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倫藥業寒冬「渡劫」 何破業績市值尷尬?

2020-12-19 首條財經

作者: 陽山

來源:首條財經——首財研究院

2020年9月8日上午10時,一個歷史性時刻。

全國抗擊新冠表彰大會召開。與鍾南山等專家一同刷屏的,還有科倫藥業等責任企業。

疫情期間,科倫藥業持續扮演抗疫先鋒。總經理劉思川帶領團隊協調各方資源,全力保障醫療物資供應,累計捐資超4000萬元。

大愛擔當,值得肯定。尤其是面對市場寒冬、自身業務重壓時。

回望2020年,科倫藥業過的不輕鬆。

傳統大輸液市場,寒冬未解。半年報看,「三巨頭」科倫藥業、石四藥和華潤雙鶴業績齊降。

01淨利大降7成 王者寒冬與回暖

8月30日晚間,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倫藥業」)發布2020年半年報:營收約72.31億元,同比下降18.95%,基本每股收益盈利0.14元,同比下降72.5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2.03億元,同比下降72.15%。報告期末公司總資產308.97億元,較上年度末減少1.87%;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資產128.82億元,較上年度末減少2.32%。

據媒體統計,化學製藥行業已披露半年報個股平均營收增長率-5.86%,淨利潤增長率為6.30%。

何以降幅大超行業水平?

科倫藥業表示,主要受新冠影響,醫療機構非疫情科室未正常開展診療工作,導致公司輸液產品銷量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隨著疫情好轉,預計公司三季度輸液產品銷售逐步恢復正常。另一方面,公司新品持續放量,營收、毛利分別同比增長22.9%、21.86%。

客觀而言,疫情確實對藥企非疫業務影響巨大,尤其是大輸液行業。

廣東佛山市禪城中心醫院執行院長胡航表示,疫情期間患者就醫量減少,間接導致對輸液等醫療用品需求下降。日常線下問診量在8千人次到1萬人次左右,疫情降約一半。

一葉知秋,行業寒冬可見一斑。

但疫情也是一顆試金石,顯示企業抗風險力強弱。

同行競品華潤雙鶴也出現了業績下滑,但降幅小的多: 營收約41.47億元,同比下降14.77%,淨利潤5.54億元,僅下降13.19%。

另一競品石四藥,收入17.83億港元,下降23.3%,淨利2.47億港元(約2.17億元人民幣),同比減少54.9%。

由此看,科倫藥業依然是營收王者,但淨利相差華潤雙鶴一倍有餘,甚至還少於石四藥,而後者營收僅為科倫藥業的四分之一。

不過,也有利好跡象。

今年一季報顯示:科倫藥業營收35.38億元,同比下滑17.5%,淨利潤0.22億元,同比下滑93.48%。即其二季度淨利接近2億元,回暖明顯。

同時,科倫藥業前三季度業績預告稱,三個季度淨利在41142.16萬元至59427.56萬元,同比降幅55%至35%,環比回暖行情將得到持續。

但這份可貴回暖,能否有效提振信心,得到認可,仍有待觀察。

8月31日收盤,科倫藥業股價微升1.06%至27.74元/股,截至9月14日11點30分,科倫藥業股價23.27元/股,市值334.78億元。

有股友在股吧吐槽「玩了8個月就一次漲停,還是0.1秒的」。「大盤強力反彈,科倫竟然紅不了。說明醫藥板塊整體弱,科倫更是弱者」。

02吃雞VS喝湯 業績市值尷尬 三輪戰略受阻

看看業務處境,上述觀望不滿情緒有邏輯基礎。

大輸液,是醫藥行業五大重要製劑之一。大輸液板塊起家的科倫藥業,也是目前中國輸液行業品種最齊全、包裝形式最完備、產業鏈最完善的醫藥企業之一。

然王冠背後,隱憂同樣不少。

2018年,科倫藥業推出股票激勵計劃。2019年考核目標是:以2017年淨利為基數,2019年淨利增長率不低108.40%。

實際表現相差甚遠。

2019年,科倫藥業全年營收176.36億元,同比增長7.8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38億元,同比下降22.68%。

