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
斷舍離:一日一處
在開啟《斷舍離:一日一處》之前
請在30秒內寫出
10個對自己的形容
例我 不膽小
我 我
我 我
我 我
我 我
我 我
不知道你寫出了幾個呢?全寫出的人說明能以自我為主體來思考;寫出6-9個答案的人和前者差不多;而寫出3-5個的人偏向物品,連1-2個都寫不出的人可以說在生活中完全是以物品為準軸的。
根據答案的數量,你可以知道你究竟是能以自我為準軸、擁有丟棄意識的人,還是以物品為準軸、有囤物習慣的人。以物品為準軸的朋友,有沒有覺得你們往往連很小的東西都不捨得放棄呢?
對於以物品為準軸的人來說,他們通常認為斷舍離這種需要對物品做出取捨選擇的方法很難執行。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因為通過上述方法得出的自我印象,只是你的「主觀意識」。
很多人以為斷舍離只是一種以丟棄物品為全部內容的整理術,但其實它是一種能讓你拋棄這類偏見的思維方式。
只要你學會拋開物品準軸,把自己放在主體位置,那你一定能學會丟東西。哪怕是那些不經意間保留下來的物品,學會自我準軸之後也一定都能放下。以自我為準軸執行斷舍離基本原則,相信你的家一定會變得煥然一新,美到你不敢相信。
累計銷量破500萬冊!
「斷舍離」創始人山下英子
教你用碎片化的時間整理家居
30天,讓你的家大不一樣
最新「垃圾分類」方法的權威講解
為你解決不會扔垃圾的煩惱
山下英子家居環境大公開
揭秘「斷舍離之家」真實情況
手把手教你如何把家變成理想的模樣
不換房子 換個「斷舍離新家」吧!
斷舍離:物·事·人·心
斬斷、捨棄、遠離
歡迎來到斷舍離。
對你的到訪,我由衷表示感謝。
謝謝你。
「斷舍離非常不可思議。」
「斷舍離會傳染。」
「斷舍離十分有趣。」
這些是我聽到的人們對斷舍離的評價。
斷舍離博客起初是為來聽斷舍離講座的學員而寫的,就像是一本學生的指導手冊。但最近,除了原有的學員以外,它還得到了許多其他網友的青睞。
我從2007年3月開始寫斷舍離博客,寫了將近兩年。現在我終於可以藉此機會放下鍵盤,將博文重新整理一遍。重新閱讀每一篇文章,做出取捨,編輯目錄……
這項工作比我想像中愉快得多,它讓我感覺自己再次找回了斷舍離的初心。
因此,我也更加確認,斷舍離能走到今天這一步,實在是仰仗了各位學員的信任和支持。
每一堂授課,都是對這本斷舍離的打磨。
講座是有生命的。它並非重複,而是積累。
如果你也能以你的角度,領會到屬於你的斷舍離,那將是我的榮幸。
Clutter·垃圾·亂七八糟
Clutter,意為散亂的東西、無用的雜物,也有雜亂無章、惹人心煩的意思。用我所在的地方的說法,這叫「埋汰」。比如大人常這麼訓斥小孩:「你怎麼把屋裡弄得這麼埋汰!」
我在一次高野山的禪修體驗中,突然對經年累月的「埋汰的生活」和不擅收拾有了新的想法。在那時候,收納術正是日本電視、雜誌上的熱門話題。
那些廣告和宣傳經常給人一種買了這些收納工具就能學會收拾的感覺。現在想來,對我個人而言這絕對是錯誤的想法。
我購買了大量的收納箱,家裡每天都有快遞送來。但一段時間過去了,家裡雜亂的狀態卻沒有半點改善。
久而久之,我得出了一個結論:收納術不適合我,就好像電視裡播的減肥食品廣告不適合胖子一樣。
我曾看過這樣一個視頻,一個女孩盯著蛋糕吞咽口水,但一想到睡前吃蛋糕會發胖又猶豫不決。最後她想出辦法:「那我乾脆不睡了唄。」我和這個女孩的這種心態有幾分相似:「那把東西都處理掉不就行了?」
是的,在與收納術鬥智鬥勇的過程中,我漸漸產生了一系列疑問:
「我為什麼要拼命收納?」
「為什麼費那麼大勁去收納?」
「這些東西值得我費盡苦心去收納嗎?」
在我看來,收納術只是一種技巧,它能告訴你如何高效地歸整大量物品,並讓它們便於收入和取出。僅此而已。
假設我們放棄收納,改為隔三差五扔一堆東西,我想結果也會一樣:房間裡亂成一團。但我本人就是這樣,買的東西永遠比扔掉的東西多。
這正好說明,那時的我還沒有看清自己與物品之間的關係。
「斷行、舍行、離行」理念提倡者 山下英子
從 物品 事業 人際關係 心靈狀態 四個方面
結合數千位斷舍離學員的真實經歷
匯集而成的最實用的 「人生整理法則」
《斷舍離》系列奠基之作
山下英子的生活美學
給人生做減法,讓生活更輕鬆
整理你生活的方方面面,輕鬆創造美好未來
更 多 優 質 內 容 | 盡 在 時 代 好 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