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呼蘭河傳》第五章:沒有學會沉默的羔羊

2020-12-14 一心書屋

我知道有這麼一個小姑娘。她是遼寧人,今年12歲,長得很高挑,比同齡人要高很多。皮膚雖不白皙,但她喜歡笑,總是笑呵呵的。她梳著又黑又長的大辮子,長得都快到膝間了。她胃口也好,不挑食,有時候一頓能吃三碗飯呢。性格也不錯,開朗大方,見人也不膽怯。走起路來,腰杆挺得筆直,走得風快。家裡來客的時候,她會幫著長輩去招待人家。你是不是會覺得她一定是個招人喜歡的孩子?

可是,她卻被折磨死了。

湯唯飾演的蕭紅

在她12歲的那年夏天,她坐著火車從遼寧來到了呼蘭河。並不是去參加夏令營,也不是跟隨父母去旅遊,而是去給那家趕車的,作團圓媳婦,也就是童養媳。

這趕車的老胡家租著蕭紅家的小偏房。屋裡一共有三個炕,住著祖孫三代八九口人。

他家有兩個兒子,一家一個孫子。大兒子家的孩子已經娶媳婦了。

這團圓媳婦自然是給二兒子家的孩子娶的。

她來的那天,附近的人和過節一樣興奮。老胡家不大的屋子和院子,竟擠下了三十多個人,圍著看這團圓媳婦。

可是,人們卻並不十分喜歡她,認為她不像個團圓媳婦。

周三奶奶覺得她「見人一點也不知道羞」。楊老太太也覺得她不怕羞,理由是她頭一天去婆家就吃了三碗飯。

蕭紅的母親也覺得這個女孩不像個團圓媳婦。

大家都覺得不像。可見,成為合格的團圓媳婦得符合好多標準呢。

不幸的是,這個女孩子不達標的地方卻太多了。就連腰杆挺得直、走得風快都是錯誤的。

剛來家沒幾天,婆婆因為她的不合格,以及為了給新進門的媳婦一個下馬威,就開始動手打她。

這一打不要緊,居然又發現了她新的不合格之處。

這個小團圓媳婦才厲害呢!沒見過,你擰她大腿,她咬你;再不然,她就說要回家。」

不知道害羞就罷了,居然還不聽話,還敢咬婆婆,而且,更嚴重的是,她竟然敢說要回家。

她可是婆婆花錢買來的,居然喊著要回家,這可是觸犯了「天威」了。

於是,夏天、秋天,這團圓媳婦被打了小半年。

她也哭叫了小半年。

到了冬天,這哭喊聲才停了下來。

團圓媳婦病了。這是她婆婆說的。

得的不是尋常的病。她婆婆說這團圓媳婦是狐仙旁邊的,狐仙要讓她去「出馬」,也就是當跳大神的。

為了給團圓媳婦保命,婆婆夜夜請人來跳大神。

聽說這女孩恐怕性命不保,大家都幫起忙來,貢獻出很多稀奇古怪的建議。

周三奶奶提議給她吃一個全毛的雞。據說她的曾祖母就用的這個法子好的。

楊老太太則說,要把黃連和豬肉用瓦片來焙,壓成面來吃。

才吃了一天,那些熱心的人們又來了,他們說黃連大寒,團圓媳婦這麼虛弱,吃了會洩了元氣。

於是,一個曾在藥店當廚子的人又給了個藥方子,說是藥鋪的先生常用的,不管什麼病都能治好。

團圓媳婦的婆婆當真了,趕緊留了這方子。

其實,那個廚子是個半瘋子,這方子也是他瞎說的,根本就不能用的。

團圓媳婦的病更重了。

她生病的表現有三。一是半夜睡覺會忽然坐起來。二是見了人會害怕。三是眼裡總有淚。

當然,這也是她家裡人說的。

這二三條我覺得都很平常,畢竟天天被打,又夜夜被折騰著看跳大神,不害怕不哭才是奇怪呢。

至於第一條,我猜想,只不過是做噩夢嚇醒了吧。

但是,所有人卻覺得她這是病入膏肓,眼看就不行了。

既然有病,那就得治。畢竟是花錢買來的,這錢可不能打了水漂。

婆婆卻和眾人說,自己不是捨不得錢,是真的心疼這孩子。

話既然說了出口,就不能收回了,畢竟這面子是很重要的。

所以她花了大價錢,讓一個「抽貼的」給團圓媳婦治病。

每抽一貼要十吊錢,抽著不好的貼,可以再抽,這就意味著,還要交錢。

一吊錢可以買二十塊豆腐,十吊錢能買兩百塊豆腐。十吊錢還能買十來個小雞,能買一頭小豬仔。

團圓媳婦的婆婆算了很久,她覺得每抽一貼,都是巨大的損失。

畢竟,她連手受傷很嚴重了,都不捨得花兩三吊錢去買紅花油。

但是身邊很多人看著呢,她只好硬著頭皮,恭恭敬敬地去抽貼。

結果兩貼都抽得不好。這抽貼的只好又給團圓媳婦的手心和腳心貼了寫了字的紅紙。貼腳心的時候,他發現這團圓媳婦的腳心有一大塊疤痕。婆婆忙說:

