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你優秀的人比你更努力?如何走出「內捲化」怪圈

2021-02-21 花園路10號

關於「內卷」和標準化人生

最近關於內卷的議論實在是太多。

什麼是內卷?

經濟學裡有個術語叫「存量博弈」。

「存量博弈」約等於「內卷」。

「內卷」是指一種不能從外部取得資源、以犧牲一部分人利益為基礎的、持續性內耗的競爭狀態。

比如中高考、比如996,比如奮鬥逼。

伴隨著內卷的,是簡單的、低效的、重複性的單一勞動形式。

比如報表抗疫、比如材料主義、比如痕跡主義。

這種內卷,在基層,是非常普遍的。

網上關於引起內卷的原因解釋很多。

我粗淺的認為,把我們捲入內卷的,往往關於是標準化的人生定義。

「別人家的娃—985大學」是一種;

「學霸—體制內—穩定人生」是一種;

「當上CEO,迎娶白富美」是一種;

「工作—買房—結婚—生娃」是一種;

離我最近的,評聘職稱,也是一種;

……

關於主流的「人生贏家」說法,大多都算標準化的人生定義。

拿我自己來說,我尊敬的長輩今年兩次諄諄叮囑,讓我對體制多一些順從。

我當然明白,她是想我在以鼓勵「順從、聽話」為主的大眾文化之中,為自己的職業發展多爭取一些空間和自由。

另一位我非常尊敬的長輩也曾幾次三番委婉地表達,「聽話」是體制內巨大的文化慣性,不容置疑。

我能感受到他們對我的溫柔。但我害怕被體制「內卷」,更重要的是,人往往拒絕不了來自內心深處的熱情。

這種熱情,大多時候,是無名的。

巨大的生命熱情

千年前,曹孟德有詩句: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詩句裡儘是尋找歸路不得的孤獨和生命本質巨大的荒涼感。

這樣的感受,跨越千百年,被後人反覆吟誦。

宋朝的蘇東坡也寫過類似的詞: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當生命的巨大熱情遇到現世的阻力,產生巨大的衝突。在巨大的熱情和巨大的絕望之間,身處其中的人們,如何自處?

晚唐詩人李商隱有一首《無題》,裡面寫到巨大的生命熱情: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我始終認為,這是我讀過所有的詩句、詞、小說中,對生命熱情最好的註解。春蠶到死和蠟炬成灰都是自我完成的形式。詩人用一種極端的象徵手法,把生命的巨大熱情展現出來。

詩人本質上想寫的是對自己生命的眷戀。他是對自己生命最大的眷戀者,因為這種眷戀,他在愛其他人之前,先愛自己的生命狀態。他有對自己的一種悲憫在裡面。這樣巨大的悲憫,燃燒起了他的整個生命熱情。

生命的本質是什麼?是把懷揣的巨大的生命熱情燃燒殆盡,用以對抗生命最本質的巨大的荒涼。

象徵派小說家王爾德寫過有名的《夜鶯與玫瑰》。有一個大學生愛上了一個女孩,那個女孩要他送一些盛放的紅玫瑰給自己,才答應和他跳舞。可是大學生的花園裡一朵玫瑰也沒有,他哭了起來。哭聲被一隻夜鶯聽到了,它感受到了這個青年男子內心的愛和落寞,決定為他完成這個心願。於是,它把自己的心口貼在玫瑰樹的刺上開始唱歌,鮮血灌注進樹的「血管」,一夜之間,紅玫瑰的花瓣次第開放。第二天,大學生在窗外看到了一朵盛放的紅玫瑰,但他沒有看到地下有一隻夜鶯的屍體。

這是典型的象徵主義文學。

裡面的夜鶯,是王爾德的自喻。

他想要講的,也是關於生命巨大的自我完成的熱情。

這種熱情很奇怪,有著華麗與幻滅,有悲哀和悲情。但沒有目的。甚至,沒有被看見。

但這並不阻礙生命自我完成的巨大熱情。

夜鶯把心臟貼在玫瑰刺上叫出來的聲音,人是不忍心去聽的,因為知道生命最大的自苦,才會換來最美的東西出現。

紅玫瑰、絲綢和通宵的光亮,最後跟夜鶯、春蠶和蠟燭都沒有關係。

但是他們還是要去完成,這是他們對自己生命的一個完成,所以,他們的孤獨、蒼涼和美麗都是他們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這就是難以解釋的巨大的生命熱情。

很遺憾,這樣的生命熱情,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是不被鼓勵的。並且跟傳統文化有著巨大的疏離感。

儒家講究入世,講究現世的功名。

講究功和名的標準,很容易造就了人生的標準化。卻很難喚醒內心深處巨大的生命熱情。

我不是說標準化的人生有什麼不好。我想說的是,生命的存在,不止一種可能。

你用巨大的熱情去完成人生贏家的路程,固然很好。

你用巨大的熱情去完成一件不容易被看見的,非常私人的事情也很好。

內卷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我們都在一條跑道上,邊上還有無數直著脖子,揮舞著旗子的人,拼了命似的,要把偶爾偏離跑道的人們喊回去。

