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花錢、不費力:30個居家感統小遊戲,帶娃很容易(中)

2020-09-03 康語兒童言語康復

​​在《不花錢、不費力:30個居家感統小遊戲,帶娃很容易(上)》中,我們總結了兒童感覺統合失調的5大表現,並分享了10個居家感統小遊戲,從訓練目的、訓練要求、難度設置和幫助給予,四個方面為家長朋友做了詳細分解。

今天,康語將繼續和大家分享10個小遊戲~


方法11:能推「趣怪球」至1米外的指定地方(2-3)

訓練目的:發展社交能力及手眼協調能力(目測物體的速度的能力、反應能力),發展大運動——手部肘關節和手臂的活動能力。

訓練要求:孩子和家長分別站在1米的距離內,相互推、接「趣怪球」。必要時要有另一成人協助孩子的動作。

難度設置:a 在一定範圍內接球;b 聽從口頭指令去把球撿回指定地點。

幫助給予:儘量讓孩子在一定範圍內自己接球,必要時給予口頭提示或身體指導。如果孩子對指令沒有反應,需要加以身體指導及口語提、手勢提示。


方法12:能在協助下對牆推球和接球(2-3)

訓練目的:手臂的運動能力/手眼協調

訓練要求:讓孩子雙手抱著中型球,頓在地上用雙手把球往牆角推。

難度設置:a開始時離牆的距離要在一步以內;b逐漸拉大離牆的距離,並要求孩子藉助牆壁的反彈力接住彈回來的球。

幫助給予:手把手的身體協助;逐步撤銷。


方法13:能推著物體向前走2-3米(2-3)

訓練目的:發展大運動——手臂推的能力;因果關係的概念;手、眼和腿的動作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把會發聲的「鴨子杆」或類似的玩具放在孩子的手裡,讓他向前推行。

難度設置:a 繞大圓桌子; B繞2張距離1米左右的凳子; C繞3-5張不同距離的凳子(注意凳子擺放的距離要足夠孩子和「鴨子杆」通過)。

幫助給予:身體指導(即手把手地教)並不斷地用口頭提示和身體接觸來提示孩子看前面的玩具的運動軌跡,給孩子模仿玩具發出的聲音;轉彎時告訴孩子正在轉彎並用手糾正、幫助他轉彎的方向。


方法14:拉物走2-3米(2-3)

項目要求:在一會發聲玩具車上系一條約50公分長的繩子,在繩子上纏一個圈套在孩子的手腕上,讓孩子拉著往前走。

難度設置:a 繞大圓桌子; B繞2張距離1米左右的凳子; C繞3-5張不同距離的凳子(注意凳子擺放的距離要足夠孩子和車子通過)。

幫助的給予:手把手,並不斷用語言提示看身後的車子的運動軌跡及前方要走的方向;


方法15: 單手投中型球(2-3)

訓練目的:手眼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站在一定的距離外把球單手投入球籃中。

難度設置:a只在半步的距離外嘗試;b在1米左右的距離外把球投入球籃;c投5次有3次中為通過。

幫助給予:1 開始時給予足夠的身體協助並鼓勵孩子獨立嘗試;2 只在孩子犯規時給予口頭提示。


方法16:能把靜止的球踢向前方 1米遠的距離(2-3)

訓練目的:發展大運動——腿的伸展能力,發展眼、腿的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把一直徑10公分左右的軟球放置在孩子跟前,讓孩子踢球。

難度設置:a.踢向前方1米遠的距離;b 踢向前方1米遠距離的物體。

幫助給予:a.口頭提示+身體指導+語言提示;b 身體指導;c 偶爾的身體指導+語言提示。


方法17:能彎腰左右腿交替鑽過呼啦圈(2-3)

訓練目的:肢體運動及平衡能力的控制。

訓練要求:給孩子一個大號的呼啦圈,示範給他/她看如何雙手分別握著呼啦圈兩邊並把它放在正前方的位置。彎下腰,然後把一隻腳跨入呼啦圈,接著跨入另外一隻腳。

難度設置: a開始時把呼啦圈放低一點,並且幫助孩子握著呼啦圈;b高度稍微調高,要求孩子自己拿呼啦圈,必要時給予幫助,c要求孩子雙腳跨入後轉動雙手把呼啦圈由後往前翻轉到跨入前的位置(在身體的正前方)。

