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書堂丨管理者必讀的「人才管理聖經」

2021-02-19 宜信月刊

DDI對人才管理的九個看法 


過去40多年,DDI(全球頂尖人才管理諮詢企業)幫助了全球數以千計的企業招聘、發展和留任優秀的人才,以實現卓越的業務結果。結合實戰經驗與廣泛調研,我們認為以下的最佳觀點應當成為人才管理系統的基礎。

1. 最佳觀點一:以終為始的思維——人才戰略最終必須與業務戰略緊密結合

有效的人才管理要求,業務目標和企業戰略能夠推動企業獲得足夠數量的優秀人才。例如,寶潔公司認為,「商業決策與人才決策密不可分」。阿伯丁(Aberdeen)集團進行的研究顯示,一流企業將繼任管理戰略與企業戰略相結合的比例要比其他企業高出34% 。

下列企業在實現業務目標、推動企業戰略時遇到了各種人才需求問題:

•「我們收購了一個主要的競爭對手,擁有了大量的人才。我們如何保證能夠留住最佳的人才?誰會監督整合過程?新公司的管理團隊應當由哪些人組成?誰能夠幫助我們專注於質量和成本控制,同時進入新的市場?些員工能夠融入到新的公司文化中?」

•「我們是一家全球化汽車生產商,但在逐漸喪失市場份額。何種人才能夠改變現狀、重塑品牌,並且制定逆轉頹勢的行動方向?」

上述真實情境說明了為何根據業務需求選才可以發揮巨大效果。這些企業都堅信,業務的成功依賴於在對的時機擁有對的人才。上述企業均採取預期而積極的措施來滿足其人才需求。然而大多數企業都是在制定業務戰略之後,才想到將人才的戰略因素考慮進去,通常已遲了一步。

2. 最佳觀點二:人才管理經理人不僅需要參與人才討論,還應當營造人才管理的平臺

我們每次邀請人力資源主管參加活動時都會問他們:誰負責人才管理?得到的答案多半是企業高管。很多人力資源主管已經能參加業務會議和戰略會議了,而之前,只有董事會成員能討論這些戰略問題。但是,對於人才管理主管來說,只是參加會議、有聆聽的機會是遠遠不夠的,他必須負責人才管理的部分流程,在此過程中成為公司人才的合作夥伴、導師以及可信賴的顧問。

人力資源部門也必須要跨出條條框框,扮演比過去更加重要的角色。沒有人會詢問誰負責營銷過程,或者誰負責企業的財務監管,所有人都知道這是營銷、財務主管及其團隊的責任。同樣,人力資源部門需要負責並實施專業的人才管理過程。他們需要更貼近公司業務,與部門經理們一起發展、整合企業人才的業務計劃,包括就現有員工能力是否能滿足業務目標提出建議。

3. 最佳觀點三:知道你要尋找什麼——建立完整的能力模型(成功典範)

大量的研究顯示,財務表現較佳的企業大多使用能力模型作為繼任管理、外部招聘和內部晉升的基礎。研究結果的重點如下:

•阿伯丁集團研究結果顯示:53%的一流企業具有明確的能力模型,而財務業績較差的其他企業只有31% 擁有能力模型

•阿伯丁集團的研究還顯示:一流企業為關鍵職位和所有職位確定能力模型的比例,分別比其他企業高出45% 和64%

•翰威特集團研究顯示:一流的跨國企業不斷將能力模型應用於整個企業,其員工能力與總體業務戰略的整合度亦高。84%的一流跨國企業實現了人才與業務戰略的整合,而其他企業的這一比例只有53%

企業可以通過「成功典範」(Successful ProfileSM)擴大人才能力的作用。這種方式比僅僅運用能力模型更加有效,首先最重要的是,「成功典範」的作用是根據業務目標對人才進行管理,反映出了重要的計劃和優先事項,並隨著新戰略而變化。

4. 最佳觀點四:企業人才補給線的強度決定於最弱的部分

許多企業認為,人才管理便是高管繼任管理。繼任管理固然非常重要,但我們認為,人才管理應當包含更廣泛比例的員工。並不是只有高層領導者才能創造價值,企業的競爭力依賴於所有重要人才的績效,以及企業發展和提升這些人才的能力,這就是領導補給線 (Leadership PipelineSM)。

阿伯丁集團在2008年發表的一份關於繼任管理的報告中,證明了領導補給線的重要性。他們發現,一流企業專注於發展企業各層級領導補給線的比例比其他企業高出40%。

當企業將更多的重心放在培養內部接班人而不是從外部聘用風險較高的經理人時,為領導升遷轉變做好計劃就非常重要了。不幸的是,很少有企業在基層領導上運用繼任管理流程。《全球領導力展望》調研結果顯示,受訪的企業為重要基層員工實施繼任管理的比例只有28%,為基層領導者實施繼任管理的比例只有38% 。

