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主任來科普,關於孩子說話的這三件事,家長都知道嗎?

2020-08-26 兒科醫生王波

一般來說,1歲的孩子就可以開始說話了,2歲基本就可以進行簡單的語言交流。但是有的家長發現孩子到了2歲,甚至3歲多了還是遲遲不開口。 這讓家長十分焦慮:為什麼我們家的孩子還不會說話?

我們先來看看昨天面診中的一個案例:憨憨,一個兩歲半的小女孩,生活中聰明機靈,長得很可愛,但是現在連爸爸媽媽都不會叫,感覺好像能聽懂,但是就是不會說,讓憨憨媽媽感到十分著急,那麼今天就來簡單的科普下,影響孩子語言發育的因素都有哪些?

如果孩子到了2、3歲還是不能進行開口說話,這在醫學上我們稱之為語言發育遲緩

導致孩子說話晚的因素有很多,除了遺傳因素外,通常還有一部分生理因素:

一、構音障礙障礙:有的家長反映孩子聽的懂但是不會說,也去醫院做了聽力測試,結果都正常,這些家長往往都忽略了構音器官的檢查,有的孩子存在舌系帶過短,舌頭不能向上翹,無法正常發音,久而久之就影響了孩子的語言發育。

二、聽力障礙:聽是語言發育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為聽不到周圍環境的聲音,孩子就不具備學習說話的條件,自然而然的無法進行語言交流,值得提醒的是,聽力障礙會影響孩子的智力、情緒能力的發展。

三、智力障礙:智力發育有障礙的孩子進行語言教育發展也比同齡人差。

除了生理上的因素外,語言環境對孩子的語言發育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長在教孩子說話時,往往會犯以下幾點錯誤:

一、家長代勞過多:

這種情況一般多發生在老人帶孩子的時候,孩子一張口一伸手,爺爺奶奶就會急忙的幫孩子完成,讓孩子學說話的動機收到有效抑制,語言進行表達能力極度匱乏。

二、語言環境不良

有的家長一回家就開始看電視玩手機,少言寡語,或者是經常把一些孩子聽不懂掛嘴邊,孩子在成長中缺少一個良好的學習和模仿的語言環境,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就養成了只聽不說的習慣:還有家長強迫孩子說話,或嘲笑孩子是不是標準的發音,這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導致孩子不愛張口。

如何幫助孩子更好的說話?

一、為孩子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孩子是憑感覺學語言的,父母的神情、動作、聲音,都能幫助他領會其中的意義。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語言交流越多,孩子語言能力就越強。

二、激發孩子說話的願望

當孩子有什麼要求,媽媽可以適當地根據孩子年齡延遲滿足,逼迫孩子學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然後再滿足他的要求。

三、鼓勵孩子去交流

同齡孩子之間的交流玩耍可以很好的促進孩子的語言發育,在玩的過程,孩子學習語言的積極性就會在遊戲中得到有效的激化,對促進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導致孩子說話晚的原因錯綜複雜,因此當家長發現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明顯落後於同齡孩子時,就要提高警惕,及時帶孩子去正規醫院就醫,判明原因,做針對性的治療,同時在生活中,要積極調整教育孩子的心理與語言教學環境,對孩子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

