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殘陽,航空戰彩:二戰舊日本海軍航空兵戰機塗裝的變遷

2020-12-17 墨者師說

武器給人們的第一印象除了外形,就是風格各異的塗裝了。比如提到二戰美軍戰機,我們首先就會想到銀光閃閃的P-51D「野馬戰鬥機」;德軍戰機則塗刷著複雜的、千奇百怪的迷彩;蘇軍飛機十分簡約,綠色和藍色是它們的主色調……總之,塗裝已經成為武器們的一張名片。塗裝演變背後則是對戰史和戰術的反映。對武器色彩塗裝的考證,同樣是還原歷史的一部分。比起枯燥的技術數據,武器的顏色或許是更加令人感到有趣的內容。「航空戰彩」系列的第一篇文章,我們將介紹二戰日本海軍航空兵戰鬥機塗裝的變遷。通過對資料文獻的考證,我們將糾正一些長期以來的謬誤。比如許多藝術作品都認為太平洋戰爭初期的零式戰鬥機是白色或者灰白的,實際上並非如此。

(一).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的日本海軍航空兵塗裝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本海軍航空兵的90式、95式雙翼戰鬥機、96式艦載戰鬥機(簡稱艦戰)等,在大部分時候都是銀色塗裝。銀色塗裝不等於無塗裝,一些人認為飛機的銀色實際上是沒有上漆,直接保留了鋁製材料的原色,實際上是錯誤的。96艦戰的銀色就是在鋁製材料表面再噴塗銀色油漆而成的。

典型的96式戰鬥機塗裝

當時日軍的艦載機一般還採用把尾部塗成亮紅色的所謂「保安塗裝」。此舉當然不是為了看上去比較酷炫,也不是空戰中的敵我識別,而是在艦載機起降失敗掉入海中後快速確定位置。因為飛機的機頭最重,飛機墜海後一般都是頭朝下尾巴露出水面,所以把機尾塗成顯眼的紅色對定位救援有一定幫助。

部分96艦戰銀色泛褐

為增強可視度,在紅色機尾上塗刷的飛機編號一般採用對比強烈的白色。飛機的發動機整流罩採用黑色的防炫目塗裝。因為飛行員的前向視野都會看到這個位置,如果塗成銀色的話頻繁的反光會干擾人的觀察和瞄準,所以要刷上吸光性較高的黑色。二戰中的大部分銀色戰機也都會在飛行員視野之前的位置塗刷深色。出於同樣的目的,螺旋槳葉片的正面塗銀色,但朝向飛行員的背面則塗黑色。許多銀色塗裝的96艦戰還會把固定式起落架的整流罩塗成紅色、藍色等顯眼的亮色,這主要是出於美觀和豐富色彩的考慮。

塗刷迷彩的96艦戰

1937年底到1938年,許多96艦戰轉移到陸上機場,作戰背景主要是在陸地山區。為適應環境,日軍將一些96艦戰的塗裝進行了修改。機身和機翼上部塗刷由深綠色和土褐色構成的雙色迷彩,機身下部則改為淺灰色。一些飛機為了省事,上部採用土褐色單色塗裝,也有部分採用深綠色。上機身為接近地面景物的綠、褐、黃、棕色系,下機身為接近天空的藍灰色系,類似做法從一戰開始到今天都被許多國家的空軍使用。

部分96艦戰機身上部塗刷深綠
飛行的96艦戰照片

1938年日軍獲得空中優勢後,96艦戰的迷彩被取消,再次恢復到全銀色塗裝。因為海上環境惡劣、腐蝕性強,一些96艦戰在表面噴塗了防腐蝕保護漆,這種保護漆本身是帶有一定顏色的,導致飛機的銀色泛出褐色。

(二)並非灰白色的零戰

1940年,日本海軍最新的「十二試艦戰」定型裝備部隊,被命名為零式艦載戰鬥機(簡稱零戰)。零戰可以說是二戰中日軍最有名的戰鬥機,以至於盟軍喜歡把一切空冷發動機的日軍飛機都叫做「零」——甚至連三菱競爭對手中島公司的代表作一式戰鬥機「隼」也不例外。零戰伴隨了日軍從偷襲珍珠港到中途島海戰,從所羅門墳場到馬裡亞納慘敗,最後走向毀滅式特攻的全部歷程。在整個戰爭期間,零戰都是日本海軍航空兵的絕對主力,其形象也被大量藝術作品和虛擬世界所展現。