今年上半年,科倫藥業輸液產品營收37.93億元,同比下降26.76%;非輸液產品收入32.52億元,同比下降11.36%。

現在有多尷尬,曾經就有多風光。

2010年6月3日,科倫藥業上市,發行價83.36元。之後股價持續上漲,2010年11月30日盤中達到最高價166.49元,市值突破300億元,一度與恆瑞並稱藥界雙雄。

然隨後,股價震蕩,出現滯漲。10年起伏目前市值仍停留在300多億元。甚至有投資者吐槽,收益甚至不如銀行活期。

而當初市值體量相似的恆瑞藥業,已漲幅10多倍,截止9月14日11點30分,股價92.02元,市值4883億元,穩居醫藥界一哥。

相似起跑線。一個吃雞,一個喝湯,令人唏噓。

但這不是市場偏心。

2010年,科倫藥業營收40.26億元、淨利6.61億元;2012年,淨利10.8億元;2019年營收176.36億元,淨利10.22億元;2010年,恆瑞醫藥營收37.44億元、淨利7.24億元,2019年營收232.89億元,淨利53.28億元。

可以看出,兩者曾經淨利不分伯仲,科倫營收規模還要大過恆瑞。然9年後,恆瑞淨利擴容超7倍,而科倫雖營收增長4倍,但淨利增加不足一倍。

今年上半年,恆瑞醫藥營、利分別增長12.79%、10.34%。升降之間,差距仍在加大。

如此業績成長性,怎不讓市場用腳投票。

何以有如此尷尬之差?逐本溯源,與兩者發展戰略不無關係。

回到十年前,恆瑞開始加大醫藥創新,科倫持續規模打法。可以說,1996年成立的科倫藥業,算是大輸液領域的後來者。之所以成為王者,離不開強悍擴張。2003年到2009年間,公司先後花費1.5億元併購13家公司。2009年底,這13家公司的銷售收入已達14.62億元,佔科倫藥業總收入的45%。2010年上市後,規模動作不斷,收購桂林大華等企業,重金投產川寧原料藥。

但伴隨激進擴張,問題也隨之而來。

2012年年報顯示,科倫全年收入59億元,同比增長14%;輸液業務51億元,增長10%,增長低於預期。

2013年5月3日,董事長劉革新、副總經理潘慧等6名高管被警示。緣由是,2011年科倫藥業使用4.26億元超募資金,收購了崇州君健塑膠有限公司100%股權,但在收購事項中,公司沒有真實準確披露交易雙方關係。君健塑膠實際出資人為四川惠豐投資,而惠豐投資的實際出資人則主要是公司和科倫集團(公司實控人劉革新控制的企業)員工。

另一方面,重金打造的抗生素全產業鏈,進展也不順利。

國盛證券研報顯示:2011年3月,科倫宣布擬投資39.9 億元建設「伊犁川寧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萬噸抗生素中間體建設項目」;2014年增資,整個項目投資達65億。至今,川寧整個項目總投資已超70億,其中環保投入接近20億。

同花順財經曾分析認為,根據科倫藥業此前規劃,川寧項目全部達產後可實現年銷售收入68億元,淨利率達到20%,利潤14.84億元。但表現不乏波折。早期因工藝、環保等原因,遲遲不能大規模生產;好不容易釋放增量,又錯失紅利、行業競爭加劇,硫氰酸紅黴素等價格戰拉低了收益表現;2020年上半年川寧淨利7200萬,價格雖然回升,但大部分老客戶還是執行的老合同,利潤增長幅度不大。

面對發展瓶頸,科倫藥業也痛定思痛,加大了研發創新力度。

2019年,科倫藥業研發投入13.51億元,同比增長21.24%,佔銷售收入比重7.66%。

2020上半年年,科倫藥業研發投入7.69億元,同比增長15.48%,佔銷售收入比重達10.37%。

真金白銀換來不俗成果。2017-2019年,科倫藥業實現41項仿製藥連續獲批上市,16個品種通過一致性評價,2個品種創新藥物開展中美臨床研究,新一代腫瘤免疫藥物A293獲批臨床,首個創新藥物A167完成關鍵II期臨床療效評估。