相關焦點

  • 感統科普|如何讓孩子堅持有毅力?家長一定要知道這件事
    如果這個時期,孩子說我還要繼續,看來這件事是他感興趣的,而且重點是他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有成就感,這個成就感可以支持孩子直到到達想要追求的目標。到這個階段,我們再來談所謂的堅持和毅力。如果可以,這一件事絕對是孩子可以做成的事,而且絕對是可以培養孩子多種能力的事情。這一段時間適應下來,孩子不打退堂鼓,還要繼續,那我們就無條件地支持他。那表示在這樣的環境條件以及我們對他的互動模式之下,孩子在做這件事情中得到了成就感,而且過程中孩子沒有變得面黃肌瘦、含胸駝背、沒有變得急躁、煩躁、做事馬虎,所有的品質都維持在正常的標準之上,甚至更好。
  • 想讓孩子走出自我,家長做這三件事,孩子社交能力強
    想讓孩子走出自我,家長做這三件事,孩子社交能力強相信很多的人都有過同樣的體會,就是自己的孩子見到人總是會害羞,和別人一說話就臉紅,社交能力非常差,但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有的家長還不知道從何下手,那麼今天這篇文章,希望能夠給你帶來一定的幫助。
  • 關於孩子畫畫這件事,大部分家長做的都是錯的
    一說到孩子畫畫,很多家長就想著上培訓班。 的確,培訓班是必不可少的,但培訓班並不能包辦一切。 在畫畫這件事上,家長該如何提供幫助呢?
  • 關於寶寶說話,家長必須知道這些事
    1、最近有不少家長在後臺問了幾個關於小朋友說話的問題。這就是為什麼在小朋友能夠說話之前,就要給他們讀繪本、講故事,培養閱讀能力的原因。3、找準時機我們在跟孩子說話、交談的時候,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去談論孩子正在關注或者感興趣的事,而不是你想教的內容
  • 你是真的愛孩子嗎?90%家長不知道的這件事
    你是真的對孩子好嗎?近日一個博主發的文登上了熱搜:家長不知道為什麼小孩會得抑鬱症。可父母認為的對孩子好,真的是對孩子好嗎?在我們生活中,很多家長很少表揚自己的孩子。特別是在外人面前為了展現自己的「謙虛」就對孩子吝嗇於表揚,這種行為其實是非常不對的,打壓式育兒最容易引起孩子的心理障礙。
  • 讓孩子不生病?家長必須知道這8件事
    這是一個很「凍」人的季節 感冒病毒極容易乘虛而入 讓孩子少生病> 家長必須知道的8件事 戶外活動——讓呼吸道更耐寒 孩子呼吸道長期不接受外界空氣的刺激,得不到耐寒鍛鍊,接觸了感冒病人後,對病原體抵抗力差,更容易患病。
  • 這孩子說話晚,家長先反思:這三件事做了嗎?
    很多寶媽都在擔心孩子說話晚,是不是和孩子的舌頭有關。其實孩子說話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今天小編和大家來分享一下。所以這就要求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和寶寶多聊聊天,不要一下班就看手機。母乳餵養,換尿布,走路的時候,父母都可以通過語言和寶寶建立情感紐帶,這不僅可以幫助寶寶學習語言習慣,而且也會慢慢地模仿,時間長了就會了。
  • 想讓孩子「聽話」,聰明的家長都做了這4件事,受益終生
    「都說了多少次了,玩具就在這裡玩,你看你弄得到處都是......」「都幾點了,不能賴床了,不起床今天又要遲到了......」這樣的嘮叨,想必每個家長都似曾相識,基本上每個當媽的,都逃不開嘮嘮叨叨這件事。
  • 這三件事不宜過早教孩子,會傷害到孩子,家長切勿操之過急
    導讀:這三件事不宜過早教孩子,會傷害到孩子,家長切勿操之過急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這三件事不宜過早教孩子,會傷害到孩子,家長切勿操之過急!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經常聽不到家長說話,這下知道是為什麼了
    聽到不止一位媽媽抱怨:每次叫孩子做個什麼事,比如洗手吃飯,幫拿個東西……都要喊上好幾遍,尤其他在看電視或玩的時候,你不發火,似乎他永遠不會搭理你。注意力的轉移,指一個人主動的、有目的地將注意力從一件事轉移到另一件事上,比如,你讓孩子關掉電視,立刻來吃飯,他可能比較磨蹭。孩子經常聽不見我們喊他,也不能同時做幾件事,其實不是他們不想,實際情況是他們還沒有達到這個發展水平。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注意力會逐步發展健全,所以,遇到孩子出現的一些聽不到家長說話的現象,我們不必過於苛責。