幫助給予:1.如果孩子拒絕遊戲,可以多做幾次練習,並且邀請孩子一同參與遊戲;2.注意確保孩子的安全,在每一需要的環節給予適當的身體和口頭幫助。3.及時鼓勵和表揚孩子。


方法18:坐在童車上被推,能保持雙腳在腳塔上(2-3)

訓練目的:發展大運動——腿的控制能力、雙腿運動時的協調能力、雙腿肌肉的控制能力。

訓練要求:把孩子放置在童車上(童車的選擇要以孩子坐下後,臀部、膝蓋及腳踏三點的角度約為45度的車子為宜),家長在後面推動車子。輔助用品:改良的魔術帶。

幫助給予:1.身體指導並控制好車頭轉彎的位置;2.儘量讓孩子自己嘗試。


方法19:會走s型的線段(2-3)

訓練目的:空間概念,肢體的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在地上用不粘膠粘出一條s型線段,讓孩子從一端走到另外一端。

幫助給予:1.開始時可站在孩子的前面拉著他/她的雙手引導他/她往前走;2.也可以站在孩子的後邊,讓他/她推著一個手推玩具沿著線段向前走;3.鼓勵孩子自己往前走,並在另外一端放一個玩具或小食品來獎勵孩子的成功嘗試。如果孩子因為見到獎勵物而不配合訓練,則可以等孩子完成了路線後拿出神秘獎勵物獎勵給他/她。


方法20:坐上大龍球

訓練目的:改善身體協調不良,增強重力感的控制能力,建立和刺激前庭機能對多動和身體協調不佳的孩子有較大的幫助。

訓練要求:協助孩子坐在大龍球上,指導者可以放手,只要協助保持大龍球的穩定即可,鼓勵孩子用屁股力量作上下躍動。孩子要作前後、左右搖晃時,指導者可以用手握住孩子雙手,以協助孩子保持身體的平衡。