我方才不是說過嗎,是我用烙鐵給她烙的。哪裡會見過的呢?走路像飛似的,打她,她記不住,我就給她烙一烙。」

抽貼的就嚇唬她,說是虐待媳婦的婆婆死了會下油鍋的。

嚇得婆婆趕緊跪下求他。於是,這抽貼的又多掙了一筆。

團圓媳婦的婆婆,這次花了五十吊銀子。她秋天去田裡拾黃豆粒,拾了半個多月才掙了幾十吊錢。但是,這會子她卻想開了,畢竟也沒有其他法子了,而且只有給了錢,抽貼的才不會宣揚她是惡婆婆呢。

抽貼的打發走了以後,團圓媳婦的婆婆開始懷念以前的日子。

那時候,團圓媳婦還沒病得這麼嚴重,還可以打。這婆婆若是打碎了碗、丟了東西或是摔了一跤,都可以打團圓媳婦出出氣。

有娘的,她不能夠打。她自己的兒子也捨不得打。打貓,她怕把貓打丟了。打狗,她怕把狗打跑了……」

經過一番分析,她發現只有這團圓媳婦可以打,因為她沒有地方可以逃跑,也沒有人在乎她,打壞了一些也沒事。於是她換著花樣打她,吊房梁打、烙腳心、用針扎手指尖……

團圓媳婦常常夢見婆婆打她。一夢見,她就喊著要「回家」。

『回家』這兩個字,她的婆婆覺得最不祥……於是就請了一個圓夢的。那圓夢的一圓,果然不錯,『回家』就是回陰間地獄的意思。」

這下子,老胡家鬧得更厲害了。人們像追熱播劇一樣地狂熱,爭著搶著去老胡家,看那些跳神趕鬼的。

人們竟覺得,不去的人,是落伍的,而腿腳不便不能去的人,是非常不幸的。

其實,只有一個人才是最可憐的,那就是團圓媳婦。

一次,她被當眾脫光了衣服,浸在一大缸滾燙的熱水裡洗澡。

人們為了她好,好幾個人一起給她把衣服撕了,又往她的頭上澆熱水。

團圓媳婦被燙得昏了過去。

然後,被弄醒了,再洗第二次。

又昏了過去。

再被弄醒,洗第三次。

之後,她昏睡了六七天。

老胡家不能眼看著她一直昏睡下去了,就又找了大神。

大神讓他們去扎彩鋪扎了個紙人,然後縫上布衣服,抬到南河沿旁邊的大土炕去燒了。

團圓媳婦的婆婆還特意找了幾個吹鼓手跟著,顯得更有些聲勢。

結果,卻因為天冷,並沒有很多人來看。

她後悔極了,早知道沒人看,她就不花一百吊錢去買那件布衣服了。

到現在,對團圓媳婦的醫治已經快結束了。

她以前走得太快,如今嘗過烙腳心的滋味,怕是走得很慢了。

她以前不知道害羞,經歷了當眾在大缸洗澡的治療後,估計已經好了吧。

她以前經常做噩夢,現在她老是昏睡著,就算做噩夢也是安安靜靜的。

她以前還敢反抗婆婆,這時卻已經快死了,恐怕是沒有力氣再掙命了。

她以前老是說要回家,這個倒是不可怕,畢竟,她也沒有家可以回。

還剩下一個問題沒有糾正,那就是她的長辮子。

人家的辮子都是到腰的,她的卻長到膝蓋了。這可不行。

要解決也簡單,只需要一把剪刀。

她婆婆說,這團圓媳婦是個妖怪,睡了一覺後,辮子就掉了下來。

至此,團圓媳婦的病算是都治完了。

不知道這下子她是不是和別的團圓媳婦一樣了?

