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產業鏈現代化的關鍵是自主性

2020-12-12 中國證券網

  □袁 東

  產業鏈的延伸及其布局,不僅是一個企業、一個地區和一個國家的事情,也是全球範圍內的事情。無論從哪個角度講,中國市場都是產業鏈布局的重點。甚至,中國市場是一些「全產業鏈」的良好載體與支撐體。那麼,如果「全產業鏈」都在中國,就是產業鏈現代化嗎?未必!對中國發展而言,產業鏈現代化的關鍵是產業鏈構建的自主性。

  中國市場是全球最大也是最具潛力的市場。唯有中國的競爭性企業佔據了產業鏈的中高端,才能夠主導「全產業鏈」的構建與走向,中國市場才能成為由中國企業主導的市場。如果中國企業在本土市場上都不具備競爭優勢,那麼也難以在全球市場上勝出。

  目前,儘管某些產業鏈的大部分環節都布局在中國,但是中國企業中的大多數仍處於產業鏈的低端,並由此產生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產業鏈低端基本是那些低工資崗位, 這使中國廣大勞動階層報酬率相對較低,增長水平相對有限。二是,由於產業鏈的主導權並不在中國企業手中,產業鏈的構建、延伸、結構調整與走向也就不由中國企業主導。隨著產品更新換代與技術進步的加快,中國企業在產業鏈中的地位也就進一步趨於被動,不僅自身收入與利潤被不斷擠壓,所提供工作崗位的報酬水平也相對被壓制。三是,位於產業鏈高端的外資企業與資本憑藉對中國高端市場的壟斷,獲取了巨額壟斷利潤,並據此鞏固產品開發與技術進步能力,加快產品更新換代與技術創新,進一步增強「先進者優勢」,從而進一步提高他們對中國企業的「優勢壁壘」。四是,由於中國企業和勞動者所獲得的收入、利潤在「全產業鏈」中的佔比偏低,不僅制約了中國勞動階層收入的快速提升,也抑制了消費需求和社會總需求的提升。因此,如果產業鏈現代化不能持續向產業鏈中高端提升,也會影響到「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

  產業鏈的形成與改進並不完全是市場自由競爭的結果,產業鏈是由那些位於技術高端的企業在其本國政府支持下構建起來的,這些企業不僅決定著整條產業鏈的生產結構,也決定著成本結構與價格水平。從某種意義上講,「全產業鏈」僅僅是相對那些主導產業鏈構建的企業與國家而言。產業鏈越是跨越國界,越是全球化,就越是有著主導與非主導之分。

  對於一個越來越全方位開放的中國而言,產業鏈的自主性,而非僅僅是產業鏈的全球化,才是首要和根本的,因為這決定著向產業鏈高端進軍的發展目標的實現,某種程度上也是一個決定全局的關鍵所在。正是在這一意義上,國家提出了「產業鏈現代化」。

  只有那些能夠自主開發產品尤其是高端複雜工業產品的中國企業,才會擁有在全球範圍內自主採購元器部件和不斷改進工藝的自由權,才能夠基於自己設計開發的產品,建立生產製造結構、成本總體水平與結構、市場性價比的標準,引領、整合上下遊產業鏈,建立起產業聯盟,主導整個產業鏈的收入與利潤分配。

  要實現產業鏈的自主性進而達到產業鏈現代化的目標,關鍵是要加大力度推進中國工業的自主產品開發和技術創新。

  只有堅持並極力推進工業產品自主開發,中國企業才會建立並不斷改進自己的產品開發平臺,充實產品開發團隊與改進平臺實驗裝置設備,從而在實踐活動中,充分吸收各方面的技術知識,積累起日益豐厚的產品開發經驗和能力,進而取得關鍵技術的突破,使技術創新和進步踏上前進的軌道。

  加大力度推進中國工業產品自主開發和技術創新,既需要中國企業勇於在競爭性環境中具有戰略遠見與決心,更需要國家層面的推動,比如在某些領域某些時期,要求中國骨幹企業提高自主產品開發的比重,並對那些勇於進行自主產品開發與技術創新的企業給予有力的支持。