後世用彩色技術還原的零戰照片

在1943年初以前,零戰的出廠塗裝均為單色。後世作品都將其還原為白色或者灰白色,但這是錯誤的。早期零戰的色彩,實際上是一種泛褐的灰綠色,日軍資料中對其沒有具體的色號記錄,僅稱之為「現用飴色」(飴糖的色彩與之有些類似,估計由此得名)。

赤城號艦戰隊隊長坂谷茂座機

對於早期零戰的色彩考證來說,面臨的第一個難題就是實物的缺乏。因為到日本戰敗,大部分早期生產的零戰早已在激烈的戰爭中被消耗掉,少部分殘留的塗裝也已按照後期標準進行了修改。第二難題則是原廠技術文件的缺乏,因為日本在戰敗前對許多武器資料進行了銷毀。在新世紀到來以前,「灰白色零戰」的形象已經在人們的腦海中根深蒂固也正是因為如此。「灰白零戰」的根據一方面是戰時留下的黑白照片,一方面是老兵回憶。黑白照片雖然可以通過明度的差別大概判斷色彩,但畢竟無法和彩色照片相比。許多黑白照片的色彩還原必須在考證實物以後才能準確。舉個例子,旗幟和識別標誌的紅色,在黑白照片中就顯示為黑色,和黑/深灰色在照片中的表現是一樣的。而至於老兵回憶,首先因為人對色彩的感知不同會有許多主觀偏差,其次因為年代久遠,對類似細節也不會記得太過仔細。

圖為聯邦色號色卡截圖
偷襲珍珠港之前日軍拍攝的赤城號上的零

20世紀80—90年代,更多的歷史資料被發現。如日本方面找到了保存下來的《海軍航空機用塗料色別標準》和顏色色板,基本確定了早期零戰使用的不是灰白色,而是泛褐的灰綠色,即「現用飴色」。

歷史照片,正在起飛的零戰21型。

在太平洋的許多島嶼上發現了早期零戰的殘骸,日本一些私人收藏家或者企業將其從當地人手中購回。部分研究者也來到澳大利亞、美國等地的博物館對保存的零戰殘骸進行色彩上的考證,都確認了「現用飴色」的存在。偷襲珍珠港、珊瑚海和中途島海戰、所羅門地區海空戰的前期,零戰實際上都塗刷著「現用飴色」。

博物館中的零戰也還原為「飴色」

「現用飴色」本為灰綠色,因為零戰在生產時會先刷一道紅棕色的防腐蝕底漆再上面漆,所以在底漆色彩的影響下會泛出一定的褐色色調。早期零戰的發動機整流罩為防反光的黑色,螺旋槳為銀色。

零戰11,可見明顯的深淺兩種顏色

1940年日軍曾將部分零戰的極初期型號:即零戰11型轉移到陸地機場投入實戰。一些照片中反映這些零戰有兩種不同的色彩:機身前部和機翼內側較深,而機身中部日章標誌(日軍稱其為日之丸)往後、機翼外端則是淺色。一些研究者推測這或許是早期因為製造工藝上的區別導致一架飛機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色彩,也有人認為機身後部是無塗裝的鋁本色或者銀色。但根據近年來的考證,認為這可能僅僅是太陽暴曬和雨水衝刷帶來的褪色結果。因為機身前部在機場會蓋上保護帆布,但機身後部卻會無遮無擋地露出來,所以造成了這樣的差異。

零戰模型還原的「現用飴色」

零戰的一些細節塗裝特點幾乎延續了整個戰爭。零戰座艙主色採用偏灰的淺綠色,這種顏色也被二戰中大部分日本軍機所使用。零戰的生產工作不僅僅由研製它的三菱工廠完工,中島公司也生產了大量零戰以彌補三菱的產能不足。兩家工廠在使用的色彩上存在一定偏差。就座艙色而言,三菱廠的座艙色偏黃綠,而中島廠則更淺。

零戰座艙
零戰座艙,可見不同工廠展現的不同色調

零戰座艙在儀錶板以上的部分塗成黑色,飛行員座位後上方——即天線基座所在的區域也塗成黑色。這兩個部分的塗裝原先一直被認為也是和座艙主體一樣的淺綠色,但近幾年的考證資料都將其修正為黑色。歷史考證就是如此,隨著新資料的發掘,許多舊有結論都將被改變。上述兩個位置塗成黑色是為了防止反光幹擾飛行員觀察。零戰座艙蓋的邊框內部也是黑色的。