可是,病治完了,她卻死了。

她死了以後,幫忙辦喪事的有二伯和老廚子,開開心心地去老胡家吃了酒。

不久,老胡家的大孫媳婦跟人跑了。

團圓媳婦的婆婆哭瞎了眼,哭的倒不是別的,而是她砸進去的那些錢。

團圓媳婦死後變成了一隻大白兔,常跑到橋下哭,哭的倒不是別的,她只是想回家罷了。

張愛玲說:「最可厭的人,如果你細加研究,結果總發現他不過是個可憐的人。」

這句話正好可以用在團圓媳婦的婆婆身上。她的惡已經非常明顯了,但腐朽的舊社會才是孕育這醜惡的土壤。其他的人都直接或間接充當了劊子手,沒有一個人是無辜的。可見,這舊社會對人的浸淫是很徹底的。

但也有例外的,比如蕭紅和她祖父,他們始終知道團圓媳婦沒病。但是他們沉默了,並沒有去摻和人家的家事。

團圓媳婦,也是個例外。她之所以遭受厄運,除了人們有意無意的惡毒之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她弱小如羔羊,卻沒有學會沉默。

她和人們心中的團圓媳婦太不同了,人們覺得這是錯的。

她會害怕,會反抗,會掙扎,人們更覺得這是錯的。

這隻沒有學會沉默的羔羊,讓人們感到了恐慌。

可是她太弱小了,弱小的反抗者是沒有什麼好下場的。

不過,她卻反抗過。

這一章讀起來讓人覺得很沉重,很壓抑。

因為這一章所反映的問題太複雜了,人性的善與惡、舊社會的腐朽、人們的麻木與愚昧、女性的悲慘命運,甚至還關於規則的打破與維繫等等。

有人說,團圓媳婦其實是沒出走成功的蕭紅。這個角度或許可以給大家一點啟發。

《呼蘭河傳》作為一本小說,我們自不必去尋找蕭紅在書中的影子,只是這個觀點可以將我們的注意力從書中的角色跳脫出來,去思考更多,倒也不是個壞事。

蕭紅曾不顧家人反對去北平求學,也曾為了逃避婚約而出走。她為了反抗,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是她不曾屈服過。她選擇的路也許很難走,但她一直在堅持著。

人生不就應該這樣嗎?

勇敢,是不讓別人隨便定義自己。堅定,是不允許自己陷入懷疑。

不勇敢,就會永遠是待宰的羔羊。不堅定,就是親手斬斷前行的道路。

只有自己強大了,外界才能聽到你發出的聲音。

明晚我們繼續閱讀《呼蘭河傳》第六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閱讀原著,在評論區分享您的讀書感悟。

