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能源企業,大多數人腦海中最先呈現的一般都是國家電網、中石油、中石化等,這些都是傳統的能源公司,近年來環保意識愈加深入人心,新能源的發展勢頭也愈加高漲。在這陣風的吹拂下許許多多的民營新能源企業紛紛探出了頭,有新奧集團、超威集團等,當然還有我們今天的主角協鑫集團。
協鑫集團的創立者是朱共山先生,他在這之前他曾幹過許多活,包括售貨員這類。1990年朱共山開啟了創業之路,在香港創立了協鑫集團,實際上該公司在當時只是個殼公司而已,朱共山以外商的身份前往內地找項目。1996年,他創辦的公司和新海康航業投資有限公司組成了新海康協鑫熱電有限公司,其中新海康的大股東又是保利集團的全資子公司,這也就意味著朱共山初登場便背靠著大樹,這是他的第一個項目。
都說大樹底下好乘涼,協鑫集團深刻貫徹了這一點。從創立第一家電廠開始,協鑫集團又在夾縫中建立了二十多家電廠,成為了不折不扣的民營電王。2006年朱共山看中了光伏產業,狠砸70億闖進了多晶矽原料行業,創建江蘇中能。在江蘇中能投產的時候,多晶矽價格一路走高,但朱共山卻選擇在這種時機以較低的價格籤訂長期合約。雖然直接的利潤少了很多,但這為中能後來度過金融危機這個寒冬埋下了一大伏筆。
朱共山的胃口其實很大,他原計劃江蘇中能可以獨立上市,但受金融危機等影響一拖再拖,最終2009年保利協鑫以263.5億港元收購中能100%股權。整合資產後協鑫又打起了矽片的主意,一年的時間他就一手將其打造成行業第一,成本也降到了業界最低。2013年系統高效多晶矽片產品更是成為了全球市場佔有率第一的矽片產品。
朱共山如今的成就十分傳奇,但這段傳奇也是難以複製的。他創立的保利協鑫不但起步就與央企合作,2009年更是引來了中投55億港元入股保利協鑫。有了這兩棵大樹保利協鑫的擴張之路順暢得很,朱共山本人也更是喜愛帶國字的東西,如高管、合作夥伴等。而由於與保利集團和中投等的合作,朱共山還被指其依靠國家之力扶持起來,殊不知朱共山本人的眼光與韜略起了多大作用。
如今的協鑫集團旗下有著四大上市公司,截至目前港股上的保利協鑫能源和協鑫新能源市值分別為85.23億港元和48.64億港元,協鑫集成的市值達306.9億人民幣,霞客環保的市值也有22.84億。據2018中國500強榜單顯示,協鑫集團的營業額達到了1189億,排在第139位。在2018胡潤百富榜中朱共山也以190億名列第174位,但縱觀近幾年的榜單朱共山的財富仍在不斷減少。
在2018年時,國內多數新能源企業都發表了平價上網即將實現的言論,而據各企業披露的價格表圖來看,價格方面的確在向風電火電趨近。作為一項可再生能源光電無疑潛力巨大,而作為其中一大巨頭,協鑫集團想必能抓住這個機會再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