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太原咖啡館冷對星巴克「暴利門」(圖)
星巴克在我省首家店開業時,消費者需排隊購買咖啡。
近期,央視批評星巴克在中國獲取「暴利」的新聞引起了公眾關注。微博上發起了一項微調查,「被央視曝光之前,你知道星巴克嗎?你去星巴克喝過咖啡嗎?央視曝光後你是更想去了,還是不想去了?」響應者甚多。10月30日,記者實地走訪發現,省城咖啡館市場並未因星巴克 「暴利門」事件出現大波動。
實地體驗:星巴克留住消費者的不僅是品牌
星巴克咖啡身陷「暴利門」,引起了廣泛關注。這一咖啡品牌吸引消費者的是「洋外衣」還是真品質?10月30日,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走進了太原星巴克咖啡店。吸引消費者的也許是「星巴克」品牌,但留住消費者的卻不僅僅只是品牌。
走進位於太原茂業百貨的星巴克咖啡店,木門、鐵藝樓梯、木質地板、柔軟的沙發、別致的立燈、咖啡桌……店內陳設營造出一種愜意的休閒氛圍。拿鐵、卡布奇諾、摩卡、焦糖瑪奇朵……價目表上的咖啡品類眾多,不同品種、不同大小的咖啡從17元到37元不等。記者點了一杯27元的小杯卡布奇諾後,店員開始熟練地調製。
不到兩分鐘,一杯熱騰騰的咖啡便呈現眼前。入口後咖啡壓舌感較強,口感柔和。店內顧客有兩兩交談的,也有獨自一人慢慢品嘗咖啡的。「聖誕節我們會推出一款聖誕咖啡,非常好喝,到時您一定要來嘗嘗。」工作人員幾乎會向每一位將要離開的顧客做這樣的廣告。
一旁的貨架上擺滿了烘焙度不同的咖啡豆、造型別致的咖啡杯。咖啡豆每袋售價在90元左右,咖啡杯售價從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一位消費者一口氣挑選了4袋咖啡豆和4款咖啡杯作為贈送朋友的禮物。工作人員介紹,星巴克的咖啡豆除一種混合了雲南咖啡豆外,其餘全部為純進口,店內可提供免費磨製服務。咖啡杯則常被顧客當作饋贈親友的禮品,不定期推出的紀念款、定製款咖啡杯則是不少收藏者的最愛。
太原市民田先生說,星巴克1999年進入中國大陸,今年才進入太原市場,不少人會抱著好奇心去消費以探究竟,但一家店在當地能持續受歡迎,只利用大家的好奇心一定遠遠不夠。「環
事件影響:
太原星巴克顧客不降反增
10月30日午時,記者剛進入星巴克太原銅鑼灣店,就看到兩名年輕男子提著「星巴克」標誌的6個袋子匆匆出門。推門進店,店內安靜優雅,空氣中飄著淡淡的咖啡香味,靠窗的座位已經滿座。據店內工作人員介紹,星巴克並未受到央視曝光「暴利門」事件的影響,有意思的是,此事件引起了很多顧客的好奇心,紛紛走進星巴克進行驗證,太原現有的6家星巴克店客流量不降反增。
「星巴克的每一杯咖啡都經過了三四個人的雙手研磨、煮沸、加工,是其他任何一個品牌的咖啡所無法比擬的。」該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每天下午4時以後,逐漸進入客流高峰期,常常是一座難求。周五到周日基本全天都是這樣的狀態。」
當被問到進店客流是否受到央視曝光星巴克「暴利門」事件的影響時,該工作人員笑著說:「確實有影響,只不過影響是積極的,來店裡的客人比以前更多了。」很多消費者原本不了解咖啡、不了解星巴克,但是因為這樣一個事件,反而引起了他們的好奇,成了星巴克的新顧客。
太原市民趙女士是星巴克的老顧客,她說之所以選擇星巴克,一方面是因為星巴克所樹立的小資形象,另一方面是覺得星巴克的咖啡比較純正。市民王女士表示,貴不貴由消費者和市場說了算,她認為,咖啡不僅是一種飲料,更包含了文化底蘊和生活方式。「我一個喜歡旅遊的朋友特別喜歡收藏世界各地的星巴克地域定製杯,以此作為旅遊紀念。」市民李先生則坦言,星巴克公司從中國獲得的利潤是否高於他國跟普通消費者關係並不大。「相比太原市場的其他咖啡店,星巴克的咖啡其實並不算貴,又因為環境不錯,還是洋品牌,約客戶在這裡談合作顯得高端大氣上檔次,所以我成了星巴克的忠實會員。」
