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兒子寫作業到五年級,然後心梗住院了,做了兩個支架,想來想去還是命重要,作業什麼的就順其自然吧!"
這件事情傳遍了朋友圈,陪讀的媽媽們一哄而上,各自訴說著自己的辛酸血淚史。
為什麼寫作業這件小事,耗盡了媽媽那麼多的心血和耐心,最後個個都迫不及待,焦急咆哮?
現在的孩子們真的不能自己好好的完成作業嗎?那麼用什麼樣的辦法來解脫被作業束縛的媽媽們,讓家裡面有一個祥和美好的環境呢?
想求助於教育改革,奢求學校不要給孩子留作業,不要給家長壓力這些已經是可能性不大了,我們還是從孩子自身的情況來找原因,解決一下作業的問題吧!
我覺得孩子的自覺性,也就是孩子內驅力的培養才是最最關鍵的!
就是孩子從一開始學習的時候,家長就要沉住性子,還給孩子自己決定學習的空間,比如說孩子放學後不想馬上寫作業,可以讓孩子在家裡休息一下放鬆一下,自己決定什麼時候開始寫作業的時間,作業遇到難處了,或是寫的有些累了,可以自己停下來,做一些自己覺得應該做的事情。
肯定有家長有這樣的質疑,看著孩子寫作業都不見得能寫好了,不看著更是沒什麼可能了!其實經常陪孩子寫作業的父母,孩子已經形成了依賴性了,他不認為他的作業是給自己寫的,而是給父母寫了給老師寫的。所以他的熱情性格積極性基本上沒有了,著急的想努力把作業完美呈現的只是媽媽,孩子是一點心情也沒有了!
作為一個媽媽,我們都理解,之所以對孩子咆哮,之所以對孩子著急,其實是對孩子有些期望的,其實是認為自己的孩子還是聰明的,還是有能力的,當媽媽的不允許自己聰明兒子能力的孩子交上一份與他的智力和能力不相符的答卷!這才是媽媽們著急上火的真正源頭。
作為家長,不如乾脆給孩子和自己一個考驗期,放開孩子,讓他從自己的角度去想事情做事情,允許孩子出錯,給孩子自己糾正錯誤的機會,慢慢地你會發現孩子沒有你的咆哮好好教也許他會做得更好!
靜待花開,並不意味著對孩子不管不顧,冷靜理智的看待孩子,讓孩子在你的目光下自主的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