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好人是怎麼樣變壞的?

2021-01-13 晏私語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溫情,有善意,有公平,有正義。

但即使陽光燦爛,陰暗總是如影相隨,不離不棄。

我們的生活中總有一些自私、邪惡、殘暴,不公平的人和事。

為什麼賣假貨的能夠把賣真貨的給淘汰出局?

為什麼炒房的賺得盆滿缽滿,而辛辛苦苦做實業的卻如履薄冰,舉步維艱?

為什麼小鮮肉的身價動輒千萬,甚至上億,而那些為社會進步,國家強大而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的科學家,收入卻不及明星、大腕百分之一?

大家規規矩矩排隊,卻總有那麼一些人不按規矩出牌,插隊、加塞,最後他們總能捷足先登,搶到好的位置。

經濟學中有一個著名的定理,叫做劣幣驅逐良幣。

在鑄幣時代,當市場上流通著大量的重量不足,或者成色不好的劣幣之後,人們就傾向於將足值的良幣收藏起來。

時間一長,市場上流通的就只剩下了劣幣。

而良幣,被劣幣一步步驅逐出了流通領域。

而反映在社會現實中,就是壞人不斷地驅逐好人。

在我們的社會中,一小撮人通過投機取巧等不正當手段,獲得了大量的利益。

這時候,如果不能使這一小撮人付出相應的代價,剩下的大部分人就會心裡開始不平衡,最後不再堅持原則。

我們現在都感覺生意越來越難做。

根本原因就在於人與人之間缺失了最基本的信任。

無論你的東西再好,無論你言辭懇切,聲淚俱下,別人都半信半疑。

每個人都緊緊地捂住自己的口袋,生怕一不小心,就上當受騙。

我們對很多不公平、不正常的現象義憤填膺,口誅筆伐。

比如高房價,比如孩子的教育資源,比如各種灰色交易。

可一轉身,我們就變了一個人。

照樣在第二天去排隊買房。

照樣為了孩子的教育資源而請客送禮。

照樣參與到各種灰色交易中去。

道理非常簡單。

面對不公平,每個人在情感上都非常憤怒。

但我們無能為力。

當我們發現,只有跟在那一小撮人的後面,才能保證自己的利益的時候,我們別無選擇,只能心不甘,情不願地乖乖就範。

一個好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壞的?

當一個人覺得不公平,又無能為力的那一刻,好人就變成了壞人。

很多罪大惡極的罪犯在伏法之後,說起他們第一次作惡的時候,都會說,其實他們自己心裡也非常害怕。

但他發現,他作惡的對象更加恐懼和害怕。

甚至周圍的人也害怕,要麼視而不見,置若罔聞,要麼逃跑迴避,明哲保身。

鮮有人出面制止,或者施以援手。

於是他們的膽子越來越大,更加肆無忌憚,胡作非為。

正如竇娥的父親在懲處了惡人之後,對老百姓說了一句話:你們雖然沒有加害竇娥,但你們明明知道竇娥是被冤枉的,你們卻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說一句公道話,所以老天有眼,讓你們承受3年大旱,顆粒無收,飢不擇食之苦。

