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2020】 「繼續在致富路上奔跑」——湘鄂皖脫貧攻堅一線見聞

2020-12-25 西部網

初冬的早晨,天色微亮。75歲的安徽省懷遠縣新莊村村民唐元標來到設在村中的草編扶貧車間,開始一天的工作。

上午10點,遠在千裡之外,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龍姐農家樂」的後廚,女主人龍興花正忙著為遊客們準備飯菜。

下午2點,湖北省利川縣的一條「網紅街」上,身著土家族民族服飾的「么妹兒」何貞碧,正通過「村花直播」平臺向網友推銷當地特色豆乾。

近期,「決勝2020」網絡主題活動南線採訪團奔赴湖南、湖北、安徽三省,深入30餘個採訪點探訪當地脫貧攻堅「答卷」。從秘境湘西到魅力恩施,從山城懷化再到梨都碭山,採訪團親身見證了一個個曾經的貧困村正發生著喜人變化,一個個特色的扶貧產業發展得如火如荼,一張張充滿自信的面龐神採飛揚……

政策指路:不掉一村、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圖為湖北省興山縣高嵐村村民李明興一家所居住的易地扶貧搬遷社區「圓夢家園」。人民網記者李源 攝

「原先是靠天吃飯,家裡主要收入就是兩三畝水稻的收成,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想都不敢想。」擺脫貧困,對湖北省興山縣高嵐村的李明興一家來說,曾經是遙不可及——李明興的老伴兒曾經摔斷了15根肋骨,長期臥病在床;二兒子李斌先天小兒麻痺,幹不了重體力活。

如今,縣裡實施的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給這個家庭帶來了希望。當地還為李斌安排了公益性崗位,每年能有9000元的固定收入。除了社保、低保,李明興、李斌還能通過在附近景區就業每年增收兩萬餘元。

李明興一家的脫貧經歷並不是個例。採訪團調研發現,不少地方都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了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扶貧政策,實實在在地惠及了當地貧困群眾。

在安徽省利辛縣鞏店鎮的菌業扶貧基地,記者見到了曾因身患癌症致貧的魏國堂。他介紹,得益於政府實施的健康脫貧工程,經過新農合報銷、大病醫療救助及「351」兜底政策,家裡再也不用為看病發愁。「我現在基本花不了啥錢,一個月務工還能掙兩千多,挺滿足的!」魏國堂笑著說。

圖為湖南省保靖縣隘口村村民張紹紅(右)展示自家茶廠的手工炒茶。人民網記者李源 攝

「以前連雞蛋都捨不得吃,買個油都得精打細算。」 湖南省保靖縣隘口村村民張紹紅家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小兒子因病致殘,巨大的醫療費缺口壓得全家喘不過氣。近年來,依靠縣裡的脫貧產業幫扶政策,村裡送茶苗、送肥料,落實產業獎補資金,張紹紅逐漸將黃金茶種植產業發展了起來。如今張紹紅不僅建起了大房子,辦起了茶廠和農家樂,還打算買一輛汽車。

……

一系列強有力的政策舉措落地生根,一大批特色產業在貧困地區拔節成長。「正是有了這些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的扶貧舉措,我們才能夠做到解決絕對貧困不漏一戶、不落一人、不留『鍋底』。」湖北省興山縣副縣長餘宏珊說。

產業帶路:可造血、可複製、可持續

圖為湖南省鳳凰縣菖蒲塘村水果產業園。人民網記者李源 攝

武陵山深處,湖南省鳳凰縣菖蒲塘村的水果產業園裡,沉甸甸的蜜柚掛滿枝頭,一片豐收的景象。

「有女莫嫁菖蒲塘,家裡只有爛籮筐」,是上世紀八十年代菖蒲塘村貧窮境況的真實寫照。近年來,菖蒲塘村堅持將水果種植作為主導產業,依靠技藝傍身、科技興農、果業延伸、網絡銷售,成為當地脫貧攻堅的工作「樣本」。

發展扶貧產業,重在群眾受益,難在持續穩定。一路走來,採訪團欣喜地看到,一批適合當地發展、行之有效、可持續的扶貧產業脫穎而出:

——湖南省鳳凰縣把旅遊作為扶貧攻堅主導產業,通過政府主導、景區帶村、能人幫扶等方式,輻射帶動近2萬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脫貧。

——湖北省秭歸縣大力發展柑橘優勢產業,積極探索智慧農業,做大做強產業鏈條,完善物流電商服務體系,走出了一條「政府支持、片區推進、企業領銜、合作社跟進、柑農受益」的柑橘銷售新路,30萬農民有了「致富樹」。

——安徽省懷遠縣立足當地資源優勢,全面推廣「四帶一自」產業扶貧模式,組織1295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園區及扶貧基地帶動51個貧困村、40個重點幫扶村、17640戶貧困戶發展產業增收。

圖為安徽省懷遠縣曹河村一家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日光育苗溫室。人民網記者李源 攝