5. 最佳觀點五:人才管理並不是民主

美國銀行秉承這樣的理念:投資最佳的人才。但是許多公司的做法恰恰相反,他們將有限的發展資源平均分配給所有的員工。我們發現,如果企業對高潛力人才給予更多的重視,便會實現最大的回報。

哪些人才應獲得更多的重視?有兩類人:高潛力領導者和為企業創造價值的個人。例如,太陽石油公司更加重視中層工廠管理人員,因為這些領導者首次管理多個部門。更多的投入可以增加這些領導者在重要角色上的成功機率 ,因為許多企業選擇在中層管理人員中尋找未來的戰略領導者或高管。有些企業較重視價值創造者,例如工程師和銷售人員,這些人員的成功能夠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利益。對於這些群體進行投資往往會獲得最大的回報。

6. 最佳觀點六:潛力、績效和成熟度是不同的

許多企業了解針對高潛力人才庫或某些員工提供較多發展資源的理念,但他們有時無法認識到潛力、績效與成熟度之間的差異。

將具有潛力的領導者發展為合格的領導者需要漫長的過程。高潛力領導者一般需要十年時間才能成為企業高管,他們在這一期間需要輔導、拓展任務、實行個人發展計劃和發展活動來提高重要的能力,這需要大量的努力。

但是我們發現,許多企業沒有作出這樣的努力。《全球領導力展望》報告稱:全球只有半數的企業確定高潛力人才,只有39%的企業制定了人才加速發展計劃 。如果企業不去尋找人才(如同找出優秀運動員)並幫助他們實現最佳績效,又怎能在未來取得成功呢?

7. 最佳觀點七:人才管理是為正確的人才安排正確的職位

為什麼企業應當更加重視選才,而不是發展呢?

•並非所有人的能力均能夠通過發展得到提高。「成功典範」中的許多要素不可能(或者很難)得到發展。人才的一些核心能力,如判斷力、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幾乎無法通過培訓得到提高。對於某一工作缺乏熱情,以及個人價值觀念與企業價值觀念不一致,會導致員工表現較差,任何教室經驗或學習活動都無法改變這種基本問題。但是,你可以在招聘和晉升過程中設計詳細而科學的表格,以了解員工的這些方面

•招聘擁有適當能力的員工比培養這些能力的效率更高。那麼怎樣看待可以發展的領域,例如交際能力、決策制定能力或技術能力?如果能僱傭到能力優秀的員工,便不需花費大量成本對其進行發展

8. 最佳觀點八:人才管理更重視如何做而不是做什麼

企業有很多與人才管理相關的執行方法,如高管資源委員會、人才管理軟體、比較潛力與績效的九宮格、能力發展計劃以及大量的培訓。方法(What)本身其實無法保證任何結果,關鍵在於怎麼做(How)才能確保健全的人才管理得以實現。人才管理在企業真正落地,必須應用以下五個因素:

•溝通 將人才管理計劃與業務驅動力進行關聯,制定可以團結所有人的企業願景以及未來目標。

•責任 為人才管理計劃中的每個人劃分清晰的責任。

•技能 發展正確的技能,由輔導員和導師給予幫助。

•整合 將人才管理計劃與業務驅動力進行整合,但同時需要確定高潛力人才、評估發展領域與績效管理相關聯,以進行卓有成效的發展。

•衡量 人才管理必須有可衡量的結果。衡量可以產生壓力和清晰的目標,使人才戰略能有效執行。最有效的衡量方式不僅能通過數據量化人才管理的成果,還能了解為什麼這些計劃會產生效果,以及這些計劃對企業產生何種效果。

9. 最佳觀點九:軟體並不等同於人才管理

擁有一套軟體並不意味著擁有完整的人才管理系統,這就好像擁有食品加工機不一定能夠製作出五星級的美食一樣。如果計劃或菜單很棒,這些工具可以提供很大的幫助。使用正確的工具可以使執行更加順利,並可能改善最終的產出,但如果沒有正確的專業技能和原料,這些工具毫無意義。

一份五星級的「人才管理」菜單,包含強大的組合:內容、專業及技術,需要由優秀的內容來推動員工的評估和發展,並由資深專家建立一個系統。這些專家擁有豐富的計劃執行經驗,了解何種方法最為有效。軟體應當為過程提供支持,而不是替代整個過程。