模型還原的「青竹色」

零戰的起落架艙和機體內部大部分區域塗刷的是一種被稱為「青竹色」的藍綠色調防鏽塗料,這種顏色帶有金屬光澤。「青竹色」因為帶有一定的光澤,在戰爭後期還用於「月光」等夜間戰鬥機的座艙色。

即將起飛的零戰21

零戰機翼兩邊各有一個油箱加注口,座艙前方也有一個。油箱加注口均被塗成紅色。零戰因為過分強調輕量化,機體結構十分纖弱,在機翼上部後緣用紅色標線圈出了禁止人員踩踏的區域。經過加強的部分可以供飛行員上下機時落腳,專門用「足踏」字樣標出。

零戰與美軍F4F「野貓」戰機格鬥的還原

零戰在左側機體後部會塗刷一個黑色邊框的表格,內部標註飛機的型號、生產序列號、製造日期縮寫和所屬部隊。零戰機翼兩端各有一盞翼端燈,左側為紅色,右側為藍色;主翼靠外部分的翼面上各有一盞編隊燈,同樣是左紅右藍。

(三).戰爭中後期的塗裝變化

1942年底,中島廠製造的零戰21型開始在主翼上部和機身兩側的日章國籍標誌周圍添加白色外環。高可視度的白色有利於空中目視識別敵我,而之前零戰的日章標誌只是一個紅色圓圈而已。三菱廠的零戰在國籍識別標誌四周添加白環的時間比較晚,要到1943年初。從戰地照片顯示,1942年11月,轉移到陸地機場作戰的「隼鷹」號航母航空隊下屬的零戰21就已經出現了白環。該航空隊在結束10月的聖克魯斯海戰後接收了一批新的補充飛機,由此大概也可以確認白環塗刷的最早時間。

採用上綠下灰塗裝後的零戰22型

同樣是在1942年底,日軍戰鬥機開始在主翼前緣內側塗刷黃色敵我識別條。二戰中為戰機塗刷醒目的識別標誌是各國的通行做法,比如德軍很喜歡把戰機的機頭塗成黃色,一些蘇軍飛機則把機頭或者發動機整流罩塗成紅色,諾曼第登陸前後盟軍戰術飛機在機翼和機身側面塗裝面積巨大的黑白相間條紋,構成所謂「入侵塗裝」。二戰末期,日軍的一些本土防空部隊(比如陸軍第244飛行戰隊)還將機尾塗成耀眼的紅色……

不同工廠的敵我識別條也存在區別。三菱廠零戰的識別條面積更寬,而且末端已經塗到了翼根;中島廠零戰的識別條面積相對窄一些,延伸部分也沒有三菱那麼長。

彩色還原照片

1942年8月開始,美日雙方開始圍繞瓜達爾卡納爾島在所羅門海域爆發激烈的海空大戰。日本海軍航空兵先是投入了基地航空隊(即岸基航空兵部隊),在10月聖克魯斯海戰後又把母艦航空隊(即艦載航空兵部隊)轉移到陸上機場增援。空戰的背景不僅僅是藍色的海洋與天空,還有大量的島嶼陸地。為了增強隱蔽效果,日軍前線部隊開始自行為零戰塗刷迷彩,一時間所羅門前線出現了風格各異的「現地迷彩」塗裝。

採用「現地迷彩」的零戰

這類迷彩一般是在「現用飴色」的基礎上,噴塗深綠或者淺綠色塗料構成圖案,雲塊狀、條紋狀、網格狀迷彩都有。一些飛機乾脆把機體上部全噴上綠色,但因為噴塗匆忙不少地方還透著底,的確很有一種「戰地風味」。

拉包爾的日軍機場

前線對塗裝的反饋很快讓工廠改變了出廠塗裝。1943年3月(也有資料記錄為1943年6月),中島和三菱出廠的零戰取消了「現用飴色」,改為上綠下灰的雙色塗裝。機體上部塗刷的深綠色日軍稱為「D3濃綠黑色」,機腹則被稱為「J3灰色」。不同工廠的色彩存在細微的區別。三菱廠的墨綠色帶有更多的綠色和藍色色調,而中島廠則偏黃。中島的J3灰色比三菱的同類顏色略微偏綠。

還原彩圖,三菱廠一架標準塗裝的零戰52

顏色覆蓋的範圍兩家工廠也存在區別。中島廠的灰色在機身側後部面積更大,從機腹部呈曲線延伸到水平尾翼基座。而三菱廠的灰色面積要小一些,灰與綠色交界部位呈直線,最終延伸到機尾。