「如果沒有合作社的幫助,俺家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脫貧呢。」自從建立大棚蔬菜基地並成立專業合作社後,安徽省懷遠縣曹河村村民張君保心中就有了「主心骨」。近年來,合作社每年為種植蔬菜大棚的貧困戶免費提供價值1200元的西紅柿種苗2000株,同時提供產前培育、產中指導、產後銷售等一條龍服務,統一採購農資,統一標準化管理,統一包裝銷售,讓群眾掌握技術、懂得經營。

產業興旺了,村民富裕了,山村紅火了,一個個特色產業帶動貧困群眾甩掉窮帽子,走向了新生活。

就業鋪路: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

圖為湖南省沅陵縣易地扶貧搬遷點太安社區內的服裝加工扶貧車間。人民網記者李源 攝

「以前一直和老公在上海打工,一年才回一次家,孩子只能公婆幫忙照看。」在湖南省懷化市沅陵縣太安社區的扶貧車間裡,談起曾經的外出打工經歷,吳豔豔內心充滿了對老人、孩子的虧欠之情。

去年,當地易地扶貧搬遷點太安社區建成,吳豔豔一家搬進了新房。隨之而來的還有新工作,今年年初,吳豔豔通過當地線上招聘平臺,順利入職社區內的服裝加工工廠。

如今,「上樓生活,下樓做工」,不用出社區就有了穩定的收入,孩子和老人也能兼顧,吳豔豔心裡的大石頭終於落了地。

播撒就業「金種子」,加速收穫「致富果」。採訪團調研發現,完善就業服務機制、搭建就業服務平臺、拓展創新就業渠道、加強技能培訓已成為各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發力方向,有效帶動了當地貧困群眾「錢袋子鼓起來,腦瓜子活起來」。

圖為安徽省碭山縣一家水果罐頭公司的生產車間。人民網記者李源 攝

「離家近,每月還能掙個3000多,我覺得挺好。打算一直幹下去!」在安徽省碭山縣一家水果罐頭生產車間裡,44歲的馮豔娟向記者介紹,早些年她帶著孩子僅靠務農和打零工餬口,三年前來到這裡務工,掙錢顧家兩不誤,日子漸漸有了起色。

近年來,碭山縣通過走訪、梳理本地重點企業用工需求,採取點對點的方式,支持重點企業優先招用貧困勞動力。此外,全縣大力支持貧困戶創業,鼓勵引導碭山電商協會指導貧困殘疾人開設網店,實現網上創業。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獲得者李娟身殘志堅,幫助貧困戶銷售水果40萬餘公斤,直接帶動周邊12戶貧困戶走上電商脫貧路;另有140餘名殘疾人成為電商達人,走上創業致富路。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能在家門口學手藝,既方便又輕鬆,還能多點收入。」湖北省利川縣柏楊壩鎮的脫貧戶舒作香利用空閒時間做編織,枕頭、坐墊、果盤、手提包、挎包……通過售賣草編產品,56歲的舒大姐平均每天可以額外收入100元左右。

「手編」正逐漸成為當地留守婦女的新收入來源。據介紹,柏楊壩鎮整合就業創業資源,牽頭創辦職業技能培訓學校,聘請當地手工藝編織大師對留守婦女進行培訓,並對學員提供培訓補貼,目前已培訓留守婦女近1000人。

「靠著牆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的思想沒了市場,貧困群眾脫貧的主體意識被充分激發。腦子轉起來、心裡熱起來、身子動起來,掌握一技之長的人們,正大步奔跑在小康路、致富路上。

