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餐飲面孔】——和合谷創始人趙申
他,1968年奔赴北大荒「屯墾戍邊」十餘載 —— 是位「老知青」;1981年進入首鋼礪煉十載餘—— 是位「老工人」;1996年被聘為「北京吉野家快餐有限公司總經理」—— 成了一位餐飲業「老兵」;2004年55歲創業,創立國人快餐——和合谷,至今發展出150餘家和合谷連鎖店。
他50餘年職業生涯中僅有三次賽道轉換,每次都能成為新賽道的「王者」。他就是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中烹協快餐委員會主席,國人快餐「和合谷」創始人—— 趙申。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出生時,整個國家也正迎接著初升的太陽;他們成長中,祖國也正經歷著發展中的風雨考驗;他們曾為祖國無私奉獻自己,現在也見證著祖國日新月異的建設成就。每當有人問起他們的生日,他們都會提高一個調門,滿臉自豪驕傲的說:「我是共和國同齡人。」
當代著名作家路遙,先後創作了《人生》《平凡的世界》等作品。善於運用現實主義創作方法,作品根植鄉土,緊貼時代,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良好的社會效果,10餘年來數獲殊榮,對培養和壯大陝西文學隊伍作出突出貢獻。
中國緊湊型雜交玉米之父李登海,銳意改革創新,始終站在改革的前沿,積極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在我國率先實現了種子產業化,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促進我國糧食增產和保障糧食安全做出了特別重大貢獻。
作為老知青、老工人、餐飲老兵的趙申,55歲創立國人快餐——和合谷。如今年近古稀,依然堅持「立足長遠,積極穩健,自我滾動,遞增發展」,帶領和合谷走向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在中國快餐行業數十年磨一劍的人不多,而和合谷卻始終堅持「在傳承中創新,在堅守中優化」,志存高遠,埋頭耕耘,勵志做好國人快餐典範。
01 崢嶸知青歲月
1949年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已經太過遙遠。試想,一個出生於1949年的嬰孩如今已是含飴弄孫、頤養天年的老人。
眼前這位新中國同齡人,泛白的眉毛略長,眼角有些下耷,嘴角總是微微上揚,面目慈祥,他就是70周歲的趙申。從風華正茂到古稀之年,喧譁與平靜皆已過去,他眼裡有歲月的沉澱,也有睿智的光芒。從這雙深沉而柔和的眼睛中,我們不難發現歲月給他留下的精彩人生。
1949年,作為新中國同齡人的趙申,就是在這個當口出生的。上海人往昔的居住生活中離不開弄堂,多少年來,大多數上海人就是在這些狹窄的弄堂裡度過了日久天長的生活,趙申也在那獨具特色的弄堂文化中度過童年。
能夠穿上軍裝去北大荒屯墾戍邊,成為許多青年學生所嚮往。因此大家紛紛表決心,爭相報名,趙申也是其中的積極參與者。那年,19歲的他穿上綠色軍裝,胸前佩戴著大紅花,光榮地成為首批滿懷激情奔赴黑龍江軍墾農場知識青年中的一員。
1968年8月26日乘坐上海開往黑龍江的專列,徑直向東北邊陲行進,車輪翻滾,車聲隆隆,掩蓋不了一批上海青年的歡歌笑語。
歲月如流,往昔如在眼前。下了火車,四周一望,天空一碧如洗,山坡上,大路邊,榛樹葉子紅得像一團團火,成片金色大豆的原野,茫茫的草甸子無邊無際。抵達瀋陽軍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第27團(現同江市勤得利農場),他和大家都憑著一腔激情,攜帶著美麗的憧憬,開啟了特殊年代的青春之夢,「北大荒」就是夢開始的地方。