相關焦點

  • 《山木方法》為什麼是「創業者和管理者必讀聖經」(組圖)
    《山木方法》熱銷背後:為什麼被譽為是「創業者和管理者必讀聖經」  新華網北京2月10日電(李曉梅)從1991年創立時一個人加四臺散裝電腦的白手起家,成為現在擁有300多個分校,在英國、日本、美國、加拿大等國家設立分部的「教育培訓王國」,山木培訓用不到20年的時間書寫了中國民辦教育的一個奇蹟
  • 管理人才必讀的管理類書籍!
    中國的企業需要通過營銷來提升競爭力,而中國的管理者需要通過學習來提升競爭力。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是現代管理者提升自身的必要手段,我推薦一下幾本必讀的管理類的書籍。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彼得·德魯克的著作被譯成37種語言,暢銷全球130多個國家。這本書可以說想成為管理者必讀的經典之作!德魯克認為管理學更注重的是「有效」,而不是「正確」,有效的管理者總是把注意力放在貢獻上,他不是只看到自己的工作,而是抬起頭來,把目光朝向目標。讀過這本書後更能理解「成功靠不住,有效方長久」這句話。
  • 一本值得推薦的企業管理書籍——《管理者必讀12篇》
    算起來走上管理崗位已經有好幾個年頭了,這期間奔著提升自我的目標看過不少企業管理類的書籍,真正值得推薦的還是這本《管理者必讀12篇》。想想那時被逼著去學EMBA,上第一堂課老師弄了個案例討論就給整蒙了,因為那時自己的管理基礎知識基本是零,腦子裡基本沒有管理的概念。後來自己私下就開始補習,記得是當時一位四川的同學告訴我《管理者必讀12篇》這本教材不錯,即適合零基礎的快速打好基本功又適合有一些實踐經驗的強化科學管理觀。
  • 微課堂 《人才管理聖經》讀書分享
    課程導語        人才管理到底是什麼?人力管理包括哪些體系的內容?如何構建企業的人才管理體系?《人才管理聖經》這本書有聽說過嗎?4月5日(周二)晚20:00-21:00我們邀請到高管識別和潛力發展顧問趙紀誠老師的徒弟班優秀成員為大家分享!
  • 「管理聖經」:《管理的實踐》
    是彼得∙德魯克先生於1954年出版的一本管理學著作,該書自問世50餘年來,一向頗受眾多讀者的追捧,影響了全世界無數經理人和管理學者,難怪有人說「如果只讀一個管理作者,那就讀德魯克;如果只讀一本管理著作,那就讀《管理的實踐》」。
  • HR必讀的十本書籍推薦,你看過幾本?
    HR必讀的十本書籍推薦,身為人力資源管理者必看哦,你都看過哪幾本呢?1、《人力資源管理必讀12篇》推薦理由:本人最喜歡的一本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書籍,其他平臺無售,只能從其官網購買,地址自已百度。如何通過科學的方法及人力資源機制有效激勵和管理員工,是每家企業都在面臨的人才挑戰。《人力資源必讀12篇》集結世界頂級人力資源管理大師經典,從激勵、員工、薪酬、績效、組織發展、招聘、培訓等面向與模塊入手,即充分體現人力資本管理的細枝末節又不失實戰高度,幫助企業破除組織人力資源頑疾,讓CHO(首席人力資源官)比肩CFO(財務長)。
  • 【人才管理聖經】讀書分享
    這過程中遇到了一些管理問題,並講述了他是如何思考、行動並解決的。所以他不僅僅是一名資深諮詢顧問,而且他也親身經歷了企業內部人才管理的難題,並解決。所以他是一名實幹家。提到實幹家,延伸一句話,歸屬感中的副標題,我個人比較喜歡:用夢想家的思維描繪願景,用實幹家的思維設計行動,用批判家的思維防範風險。與諸君共勉。 隨後切入正題。
  • 這些人生必讀之書,你讀過多少?
    今天,就讓我給你們分享一下一些人生必讀之書,這些書你讀過多少呢?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學管理的人必讀這是美國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編著的一部管理學著作,全書除序之外,共有八章,分別探討了管理者的時間管理、任務管理、人員管理、工作次序、決策及方法等問題。
  • 推薦幾本管理書給自己充充電
    01《管理的實踐》推薦的理由:讀管理類書籍,當從德魯克開始,這是德魯克管理學的奠基之作,堪稱經典中的經典。暢銷半個世紀,影響了全世界無數的經理人和管理學者,至今仍為必讀經典。本書以全新的視角來看待管理,是一部為實際執行所撰寫的管理學書籍。
  • KEDGE校友課程福利 領導力是這樣煉成的——DDI大中華區總經理劉偉師的人才管理聖經