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不花錢、不費力:30個居家感統小遊戲,帶娃很容易(下)
    在《不花錢、不費力:30個居家感統小遊戲,帶娃很容易》上篇和中篇中我們分享了20個小遊戲,本文是終篇,將繼續分享10個小遊戲。如果你覺得哪幾個遊戲對孩子特別受用,可以評論區交流~方法21:治療球—坐姿動作(2-3)訓練目的:平衡調整力、保護反應、肌力、協調、速度等。
  • 不花錢、不費力:30個居家感統小遊戲,帶娃很容易(上)
    注意力不集中,好動不安,無目的地跑來跑去,情緒暴躁,組織和技巧性活動能力差,膽小愛哭黏人,丟三落四,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動作不靈活,手腳笨拙,容易摔跤,繫鞋帶、扣扣子、跳繩有困難,說話晚,吐字不清,粗心大意,讀書跳行漏字,寫字顛倒......孩子出現以上種種表現,通常會被告知:感統失調,需要感統訓練
  • 不花錢、不費力:30個居家感統小遊戲,帶娃很容易(上)
    注意力不集中,好動不安,無目的地跑來跑去,情緒暴躁,組織和技巧性活動能力差,膽小愛哭黏人,丟三落四,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動作不靈活,手腳笨拙,容易摔跤,繫鞋帶、扣扣子、跳繩有困難,說話晚,吐字不清,粗心大意,讀書跳行漏字,寫字顛倒......孩子出現以上種種表現,通常會被告知:感統失調,需要感統訓練!那什麼是感統失調?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大意、怎麼辦?----感統居家訓練(三)
    「看反了」,是視覺失調標誌性的行為二、日常居家視覺訓練小遊戲1、找東西(1.5-2.5歲)讓孩子在圖中去尋找各種指定的蟲子2、找不同(2.5-3歲)適用群體:注意力不集中、眼神不聚焦、喜歡發呆、視覺分辨能力弱的兒童
  • 10個感統訓練的居家小遊戲,你家玩過幾個?
    大家好,我是楊楊媽,首先感謝大家的支持,有很多媽媽看了前面關於感統方面的文章,都在問有沒有什麼家裡就可以玩的感統訓練遊戲,今天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平時在家玩的幾款小遊戲,既可以輕鬆陪孩子,又能有效的訓練感統方面的小缺陷。
  • 10個感統訓練的居家小遊戲,你家玩過幾個?
    大家好,我是楊楊媽,首先感謝大家的支持,有很多媽媽看了前面關於感統方面的文章,都在問有沒有什麼家裡就可以玩的感統訓練遊戲,今天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平時在家玩的幾款小遊戲,既可以輕鬆陪孩子,又能有效的訓練感統方面的小缺陷。
  • 感覺統合能力發展的四大階段:4個小遊戲,帶娃在家做感統訓練
    階段四、高級感覺統合此階段(7~10歲)的顯著特點為大腦發y速度開始減緩,但運動技能與生理技能仍然處於不斷發展完善的狀態。四個小遊戲,在家做防滑係數較高的款型)。遊戲玩法:讓孩子趴在地上,將皮球擺於離牆壁大約30公分左右的距離。之後讓他們將手臂抬起,開始推球動作。
  • 在家就能玩的感統小遊戲+3個實用技巧
    在家就能玩的感統小遊戲+3個實用技巧2020-06-17 15:56:34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平時在家,你會給寶寶進行感統訓練嗎  1、觸覺小遊戲  觸覺小遊戲,其實就融入在我們照顧寶寶的過程中。哄睡時的輕拍、輕撫,擁抱時的揉背貼臉,洗澡時用沐浴海綿擦拭身體,都屬於感統訓練的一部分。寶爸寶媽也可以嘗試讓寶寶在不同質感的地毯上爬行,或者把玩不同觸感的玩具,來促進觸覺發育。
  • 孩子總是寫反字,左右不分?是「感統失調」,用這5個小遊戲解決
    有一些父母總覺得孩子寫反字是因為左右不分,但其實真正的原因並非如此。雖然說,左右不分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向充滿困擾的事情,也有研究表明,30%的人再區分左右的時候要比區分上下多花12秒的時間。 因此,父母在對待孩子左右不分的時候總是不以為意,覺得孩子是因為還小,等孩子長大後自然就會辨別了。
  • 孩子好哭、黏人,也許是被大部分家長忽視的「感統失調」(一)
    看過《不可思議的媽媽》節目的朋友,可能都記得節目中的小若嫣(貝拉拉),雖然長得乖巧可愛,但是十分「黏人」。在整個節目中,小若嫣除了找媽媽,就是在哭,讓不少家長都感嘆:怎麼會有這麼黏人、怕生的小朋友?感統失調並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病症,大部分感統失調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腦和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出現了障礙,使得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行為問題,比如: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控制能力差、粗心、好動等,以至於無法完成正常的學業。