很快,在這荒無人煙的土地上,修出第一條路,開挖第一口井,破土第一片荒……知識青年們放下筆桿子,改握鋤頭和鐮刀,迎著朝霞出,冒著寒風趕爬犁,頂著落日歸,枕著狼嚎入夢鄉,天天如此,名副其實的「艱苦並快樂著」。
作為一名老知青,趙申在屯墾戍邊十餘載間,當過戰士、班長、炊事員、統計員、農業技術員,後來做了一營部政治幹事(團委書記),再調任二連任政治指導員(黨支部書記)。參加過共產主義青年團六師第一次代表大會;1973年榮獲「先進生產者」光榮稱號……
雖然50多年過去了,昔日的姑娘、小夥子如今已是頭髮發白的老人,但他們對那段往事深記在心。這片土地也承載了趙申的熱血和夢想,而他獻給這片土地的青春也將永遠留給歷史。
人生路漫漫,一段故事的結束,是一段故事的開啟,屬於趙申新的徵程也即將拉開序幕。
02 首鋼第一位公開招賢的廠長
趙申於1981年底進入首鋼帶鋼廠任工人。
1987年首鋼電梯廠因產品滯銷,工廠停工,形勢艱難。面對虧損行將倒閉的首鋼電梯廠,首鋼高層決定在公司12萬人中招賢。時年38歲的趙申自告奮勇,通過自薦、考試、考核、答辯脫穎而出,成為首鋼歷史上通過自薦和雙考走上廠長崗位的第一人。
臨危受命的趙申,不負眾望,用「達標創優為龍頭,出口創匯為導向,大力開發新產品」的經營思路,很快將一個爛攤子打造成為北京市首家通過ISO9000認證的企業。上任的第二年,工廠生產的電梯重要部件就開始打入國際市場,首鋼電梯廠成為第一個登上電梯世界名錄的中國企業。1993年首鋼電梯廠產品出口香港、韓國、日本、歐洲等21個國家和地區。
良好的業績讓趙申榮獲了「首鋼勞動模範」的光榮稱號,一九九五年還被授予一九九五年度「北京市十佳廠長」,這一年趙申47歲。
起初很多人並不看好,大家覺得國內都賣不動的電梯零部件,還要搞出口,是不是瘋掉了!「就是走別人不走的路,你走了,到最後還就成功了,它就出口了。」趙申回憶起那時說。
一般人會覺得,年近半百,走到這裡結局就已經是完美了。但對於趙申來說,人生就是一場攀登,眼前這一切只能算是前半生的精彩,未來會怎樣?趙申並沒有停下腳步。
趙申的再一次選擇,出乎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
1992年吉野家進入北京,先後聘用香港人和加拿大籍食品碩士當「操盤手」均未獲得成功。直到1996年仍然管理混亂,虧損嚴重。北京吉野家董事長急需要找到一個扭轉「乾坤」的人,他聞聽趙申有能力,便於1995年10月找到時任首鋼電梯廠廠長的趙申,想請他出任北京吉野家的「操盤手」。
趙申是當時首鋼累創佳績的「勞動模範」,「北京市十佳廠長」。光環籠罩下的趙申,起初並沒有把快餐這一行看在眼裡。「一部電梯有上萬個部件,吉野家的一碗飯能有多少技術含量?」吉野家的董事長被拒絕了。
接下來的8個多月時間裡,吉野家的董事長多顧茅廬,趙申終於被對方的真誠和執著所打動,1996年6月趙申從首鋼辭去了廠長職務。7月1日轉換賽道,第一次進入餐飲行業,47歲的趙申接受了新的挑戰,進入了對他來說全新的快餐領域。面對人生的又一次挑戰,趙申又找回了在首鋼電梯廠二次創業時的感覺,這讓他感到興奮。
趙申用生產電梯的方式開始搞快餐連鎖。電梯和快餐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從本質上說,快餐也是工業化流程,完全可以用生產電梯的方式,用「標準化」、「零部件」生產來經營快餐。搞工業出身的趙申,對於標準化,流程管理非常熟悉。儘管他不懂如何做飯,但管理是相通的,幹哪行都要認真對待,從中發現規律,然後創新發展。
跟隨趙申工作多年的司機任士民深有感觸地說:「以前我根本就不會做飯,自從趙總研究了工業化流程,什麼都變得程序化、數據化了,不管做多少人的飯,只要嚴格按照表格裡規定的量化指標去操作,做出來的飯保管沒問題,肯定好吃。」言語中溢滿了欽佩之意。
