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覺的基本特性
這部分知識點是心理學的常考點,題型為客觀題,以概念反選,例子反選為主,需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區分。
一、選擇性
人觀察客觀世界時,總是有選擇地把少數事物當成知覺的對象,而把其他事物當成知覺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和對象。如:一進屋子,首先注意到盆景,而屋內其他擺設則成為背景;學生做題時,用記號筆將錯題標註出來,錯題成為知覺的對象,其他題目則成為背景。
這個意義上,知覺將對象從背景中分離出來的過程就是知覺的選擇性。
把對象從背景中區分出來,需要取決三個條件(考試常出點):
(一)對象和背景的差別大。如萬綠叢中一點紅;教室特別吵,有人喊你的名字。
(二)對象和背景做相對運動,即二者中一個動,一個靜。如同事都坐在辦公室辦公,你突然站起來跳舞。
(三)對象是你熟悉、感興趣的內容,或與人的需要、願望、任務相聯繫。如你在做事,突然有人叫你,你的名字是你熟悉的內容。
二、整體性
首先,在知覺活動中,人的知覺系統具有把個別屬性、個別部分綜合為整體能力。如圖1-1所示,雖然圖中的直線沒有連起來,但我們仍能看到一個完整的正方體。在這裡,我們的知覺系統把視野中的個別成分綜合成一個有組織的整體結構。
再者,我們對整體的知覺還可能優先於個別成分的知覺。如迎面駛來的汽車,最先看到的是汽車的整體,然後才是汽車的各個部分。
三、理解性
人在知覺過程中,以過去的知識經驗為依據,力求對知覺對象作出解釋,使其具有一定的意義。知覺過程可看成是「假設性檢驗」的過程。理解性與先前經驗、對象呈現的方式、知覺對象本身息息相關。此外還受到情緒、動機、態度、實踐活動的影響。
四、恆常性
恆常性是指知覺條件變化,人的映像不變。如我們看到的物體時而離我們近,時而離我們遠,時而在我們正前方,時而在兩側,有時出現在漆黑的夜晚,有時又出現在陽光明媚的午後,知覺條件的改變並沒有影響我們對知覺對象的認識。
在視覺範圍內,恆常性有以下六種(前四種是主要成分):
(一)亮度恆常性
照明條件改變,物體的相對明度或視亮度保持不變,叫明度或視亮度恆常性。如白色粉筆在陽光和月光下看,都是白色的,煤塊在陽光和月色下,都是黑色的。
(二)顏色恆常性
照明條件改變,物體的顏色保持不變。如室內的家具在不同的燈光照明下,顏色相對不變。
(三)形狀恆常性
從不同角度看物體,物體的形狀保持不變。如門的不同視圖(左視圖、俯視圖)。
(四)大小恆常性
物體與我們的距離發生改變時,物體的大小保持不變。如一個人從遠處走向我,雖然他在視網膜上呈現的大小有變化,但是我們並沒有把他看大。
(五)方向恆常性
人不隨身體部位或視像方向改變而感知物體實際方位的知覺特性。即在視網膜上的成像發生改變的條件下,物體實際方位保持不變。
(六)聲音恆常性
飛機高飛聽不見聲音,蚊子在耳邊吵的你煩躁躁。雖然聽到的蚊子聲音比飛機小,但我們知道飛機的聲音遠大於蚊子,這就是聲音恆常性。
例題:
1.在對事物的知覺中,需要以以往經驗、知識為基礎的理解,以便對知覺的對象做出最佳解釋、說明,知覺的之一特性叫()
A.知覺的理解性 B.知覺的選擇性 C.知覺的恆常性 D.知覺的整體性
2.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指知覺的()
A.選擇性B.恆常性C.理解性D.整體性
3.一個優秀的狙擊手在執行任務時,不僅身穿迷彩服,有時還用綠彩塗抹臉部,槍枝都要用布條纏繞達到偽裝的效果,這是利用知覺的哪一特性()
A.理解性 B.整體性 C.選擇性 D.恆常性
4.不管光線明與暗,我們都認為紅旗是紅色的,體現了知覺的()
A.選擇性 B.整體性 C.理解性 D.恆常性
答案:ACCD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我要看視頻」,查看教招面試說課|試講視頻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