    根據調查,頂尖人才離職的最主要原因包括:對薪資報酬不滿意、覺得未受肯定、缺乏成長的機會,以及公司管理太差等等。掌握這些可能因素後,僱主和主管就要開始尋找各種能夠激勵人才留下的方法。「領導力培養真的是一個對人的天性扭曲的過程。」DDI大中華區總經理劉偉師回顧被培養的經歷時這樣感嘆。之後,他自己又忍不住笑出聲來,看來這個被扭曲的過程讓他很受用。
  • 管理是個技術活:新人管理者做好這3點,輕鬆引領團隊
    無論你是第一次做管理者,還是剛剛成為一個新組織的管理者,都可能令人心生畏懼。有時一些新的狀況可能會讓你不知所措,不知道該從何處著手,甚至不知道要問什麼問題!今天想要分享給大家的書是《管理是個技術活:管理者必讀的高效管理指南》,本書介紹了新任領導者應該如何改善關係、達成團隊指標和預算,以及如何管理項目和資源等一系列問題。以下是根據書中內容總結出的3個知識點:1、如何與員工有一個良好關係的開端?
  • 管理者必讀12篇:9大原則,7個步驟設定有效激勵員工的企業目標
    管理者經常發現這樣的問題。員工在工作時間經常做與工作無關的事情,比如聊天、看手機、看雜誌等。員工如此固執和工作不順利的主要原因是他們缺乏明確的目標和動力。沒有目標和動力,員工會養成懶惰和拖延的習慣。它會像一個雪球。持續的時間越長,問題就越大,解決起來就越困難。員工的工作效率只會繼續下降。
  • 靈修丨如何讀懂全本聖經
    由於聖經故事讀起來枯燥無味,不像小說那樣跌宕起伏,許多基督徒一讀聖經就昏昏欲睡,似乎讀聖經比吃催眠藥更有效。其實,要讀懂聖經並不難,關鍵是讀經態度和讀經方法!天國與天堂丨中文和合本的注釋錯誤,誤導了大批基督徒
  • 企業管理中,「1+1」也許會等於0!管理者要學會合理搭配人才
    在企業管理中,管理者必須考慮合理的人才組合,使每個成員能夠相互補充、相互配合,取長補短,充分發揮每個成員的優勢,實現團隊的有效合作。畢竟人與人之間的合作不是1+1那麼簡單。根據皮爾卡丹定理,在公司的經營中,管理者並非越多越好。只有找到最合適的人數,管理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同樣,這一原則也適用於公司的一般員工。在一個公司裡,只有當每個部門都達到了最佳的人員數量,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無用的工作時間,降低工作成本,從而使企業的利益最大化松下幸之助被日本人譽為「管理之神」。
  • 考前必讀丨ACCA SBL 知識要點匯總及注意事項(02)
    系列前文請戳下方連結考前必讀丨ACCA SBL 知識要點匯總及注意事項(01)文丨Jiaqi新浪微博ID: ACCA_JiaqiIris在SBL裡感受另類「差異分析」業績管理課程大家都學過了variance analysis, Jiaqi在這裡要強調不是大家在專業課程裡面學過的差異分析應該怎麼做,畢竟這是你們應該已經掌握的,不是嘛?
  • 「管理聖經」《科學管理原理》
    我把管理學正式誕生的時間界定為1776年亞當斯密《國富論》的出版,「分工理論」的問世,這在管理學研究上是第一次;絕大部分的管理發展史,把管理的正式誕生界定為1911年泰勒《科學管理原理》的出版,古典管理學的問世。可見《科學管理原理》在管理發展史上的重要性。
  • (管理者必讀)
    管理者如何提高公司業績?一、提升業績的第一要素是:人才人才是企業的第一生產力,發揮人才的效力是提升業績的關鍵。1)招聘、選拔、培養人才。廣泛招聘人才;在實習期內,有效的選拔人才;通過適當培訓,培養人才。2)建立吸引人才/利用人才的績效制度。
  • 班組管理——TWI現場管理者能力提升
    TWI(Training Within Industry)現場管理者管理技能提升訓練課程起源於美國,發揚於日本,是一套針對基層管理者設計的標準化訓練課程,即現場管理者管理技能提升訓練,或為督導人員訓練,目的是培養和提升督導人員的綜合管理能力。TWI在1950年由日本國家產業界引入日本以來,目前為止,至少有一千萬的日本企業界領導、專業人員及員工都受到了TWI的培訓。
  • 管理者必讀這十條,引以為戒
    整天只盯著員工的過錯和紕漏的人,不適合做管理者,因為公司領導人要因材施教,根據每位員工的優點分配適合的工作,才能發揮人才的力量。 3.強調誰對誰錯,而不是重視事情本身的人,不適合晉升為管理者,因為他對人不對事,不關注工作目標。 更多管理乾貨請關注科略集團,助你輕鬆管理企業!
  • 優秀管理者,更擅長做人才生意
    所有人一起動腦,一起擔責,這是管理者對員工最好的培養。教練式管理,主要提升全體成員的兩個能力:覺察力,責任感。所有人一起動腦,一起擔責,這是管理者對員工最好的培養。馬雲重視人才培養,也深諳這條培養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