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幹部到底是怎麼產生的?」這是一位女學生在老師宣布班幹部名單時,鼓足了勇氣,用她那稚嫩的聲音提出的問題。
我國的大部分小學校,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沿襲著傳統的班幹部任命制或由老師提出班幹部候選人的所謂「選舉制」近些年來,隨著國家民主化進程的推進,越來越學校開始了班幹部民主競選的嘗試。對於正在成長起來的年輕代,「民主」已經不再是一個概念化的名詞,大家正在用自己的行動實踐著民主,體驗著公平競爭的處事規則。
某地小學六年級的同學真實記錄下了自己班級召開班幹部競選會的情況。
競選會召開當日,教室的黑板上工整地寫著五個大字——班幹部競選。班主任呢?她和同學們一樣坐在講臺下。講臺正中央,一男、一女兩位同學正充當主持人,落落大方地介紹情況。
競選程序被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是上屆班幹部述職演講,並對下屆班幹部提出希望和建議;第二步是想當班幹部的同學自願上臺發表「競選演說」,然後回答臺下同學的提問;第三步是全班同學投票,選出新一屆班幹部。
現任班長是一位很自信的女生,她的述職演講態度從容、有條不素,而且內容比較全面,她覺得自己在任期內做得不錯,就是感覺男同學不太支持自己,她還向可能因自己工作方法欠置而傷害到的同學表示道歉,在說「對不起」的時候,為表達誠意,她還給大家深深地有了一躬,最後,她感謝三位副班長,其他班幹部和全班同學的支持。現任班長的述職演講雖然簡短,但程式合理、風度大氣,隨後,其他班幹部也相維完成述職演講,主持人宣布競選開始。
首先進行的是宣傳委員的競選,參與競選的有八人之多,在班幹部競選中是最多的。為什麼宣傳委員的競選者最多呢?大概是因為做了宣傳委員,就可以負責班級的板報工作,展示自己在書法、繪畫等方面的才能。
在競選過程中,同學們對於「鍛鍊能力」的概念認識得很清楚,不少同學上臺後明確表示,參與班幹部競選的一個目的,就是鍛鍊自己的能力,大家參與熱情度很高,在短短一個小時的時間裡,前後共有近二十名同學上臺演講。臺下的同學們也全身心投入,有的側耳傾聽,有的躍躍欲試,有的急欲發言,還有的則鼓動他人上臺演講。
投票和唱票的場面最為熱烈。同學們態度認真,都鄭重地投出自己的一票。選舉的最後結果是,上屆班長落選了,而上屆的副班長位文靜、漂亮的女孩當選為新任班長,兩人之間相差了二十多票。當上屆班長真誠地向新任班長鞠射祝賀的時候,新班長也鞠躬還禮,表示感謝,全班師生熱烈鼓掌。
競選結束後,一名男生說:「我通過競選當過兩個學期的宣傳委員,『政績』不錯。當班幹部不僅要學習好,還要有責任心,能幫助其他同學,包括開通「電話專線』在課後為同學們補課。我覺得,競選班幹部這種方式很好、很公平,這就是民主嘛。」
對於通過競選的方法由同學們自己選舉出班幹部,教有專家普遍表示贊同。一位教育管理學教授認為:傳統的單一任命制,弊大於利,因為它可能會壓抑學生的個性:;而競選則給每個人以真正的表現、表達自我和當選的公平機會,因而更適合於孩子們的成長。
民主就體現在生活的點滴小事中。作為小學生,每個人都要增強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關心國家大事,關心集體,履行自己的權利和職責。要獨立思考,敢於表達自己的看法,同時要少數服從多數,堅持民主集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