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消費者委員會發布2019年第3號消費提示
近日,東莞市消委會發布2019年第3號消費提示,提醒廣大消費者,特別是中老年消費者:理性選購保健品,謹防受騙落陷阱。
/ 案例 / 六旬阿伯保健品當藥吃中風
日前,一位60多歲的張大伯,被確診高血壓,按醫生配方吃降壓藥三年多,自我感覺身體良好。但在參加一場保健品講座後,被忽悠一次性購買了1萬多、6個療程的保健膠囊和衝劑藥包,推銷員聲稱全是羅布麻、靈芝等降壓和通血管的中藥成分,不吃西藥就能降壓養生。張老伯信以為真,停吃西藥,僅吃保健品降血壓,最終導致嚴重中風,無法自理。
/ 分析 / 常見三種推銷套路
保健品市場常見的推銷套路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虛構「通知」, 假借公益。利用媒體、報刊的權威性,冒用「通知」「公告」等形式發起免費邀請。二是偽科學,「專家」講座。穿著醫生白袍的偽「專家」出現,鼓吹「高科技」旗號的保健品。三是免費體驗、多贈送。四是謊稱能治百病,無效退款。五是貼心服務,親情攻勢。
/ 提醒 / 避免落「坑」注意四點
保健品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不可能有單獨治療疾病的功效。消費者在購買保健品時要謹慎辨別、理性消費。為避免不必要的損失,需注意以下幾點:
1.正確認識保健品,別誤當藥吃延誤治療。保健品只是用於調節身體機能,改善亞健康狀態,降低疾病發生的風險,但不能代替治療藥物,要保證均衡膳食,不要過分依賴保健食品。有病切忌亂投醫,應第一時間到正規醫院接受治療。
2.保健品廣告有規定,慎防虛假宣傳誤導。國家對保健品宣傳廣告有嚴格規定,凡使用「根治」「療效最佳」等絕對化用語,或以「康復」和「治癒」等斷言字眼,以學術機構、患者真實個案等名義作證明的,都屬於違法保健品廣告。凡利用醫學權威名義,例如諾貝爾獎的獲得者、世界醫學專家、北京等各大醫院教授等等,均為忽悠消費者的圈套,消費者勿被虛假宣傳所誤導。
3.正確認識保健品批准文號,明辨真偽。保健食品的批准文號格式有兩種:一種是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國食健字G或J(G指國產,J為進口);另一種是國家衛健委的衛食健字(衛食健進字)。在保健食品的包裝或標籤上方,必須清晰標明「保健食品『藍帽子』特殊標識+『保健食品』字樣+批准文號」。
4.要到正規營業場所購買保健品或接受相關服務。消費者購買保健品或接受相關服務,應當選擇正規商家,通過正規途徑購買,並主動索要發票,妥善保存購買小票、交易記錄等必要憑證。(記者 黃月)
1、凡註明來源為「東莞陽光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東莞陽光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在摘編網上作品時,由於網絡的特殊性無法及時確認其作者並與作者取得聯繫。請本網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權人直接與本網站聯繫,商洽處理。
聯繫郵箱:tougao07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