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教育】難報爹娘養育恩 |《感應篇彙編白話》/忠孝(21)

2021-03-04 教學為先網

  忠孝。  

  (直譯)對君長要盡忠,對父母要盡孝。

  (白話)唐先生的《親恩歌》說道:

  我今未說淚先淋,難報爹娘養育恩;  

  自是斷腸談不得,斷腸談與眾人聽。

  惟有懷胎受折磨,百般魔障好難過;

  莫言產育無兇吉,生死須臾可奈何。

  肚裡如今痛得慌,叫人為我簡衣裳;

  千生萬死多難算,只靠神天作主張。

  生下兒來血奔心,牙關緊閉眼翻生;

  直從剪下胞衣後,再過三朝才是人。

  尿屎時常撒滿身,腥臊臭穢不堪聞;

  卻無半點嫌憎意,洗換頻番極苦辛。

  聽得娃兒哭一聲,翻身就把手來擎;

  想他歲半周年內,一覺何曾睡得成。

  大雪紛紛臘月天,偎頭偎臉抱兒眠;

  只因乳是孩兒吃,徹夜開胸在外邊。

  聽得孩兒出痘瘡,登時嚇得眼翻黃;

  一從放出標來後,盡日何曾吃米湯。

  磕個頭來上炷香,聲聲只叫痘娘娘;

  若還叫得娘娘應,何怕頭穿出腦漿。

  幸得兒生兩歲零,依臺傍凳自能行;

  只愁跌破頭和面,掛肚牽腸不放心。

  生得孩兒性氣歪,任他情性使將來;

  如何父母偏憐愛,還說乖乖這樣乖。

  兒今頭髮已披肩,轉眼成人在面前;

  痛殺親心難割捨,不能常在膝頭邊。

  雖然掙得少田園,受怕擔辛苦萬千;

  不是為兒還為女,自家吃得幾文錢。

  娘看爹來爹看娘,為何終日臉焦黃;

  只因兒女將婚嫁,相對愁眉做一房。

  寸寸絲絲總是恩,誰能描得半毫真;

  蓼莪縱使能描畫,只好依稀六七分。

  唐先生《親恩歌》的意思是說:我今還沒開始說,眼淚已先淋淋流,想到爹娘養育恩,實在非常難報答;當然哀慟似斷腸,也是無法談得完,只好忍著斷腸苦,說給大家聽聽看。只要說到懷胎時,其間所受的折磨,有如各種魔障煎,實在非常難度過;不要輕言產育時,沒有吉兇事發生,有時面臨生死關,安危只在一線隔,實在無可又奈何。

  肚子忽然痛起時,趕緊叫人來幫忙,為我減換寬鬆的衣裳,是生是死實難料,只求老天幫幫忙。剛生下胎兒後,萬一敗血衝心,產後血暈,就會導致牙關緊閉,昏厥眼翻的險象。真正要從剪下胞衣後,平安經過了三天,才能算是活下來。娃兒撒尿拉屎時,經常弄得沾滿身,腥臊臭穢真難聞,母親卻無半點嫌,頻頻換洗髒臭衣,說來實在很辛苦。只要聽到娃兒哭,趕緊以手扶抱他。娃在一年半載內,母親何曾睡好覺?大雪紛飛臘月天,親暱抱著娃兒睡,就因擔心孩兒醒,隨時都要想吃奶,所以整夜打開衣,胸脯裸露在外面。

  聽到孩兒出天花,嚇得心驚膽又跳,當時眼睛即翻黃,就從長出那刻起,整天何曾有心思,妄想嘗得滴米湯。趕緊來到神明前,上香磕頭心虔誠,聲聲祈求痘娘娘,務要慈悲來救助;只要求得娘娘應,哪怕磕得撞破頭,流出腦漿都不惜。老天保佑很幸運,孩兒養到兩歲大,依靠臺桌和板凳,自己慢慢學走路,怕他不慎跌破頭,牽腸掛肚不放心。若是生兒脾氣拗,還要任他使性子,但卻無論又如何,父母總是袒護著,而且還要對他說:乖乖這樣乖乖喔!

  兒子現在的頭髮,已經長到能披肩,轉眼間在父母前,已是長大成人了,自己自由能出入;此時雙親的心情,非常心痛難割捨,乃是因為兒女們,不能常在己身邊。雖然已用盡勞力,賺錢購置些田園,總是害怕仍太少,所以辛苦去拼搏,若非為了下一代,自己花得多少錢?當娘眼睛看著爹,爹也眼睛看著娘,為何整天在對看,臉色因愁而變黃?原來只是為兒女,年紀已到論婚嫁,兩人相對眉深鎖,同在一室心憂愁。回想點滴父母恩,都是令人難忘懷,誰又能夠來描述,深厚恩情於萬一?父母深厚的恩情,詩經蓼莪縱能述,只能隱約六七分!