這是老天對你們不仁不義的行為的懲罰。

大部分人之所以在惡行面前選擇沉默,甚至為了自己的利益而選擇盲從。

都是因為人性中的平庸之惡。

所以壞人淘汰好人,就成為了俗世的基本規則。

壞人,最初其實都害怕,他們的惡,是眾人的平庸和自私所縱容出來的。

世界如果變壞,每個人都難辭其咎。

世界的美好和諧,每個人一樣都有責任。

如果有一天,你覺得自己需要變得平庸、俗氣起來,一定記得給自己的內心,封存哪怕那麼一丁點的正義感。

這是「晏私語」的第160篇原創文章,感謝您的陪伴和閱讀。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若侵犯到您的權益,請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人之初,性本善」只是空話一句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小時候以為《三字經》只有這四句話,上了小學才知道原來它很長很長,但是成年之後還是只記得這四句話,就像背單詞一樣,背來背去只知道「abandon」。而恰恰就是這句「人之初,性本善」被我們視為真理般的存在。無論是責備他人也好,告誡他人也罷仿佛這句話放在任何語境中都能適用。但請仔細想想,這句話意義何在呢?
  • 人之初,性本善是什麼意思,我有不同意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是《三字經》的第一句,關於這句話有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個風景秀麗的山村,有個叫周處的人,父母在他年少時就去世了,因為平時沒人教導,本來心性善良的周處性情變得十分暴烈,經常欺負村民,時不時就把村民打得頭破血流。
  • 人之初,性本善?性本惡?
    我們都知道「人性是複雜的」,可《三字經》開篇就說「人之初,性本善」,那麼人的本性真的是善嗎?這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1、性善論。《三字經》秉承了孟子的觀點,孟子認為「人之性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
  •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儒釋道一體化國學微信號 clwj3359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 每日一學:當代私塾,三字經之「人之初,性本善」
    其中的「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是:人在最初,本性是善良的。性本善的故事——周處改過周處小時候經常做壞事,村民把他和蛟龍、白額虎並稱為「三害」。一天,有人對周處說:「如果你能把蛟龍和猛虎殺了,大家一定會很敬畏你的。」周處聽後,立刻上山打敗了白額虎。接著,他又跳到河裡,與蛟龍決鬥。三天三夜過去了,周處還沒回來。
  • 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是否正確
    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出自三字經,就是說一個人剛出生時,內心充滿善良,而沒有惡念。三字經流傳了幾千年,在古代是幼童啟蒙第一篇必學的課程,人之初性本善,沒有任何人懷疑這句話所說的道理是否正確,本人認為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是錯誤,而且錯了幾千年。
  • 世人皆知「人之初性本善」,很多人卻忘了,後面還有一句才是重點
    「人之初,性本善」源自於孟子的「性善論」,作為與孔子並稱「孔孟」的儒家學派代表人物,「亞聖」孟子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可謂尊崇無比,他的名篇《魚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及《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廣為熟知。
  • 「人之初,性本善」,是真命題嗎?
    深圳樂學樂園兒童性格養正研究中心主任趙先德老師近日發表了題為《「人之初,性本善」,是真命題嗎?》的文章,對早期教育對個體和社會的影響做了詳細闡述。現將文章摘錄如下。「人之初,性本善」,這個「初」是指幼年時期。用今天的話來說,應該就是6歲之前的學齡前時期,不是剛出生的意思。這個「性」是心性和性格的組合。這個詞裡面包含了社會的因素,包含了後天習得的因素。因為研究領域的關係,我的關鍵詞內涵很狹窄,但外延很寬泛。所以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會用一些身邊的事情,來讓大家作比較,然後判斷這個命題的真偽與是非。
  • 《孔子》: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孔子》: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 .是我想到孔子第一個會想到的念頭,印相中還有背要求完整背一遍,當然是背到後面就全忘記在還沒看之前直覺的認為會是個有點沉悶的片
  • 人之初,到底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三字經,作為一本傳統的啟蒙教材,主要是想給我們表達的中國的「仁,義,誠,敬,孝。」小時候雖然不是很理解是什麼意思,但是依然能背得很流利。接觸到的人性的醜陋越多,就越開始懷疑,人之初到底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
  • 周國平問:誰說「人之初,性本善」?
    周國平問:誰說「人之初,性本善」?1.外在的眼睛看見現象,內在的眼睛看到本質……其實表明了大部分人看到的是世界的外在運轉與變化,也有一些人看到了真理、美、生命、心。3.誰說「人之初,性本善」?你見過小孩子殘忍地虐殺小動物嗎?他們能把小鳥活活玩死。人的本性中蘊含獸性,孩子的世界其實充滿殘忍……看到這裡,我直接想起兒時的玩鬧,並沒含有對生命的珍重,對規則的了解,就像人,需要被引導,且有能力被引導,以及隨時間去發現。
  • 「人之初,性本善」的答案在後兩句,讀的懂你就知道該幹什麼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人之初,性本善」是我們每個人小時候都知道的,《三字經》的第一句話其實都已經告訴我們了,每個人最初的本性其實就是一樣的,但是這麼久以來還是有人不斷的懷疑人性是多變的,古往今來討論這個話題的爭論不休。
  • 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性本惡?
    人心就像繩索,看著簡單,實則複雜到底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性本惡?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性本惡,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
  •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 你知道「人之初,性本善」的本義嗎?
    「人之初,性本善」這是《三字經》的開篇語,在中國已經傳遞了700多年了,每個中國人都張口就來……可又有多少人中國人能準確理解其意思呢?我可以肯定地說,寥寥無幾。
  • 孟子曰人之初性本善,荀子曰人之初性本惡,誰對誰錯
    一個認為「人之初性本善」,另一個認為「人之初性本惡」。孟子和荀子誰對誰錯呢?同時儒家門徒,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得出來的結論也不同。荀子的思想與孟子的思想,一個惡,一個善,形成了針鋒相對。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中提出,孟子代表儒家的左翼,代表著積極進取;而荀子則代表儒家的右翼,代表著悲觀保守。這種說法雖能令人一新耳目,但不免過於簡單化。
  • 柯南:人之初性本善溫暖如春的貝爾,誰知道她背後背負了多少秘密
    貝爾摩德是BOSS高級幹部,擅長易容術與變聲術,她本就是負責搜集情報和完成暗殺任務的,可讓人特別不理解的就是貝爾摩的在明確了柯南的真實身份後,不僅沒有上報組織,人之初性本善溫暖如春的貝爾而且暗地裡還多次保護柯南,這其中是有什麼隱情是我們所不知道的嗎?
  • 讀《三字經》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有感
    原文第1、2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 人之初性本善,為什麼長大了,變得冷漠無情,自私自利
    人之初性本善,只是環境改變了我們。
  • 人之初,性本善(圖)
    科學與倫理  本報綜合報導中國有句老話:「人之初,性本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