會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這個世界,把自己的真實感受告訴我。我跟他說:謝謝你把真實感受告訴我。果果看著我,真的聽懂了,他認真地點點頭說:永遠的配合。
有的家長會問我,公立幼兒園不讓參觀怎麼辦啊?那我想,您就帶著孩子多去周圍看看,熟悉周圍的環境,如果能看到小朋友們在操場玩耍,也是非常好的。或者是如果有鄰居家比較熟悉的小朋友已經去了幼兒園,可以讓小朋友給講講幼兒園好玩的故事。
總之,盡最大可能,讓孩子對於即將面臨的這個環境有更多地熟悉,這樣可以非常好地緩解孩子的緊張情緒。
3.和善而堅定地決定自己什麼
果果熟悉了幼兒園之後,我們很快就入園了,我選擇了周三入園,而且一開始就是去整天。選擇周三的原因是因為我覺得畢竟孩子要獨立面對這個陌生的環境,第一周去三天,可以有一個雙休日在家裡玩玩,讓他能更好地適應這個環境。沒有送半天,是因為我感覺如果上半天,就會讓孩子有了期待,以後還想著媽媽會中午來接,最好是一開始就建立起完整的規則,讓孩子更好地適應社會規則。
果果第一天去幼兒園的時候,在車上一直跟我說:媽媽,我不想去幼兒園。有的時候還會用哭鬧來發洩他的不滿。我知道這是孩子都需要經歷的,他用他自己的方式在處理著自己的情緒。
首先我很平靜,無論他做什麼,態度都很溫和地跟他交流,但很堅定的一件事情就是今天無論如何都是要去的。爸爸在車上給果果講:爸爸小時候去幼兒園的故事,爸爸也會難過,也會傷心,但幼兒園裡好玩的東西很多,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媽媽就來接了。
我覺得爸爸的處理方式還是不錯的,雖然他小時候根本就沒有去過幼兒園,但是還是講得繪聲繪色。
後來果果說:媽媽,我不去那個髒兮兮的幼兒園。我恍然大悟,原來在他的印象中,我開車的這條路是去那個幼兒園的,我告訴他,以後咱們要去的幼兒園,就是果果剛去過的那個幼兒園,也是果果自己選擇的那個乾淨的幼兒園。
過了一會,果果說:媽媽跟果果一起在幼兒園玩。我告訴他:幼兒園是小朋友和老師待的地方,媽媽不能在裡面,所有的小朋友都是自己在裡面玩,媽媽不在。果果哭著說:媽媽不跟果果一起玩,果果就傷心了,難過了。我回應他:果果,媽媽不能和果果一起玩,也會傷心的,如果你覺得傷心就哭一會吧!但無論如何媽媽都愛你。
就這樣,果果在路上發洩了一下他的負面情緒,我們很平靜地面對著他的感受,和善而堅定地決定著自己做什麼。
來到教室門口,他知道我要走了,抱著我哇哇大哭,老師來了,說歡迎果果,老師抱抱。果果雖然還哭著呢!但手已經伸向了老師,老師抱著,他跟我再見,進了教室,我就離開了。
第一天的分離,其實我心裡也挺酸酸的,但更多地是為他感到高興,養育孩子的目的就是有一天他要獨立地去面對這個社會,我不能陪他一輩子,也不能保護他一輩子。我相信他能處理好和同學之間的關係,我也相信他能勇敢地去面對這個社會。
中午老師打電話來說,進教室之後,他就不哭了,一天的表現非常好,能自己吃飯,入睡,做工作,秩序感非常好。看著老師發來的照片,真的覺得果果瞬間長大了,成為一個大小夥子了。
4.用共情回應孩子的感受
下午準時去接他,當他看到我的時候,臉上洋溢著發自內心的笑容,老師說一切都很好,我放心很多,想問問他在幼兒園有什麼好玩的,看他不想談,我就忍住了。
上車之後,果果自己坐在安全座椅裡,安靜地看著車窗外。我忍不住問他,你在想什麼?他回應我:我在想事情。看他不想再說話,那我就給他一個安靜的空間吧!
到家後,他要下樓去玩,這個時候,完全恢復了在家的感覺,開心地笑著,跑著,我陪著他,觀察著他,接納著他的所有感受。
晚上,他說:媽媽,明天不去幼兒園吧!我說:媽媽不能陪著你在幼兒園玩耍,這件事情真的挺讓人傷心的。他點點頭:嗯,我就是有一點點傷心。我說:那怎麼辦呢?他回應我:沒關係,吃完飯睡覺,再玩一會,媽媽就來接我了,我就又開心了。
看著眼前這個跟我如此順暢溝通的孩子,我真的好開心,他會表達他的感受,他會期待一件事情的發生,而且能真實地體會到自己的感受。當我用共情回應他的感受時,他感受到了我的愛,他感受到了我的接納,於是我們之間建立了有效了聯結,他的心門對我敞開,我能如此清晰地看到他的想法,這種感覺真好。
5.堅定地執行自己的決定
第一周的三天,基本上每天都如此,在車上會不太高興去,但一旦進去教室就開心極了。老師說果果還會安慰其他的小朋友,說不哭了,媽媽一會就來接我們了。
第二周第一天,早上去幼兒園,結果入園晨檢的時候,發現有兩個小皰疹,保健醫生建議去醫院做個檢查,臨時不能去幼兒園了。看到其他小朋友都進去了,果果跟我說:媽媽,我要去幼兒園。我說:咱們去醫院看看醫生,如果醫生讓你來,咱們就再回來,但現在咱們不能進去了。果果不高興:我就玩一會兒嘛!我耐心地回應他:現在不能進幼兒園去玩,真是讓人難過,媽媽真希望醫生阿姨說咱們可以回幼兒園上學。果果聽了說:咱們趕緊去看看醫生阿姨吧!
第二周在家休息了幾天,果果沒有再提幼兒園的事情,開心地玩耍,小皰疹很快就被自己的抵抗力打敗了。
第三周,我們繼續恢復了幼兒園的生活,當我再離開的時候,他沒有再哭,都是開心地跟我擺擺手再見。
果果的幼兒園生活剛剛拉開帷幕,但這段時間過度的非常好,孩子入園時哭也是很正常的現象,只要我們大人不糾結,不焦慮,相信孩子有能力自己去面對,入園焦慮就不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
最後,想告訴大家,每個孩子在入園時的表現一定各不相同,每個孩子入園的時間也各不相同,最好在孩子語言表達,自理能力都比較成熟的時候再入園比較合適。
入園前一定要和孩子交流這件事情,一起熟悉幼兒園的環境,一起親子共讀緩解分離焦慮的繪本,用尊重和接納孩子的感受,用共情回應孩子的感受,當你與孩子之間建立了聯結,一切的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祝福我們所有的孩子在幼兒園都能開心快樂地成長。
我是果媽李璇,喜歡我歡迎點擊上方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