2020年共有12項藥物獲批上市。其中,奧硝唑片和頭孢拉定膠囊通過一致性評價。13個創新藥物品種也進入臨床階段,主要涉及惡性腫瘤、自身免疫等重疾領域,下半年還計劃推進14個臨床研究品種。其中,PD-L1單抗A167關鍵II期臨床研究處於數據清理階段。

疫情重壓,仍能強研發值得肯定。不過,是否有些"補課"意味、後知後覺,則值得考量。

首先,相較一些頭部企業,投入還是差點意思。

以恆瑞醫藥為例,今年上半年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16.48%。

另一方面,相比仿製藥的捷報頻頻,在研創新藥仍沒成功上市者,甚至還沒有進入臨床三期的創新藥。且不少在研創新藥與恆瑞、齊魯、天晴、石藥等存在重疊,能否搶的先機、後續效果比拼如何,值得考量。

公開信息顯示,科倫藥業已形成「大輸液+川寧中間體+製藥」三輪驅動戰略。但實際表現,沒那麼光鮮。

03多少騰挪空間 缺不缺錢?

換言之,科倫藥業仍處最較勁的突圍階段。能否寒冬渡劫,資金流是關鍵要素之一。

這似乎又觸動了痛處。

截至2019年末,科倫藥業短期借款31.75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52.44億元,其他流動負債12.12億元,長期借款8億元,應付債券13.45億元… …

資產負債率持續高企。2017年——2019年末,其合併資產負債率分別為57.19%、55.85%、55.83%。2020上半年再升至56.6%。

速動比率、流動比率分別為0.68、0.96,分別低於1、2,公司短期償債能力較弱。

2019年,其負債合計174.89億元,而公司全年的營收只有176億元。全年利息支出達5.85億元,超淨利一半以上。

負債這麼高,有錢還嗎?

數據顯示,2020上半年,科倫藥業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為8.91億元,遠大於企業淨利。

細觀現金流量表,不乏「拆西補東」,邊還邊借。

2019年7月8日,科倫藥業發布《2019年度配股公開發行證券預案》稱,按照每10股配售不超1.4股的比例,向全體股東配售,募集不超20億元資金,其中15億元將用於償還有息債務,另外5億元將用於補充流動資金。股東若想參與需按時間進行配股,若不想參與最好提前賣出。因為配股完成後,股價將除權處理。

這就意味著,如果投資者持股不配股,將面臨較大損失。

業內人士指出,配股雖是上市公司常見的融資方式,但常不被投資者看好。所謂配股,即向全體股東發行新股,有強制融資意味。之前,浪潮信息就因配股事件被砸至跌停。

不過,看看上述負債壓力,科倫又有多少騰挪空間?想來也有不少無奈急迫。

問題在於,科倫藥業到底缺不缺錢?

捉襟見肘時,其竟大手筆分紅了。

2019年報顯示,科倫藥業預計現金紅利總額為602,652,960元。

客觀而言,10億利潤分紅6億,不算太誇張。只是面對近6億的利息支出,這錢拿的是否燙手?多少還點,不香嗎?

還有爭議點。

2013年至2018年,科倫藥業的銷售費用分別為8.87億元、10.49億元、10.28億元、12.54億元、30.74億元和59.87億元,佔營收比例分別為12.98%、10.65%、13.24%、14.64%、23.88%和36.61%。

2018年,科倫藥業擁有808個銷售人員,這意味著,平均每人每年要花銷售費用741萬元,開發維護市場要花675萬元。

2019年巨額銷售費再刷眼球,全年高達65.5億元,其中市場開發與維護費57.25億元。可謂豪橫。

一手配股融資,一手豪橫分紅、撒錢營銷,科倫藥業這是再演哪出?到底缺不缺錢?