  強調並推進自主產品開發,並不是關起門來封閉式自我研發,而是在一種更加開放、高強度技術學習進程中,實現產品的自我設計與開發,增強產品開發能力,推進技術創新。

  產品開發是連接技術和市場的關鍵環節,由於中國企業更熟悉本土市場的需求,以及國內本身的經濟社會條件,所以一旦中國企業能夠將那些中高端工業產品納入自主開發範疇,所開發的產品在中國市場上會更有競爭力,這些企業也將由此踏上良性擴張的快車道。比如,面對已經被合資企業、跨國企業和國內重點大型企業壟斷的中國汽車市場,哈飛、吉利、奇瑞、比亞迪等企業無不是依靠開發出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系列車型,在20多年裡殺出一條血路,迅速從小變大,並實現了中國汽車出口的零突破。相似的案例在面板顯示器、核電、高鐵等工業領域也都存在。

  當一批具有這樣特性的中國企業不斷出現並壯大時,當中國在本土乃至全球市場向著產業鏈現代化大踏步前進,並最終實現目標時,我們也才能夠說,中國擺脫了西方國家及其跨國企業與資本在產業鏈上的壓制,我們才能夠說,中國市場首先是中國企業的然後才是世界的,中國的對外開放也就更有底氣。

  (作者系中央財經大學教授)