跑偏了,就偏了吧。

一萬個人眼中有一萬個哈姆雷特。

一萬個人心中也有一萬種關於自我實現的巨大熱情。

「人生贏家」只是其中萬千選擇中的一種。

生命熱情,說到底,是自我、非常隱秘的。孤獨也好,蒼涼也罷,那終究是私情部分。與旁人無關。

在跑道上跑偏了的那部分人,更值得鼓掌。

因為他們在巨大的文化慣性中,發現了自己內心的熱情。

當你開始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懷揣著什麼樣地生命熱情,才會開始對生命產生悲憫。

這種悲憫,會幫助他們脫離被裹挾著的「內卷」人生。

相關焦點

  • 「內捲化」的時代,我們該如何實現人生躍遷?
    這就是內捲化的一個例子,我們被困在這樣一個低層次的生活裡,不斷自我重複,這就像推磨的驢子,因為被蒙住了眼睛,所以它不停地一圈一圈地拉著磨。它感覺自己是一直在往前走,不斷進步不斷成長,但事實上,它一直在原地打轉。更貼近我們生活的,是日常工作中的「內捲化忙碌」。
  • 「內卷」走紅,你的職場有沒有遭遇「內卷」?
    一段時間以後,公司所有人都付出了比以往更多的工作時間,卻沒有給公司帶來更多的收益,個人薪資水平也沒有提升。從這個角度看,這種努力和加班都是沒有意義和價值的,而沒有其他選擇的「社畜」們卻只能如此。這種風氣蔓延在各行各業,對於很多職場白領來說,想瀟灑地喊出「努力到此為止,我要下班了」不太容易實現。所以,「內捲化」在越來越多的職場青年中得到了共鳴。
  • 考研人,你被「內卷」了嗎?
    社會要進步,經濟要發展,所以「力爭上遊」成為了大部分人的價值觀,也只有拼命讀書,提升學歷,才有更多可能去突破自己的社會階級。了解大家考研的原因,他們是這麼說的: 「因為,世界上最大的痛苦不是失敗,而是我本可以。」 「作為90後,你面對的不僅僅是自己,更是3.45億人的競爭。」
  • 如何避免陷入「內捲化」的系統
    稀缺資源採用排隊的分配方式,浪費了所有人的時間,但結果還是那些資源,是一種典型的「內捲化」;相反,如果採用價高者得的分配規則,認為對自己效用更大,就可以出高價,結果是各方都得到最大效用,但缺陷就是看上去很不公平,有錢能使鬼推磨。當然,公平和效率並非二選一,好的規則可以二者兼得,改變「內捲化」,首先要設計合理的規則。
  • 你是在一個「內捲化」的環境裡嗎
    尤其是女生,很多人都在高考後準備留起長發,努力讓自己變美變好看,這個規定讓她們無法接受。但在「這是傳統」、「往屆的師姐都這麼做了」的規勸聲中,很多學生還是妥協了。每一年,都有新生要求廢除剪髮的規定。但要求駁回這些新生訴求的聲音中,有的就是往屆師姐發出來的。她們覺得,自己在大一的時候已經剪過了,如果後來的人不剪,就顯得很不公平。
  • 2021年廣告投放,4個方向幫你走出「內捲化」
    2021年競價和信息流廣告該如何投放?我們可以梳理出很多詞來,比如:高效、精準、創新等等。這些關鍵詞呈現出的啟示是,未來做廣告投放必須要抓效率抓質量,必須要拋棄以前的「內捲化」。 最近一段時間,「內捲化」突然成為了一個網絡熱詞。
  • 內捲化,讓焦慮開始提速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之前因為某某銀行「諸葛亮都不一定答得出」的總行行長難度考題,我們討論過內捲化()。我看到「內卷」這個詞的頻率已經超過了它的好姐妹可愛美食「花卷」……600分以上考生破30萬-高考在內卷清華學子邊騎車邊用電腦-高校仍在卷天天加班996-職場卷得更厲害
  • 象牙塔陷入內捲化的道場?
    你們都是最優秀的知識分子,如果最優秀的分子喪失了自己的力量,那又用什麼去感召呢?如果出類拔萃的人都腐化了,那還到哪裡去尋找道良善呢?但是內捲化的競爭只是無謂地在消耗人的時間和精力,讓人變得焦慮,逐漸迷失自我,正如內卷(involution)的英文原意一樣,這不是一種進化的狀態,反而是一種「退化「。那麼如何反內卷呢?首先我們要意識到,反內卷反的是什麼?是某一個人嗎?不是,一個人為了更好的生活、更高的地位努力並沒有錯。是學校嗎?
  • 陳瑋:如何防止「內捲化」?
    百度百科對內捲化的描述中,有如下內容:內捲化一詞源於美國人類學家吉爾茨(Clifford Geertz)《農業內捲化——印度尼西亞的生態變化過程》(Agricultural Involution: The Processes of Ecological Change in Indonesia)。
  • 內捲化焦慮
