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一提起宋朝,可能對於很多人來說,立馬會想到宋詞,畢竟兩宋期間的文人大多致力於詞的創作,從而把詞推向了另一個高度,達到了唐詩的水準;所以唐詩和宋詞並駕齊驅,成為了文學史上的兩種高峰。不過宋朝也還是有很多優秀的詩歌,即使是到了南宋,同樣還有很多的名家,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則是「中興四大家」,他們分別是陸遊、楊萬裡、範成大、尤袤等人。
那麼在這四位詩人中,要論名氣的話,自然是陸遊排在首位,其次是楊萬裡和範成大,只有尤袤的名氣稍小一些。不過我個人還是偏愛範成大,雖然他的作品名氣不如前兩位,但是有一些經典的作品同樣膾炙人口,譬如這首《喜晴》,那就是一首難得的佳作,通篇情感細膩,生動有趣,只是那麼信手拈來,但是每一句都令人驚豔,讀來也是朗朗上口,所以這樣的作品,那自然也是值得我們細細品讀。
《喜晴》宋代:範成大窗間梅熟落蒂,牆下筍成出林。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
範成大的詩很接地氣,大部分的作品都是描寫了鄉村普通的風景,還有普通的事物,可是又寫得很唯美。這首《喜晴》同樣也是描寫了鄉村的風景,整首詩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四個字,但是卻美得令人驚豔;另外這首詩也是一首很典型的六言絕句,這一點也是比較獨特,可能大家對於五絕,或者七絕讀的相對多一些,六言絕句則是比較稀少。
詩歌到了南宋整體上是在沒落,不過以「中興四大家」為首的詩人,他們還是重振了詩歌,使得這一時期誕生了很多優秀的作品。而範成大的作品又是別具一格,這首詩前幾句完全是在寫景,只是在最後的一句中,抒發了內心的情感,從而使得這首詩顯得很有韻味,讀來當真是令人拍案叫絕。
第一二句寫得就生動有趣,短短的兩句,把鄉村極為普通的風景,還有普通的事物,通過一種很細膩的描寫,從而達到了一種獨特的美,使得我們從中立馬能夠感受到詩作中所傳遞出來的意境;「窗間梅熟落蒂,牆下筍成出林。」,一到了這個時節,那窗戶外面的梅子早已成熟了,而且熟了之後的梅子,它有一些又掉落到了地上,牆根下的竹子,也長出了新的竹筍,現在也都已經長成了竹子,形成了一片竹林。
第三四句最是有趣,也寫出了詩人當時內心最真實的感受,「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由於在春天接連下過了幾場雨,等到雨停了之後,突然發現春已經不知去向了,只是等到天空放晴了之後,時節已經來到了夏天。詩人正是專心在家裡做學問,對於外面的事物完全沒有察覺,只是等到了晴天之後,才發現原來早已是來到了夏天,這樣的一種寫法,也使得這首詩給人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範成大在這首《喜晴》中,正是以一種很細膩的筆觸,寫出了鄉村普通的風景,還有自己內心的最為真實的感受,這種情景交融的描寫,也令這首詩別具一格,處處充滿了詩情畫意,讀來也是朗朗上口。所以這樣的作品,最是能夠體現出詩歌獨有魅力,使得我們讀了之後,也是難以忘懷,這也就是為什麼範成大的詩會一直受到人們喜愛的原因,他大部分的作品看似很普通,可是卻又很有韻味,這也正是他作品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