相關焦點

  • 推進產業鏈現代化 要堅持獨立自主和開放合作相促進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推進產業鏈現代化 要堅持獨立自主和開放合作相促進□ 李曉華打好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是中央根據國際形勢變化和我國產業發展內在要求提出的戰略任務。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提出,以夯實產業基礎能力為根本,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健全體制機制,打造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位造業集群,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這些都為我們聚焦產業鏈現代化這一關鍵問題精準發力、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 以工業網際網路為關鍵抓手推動製造業產業鏈現代化
    三 製造業產業鏈現代化及工業網際網路的關鍵支撐作用(一)製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是經濟持續增長的基本保障在推動產業鏈現代化的過程當中,實現製造業產業鏈現代化至關重要。發展實踐表明,製造業是提高生產率和創造財富的最大推動力,實現製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應成為全面推進產業鏈現代化的重點工作。
  • 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一、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 產業鏈供應鏈是大國經濟循環暢通的關鍵。「十三五」以來,通過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國產業鏈供應鏈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地位持續攀升。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
  • 面向新發展格局打好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
    其中,推動產業鏈現代化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一環,需貫徹新發展理念,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一)產業是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是一個國家的立國之本。
  • 多省十四五規劃建議出臺 產業鏈現代化、數字經濟等成關鍵詞
    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多省「十四五」規劃建議出臺 產業鏈現代化、數字經濟等成關鍵詞 近日,安徽、湖北、江西、湖南等中部省份陸續公布了各省關於制定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 多省「十四五」規劃建議出臺 產業鏈現代化、數字經濟等成關鍵詞
    在產業規劃層面,中部省份各有側重,但都強調要增強供應鏈產業鏈韌性、打造產業鏈長板、打造現代產業體系。  江西的「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大力實施產業鏈鏈長制,推進鑄鏈強鏈引鏈補鏈。完善核心零部件、關鍵原材料多元化可供體系,著力補齊智能傳感器、工業軟體、稀土功能材料、集成電路矽片等關鍵領域基礎部件短板。
  • 市委書記專訪|威海市委書記張海波:加快推進產業現代化,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
    、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威海市委書記張海波表示:對於威海來講,把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這三鏈協同發展作為產業現代化發展的一個「牛鼻子」。威海將圍繞著10條產業鏈,實行「一條龍」培育、用工業網際網路進行賦能、打造每一條產業鏈的創新平臺來進行支撐,提升整個產業鏈的現代化水平。
  • 如何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
    會議提出,要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和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以夯實產業基礎能力為根本,以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為目標,以企業和企業家為主體,以政策協同為保障,堅持應用牽引、問題導向,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機制相結合,堅持獨立自主和開放合作相促進,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
  • 協同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時強調,繼承和發揚黨管農村工作優良傳統、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堅持和加強黨對鄉村治理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把夯實基層基礎作為固本之策,堅持把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作為主攻方向」。
  • 新機與新局|中國融通溫剛:推進國有企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要繼續用足用好改革這個關鍵一招,推動更深層次改革,實行更高水平開放,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強大動力。,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邁出堅實步伐。今天,和小新一起來看中國融通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溫剛的新思考《推進國有企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國融通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 溫剛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推進國有企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作出戰略安排,為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 保住臺灣自主性的最好辦法
    臺灣《旺報》18日刊文稱,蔡英文日前說馬英九的對外經貿政策是「假全球化的名義推動『中國化』」,只專注在兩岸的服貿和《貨貿協議》,不僅造成臺灣「更加依賴大陸市場」,也離全球接軌的目標越來越遠……「傷害臺灣的自主性」。文章表示,此說法不僅空洞,而且罔顧事實。所以,空心蔡還是空心蔡。
  • 發揮制度優勢 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在一定歷史發展中形成的穩定的根本制度,是推動歷史沿著某條道路前進的重要因素甚至是關鍵因素。在我們黨已經明確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基礎上作出一系列新概括,部署了推進位度建設的重大任務和舉措,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朝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目標不斷邁進,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更加堅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 經濟大家談|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現代化建設
    因此,建設現代化區域體系涉及以下方面:第一,針對尚未達到全面小康水平的經濟相對落後的地區著力推進脫貧攻堅,使其同全國其他地區一道進入現代化的起點,共同開啟現代化進程;第二,經濟發達地區在現代化建設中繼續走在前列,彰顯優勢,為全國的現代化探路;第三,現代化區域體系要反映各個地區的比較優勢(資源稟賦、文化傳統、產業結構),各個地區也要形成自己的現代化特色;第四,先發地區和後發地區聯動發展,先發地區不能孤軍深入
  • 充分認識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重大意義
    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率先實現現代化的客觀需要。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基礎性、全局性和先導性作用,教育現代化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基礎和條件,也是全面實現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我們即將進入「十二五」發展的新徵程,這也是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新徵程。
  • 關於加快推進新興優勢產業鏈發展的實施意見(徵求意見稿)
    (徵求意見稿)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上的講話精神,紮實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條現代化攻堅戰,打造具有戰略性和全局性的產業鏈,構建嶽陽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嶽陽大城市建設,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推進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發展的部署,圍繞「一三五」基本工作思路,結合我市產業實際,現就加快推進我市新興優勢產業鏈發展,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 奮力打造「重要窗口」 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省
    即打造國內大循環的戰略支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樞紐,具體包括消費市場、先進位造、金融服務、現代流通、數位化轉型等戰略支點,「一帶一路」、油氣全產業鏈、大宗商品儲運交易、國際商業變革、現代化「四港」聯動等戰略樞紐。三是從關鍵著力點上謀劃打好構建新發展格局組合拳。堅持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加快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 推進高等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摘  要]積極推進高等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對於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目標具有深遠意義。當前我國高等教育要從怎麼治理、為誰治理、如何治理等方面著力推進我國高等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 保障糧食安全 推進農業現代化取得新突破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期間特別關注糧食安全問題和推進實現農業現代化問題,指出,吉林要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鬆抓好糧食生產,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在探索現代農業發展道路上創造更多經驗。習近平總書記還特別強調,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
  • 推進農業現代化 發展生態畜牧業
    論壇以發展高原特色農牧業為主題,邀請農業部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中心、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品牌農業與市場》雜誌等單位3名專家,以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生態畜牧業,打造農畜產品品牌,促進農牧民從單一的種植、養殖、生態看護向生態生產生活良性循環轉變為主題,圍繞農業現代化、草地生態畜牧業、品牌農業等內容作了專題報告,交流了新思想、拓寬了新思路
  • 陳一新:「五治」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本方式
    原標題:「五治」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本方式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就國家治理現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其中蘊含的國家治理方式現代化的新要求,主要體現為「五治」——政治引領、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強基、智治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