截至2019年末,科倫藥業其他應付款中包含近30億的應付市場開發和維護費。

如此看,科倫藥業還是很缺錢的。

企查查顯示,截至2020年7月25日,科倫藥業實控人、董事長劉革新的股權質押超過57.68%。前任副董事長潘慧股權質押64.37%... …。

專家表示,股權質押是股東一種正常的融資行為,但也存在一定風險。

比如可能暴露股東本身的財務問題;影響公司的形象和生產經營,進而影響股價;還會影響公司股權結構的穩定性或實控人的變更等。

2020年2月,科倫藥業公告:二股東潘慧所持部分股份遭司法劃轉。

對此,有投資者在投資平臺提問,公司二股東資金鍊斷裂導致其持有股份被國資委劃轉,具體原因及影響」。科倫藥業回復,「為股東個人事項,與公司無關。」

04雙殺與雙擊

是否有影響,留給時間作答。

可以確定的是,對於科倫藥業亦或劉革新、劉思川而言,前路危機並存。

2020年2月5日,科倫藥業2020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資券由上海銀行發行,成為全國首家發行疫情防控債券的上市公司。該筆債券票面利率2.90%,創下2017年以來AA+評級民營企業發債最低票面利率。

這對急需補血的科倫藥業而言,無疑雪中送炭。加之後續市場回暖,其短期業績回升是大概率事件。

但長期看,黑天鵝效應仍在。

專家表示,科倫藥業能否打破業績、市值尷尬,基本盤來自大輸液,預期差來自川寧的業績釋放和創新藥進程。如果三者成功崛起,不乏力臂狂瀾的戴維斯雙擊表現,反之,則可能陷入雙殺境地。

2019年,科倫藥業營收超176億元,50%以上收入來自大輸液業務。另外兩架馬車仍需時間沉澱時,該傳統業務能否穩健,重要性不言而喻。

拋開疫情短期影響,大輸液行業洗牌早已在路上:部分省市今年已對輸液類藥品和醫療器械試點集採。業內人士表示,大輸液行業淨利率普遍較低。如輸液類藥品和醫療器械集採在全國範圍內大範圍實行,將對相關公司產生較大業績壓力。龍頭企業無疑影響更大。

對王者科倫藥業而言,這自然不是好消息。

顯然,相比純粹的大輸液公司,以輸液業務為發展基礎,向其他醫療服務和醫藥創新領域延伸,這樣的公司才更具市場競爭力。

換言之,科倫藥業的上述三駕馬車有其戰略基礎。問題在於,如何讓具體戰術更高效、高質。醫改大潮滾滾,格局重塑、市場血拼,不會給從業者多少試錯、摸索機會。於王者而言,更是如履薄冰。往期的規模、經驗、模式等反而可能是其升級革新的絆腳石。