(《集福消災之道》,王潮音整理,福峰圖書光碟有限公司印,2010年版)

相關焦點

  • 【紮根教育】賑災施粥的辦法 |《感應篇彙編白話》
    賑災施粥的辦法 |《感應篇彙編白話》  濟人之急,救人之危。  (直譯)濟助他人的急難,挽救他人的危困。  (白話)故事三:延平(今福建南平縣)有位祝染,每遇歉收年頭,就大設粥廠救濟饑民。
  • 母親節:如何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是人之常情。其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我認為應該從以下三點做起。首先,要有一顆孝敬之心。父母養育我們很不容易,省吃儉用,受苦受累,我們心中要常存感恩之意、報答之情,胸中經常裝著父母,時刻牽掛著父母的衣食冷暖和安危!常言道: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孝心是至為重要的。
  • 八旬母親含淚送嫁21歲養女,對子女是血緣還是養育之恩,更重呢?
    八旬母親含淚送嫁21歲養女,對子女是血緣還是養育之恩,更重呢?近日安徽阜陽,一位八旬母親含淚送嫁21歲抱養女兒的視頻感動了無數網友。在視頻中,八旬母親扒著汽車一直落淚,女兒深情呼喚母親。不是親生女兒,卻勝似親生女兒據說60多歲的時候,夫妻倆收養了一名女嬰,悉心的把她養大,女兒結婚了,老人已經80多了,內心是太多的不舍。
  • 感恩節活動:感激父母養育之恩
    >感恩節活動:感激父母養育之恩2017-11-07 22:10:30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因為他們不僅賜予我們生命,更把我們養育成人。感激父母是最起碼的要求,是做人的道德底線,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父母都不愛,又怎麼可能愛同學、愛社會。  ①一、二年級學生開展「護雞蛋」活動。以個人或小組形式保護一個生雞蛋一天,使它毫無破損,以此感受媽媽對自己的呵護與養育之恩。結束後讓學生說一說或者寫一寫活動的體會,回家做一件令父母高興的事。
  • 至理名言:當家才知鹽米貴,養兒才報爹娘恩
    自從當了家,才知鹽米貴;自從養了兒,才報爹娘恩辛勤地勞動,持家不知疲;而當知爹娘,堅強在努力。一切為兒女,嘔心瀝血地;似蠟燭成灰,似春蠶吐絲。兒女當明理,莫把爹娘欺;少玩些手機,少打些遊戲。爹娘說的話,牢記在心裡;不聽話的人,永遠無出息。兒女品德好,爹娘笑眯眯;兒女品德壞,爹娘暗哭泣。
  • 淨空法師:老天不殺悔過的兒郎 彌天大罪一悔便消【太上感應篇49】
    《感應篇彙編》說明「忠孝」這兩個字的真諦,用的篇幅很大,這其中引用了一句話,「堯舜帥天下以仁,而民從之」,這一句話很值得我們深思。事實說明了,社會的安定,國家的富強,人民的幸福,領導人的關係最大。如果有一個賢明的領導人,能夠教導百姓,天下就大治。這個事實我們在歷史上讀到過,歷史上有詳實的記載。古時候這些帝王何以能夠做到?現在我們所崇尚的民主,何以不能做到?這又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 「成童禮」讓孩子知曉父母養育恩
    成童禮」是古代中國教育子女所行的一種禮儀,目的在於讓孩子知曉父母養育之恩,學會孝敬父母。如今,這樣的國學傳統禮儀不僅走進了我們的生活,也受到越來越多學生和家長的喜愛。「近日,七裡河小學三年級全體師生與家長共計1000餘人,共同參與了學校精心策劃準備的這場「成童禮」。
  • 生育之恩大於人,養育之恩大於天
    古話說:「生身之恩大於人,養育之恩大於天,百善孝為先」。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由親生父母生育和養育的,所以對父母孝順是沒有問題的。但也有很多孩子因為各種原因,導致從小不是由自己的親生爸爸媽媽撫養長大的。他們在面對生育之恩和養育之恩的時候,因該如何選擇呢?現在的組合家庭有很多,組合家庭是指由兩個單親家庭組成的新家庭。往往這種家庭關係都會比較複雜。
  • 生育與養育之恩,該怎麼抉擇
    那麼生育之恩跟養育之恩之間是否存在著矛盾呢?看《扶搖》,為你演繹一段愛恨情仇引起的情感糾葛。該部劇中,太淵國國公的義子云痕,正是醫聖宗越的弟弟,世子家的小公子。當年在背後一手操縱陰謀的國公齊震,下令屠殺了世子全家,得邱先生的假意投誠,保全了大公子宗越和二公子云痕的性命。因緣際會,雲痕被齊震收為義子,飽受齊震的養育,把他當作自己的親生兒子看待。
  • 生育之恩大還是養育之恩大
    養育之恩大還是生育之恩大?俗話說得好生身之恩大於人,養育之恩大於天,百善孝為先!讀懂這句古訓的人都明白了肯定是養育之恩比生育之恩大。我就是生長在這麼樣的一個家庭。我父親出生的第二天開始就被送人了。不過我父親非常的幸運,他被送到了一家家裡生了6個女兒的家庭裡面。