  • 4個感統訓練小遊戲,提升寶寶的整體協調能力
    姐妹們,你們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孩子:不愛讓人觸碰她們的身體,一洗澡或一做撫觸就哭鬧?動作不協調,走路愛摔跤、手腳比較笨拙等?說話吐字不清,都2歲了還不能說出完整的句子?而早期有意識的幹預,能夠訓練寶寶的大腦和身體的協調性,避免孩子感統失調,同時也能體現出我們作為一名月嫂(育嬰師)的專業性。今天分享的這4個小遊戲,就能幫助訓練寶寶的感覺統合能力,姐妹們平時可以多帶著寶寶玩一玩。
  • 兩個簡單好玩的感統小遊戲
    今天為大家介紹兩個簡單又好玩的小遊戲,家長們趕快學起來,對孩子感統訓練幫助真的非常有效。然後,給孩子團一張大一點的紙球或者輕一點的皮球(太大太硬的球可能會碰壞門另一邊的家具)。讓孩子站在一定距離外,把球扔進門框的洞裡。根據洞的大小,賦予每個洞不同的分數,可以和孩子比賽,看誰最後得到的分數高。
  • 孩子為什麼要爬行(三)?| 感統科普
    上一篇文章中說到,真正的感統基礎就是從爬行開始,爬行幫助我們鍛鍊了好多能力的基礎。因為爬行的視角比較低,要看遠看近,頭要抬起來,眼球肌肉被鍛鍊到,未來的視覺空間和視覺聚焦能力會被提升,就不容易寫反字(例如8字躺著寫,4字倒著寫)、不容易跳行漏字、不會看一筆寫一划、寫了十遍還不認得這個字、不會寫字很慢、不會抄題抄得很慢、抄到最後跳到哪裡去都不知道。
  • 寶寶愛哭、黏人不用愁,幾個遊戲就搞定:「感統失調」居家訓練二
    繼上一篇《感統失調的分類及形成原因》,後期將持續分享:針對幼兒感統失調,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居家環境進行鍛鍊及調整。今天分享的內容為:「觸覺失調」的居家訓練小遊戲一、觸覺感官介紹觸覺是分布於全身皮膚上的神經細胞接受來自外界的溫度、溼度、痛感、壓力、震動的感覺。觸覺系統是人體最早開始的感覺系統。
  • 這2個最不起眼的感統小遊戲,對娃的好處竟然這麼多!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家裡的走廊有什麼作用呢? 其實這個空間和臥室、廚房、客廳相比,顯得有些雞肋,又有點不起眼,所以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兩個小遊戲,把這個小空間利用起來,成為非常棒的早教空間。
  • 家玥月嫂推薦:4個感統訓練小遊戲,提升寶寶的整體協調能力!
    說話吐字不清,都2歲了還不能說出完整句子?……如果你遇到過這樣的孩子,且確認孩子沒有任何疾病的症狀,那麼你就要注意了,這很可能是「感統失調」的結果,一定要提醒寶爸寶媽注意。比如,不愛讓人觸碰身體,很有可能是觸覺發展不良;動作不協調,走路愛摔跤、手腳笨拙,是本體感失調;吐字不清、語言表達能力差,很可能聽覺發展失衡。而早期有意識的幹預,能夠訓練寶寶的大腦和身體的協調性,避免孩子感統失調。
  • 5個在家就能做的感統訓練小遊戲
    今天為爸媽們推薦幾個簡單的感統小遊戲,不妨在家裡和孩子一起試試看,驚喜隨時都會出現哦!1.小狗爬呀爬,過橋找媽媽用地墊在家裡的客廳拼出一座「橋」,讓孩子學小狗的樣子,雙手和雙膝著地,爬行過「橋」,去尋找站在「橋」對面的媽媽。
  • 10個預防兒童感統失調的小遊戲,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感統失調,意味著孩子的大腦對身體各器官失去控制和組合的能力,從而會在不同程度上削弱孩子的認知能力和適應能力,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和身心健康。而0-6歲,是預防兒童感統失調的最佳時期。所以老嶽在此特別呼籲這部分兒童的家長,請你們一定要儘早關注到這一點,並積極行動起來,通過一些適宜的遊戲訓練,幫助孩子有效預防感統失調。
  • 嚶智優分享六個感統小遊戲在家玩,訓練孩子手眼協調與注意力
    但是每每想到兒時的小遊戲,我們都會嘴角泛起笑容。 伴隨孩子們度過整個童年的是遊戲跳皮筋、打彈弓、老鷹捉小雞、捉迷藏......不用擔心臟,不用擔心累,一玩可能就是一天。 然而大家知道嗎,二三十年前的童年遊戲,竟然都是實打實的「感統小遊戲」。
  • 感統遊戲|訓練孩子的同時促進親子關係,爸爸媽媽們確定不學?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不能控制情緒,不喜歡上學……孩子沒有學習動力家長陪作業,怒吼,苦不堪言你覺得孩子是多動症?你覺得孩子是故意不認真?或許只是你誤會了孩子這其實是因為感統失調!現代化都市家庭中,感統失調的孩子高達85%以上,其中約有30%的孩子為重度感統失調。我們人體實際上是有七個感官系統而並非五個,這七個感官系統分別是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前庭覺、本體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