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斷」物慾
「舍」棄廢物
脫「離」執念
山下英子
今天突發奇想,看了一下山下老師的斷舍離這本書,雖然還只看幾頁,但我發現,這本書對當代社會人的欲望和被社會所影響的物質心理有了很好的解讀。
在未讀此本書之前,我認為的斷舍離=扔東西/清理雜物。其實不然,從序言中我了解到,斷舍離即「出」之美學。
因為剛讀,了解的不夠深刻,用書上的文字解釋:用人體學來比喻的話,也許會更容易理解。
假如一個人長時間進食但是不排便,也就是長時間便秘,不難想像他的心情多麼糟糕。人作為生物,一定要遵守規律——攝取食物,消化後吸收營養轉化為能量,再排出廢物——新陳代謝。
新陳代謝,就是所謂的「生命機制」。
進,則出。
出,則進。
然後,再出。
這一簡單的生命機制隱藏著巨大的力量:
左右人生。
我現在不能理解左右人生這樣宏觀的詞語,而用我簡短的話語粗淺解釋:斷舍離就是清理對自己有負面影響和讓自己感到累贅的人、事、物,克服惰性,保持良好積極的心態,保持心情的舒暢和對生活的美好願望。
也就是書中山下老師所述:斷舍離這本書最大的目的是撼動我們根深蒂固的「物品價值觀」,鼓勵我們甩掉惰性,採取行動,促進生活和生命的新陳代謝,從而迎來煥然一新的人生。
此讀後感僅為未進行深刻解讀的初步理解,希望能夠讓讀者有初步的理解和產生讀此書的興趣,或者能對日常生活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