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籍君
昨天收到一位讀者的留言,讀者說自己家兒子上中班。每次去送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看到他們班其他孩子穿都是名牌,像是某迪,一雙鞋子都上千。而自家孩子的都是自己從某寶上淘來的,價格便宜又舒服。之前她也沒在意,只心裡想著,家長為孩子真捨得。可後來幾次,就發現孩子很抗拒原來的舊衣服,去逛街的時候,吵著要買對勾的鞋子,說是同學們穿的都是這樣的。
雖然還不知道是什麼牌子,可看到其他同學有,自己也想要。讀者就很猶豫,該不該給孩子買?買了怕孩子攀比,不買又怕孩子自卑?夾在中間,很是為難。
買與不買,這樣的事情,相信很多家長都經歷過,那該如何做才是最好的方式呢?首先,家長們需要知道「棘輪效應」。
棘輪效應
所謂的棘輪效應,是指人的消費觀念是不可逆的,易於向上調整,但難於向下。會因為收入提高,增加消費。但不會因為收入降低,減少消費。家長給孩子買名牌之前,要考慮自己的經濟情況,是否可以承擔起孩子的消費升級。因為消費只會不斷升級,不會出現消費下降。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現在孩子也許只是攀比鞋子、服飾,長大之後就是車子、房子以及父母的背景。到這時候,家長是否還有能力讓孩子揮霍。所以提醒家長,不要從小給孩子灌輸名牌的觀念,而是要怎麼舒服,怎麼來。
朋友是幼兒園的老師,她說很多老師都是不勢利的,不會看到穿名牌的孩子,就對他好一點。看到穿雜牌的,就看不起他。而且很多孩子對於名牌也沒有概念,一般都是家長灌輸的。她面對買不買只有兩句話,也算是給大家支個招:有條件就買,沒條件就不買。
有條件就買,沒條件就不買
朋友從業的十年間,見過有家長吃鹹菜也要給孩子買名牌衣服的,為了不讓孩子自卑。也見過父母穿名牌,給孩子穿得髒兮兮地,為的是不讓孩子有攀比心。其實,這兩種情況都是比較極端,根本沒有必要。
家裡有條件,可以買得起名牌,那就給孩子買。因為有時候大牌的鞋子,確實比較舒服一點。這個不是攀比,只是根據自家庭情況正常的消費,沒必要故意不給孩子買。家庭沒條件的,買不起名牌的,就不買。便宜鞋子也是一樣的穿,不硌腳就是了。
名牌歸根結底,是家長的虛榮心作祟
所謂的追求名牌,孩子攀比,歸根結底是受家長的影響,是家長的虛弱心在作祟。在心裡認為,孩子穿得不好,是打自己的臉。無形之中,助長孩子攀比的風氣。所以也希望家長們,有多少錢,幹多少的事。家裡有條件就給孩子買名牌,沒條件就不買。
網友們,你們怎麼看待?
-----------------------
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母乳餵養、輔食添加、疫苗接種、疾病護理、成長發育,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
除了原創漫畫文章,我們還會給您定期奉上實用育兒生活小常識,讓你用科學的方式輕鬆帶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