相關焦點

  • 讀《呼蘭河傳》,看蕭紅一生為何如此悲涼?
    《呼蘭河傳》作者蕭紅,原名張迺瑩,1911年出生,1942年去世,被譽為「30年代文學洛神」,在魯迅支持下發表小說《生死場》出名,其一生短暫孤苦。《呼蘭河傳》是她生前最後一部作品,寫於香港。《呼蘭河傳》全書共7章。第一章寫家鄉呼蘭河,1920年代的呼蘭小城,嚴冬封鎖大地,滿地都是裂口,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的十字街,從十字街首飾店、李永春藥店、東二條街的火磨,到龍王廟裡的小學,一幅眾生相浮現筆端。
  • 【教學反思】《呼蘭河傳》整書閱讀
    二、 散文化的敘事情調蕭紅在對整片文章的感情基調把握上十分恰當,旅居他鄉、久病纏綿的蕭紅在《呼蘭河傳》中,用詩一般的語言敘盡了對故土和童年美好生活的嚮往與懷念之情。在這裡,蕭紅遵循著她一貫的創作特點,打破常規,不追求故事情節的曲折蜿蜒,也不追求人物形象的典型突出,其敘述語言與傳統小說的敘述語言完全不同,充滿了散文化的特點。
  • 《呼蘭河傳》裡蕭紅筆下那些震撼人心的景物描寫,太動人了
    我最先接觸蕭紅的文字,就是這本《呼蘭河傳》。《呼蘭河傳》雖然定義的是小說,但寫法與別的小說卻很不相同,一般的小說都會有男主人公或女主人公貫穿全書,但《呼蘭河傳》沒有。它用詩一樣的語言,散文一樣的結構,從一個孩子的視角去描寫她家鄉的風土人情和人物的生活場景。
  • 【閱讀分享】《呼蘭河傳》
    學這篇課文時,老師叫我們注意書下的注釋,「本文選自蕭紅的《呼蘭河傳》.」,說這是一本很經典的著作,推薦大家閱讀,於是便購買了,直到五年多後的今日,我才終於將它讀完。 讓我用一個詞來形容我閱讀後的感覺,我想說:  震撼。  其實是有些奇怪的,能用「震撼」來形容這本書。
  • 《呼蘭河傳》:白描與對比的獨特穿插,構造了呼蘭河的絕美神話
    前言: 《呼蘭河傳》是蕭紅生前完成的一篇長篇小說,該書於1940年12月12日完稿,此時的蕭紅已經身患肺結核,拖著病重的身體完成了著作。《呼蘭河傳》一經發表連載完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蕭紅便因病離世。
  • 《呼蘭河傳》與《城南舊事》:為什麼說「人窮則反本」?
    原創 | 魚雁今天給大家介紹兩位著名女作家的代表作——蕭紅的《呼蘭河傳》與林海音的《城南舊事》。這兩部著作,幾乎是這兩位作家最為我們熟知的典型代表,而在它們背後也有許多共同之處,比如都具有自傳性質、散文化語言、對故鄉的眷戀、兒童視角等。
  • 影子前面有陽光——讀《呼蘭河傳》
    ——題記蕭紅是一個怎麼樣的女作家,我一直很想知道,偶然在圖書館裡尋得她的一本作品《呼蘭河傳》。更因為一直有一個北方情結,想要到北方的大草原上,在清風徐徐的夏夜裡看仿佛觸手可及的星辰,所以知道呼蘭河是北方小城的一條河,就抱著可以了解北方地理環境借了回來。嚴冬,是《呼蘭河傳》裡閃亮出場的季節。
  • 今天為什麼再讀蕭紅
    從離開家鄉到創作《呼蘭河傳》,漫長的十年,讓蕭紅對家鄉的眷戀變得格外濃厚。《呼蘭河傳》描寫的是童年,是故鄉。但創作《呼蘭河傳》時,蕭紅已經長大,已經遠離了故鄉,已經走過了很多的地方。此刻的她已經來到了自己生命的最後階段,她的內心已經安定。當一個人比較清醒地意識到身處人生最後階段時,往往會對故鄉有著強烈的思念。
  • 大宅怪語錄 | 呼蘭河摸魚傳
    今兒回來就跟大伙兒聊聊自己寫《呼蘭河傳》讀後感的故事。這時候大伙兒可能就會問,咋就寫起讀後感來了,還整個《呼蘭河傳》。這麼僵硬的操作,難道說,大宅把自己學校的作業拿來當推文了???咱就把故事線拉回到課堂上,咱們老師他在布置這個讀後感作業的時候,也是一臉無奈的。這是真的,他說要不是學校要求,這門課連考試都不會考。
  • 蕭紅20句經典語錄集錦,生前何必久睡,死後自會長眠
    1940年,與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後發表中篇小說《馬伯樂》、長篇小說《呼蘭河傳》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結核和惡性氣管擴張病逝於香港,年僅31歲。呼蘭河傳蕭紅著長篇小說《呼蘭河傳》是中國作家蕭紅創作的長篇小說。該作品於1940年9月1日刊載於香港《星島日報》,1940年12月12日,蕭紅於香港完成《呼蘭河傳》書稿創作,12月27日全稿連載完。
  • 《呼蘭河傳》|滿天星光,滿屋月亮,人生何如,為什麼這麼悲涼