    文官制度讓古代中國人比歐洲人更早知道讀書的價值,即考取功名,升官發財。在古代歐洲,產權限制與階級固化是一脈相承的,土地產權按階級等級分配,被限制流通。在古代中國,階級固化被打破,土地及財產所有權也隨之流通。所以,古代中國比古代歐洲在階級、土地及財產所有權方面都更具競爭性和流通性。但是,為何中國沒有率先走出內捲化?
  • 什麼是內捲化?內捲化的成因是什麼?
    很多人說中國社會的內捲化越來越嚴重了。我們能不能克服內捲化,重新高速發展?1、什麼是內捲化?家裡的孩子考慮98分,結果家長就說了,「我知道你們班的誰誰誰考了一百分,為什麼你才98分?」這個孩子就被迫陷入了內捲化。
  • 程式設計師真的「內捲化」了嗎?如何應對?
    內卷又稱「內捲化」,譯自英語involution,本是社會學術語,指一種社會或文化模式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更高級模式的現象。2020年下半年,有幾張圖片刷屏:有人騎在自行車上看書,有人邊騎車邊用電腦,有人床上鋪滿了一摞摞書……「邊騎車邊用電腦」的同學被稱為「卷王」登上熱搜。
  • 今天你被「內卷」了嗎?心理學:內卷思維的5大表現,你中了幾個
    因此,在英文中,內卷(involution)的反義詞不是外卷,而是進化(evolution)。要解決內捲化,關鍵點在於向外突破。因此,對於群體中的每個人,專注於內部的競爭,只會導致內卷現象的加劇。而要走出內卷,丟棄掉競爭化的思維模式,也就非常重要。內卷思維的五大特點在當下的網絡語境中,內卷也不再局限於一個經濟學用語。它被用來描述我們生活中大多數的情境。
  • 職場人修煉三種能力,告別職業內捲化,助你前程無憂
    當前時髦的講法就是大家步入了職業內捲化狀態。簡而言之,活越幹越多,越幹越粗,工作幹了很多,卻絲毫沒有效率和長進,職業能力也沒有本質的提升。為了能夠有效規避這類困惑,避免進入這個誤區,建議各位職場人士一定要培養好以下3種能力:1、創新突破的能力。
  • 特觀察|「打工人」對抗「內捲化」的三種方法
    最近,「打工人」和「內捲化」這兩個詞成為熱點,在當下的網絡語境裡,它們其實在說同一件事:勞動者不得不付出更辛苦的努力,卻依然無望改善自己的處境。很多嚴肅的學者也加入到這場全民大討論中,讓我們拓寬了對這個熱點問題的理解。什麼是內捲化?
  • 最近很火的「內捲化」,用英文怎麼說?
    「內捲化」一詞源於美國人類學家吉爾茨《農業內捲化》(Agricultural Involution)。根據吉爾茨的定義,「內捲化」是指一種社會或文化模式在某一發展階段達到一種確定的形式後,便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象。
  • 如何走出這樣的怪圈?
    如今,期末考臨近,我們要如何走出這樣的怪圈呢?我們接著往下看!如何走出怪圈如何走出怪圈——學生自勉篇作為學生,若想走出這樣的怪圈,自己必須要認真對待此事,否則,別人給你再好的意見也難以奏效。【6】如果你能體會到優秀的學習方法,或許能增強你對學習的信心。接下來,老穆就通過一個事例,告訴你,只要你能掌握學習的方法,成績提高就很容易了。
  • 什麼叫做「內捲化」
    「內捲化」這個詞,最近頻繁出現在我們的眼前,許多人常常這個詞用來形容各類競爭環境惡化、個人發展受限等情況——但是這個「內捲化」的詞,比較難去「顧名思義」,完全不具備博大精深的中文的內涵,既不形象又不形聲,有點像「形上學」一樣讓人摸不著頭腦。
  • 社會內捲化:越努力過得越不好?
    第二年,所有人發了兩篇,結果大家還是只得了一萬。因為學校的錢是個定數,沒有增加。就像清北每年招生人數沒有增加,增加的是所有人的努力。第三年所有人發了三篇,所有人還是只得了一萬……n年後,大家每年發n篇論文,年終分紅還是1萬。高考也是如此。第一年,大家學習八小時,有個別同學學了十小時,他考上了清北。
  • 什麼是企業內捲化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什麼是內捲化?百度了一下,百度詞條對內捲化的解釋是:內捲化,指一種社會或文化模式在某一發展階段達到一種確定的形式後,便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象,也叫過密化。這一概念最早是用來研究爪哇的水稻農業。在殖民地時代和後殖民地時代的爪哇,農業生產長期以來原地不動,未曾發展,只是不斷地重複簡單再生產。不能提高單位人均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