上任北京吉野家總經理後,趙申很快找到了吉野家的癥結所在。他著手四件大事來扭轉局勢:1、建立以「良心品質」為核心的系統化管理;2、打造店中店、食街店、獨立門店三種業態下的盈利模式;3、虛心學習麥當勞、肯德基等洋快餐的成功經驗,從吃飽吃好上升到體驗新潮、享受時尚的境界;4、做符合中國人口味的飯品。這幾項措施,徹底顛覆了以往的模式。
在做完一系列改變後,北京的吉野家火了,引來各地區吉野家高管紛紛到北京學習。其中,臺灣吉野家總經理長崗佑樹表示:對於貴公司經營方針與姿態所表現出來的店鋪運營狀況,讓我感受到貴社有凌駕日本吉野家之勢,是用更高水準在發展事業。」
香港「經濟日報」2002年10月報導:香港吉野家開業九年營業狀況始終虧損,學習了北京吉野家模式後很快實現盈利——「灣仔新店,首日賣飯2300碗」。
如何做快餐?趙申通過思考摸索有了自己的一套邏輯。分析香港吉野家虧損的原因,表示:快餐是一個薄利多銷的買賣,香港吉野家原來的單價太高,性價比倒掛,再努力也是虧損。所以才會出現香港「經濟日報」2002年10月報導中描述的香港吉野家降價20%,灣仔新店首日賣飯2300碗的驕人業績。
今天,我們會覺得這個道理太簡單。但是看似簡單易懂的道理,在20世紀初,很多做快餐的人摸索多年,也沒搞楚這個道理。足以見得趙申的善於思考、對市場的準確把握,同時也讓我們見證了他締造北京吉野家的又一段傳奇歷史。
03 五十五歲再創和合谷
2003年是「非典(SARS)」肆虐的一年,北京吉野家卻逆勢上漲,年銷售額由96年的228.7萬元增長到2億元水平,7年裡保持著年均46%的增長速度。
2003年的春天趙申榮獲「五一勞動獎章」。2003年7月14日,躊躇滿志的趙申向媒體宣布了北京吉野家的戰略目標:2007年,北京吉野家將實現100家連鎖店,銷售額突破10億元人民幣!
2003年9月15日,趙申在上海召開的「第八屆中國快餐連鎖發展論壇」會上領回了北京吉野家榮獲中烹協頒發的「中國快餐連鎖著名企業品牌」稱號奨牌。2003年9月22日,趙申突然接到人事調動的通報,他被免去北京吉野家總經理的職務,調任北京吉野家天津區經理。接替他的是吉野家的嫡親。一貫樂天派的趙申眼中流露出一絲愴然……
但沒有任何緣由的「免職」是不成立的,趙申「總經理」職位的合法任期還有三年,應該到2006年9月。
趙申剛到吉野家的時候,鑑於當時的經營狀況,吉野家提出了趙申的年薪「按經營業績掛鈎,累加提成計算」的方案,趙申沒做任何計較地接受了這個方案。剛到吉野家那兩年,收入還不如在首鋼當廠長時多,但他堅信只要努力,終究是要有回報的。沒想到按照這個方案,到了2003年,趙申的年收入達到了130萬元,這是吉野家以前所始料未及的。也許這就是導致趙申在吉野家被免職的重要原因之一。
「道不同,不相謀」,雙方經過協商,趙申予2003年11月15日辭去了北京吉野家總經理的職務。
每個人的成長都帶著時代的印痕。
趙申的人生亦是如此,從1968年上山下鄉去北大荒屯墾戍邊、1988年初任首鋼電梯廠廠長,到1996年踏入快餐業賽道,任北京吉野家總經理,所走的每一步都是被時代洪流裹挾前進。
在外人眼裡趙申和吉野家之間有道不完的「恩怨情仇」,在趙申自己看來卻是對人生的一種收穫,能夠步入快餐領域,並且滋生振興國人快餐的想法,他還真的要感謝「吉野家」。
離開吉野家後趙申收到了正大集團謝國民董事長關於籌建、操盤「正大熊貓」快餐的邀請。
離開吉野家並不令人痛快,但這一年《經濟日報》一篇題為【在「吉野家」想到中式快餐】的「快論」裡提到的中式快餐現狀更令他鬱悶。
「快論」文章說:在與西式名牌連鎖快餐的較量中,「榮華雞」和「紅高粱」相繼敗下陣來,幾年前被「冊封」為三大中式快餐推廣品種的「全聚德」、「狗不理」和「蘭州拉麵」以及一些地方性的快餐品牌迄今仍沒有形成壯觀的營銷規模和品牌效應。不知我們的快餐業人士和有關部門對此又有何感想?
盼有幾千年烹飪美食傳統的泱泱大國,在現代化過程中快快出現中式快餐的「巨無霸」。
快論文章對中式快餐充滿激情的呼喚,讓趙申思索良久,他婉言謝絕了正大集團謝國民董事長的邀請,決定用自己人生的最後一次機會,去創建一個快餐方面的民族品牌。他堅信自己會成功的!