第一、三架是中島廠產品,第二架三菱

在剛剛開始引入墨綠色的時候,部分零戰存在機腹仍保持「現用飴色」,但機身上部已經塗刷墨綠色的情況。這可能是因為在接到改變塗裝的命令時,部分飛機已經完成了塗裝,臨時更改所致。也有可能是出於消耗庫存油漆的目的,因為灰色和「現用飴色」差距並不大。

還原零戰52的彩繪,可見黃色識別條
一架典型的中島廠零戰52

上綠下灰的塗裝模式幾乎被推廣到了日本海軍航空兵的全部飛機身上。實際上,早在1942年初,機動部隊的99艦爆(艦爆即日軍對俯衝轟炸機的簡稱)就已經採用了類似塗裝。1943年3月更改塗裝命令下達時,三菱廠正在生產的戰鬥機機型為零戰22型,中島廠則仍在生產零戰21型。可以認為,後期製造的零戰22和中島廠零戰21(三菱廠當時已經停產零戰21)都採用了上綠下灰的塗裝。而後來投產的零戰52型則全部是上綠下灰。戰爭中後期日本生產的海軍航空兵戰鬥機,如「雷電」式、「紫電」式等等,亦沿用了這樣的塗裝規範。一些藝術作品表現在戰爭初期零戰就是上綠下灰,是完全錯誤的。

零戰52甲換用了長管機炮
零戰52側視圖,可見日章標誌的白色外環

採用上綠下灰塗裝後,三菱和中島製造的零戰在機翼上部日章識別標誌上也略有區別。中島廠的白色外環更大,已經塗刷到了襟翼邊緣,而三菱的尺寸更小一些。

1943年底—1944年,日軍已經在太平洋戰場處於劣勢,飛機塗裝開始更加強調隱蔽。1944年初,零戰的銀色螺旋槳改為棕色,差不多在同一時期,日章標誌的白色外環被取消。為了簡化工藝,戰爭後期生產的不少零戰起落架艙直接使用機腹的灰色,不再專門塗裝防腐蝕的「青竹色」。

(四)特殊塗裝

戰爭期間,日軍陸海軍航空兵的教練機均塗為編號為C2的橙黃色。戰爭後期一些教練機採用了機體上部塗深綠色、機腹部塗橙黃色的方案,還有一些教練機乾脆把整架飛機塗成深綠色。到戰爭最後期,日本本土已經遭到美軍戰鬥機的威脅,教練機也必須降低可視度自保。