  • 各類會議記錄模板彙編(15篇)
    按:老筆頭「得道」會員已上線21堂專家授課、203期「老筆頭說」,68期「精品範文解析」,64期「直播答疑」。1.扶貧工作材料彙編(5大類18篇7.7萬字)2.黨史新中國史知識競賽題彙編(260道)3.黨史、新中國史學習體會彙編(14篇1.7萬字)4.雪中送炭!
  • 虛靖天師推薦的好書——《太上感應篇》
    在從官方、職場、經商方面,《太上感應篇》則指出「是非不當,向背乖宜,虐下取功,諂上希旨,受恩不感,含怨不休,輕蔑天民,擾亂國政,賞及非義,刑及無辜,傾人奪位,巧詐求遷,賞罰不平,苛虐其下,短尺狹度,輕秤小升,以偽雜真,採取奸利……」等惡行。
  • 叛逆:父母養育兒女算不上恩?無需回報?
    【沈坤獨家觀點】這篇文章,註定會觸痛很多人的傳統神經,甚至會遭遇很多人的反對,因為這也許是我們這個時代少有另類角度冷靜的思考文章,而思考的問題竟然是父母養育兒女到底是不是恩?該不該報?都說百善孝為先,而我卻說孝心沒有意義,這不是大逆不道嗎?
  • 女方父母說,彩禮是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怎麼理解
    這提問稍微強點,有個由頭「養育之恩」,以下所說之事,碰到過比這更奇葩離譜的嗎?養育之恩前奏曲:認識一個女孩子,不是父母身邊長大,可以說是隨其爺爺和姑媽一家長大(姑媽一家常住爺爺處),可以說女孩子是有父母生,沒有待在父母身邊養育。
  • 【太上感應篇001】圓人說法,無法不圓
    《感應篇》怎麼能例外?也是佛法。何況《感應篇》、《陰騭文》,自始至終每一句、每一個字,都是發明五戒十善。五戒十善在佛家是根本法,離開五戒十善,這個人就行邪道了。無論你修學哪個法門,無論你是初學,還是羅漢、還是等覺菩薩,你要是離開五戒十善,你就是邪道,那哪裡叫佛法?五戒十善要講得圓滿、講得實在,《感應篇》跟《陰騭文》是好教材。
  • 我們知道什麼是父母恩嗎?(養育之恩 天高地厚)
    養育之恩 天高地厚中國有句老話說:「不養兒不知父母恩。」只有當了父母的人,對生兒的痛苦和養兒的艱辛有了切身體會之後,才會更加感念父母的養育之恩。世間最辛苦的人是父母。最不好做的人還是父母。雅安蘆山產下的地震寶寶母親一懷孕,反應連連不止,胎兒一天天長大,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躺也不是。
  • 經典共讀:《太上感應篇》(中英對照)(一)
    《太上感應篇》是道教經典中流傳很廣的一部,相傳為老子所作。全文系統講述了善惡報應的因果原理,數千年來在社會各階層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直到今天,也對建設和諧社會有著積極的意義。很多大德老師都對《太上感應篇》做了精闢的注釋和講解,來幫助更多人理解這部經典,也有老師將它翻譯成外語。
  • 「00」後成年禮:三鞠躬感謝父母養育恩
    大坪的「00」後董筱筱鞠躬向父母表示感謝,感謝父母18年的養育之恩。梁平紅旗中學高三一班開了「我們成人了」主題班會。女兒鞠躬感謝父母養育恩「看到女兒向我們鞠躬,我的淚水瞬間從眼中滾了下來。」昨天下午5時,大坪的黃女士在朋友圈說:「今天女兒去學校前,突然很認真地向我和她爸爸三鞠躬,感謝我們18年以來的養育之恩,讓我幸福得像飛上了天。」昨天下午6時,記者聯繫上黃女士,她還沉浸在幸福中。她告訴記者,女兒董筱筱出生在2000年×月×日,現在是渝中區某高三的學生。「女兒平時乖巧懂事,學習成績也很好,這讓我們少操了很多的心。
  • 孝敬長輩名言警句: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報答,也是對人類勞動尊重!
    ——袁採4、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增廣賢文》5、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動報親恩篇》6、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20、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滅。
  • 三十代天師虛靖天師推薦的好書《太上感應篇》
    在道教典籍中,有一部篇幅雖短,但知名度卻並不亞於《道德經》的道經,它就是《太上感應篇》。《太上感應篇》,又稱《感應篇》。北宋末年被宋徽宗賜封為虛靜先生的正一道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先曾為《太上感應篇》作頌,其頌文曰:「人之一性,湛然圓寂。涉境對動,種種皆妄。一念失正,即是地獄。敬誦斯文,發立汗下。煨燼心火,馴服氣馬。既以自鏡,且告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