  • 寶寶三歲了還不會說話,多半跟1件事有關,很多家長現在還在做
    導讀:寶寶三歲了還不會說話,多半跟1件事有關,很多家長現在還在做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三歲了還不會說話,多半跟1件事有關,很多家長現在還在做!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兩歲多孩子說話「結巴」急壞家長,只因做錯了這件事
    一、昨天,去妹妹家,兩歲多的月月高興地給我介紹新買的玩具,可能是因為太激動,孩子說話結結巴巴的,小臉憋得通紅。妹妹見狀,焦急地說:「這孩子最近說話都是這個樣子,她這剛學會說話呢就成了一個「結巴」,長大了可怎麼辦?」妹妹的焦慮,我深有體會。
  • 帶孩子看病,這6件事家長一定要知道
    現在回想起來,王女士還是後悔萬分:早知道孩子是生病了,就應該及時帶孩子去正規醫院就診,才不會耽誤了治病的最佳時機!自身免疫性腦炎只要及早就醫,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可以痊癒的,但有些家長諱疾忌醫,不信任醫院,也不相信醫生的話,延誤了孩子的病情,最終造成難以逆轉的嚴重後果,實在令人感到心痛。
  • 家長在這三件事上縱容孩子,等於毀了孩子
    父母對於孩子的疼愛,出於本能,似乎是一種天經地義。但疼愛,並不是溺愛,而是正確的引導,是能夠助力孩子將來的正確舉動。誠如千百年前,觸龍對趙太后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畢竟,父母沒辦法永遠將孩子護在自己的羽翼下,孩子終究要走上社會,他只有懂得如何適應社會,才能真正活出自我,也才會收穫幸福和快樂。有三件事,看似小事,其實家長必須鼓勵孩子去做的。
  • 孩子說話方式欠佳,不想讓他惹人嫌,家長要做好三件事
    按理說喜歡說話的孩子會討人喜歡,只是悅悅說話的方式讓人接受不了,哪怕是她的父母也這樣說。平時跟鄰居聊天,不管說什麼悅悅都能參與進來,明明跟小孩沒有關係的事情,悅悅也要發表自己的想法,甚至把大人堵的說不出話來。
  • 家長會「嘮叨」,孩子說話早,這6件事你得做到位
    文|蛋黃育兒好朋友的寶寶已經1歲多了,由於說話晚連最基本的爸爸媽媽發音都不會,看著一般大的孩子都已經在「爸爸」「媽媽」叫個不停,朋友非常著急。那麼寶寶說話晚的原因有哪些呢?在寶寶學習說話階段,作為家長的我們要注意正確的引導,切勿急於求成。在寶寶能夠簡單的發聲時他的語言學習就已經開始了。
  • 兒科主任警告:孩子冬天打完疫苗,不要做的3件事,可別大意
    寶寶的免疫力較低,為了預防他生病,從飲食到作息,寶媽都是層層把關。除此之外,為了給寶寶建立抗體,還需要定期給寶寶接種疫苗。打疫苗後寶寶短時間內免疫力會下降,可能會發燒生病等,特別是在寒冷的冬天,今天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兒科主任警告:孩子冬天打完疫苗,不要做的3件事,可別大意!
  • 李玫瑾:孩子青春期太重要,這5件事家長定要做(別讓自己後悔)
    最近,家長群裡關於青春期孩子的問題已經怨聲載道了:「家裡有個青春期的兒子,真的頭疼至極,你說東他就往西,根本不跟我們說話,不管我們說什麼他都覺得老土。」「我家孩子感覺和我的距離越來越遠,一問他在學校怎麼樣,永遠都是『就那樣唄』。
  • 孩子多大說話才正常?關於孩子語言發展的規律,家長知道多少?
    這種幸福感是其他所得不能帶來的體驗,但是對於寶寶說話這個知識點,你是否了解的全面呢?前幾天表妹帶著13個月大的寶寶來我家裡來做客,說著說著就聊到孩子什麼時候開口說話的問題。表妹一臉擔憂的問我:「寶寶都這麼大了,還不會叫爸爸媽媽嗎?有點擔心孩子以後說話的問題。」
  • 寶寶3歲前,家長一定要陪孩子做的三件事,你知道嗎?
    中國有句古話「三歲看到老」,意思就是孩子前三年的教育能夠一直影響到他年老的時候,所以在孩子三歲之前把孩子多方面的培養,將註定影響著他一生的成長。今天寶貝就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在孩子三歲之前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如何陪伴孩子做好的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