    第一次看蕭紅的文字,就在心中認為沒有一個女作家能及得上她。看似很平常不過的文字,卻是在心中感覺到了空前絕後的空落,直逼自己的眼淚。她的文字就像她的名字一樣,總是讓人有著深深的寂寞感,用淡淡的語氣訴說著悲哀,卻完全不留任何痕跡。
  • 《呼蘭河傳》:『泥坑』空間認識中的題眼所展示的抽象批判精神
    《呼蘭河傳》是蕭紅創作的回憶性長篇小說,被香港「亞洲文壇」評為 20 世紀中文小說百強第九位。讀蕭紅的小說時,你會發現她喜歡以抒情筆調抒寫著自我主觀感受;採用散文化的小說結構;重文化風俗和自然景物的描寫,不在人物性格的刻畫上浪費筆墨;故事情節斷斷續續,然而意味深長。
  • 蕭紅: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其二在於整個個人經歷與時代背景上,渺小的個人是改變不了那個動亂時代。家園破亡,長於東北的她只能一直不斷向南流亡,在南國的一角,在生命的盡頭回憶北國的那個童年。南與北,安穩與動蕩,病榻處的盡頭與生機中的童年。《呼蘭河傳》中沒有出現一處大時代裡的動蕩,她只寫這座看似安穩閉塞的小城,可你仔細想想蕭紅所害怕的分裂都在裡面表達出來了呢。
  • 小學高年級《呼蘭河傳》《青銅葵花》閱讀測試題
    《呼蘭河傳》閱讀測試題答案 一、填空題。(40 分) 1、《呼蘭河傳》這部小說的作者是(蕭紅)。  20、《呼蘭河傳》中,祖父用黃泥裹起來燒了給我吃的第一隻是掉在井裡的(小豬),第二隻是掉在井裡的鴨子。 二、選擇題。  1、《呼蘭河傳》是蕭紅在(B)寫的。 A、呼蘭河 B、香港 C、臺灣 2、跳秧歌是在每年的(C)。
  • 蕭紅作品《生死場》:魯迅作序 胡風寫後記(圖)
    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生死場·呼蘭河傳》,是史上公認的蕭紅的代表作。閱讀這兩部作品,是了解和認識蕭紅的一個最為方便和可靠的途徑。蕭紅是20世紀中國最優秀的作家之一。她在這個世界上,僅僅生活了31個年頭。從1933年4月,以悄吟為筆名,發表第一篇小說《棄兒》,到1942年1月22日,在香港與世長辭,蕭紅真正用來創作的時間,只有9年。
  • 忘不了的蕭紅……
    蕭紅,你一定不會料到,我說到就到了你的眼前。夏日的太陽,烤著呼蘭河,不斷線的車輛,將我逼到呼蘭河橋窄窄的人行道上。從容的河水,從橋的兩邊遊向天空與田野相交的平闊的遠方,象兩條臂膀,攬著呼蘭縣城,也歡迎著你的友人。你的容顏,一如河水,閃著細碎的陽光,淋淨了車輛揚起的灰塵,也濾去了我心頭的溽熱。這天是1997年7月30日,下午5時左右,我從山東趕來見你。
  • 《呼蘭河傳》媳婦說想回家,婆婆用烙鐵燙其腳心,鄰居:是為她好
    ——《呼蘭河傳》這段話來自蕭紅經典作品《呼蘭河傳》「小團圓媳婦」篇,以兒童視角展開,講述了主人公「我」親眼見證,一位12歲的童養媳在婆家遭受非人待遇的故事。自民國以來,以兒童視角敘事的文學作品有很多,比如魯迅的《懷舊》,林海音的《城南舊事》以及遲子建的《北極村童話》等等,其中蕭紅所著的《呼蘭河傳》也一直被視為兒童視角敘事的典範。蕭紅的人生自不必多說,一位極具詩情畫意卻又困宥於殘酷現實的多情女子。
  • 蕭紅:人生何如,為什麼這麼悲涼
    蕭紅蕭紅是很有才的,甚至連魯迅都愛惜她的才情,她也有很多作品傳世,像《棄兒》《生死場》 《孤獨的生活》 《馬伯樂》《沙粒》 《呼蘭河傳》。尤其是《呼蘭河傳》,是蕭紅的巔峰之作。呼蘭河傳其實,人們關注蕭紅,更多的不是她的才情,而是她的私生活。十九歲的蕭紅在父親的安排下,汪恩甲訂婚。
  • 很多女人離婚後就再也不結婚了,原因讓男人都沉默了……
    ↓↓領讀音頻在文章末尾↓↓↓↓請下拉到底部↓↓替你翻書,伴你共讀,各位親愛的讀書有方共讀書友大家晚上好,今天是共讀《呼蘭河傳》第七天,由我繼續帶領大家共讀《呼蘭河傳》這本書。我真是寫不出任何的話來描述我對於小團圓媳婦遭遇的悲痛了。 一個鮮活的生命就這樣被折磨至死,所有的人是看客,也是同謀。人們是麻木的,正如有二伯所說:「人死還不如一隻雞。」 在團圓媳婦死後,他家的兩個兒媳婦,一個為著那團圓媳婦瞎了一隻眼睛。因為她天天哭,哭她那花在團圓媳婦身上的傾家蕩產的五千多吊錢。
  • 0409《看,沉默羔羊》
    在聖經《利未記》16章8-10節記載:「為那兩隻羊拈鬮,一鬮歸與耶和華,一鬮歸與阿撒瀉勒。亞倫要把那拈鬮歸與耶和華的羊獻為贖罪祭,但那拈鬮歸與阿撒瀉勒的羊要活著安置在耶和華面前,用以贖罪,打發人送到曠野去,歸與阿撒瀉勒。」舊約時期,為了贖人們的罪,以色列人要在兩隻羊中抓鬮,一隻歸於神,一隻歸於阿撒瀉勒。關於阿撒瀉勒的意思,在查考資料時發現三種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