一句話,曉喻新生,不是輕鬆話題,也是最有價值話題!能否寒冬渡劫,是逆境突圍,還是繼續下墜,首條財經將持續關注。

本文為首條財經原創

相關焦點

  • 科倫藥業質押配股 銷售費新高 劉革新到底缺不缺錢?
    細觀之下,除了業績不佳,配股「圈錢」、銷售費用高企、股東質押等黑天鵝因素,一起醞釀了這次利空情緒。一方面,諸多不確定性堆積,預示著科倫藥業問題複雜性;一方面,研發力量的可圈可點,創新藥的利好不斷,又讓市場看到其改變的可能性。劉革新該如何握住這個關口呢?
  • 中美「雙報」 科倫藥業創新生物抗癌藥獲批臨床
    新京報訊(記者 王卡拉)4月9日,科倫藥業發布公告,子公司四川科倫博泰生物醫藥開發的「注射用SKB264」抗體偶聯藥物(英文縮寫「ADC」)獲批臨床試驗。去年8月,該藥獲美國食藥監局(FDA)批准開展臨床試驗,目前已在美國啟動臨床研究。這是科倫藥業第二個實現中美「雙報」的創新ADC藥物。
  • 科倫藥業削減吉林科倫產能
    科倫藥業(002422)公告,將提前解除與吉林康乃爾藥業有限公司的大輸液廠租賃經營協議,由吉林康乃爾100%控股的吉林科倫將不再為科倫藥業提供產能。  科倫藥業介紹,國家醫改政策的不斷深度調整,以及國家藥品招投標制度的影響是其削減吉林科倫的原因;此外,公司全國產業布局已初步建立。
  • 科倫藥業跨國擴張輸液業務
    科倫藥業(002422)13日公告,公司擬由全資子公司科倫國際發展有限公司在哈薩克斯坦使用自有資金出資184.03萬美元與香港陽光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及哈國兩名自然人Merey Slamulytey和Ermek Moldakappasov共同合夥在哈薩克斯坦出資設立有限責任合夥企業「科倫KAZ藥業有限責任公司」。  據介紹,新公司主要從事大輸液、小水針和粉針在哈薩克斯坦的生產和銷售。
  • 科倫藥業:產品線不斷豐富 組織架構調整及股權激勵促進提質增效
    報告期內,科倫藥業多個產品獲批上市及申報生產,仿製藥一致性評價以及新產品研發工作有序推進。 科倫藥業表示,報告期內公司業績變動主要系疫情影響下輸液和非輸液產品銷量下降、原料藥和中間體價格變動、研發投入增加以及疫情捐贈支出增加等因素影響。其同時在中報中表示,下半年將持續推進管線建設與評估、優化在研項目整體管控,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保證公司可持續發展。
  • [中報]科倫藥業:2010年半年度報告
    - 8 -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半年度報告 第五節董事會報告一、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情況(一)報告期內經營情況回顧報告期內,在公司董事會的領導下,公司管理層全力組織生產,努力推進輸液軟塑化進程,提高產品質量,強化研發能力,實施項目投資,完善公司治理,取得了良好的經營業績。
  • 科倫藥業上半年新藥收入同比增長22.90% 近期股價創半年新高
    科倫藥業(002422.SZ)日前發布2020年中報,儘管受新冠疫情衝擊上半年整體業績有所下降,但科倫新藥板塊銷售金額9.22億元,同比增長22.90%,而下半年預計還將有3-5項新產品獲批上市,顯示了科倫藥業在研發創新上的持續投入正進入密集收穫期。
  • [公告]科倫藥業:2018年度環境報告書
    總部辦公大樓_副本1.1 科倫藥業概況 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科倫藥業,SZ002422)創立於1996年,總部位於天府之國四川成都。1.2 科倫藥業文化內涵 科倫藥業秉持「科學求真,倫理求善」的企業宗旨,「科學求真」推動著科倫藥業不斷成長壯大,而「倫理求善」推動著科倫人履行社會責任。
  • 科倫藥業:兩個品種通過一致性評價,專科製劑持續推進
    截止目前,科倫共有3個品種通過一致性評價,6個產品的補充申請獲CDE受理,後續還有多個品種進行BE中,各品種進度均位於國內前列,一致性評價工作穩步推進。  科倫為首家通過西酞普蘭一致性評價的企業,另有5家完成備案,人福、西南藥業完成BE,暫無其他廠家提交一致性評價申請。另外,科倫的膠囊劑型已申報獲得受理,後續有望快速獲批。
  • 科倫藥業重磅達泊西汀獲批上市 風起雲湧中堅守創新可大為
    艾時達的上市標誌著科倫藥業正式進軍男科疾病領域,在守護健康之路上,又增添了一道強防線,為「健康中國」助力,為更多患者服務。同時,科倫藥業還布局了一系列治療男性性功能障礙、前列腺疾病的產品以及高端速釋新型給藥途徑產品,為推進男性健康發展按下「加速鍵」。
  • 陳光明旗下公募基金再次重倉,科倫藥業新一輪集採壓力或增
    科倫藥業證券部工作人員表示。科倫藥業在今年上半年曾被熱炒,公司股價亦走出一波較為強勁的行情,從年初18.92元/股的年內低點一路漲至4月初的逾30元/股。更讓人意外的是,科倫還受到了由公募大佬陳光明掌舵的的明星基金—睿遠成長價值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的青睞。
  • [發行]科倫藥業(002422)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一)