採用橙黃色塗裝的零戰教練型
戰爭後期機體上部採用深綠色
採用全部深綠色塗裝的「月光」夜間戰鬥

同樣全機塗成深綠色的還有夜間戰鬥機。如海軍航空兵的「月光」重型夜間戰鬥機、零式夜間戰鬥機等等。

相關焦點

  • 飛行的槍炮,從7.7毫米到30毫米,淺談二戰日本陸軍航空兵槍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擁有陸軍航空兵和海軍航空兵兩支主要的航空作戰力量。和當時的其他國家不同,當時的日本陸軍航空兵和海軍航空兵互相之間並不對付,這其實也是當時日本陸海軍之爭的一個體現。
  • 末日掙扎:二戰日本噴氣式戰機研發始末(中)
    除了活塞式發動機,德軍在二戰末期投入實戰的三種噴氣式戰鬥機:Me-262、He-162和Me-163,日本也全部試圖進行仿製,日本其他的噴氣戰鬥機計劃亦帶有濃濃的德國技術背景。而在這三種飛機中,He-162恐怕是最對日本人胃口的。
  • 末日掙扎:二戰日本噴氣式戰機研發始末(上)
    值得一提的是,航空技術相對落後的日本在當時也進行了噴氣式戰機的探索,還製造出了部分樣機。面對鋪天蓋地、降下毀滅之火的美軍B-29轟炸機群——很形象的把這種銀色空中怪獸稱為「超重爆」,新式戰機成為了日本「救命稻草」般的期待,當然了,這只不過是末日來臨之際的無力掙扎而已。但從航空史的角度來看,冷門的日本噴氣式戰機計劃也的確值得探究一番。
  • 二戰時期,日本海軍實力和英國相比,有哪些差距?
    首先,日本擊敗遠東艦隊動用的根本不是艦載機,這個無法論證你所說的日本航母及其艦載航空兵優於英國航母和英國艦載航空兵。另,選擇開放式機庫僅僅是當時技術條件所限,如果不是,為何美帝現在的航母不是開放式的?另外,如果日軍排出遠徵艦隊進入北大西洋,如同英國皇家海軍派出遠東艦隊,日軍當時有沒有任何一艘主力艦能在那種海況下保有戰鬥力?我表示強烈的懷疑。
  • 二戰日本曾將德國戰機奉若神明,德軍:猴子學人
    川崎公司通過對德國技術的山寨,研發出三式戰鬥機飛燕今天的川崎公司的拳頭產品是摩託車,而二戰前的川崎公司則是一家常年為日本陸軍航空兵設計軍用飛機的單位,而該公司的重量級技術工程師就是一個地道的德國人:理察.沃格特,此人在學生時代就表現出對航空的熱愛,一戰後直接專修航空與汽車系統學科,上世紀20年代起又被日本川崎公司聘為首席技術工程師
  • 日本零式戰機到底優秀在哪?靈活性獨步太平洋,火力也讓陸軍羨慕
    在激烈的二戰中,各國飛行員損失很大。蘇軍曾出現過獨腿飛行員裝上假肢繼續出擊的情況。而日軍中則出現過獨眼飛行員。這就是坂井三郎,也是二戰日本海軍航空兵中的著名王牌飛行員。零戰和地獄貓不過因為有豐富的作戰和飛行經驗,坂井三郎仍舊回到了海軍航空兵中。一開始他在基地擔任教官,訓練新飛行員。
  • ...領空美軍機】日前,一段中國海軍航空兵駕駛戰機警告並驅離美國...
    2020-08-02 00:01:53來源:FX168 【航空兵雙語警告接近臺海領空美軍機】日前,一段中國海軍航空兵駕駛戰機警告並驅離美國軍機的音頻曝光
  • 「弱雞」的多面手:二戰日本的航空重巡洋艦
    【話說軍世】巡洋艦原本就是戰列艦一個補充艦種,由於戰列艦造價昂貴,且出航費用高,因此戰列艦一般待在港口中等待戰鬥任務,而巡洋艦則代替大哥巡航和保護海上交通線,也正是因此戰巡的作用就是針對於巡洋艦和海上交通線的,在二戰中,舊日本海軍的「腦洞」打開,創造出許多有新奇設計,比如說「航空重巡洋艦
  • 中國海軍航空兵侵略者中隊開蘇30MK2空戰,全程飈英語甘當磨刀石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近日,「東海艦隊發布」公眾號刊載了文章《第四屆「東海強軍先鋒」巡禮之一:搏擊雲天的「海空雄鷹」》,首次向外披露了中國海軍航空兵假想敵部隊——侵略者中隊的全貌。這是中國海軍航空兵的一支專業藍軍部隊,參照美國空軍第65「入侵者」中隊建立,被譽為是中國版的《壯志凌雲》(美國海軍航空兵電影)。假想敵部隊,又稱為影子部隊、藍軍,在西方國家稱為紅軍,是由部隊優選來的軍官和士兵重新組建的軍隊,部隊番號、人員編制和裝備配合,均不同於本國正式軍隊。
  • 南海上空的王牌——記海軍航空兵特級飛行員王中元
    新華社海口8月7日電題:南海上空的王牌——記海軍航空兵特級飛行員王中元新華社記者黎雲王中元特別愛吃肉,一碗羊肉下去,渾身立刻有了拔山舉鼎的力氣,在離心機上可以承受9G的載荷。在某海島機場駐訓,閒暇時,王中元會和飛行員們一起烤羊肉串或生蠔。
  • 美日之外的第三極,二戰中英國艦隊航空兵使用的英式艦載機
    熟悉二戰歷史的讀者肯定聽說過德國空軍司令戈林的名言:一切會飛的東西都歸我管。其實任何國家的獨立空軍,對飛行器的管轄權都是出自本能的敏感,在英國也不例外。從1918年4月1日到1939年5月24日,英國海軍航空兵是不存在的,一切飛機和飛行員都屬於皇家空軍。