產品定位有別消費人群不同
星巴克入駐太原半年有餘,對太原原有的咖啡館有無影響?10月30日,記者對上島咖啡和第2客廳進行了走訪,發現因為產品定位和針對人群的差異,星巴克的入駐對太原原有咖啡館的上座率並未形成衝擊。
10月30日下午,記者來到位於長風街的上島咖啡,看到即使是非節假日的下午時間,這裡依然是滿座,三三兩兩的消費者在座位上聊著天,桌上多是擺放著咖啡、茶、甜品和一些休閒小吃。記者在其菜單上看到,其咖啡有拿鐵、卡布奇諾、藍山等多個品種,單杯價格多集中在30元到40元。除此之外,還有茶、甜品、休閒小吃、西餐、中餐等。正準備離開的市民嶽先生說:「前幾天我剛和朋友來這裡坐了坐,點了一壺茶、一杯咖啡、一個冰激凌、一盤瓜子,花費近200元,其實價格並不算便宜,就是環境不錯,比較安靜適合聊天,服務也不錯。」記者注意到,在每張桌子上都放有一個牌子,牌子底座上有一按鈕,只要一按按鈕,大廳牆上的顯示器就會顯示桌號,並有語音提示哪桌需要服務,避免召喚服務員帶來的嘈雜聲。
當日晚,在上島咖啡雙西店內,已有不少顧客前來就餐。「目前,我們是以西餐為主,中餐為輔,不只是賣咖啡,服務內容比較全面。」該店吧檯長宋先生告訴記者,上島咖啡的定位是商務聚會、商務洽談和家庭聚會,人均消費在80元左右,消費群體多是中高端人士,整體偏職業化、商務化,而星巴克的消費人群主要為30歲以下的年輕人,整體偏年輕化,兩者定位、消費群體不同,所以並不會產生相互影響及衝擊。
第2客廳桃北店的領班張女士稱,無論從經營模式,還是消費群體、產品定位都與星巴克不同,市場影響也有限。
專家觀點:與其質疑高價不如虛心學習
一杯拿鐵,在網絡上引發了一場關於價格的爭論。
有人說,星巴克作為洋品牌「看人下菜」;有人說,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既然做出了這樣的定價策略,還得到了中國消費者趨之若鶩的響應,俗語就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其實最關鍵的是我們沒有一個響噹噹的品牌能與之抗衡。」10月30日,山西省社會科學院財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武小惠研究員認為,洋品牌在華高價的現象其實並不少見,問題的關鍵在於,在相關行業內,由於民族品牌的實力不強,給了洋品牌壟斷的機會,也讓出了「定價權」。
其實不僅在喝咖啡方面,國人在購買其他洋品牌的產品和服務上往往也在享受「被高價」。同樣的國際品牌,一入中國市場就身價倍增:50毫升的雅詩蘭黛特潤修護露美國官網價格折合人民幣為550元,大陸專櫃價940元,有390元的差價;登錄COACH品牌的美國網站,同樣一款包,美國賣300多美元,折合人民幣2000餘元,而在國內的價格則高達5000餘元。一項商務部門的調查顯示,手錶、箱包、服裝、酒、電子產品這五類產品的20個品牌的高檔消費品,國內外差價都十分明顯。「對於消費者來說,過硬的質量、完善的服務是選擇一個品牌的關鍵,然而這正是我們很多民族品牌所欠缺的。」武小惠說,以星巴克為例,其實許多人樂此不疲的主要原因,倒未必在於咖啡自身的味道,而是它提供的放鬆、時尚的休憩和交友環境。表面上賣的是飲料,其實背後是一種小資文化,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這才是它的核心競爭力,而對於我們國內的一些餐飲品牌來說,環境和服務的軟實力還有待於進一步加強。「既然是市場,就要靠公平競爭。我們質疑星巴克的高價,那就應虛心學習,嘗試多創立我們自主品牌的咖啡連鎖店,只有在充分的市場競爭下,才能逼著所有的參與者不斷提高質量、改進服務,消費者才能得到最大的實惠。」 (記者 丁嶺燕)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