憑藉自己這些年堅守「良心品質」為核心系統化管理的經驗,僅用了不到兩個月時間,這個餐飲老兵創立的第一家「和合谷」店在2004年的3月10號就正式開業了
04 築夢國人快餐
說起「和合谷」品牌名,在今天看來,冥冥之中似乎有著某些「天意」。
在創業創建品牌的命名上趙申想了很多,最後是從2003年9月15日上海「論壇」領獎到9月22日被免職那一周發生的事中找到了「天意」。9月15日,趙申在上海領完獎後,曾忙中偷閒抽空去了一次蘇州。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的江南水鄉風景秀麗;「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的千古名句,更令寒山寺家喻戶曉。趙申第一次在寒山寺的「寒拾殿」見到了「和合二仙」。寒山寺亭臺樓閣,假山長廊,碧水綠樹,走入其中,禪韻悠悠,令人忘俗。但趙申的眼球卻被「寒拾殿」山牆上精美的「和合二仙」 磚雕吸引,久久不忘。
正為品牌命名煩惱中的趙申,想起那一星期的起伏跌宕,想起「寒拾殿」「和合二仙」的磚雕,突然腦中一閃:品牌名「和合」不就挺好嗎?
「和合二仙」給了趙申一種冥冥之中的天意指引,但是「和合」二字所有門類的商標都己被「寒山寺」註冊了。如何才能不重名?「和合」後面墜一個「谷」字。「谷」在金庸小說中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谷還有五穀雜糧的寓意,正好跟餐飲契合。2004年初完成工商註冊,於是就有了「和合谷」。
「和合」思想是中國儒家、道家、墨家、陰陽家、佛家等文化流派互相融合而形成的中華傳統文化,是獨具中國智慧的哲學範疇和思維方式。「和合」思想強調順天應人,主張人與自然共存共榮,是中華民族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與行為法度。
「和合」思想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智慧,其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天」是天理、天道、客觀規律;「人」即「以人為本」,體現對人的關愛與體恤,把人的價值放在首位,培養人、成就人。表現在經營管理上就是要按照企業發展的客觀規律辦事。
和合谷的「和合」取意不是兄弟勝似兄弟的情誼以及和諧美好的願望,象徵企業團結一心、和睦和諧、共生共享、共創未來。
創立和合谷的出發點,是帶著一種情懷去做國人快餐,和合谷的「和合文化」與此一脈相承,公司將「和合」作為企業文化,是因為任何生命長久的企業都離不開「和合」的精神支撐。企業與員工之間、企業與社會之間、員工與顧客之間都需要「和合」文化來維繫。
時代的浪潮,更迭速度措不及防,作為快餐的老牌餐飲也躲不開時間的衝涮。但趙申認為,不管什麼年代,大環境再不好也有優秀企業,大環境再好也有做不起來的企業。重要的是不能讓浮躁的心態制約了餐飲業的發展,不能背離行業發展的客觀規律,企業發展需要積澱,方可厚積薄發。
如今和合谷已經走過了15個年頭,目前作為國人快餐的老牌企業,目標是要做一個最受老百姓信賴的,男女老少貧賤富貴都能享用,百萬富翁充飢有面子,普羅大眾果腹不奢侈的國人快餐品牌。
和合谷將繼續堅持「在傳承中創新,在堅守中優化」,在開創的雙廚房模式基礎上落實模塊化、智能化、立體化的終端廚房。堅持鮮品現做,保持口感,滿足個性化需求,持續增加顧客體驗。
「古稀不忘初心在,餘熱生輝更精神。」這句話用在趙申身上,再合適不過了。古稀之年的趙申,依然志存高遠,埋頭耕耘,不斷進行創新,從傳統飲食文化中尋找靈感,不斷推出新菜品,積累消費者的認可,樹立國人快餐的典範。
就在我們撰寫這篇稿子過程中,我們欣聞11月20日在深圳召開的「2019中國餐飲企業家大會」上趙申被授予「中餐科技進步獎」,同時再次榮獲「全國餐飲行業卓越貢獻企業家」光榮稱號。
「老驥伏櫪 志在千裡」,趙申的歷歷往事讓我們深刻的感受到了老一輩餐飲企業家的精神。在此我們衷心祝福趙老身體健康、一切順利圓滿。
未來如何?無人知曉!期待趙申繼續書寫:精彩人生。
採訪 | 改爺
文 | 李潔
編輯 | 李潔
本文版權歸 [餐飲面孔] 所有,欲轉載請聯繫平臺獲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