  • 航空兵和空軍的區別在哪?在軍事術語中,還不僅僅是軍兵種的差別
    日本人當時認為陸軍和海軍都需要空中力量的加持,因此沒有整合成為獨立「空軍」的必要,所以作戰飛機分屬陸軍航空兵和海軍航空兵,其中海航主要以轟炸機和艦載機為主。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在1936年就設立了航空委員會,並規定「航委會主任承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之命,統率空軍」,表明在這個時間點已將空軍視為獨立的軍種,儘管飛機只有那麼600來架。
  • 日本要翻幾倍戰機來攔截我軍戰機?中國空軍的33個師已做好準備
    3月2日,中國海軍航空兵組織轟-6G型戰術轟炸機、殲-11BSH和蘇-30MK2殲擊機、運-8J警戒機等多型13架飛機,與航經西太平洋某海域的中國海軍艦艇170海上遠海訓練編隊,先後展開了遠海反艦突擊、紅藍海上防空對抗等多個課目演練
  • 末日掙扎:二戰日本噴氣式戰機研發始末(下)
    前者主要從海軍航空兵下屬的橫須賀航空隊、霞之浦訓練航空隊等部隊人員組成。1944年10月,橫須賀航空隊16名飛行員和30名地勤組成分遣隊,作為組建312航空隊的基幹,準備學習「仿Me-163戰機」的飛行和維護,並在厚木機場開始展開訓練。1944年11月,飛行員開始利用滑翔機、普通教練機模擬「Me-163」展開訓練。
  • 二戰前日本海軍實力到底如何?英美說他是世界第四,是有根據的
    如果從這幾個方面看,二戰時日本海軍實力已經居世界前列了。一、目的明確的訓練日本海軍在發展過程中比較重視訓練的,從幾個現在可以查到的資料可以看出,他們有明確的訓練目標和近似實戰的訓練要求。日本海軍二戰前已經重視航空兵的訓練,他們的小澤治三郎就是航空兵訓練與使用的行家。在一次近似實戰的演習中,他訓練的航空兵以掠桅轟炸的方式震驚了聯合艦隊指揮部,堅定了山本五十六偷襲珍珠港的決心。
  • ...飛向勝戰新高度——來自海軍航空兵部隊的一組實戰化訓練速寫
    東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團海上長航鍛「鐵翼」■馬亞洲 袁梓傑 本報特約記者 李恆江「起飛!」仲夏時節,蘇南某機場,東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團組織的一場海上長航時飛行訓練拉開戰幕。飛行員駕駛戰機立即採取反制措施,下降高度採用超低空飛行巧妙實施規避,繼續往目標方向飛去。刀在石上磨,兵在險中練。經過近兩個小時的海上飛行,首架戰機順利抵達目標空域。領航員緊盯機載雷達顯示屏,在茫茫大海上仔細搜索目標。發現目標後,戰機迅速進入攻擊航路,抓住時機完成對「敵」攻擊,然後快速脫離。後續多架戰機依次對「敵」實施打擊。
  • 二戰日本戰列艦艦長:是什麼級別海軍軍官擔任的
    【話說軍世】二戰時代的戰列艦最然已經不再是決戰的主力艦,不過作為大炮巨艦的威風尤在,其艦員一般都在2000人左右,而二戰中,損失了絕大多數戰列艦的舊日本海軍,其戰列艦艦長一般都是什麼級別的軍官呢?
  • 向「特定對手」示威,美海軍陸戰隊秀一強強組合,可擊穿萬噸大驅
    近日駐紮在日本九州巖國基地的美國海軍陸戰隊F/A-18大黃蜂戰鬥機在新冠疫情期間堅持進行海空演練,並且攜帶了魚叉反艦飛彈的實彈,而這在以往也是相對少見的。美軍自二戰結束以來就在亞太地區屯有重兵,其中美國空軍、海軍和陸戰隊的航空兵力量為主;此外,駐紮在日本本島和衝繩的美軍戰機也經常進行輪換和演訓。
  • 日本海軍航空兵的空戰王牌,良知從未泯滅的飛行員——坂井三郎
    對於日本飛行員的看法,通常我們停留在那些作戰兇狠,但是卻十分呆板,甚至是會被逼迫進行自殺作戰的形象上。確實,戰爭中的許多日本飛行員都是這個形象,無論處於何種理由,他們都成為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殺戮機器。然而有這麼一個人卻與眾不同,他在日本海軍航空兵中的頭號擊墜王,而且不僅拒絕了自殺作戰,更保留了作為人的良知。
  • 若是航母被擊沉,那麼戰機要怎麼辦呢?它們當然留了「後路」
    在二十世紀初,為了給水上飛機提供一個起降平臺,英國、日本等國率先推出了簡易版航母,多由大型商船改造而來,到了二戰期間,美國為了對日本海軍進行壓制,全面發動其戰爭潛力,為美國海軍裝備了超百艘航母,在性能以及規模上都佔據了絕對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