    四、發行人於 2003 年 12 月 31 日與湖南科倫製藥有限公司發生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於 2006 年 12 月 31 日與四川新元製藥有限公司、四川科倫藥用包裝有限公司、四川珍珠製藥有限公司、黑龍江科倫製藥有限公司、山東科倫藥業有限公司、江西科倫藥業有限公司、湖北拓朋藥業有限公司、昆明南疆製藥有限公司、湖南中南科倫藥業有限公司等 9 家公司發生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於
  • 上半年新藥銷售同比增長22.9% 科倫藥業持續加碼研發提升發展...
    從大輸液龍頭向抗生素全產業鏈布局,再到以創新藥作為驅動力,科倫藥業(002422,股吧)正不斷通過研發,積累企業持續發展的終極驅動力量。根據科倫藥業2020半年報顯示,公司期內研發投入7.69億元,同比增長15.48%。2020 年迄今,科倫藥業已有12個產品獲批上市,和16項藥物申報生產,上半年新藥銷售同比增長22.9%,創新研發為公司蓄勢發展,積累了充足「後勁」。
  • 帶量採購致企業戰略調整 科倫藥業銷售人員逐年增加
    2017年—2019年,科倫藥業銷售人員人數分別為468人、808人、1455人,對應的技術人員分別為4969人、5755人、4685人。科倫藥業這一改變的背後,也是帶量採購政策下的企業戰略調整縮影。科倫藥業主要從事大容量注射劑(輸液)、小容量注射劑(水針)、注射用無菌粉針(含分裝粉針及凍乾粉針)、片劑等25種劑型藥品及抗生素中間體、原料藥、醫藥包材等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涵蓋鎮痛麻醉類、精神類等。
  • [公告]科倫藥業:關於公司丙氨醯穀氨醯胺胺基酸(18)注射液獲得註冊...
    [公告]科倫藥業:關於公司丙氨醯穀氨醯胺胺基酸(18)注射液獲得註冊批件的公告 時間:2017年03月23日 12:33:32&nbsp中財網 證券代碼:002422 證券簡稱:科倫藥業 公告編號:2017-013 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關於公司丙氨醯穀氨醯胺胺基酸(18)注射液獲得註冊批件的公告
  • 科倫藥業PE藥物鹽酸達泊西汀片獲批
    新京報訊(記者 王卡拉)5月8日晚間,科倫藥業發布公告,公司30mg和60mg規格的鹽酸達泊西汀片已獲得《藥品註冊批件》,該藥為治療男性早洩的口服藥物。在達泊西汀市場,科倫藥業是國內首家通過生物等效性(BE)並以與原研質量一致性標準申報生產的企業。不過,今年4月14日,山東魯銀藥業成功拿下首仿,科倫藥業則在其後獲批。科倫藥業表示,公司的鹽酸達泊西汀片為2015年國家藥監政策改革後,按照仿製藥必須與原研一致的要求研究、申報與獲批,質量和療效與原研藥等同。
  • 長春高新淨利增逾七成市值逾千億 金賽藥業業績完成率超125%
    目前,長春高新市值已超千億元,僅去年一年就增長557億元。市值一年增長557億2019年,長春高新的經營業績堪稱亮麗。與股價相關的市值,也從357.37億元增至914.98億元,增長了557.61億元。截至3月27日,其股價收報530.97元/股,成為A股僅次於貴州茅臺的第二個高價股,市值達1074.47億元。
  • 科倫藥業阿立哌唑長效肌肉注射劑獲CFDA臨床批件 成國內首家
    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科倫藥業」)10月23日最新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湖南科倫製藥有限公司開發的一月給藥一次微晶產品阿立哌唑長效肌肉注射劑獲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簡稱「CFDA」)核准籤發的《藥物臨床試驗批件
  • 科倫藥業:低價藥撤出寧夏市場 第三季度營收利潤雙降
    來源:新浪財經新浪財經訊 2019年11月4日,寧夏回族自治區公共資源交易網公布《擬取消部分生產企業藥品中標(掛網)資格的通知》,通知顯示,寧夏藥品採購中心同意71家企業提出的有關藥品的廢標(撤銷掛網)申請,合計174個產品將退出寧夏的醫院市場,科倫藥業的阿昔洛韋片就在廢標之列。
  • 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成都市新都衛星城工業開發區南二...
    保薦人(主承銷商)  四川省成都市東城根上街95號  第一節重要聲明與提示  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公司"、"發行人"或"科倫藥業")及全體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保證上市公告書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承諾上市公告書不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並承擔個別和連帶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