編輯:韓睿

相關焦點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龍門鎮蔡家莊村:以破竹之勢全面打響決戰決勝...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龍門鎮蔡家莊村:以破竹之勢全面打響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擂鼓 2020-04-11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決勝2020|網媒記者行走陝寧大地 感受脫貧巨變 譜寫攻堅故事
    決勝2020|網媒記者行走陝寧大地 感受脫貧巨變 譜寫攻堅故事 2020-12-02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聚焦脫貧攻堅 展示奮進中國——2020年「新春走基層」活動暨「脫貧...
    新華社石家莊1月7日電(記者胡璐)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新聞戰線「新春走基層」活動7日在河北張家口市康保縣啟動。  2020年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開展好「新春走基層」活動暨「脫貧攻堅一線見聞」主題採訪具有更加特殊的意義。
  • 決勝2020|講好脫貧故事 凝聚攻堅力量——「決勝2020」網絡主題...
    「決勝2020」網絡主題活動結束。身體力行,講好脫貧故事脫貧攻堅一線的故事總是生動鮮活的。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做好脫貧攻堅主題報導?網媒記者們分享了自己的心得體會。挖掘故事我寫稿子的時候,最喜歡挖掘人物的故事,通過人們質樸而細微的小細節側面反映採訪對象的工作生活。
  • 吉林市永吉縣突出「三個能力」 決勝脫貧攻堅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永吉縣為答好「五年脫貧攻堅收官卷」,做好「疫情災情防控加試題」,突出「三個能力」即基層組織戰鬥力、貧困人口內生力、脫貧攻堅保障力,主動適應新形勢,應對新挑戰,解放思想,真抓實幹,下足「繡花功夫」,創新工作舉措,奮力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
  • 「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廣西女性書畫攝影作品展開展啦!
    「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廣西女性書畫攝影作品展開展啦!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2020年12月8日上午,由自治區婦聯、自治區文聯、自治區扶貧辦聯合舉辦的「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廣西女性書畫攝影作品展將在廣西美術出版社美術館展出。
  • 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一線見聞:父女第一書記接力脫貧攻堅
    原晉城市陵川縣臺北村第一書記郭建平為脫貧攻堅殫精竭慮,倒在扶貧路上;他的女兒郭子涵毅然放棄考研,繼任臺北村第一書記,繼續在脫貧攻堅路上奮進。請聽報導《父女第一書記接力脫貧攻堅》。一場大雪過後,記者陪同郭子涵前往臺北村入戶調查。腳下的這條公路,就是郭子涵父親郭建平生前修建的。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青春閃耀脫貧路——全省共青團組織積極作為...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青春閃耀脫貧路——全省共青團組織積極作為助力脫貧攻堅這是一支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夢想的力量,當其匯聚於脫貧攻堅之中,由青春寫就的這份成績單,為我省脫貧攻堅增添了別樣色彩。
  • 答好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時代考卷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二者缺一不可。要加強黨的領導,落實第一責任;理清部門職能,夯實責任鏈條;建強基層黨組織,發揮堡壘作用;聯通幫扶網絡,統籌各方資源;強化督導督戰,發揚過硬作風  脫貧攻堅是決勝全面小康的關鍵戰役,到2020年消除絕對貧困,確保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是全黨必須答好的初心答卷和時代考卷。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脫貧攻堅路上 惠東大嶺街道奮力書寫擔當和魄力
    讓村民就業,促村民增收,是大嶺街道脫貧攻堅重點工作之一。為抓好就業扶貧,該街道千方百計幫助貧困群眾解決生活難、就業難等問題,積極動員社會組織、志願者等社會力量,因地制宜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勞動力轉移培訓和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以技能培訓提升低收入群體的自我發展能力。
  • 脫貧攻堅路上的「三朵花」
    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們在脫貧攻堅路上種下實踐之花。剛去報導第一天就得知自己所掛的是鎮裡的貧困村,路程最遠,有「九曲十八彎」之稱。作為本鎮人,知曉方言,又有部隊經驗,以為扶貧工作很簡單,然而剛下村,工作便給了自己一個「下馬威」。
  • 石門郭碧勳:決勝脫貧攻堅務必狠抓六大「關鍵」
    1.決勝脫貧攻堅,堅持精準方略是前提,關鍵要把好兩道關口,精準識貧、精準脫貧。在精準識貧方面,我們採用以貧困戶自願申報為主,其他識別途徑為輔的方法(入戶核查、信息比對等),對貧困戶作出初步認定後,再進入村(居)民主評議、公示、呈報等規定流程,有效避免了漏評或優親厚友等情況。
  • 文山州舉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富寧縣專場
    12月9日,文山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富寧縣專場在州新聞發布廳舉行。 富寧縣總人口43萬人,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76.27%,僅壯族就佔54.8%,是一個集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後發地區於一體的縣份。
  • 展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壯麗畫卷
    2020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11月26日至28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安徽省委網信辦承辦的 「決勝2020」網絡主題活動(安徽站)舉行,來自中央及安徽省級的12家媒體15名編輯記者,先後深入宿州市碭山縣、亳州市利辛縣和蚌埠市懷遠縣,進企業、入鄉村、訪社區,用心觀察、用筆記錄、用鏡頭捕捉,通過全媒體報導方式,挖掘基層實踐的好經驗,聚焦鄉村振興的好成效,展現「摘帽」群眾的好風貌,深層次、多角度展開一幅江淮大地決勝脫貧攻堅的壯麗畫卷
  • 雛鳳清於老鳳聲——安平鎮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美了鄉村
    2020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收官之年,安平鎮緊跟時代步伐,充分發揮黨建引領力、強化社會凝聚力、築牢產業支撐力,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落到實處,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不丟下一個貧困群眾。
  • 平涼「一強三創」激發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新動能
    ,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證。平涼市認真貫徹落實中組部和省委組織部抓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市委組織部部務會會議先後5次研究部署抓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問題排查清零和整改落實工作,採取「六個一」措施,向縣(市、區)委主要負責人下發了「工作提醒」,制定《2020年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方案》《排查清零和整改落實行動實施方案》和《推進計劃》等6個文件,對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2019年度國家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和中央紀委國家監委調研督導反饋的問題進行了全面梳理
  •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 「津甘雙地科技特派員」脫貧路上...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在東西部扶貧協作中,天津市科技局與甘肅省科技廳聯合認定了首批「津甘雙地科技特派員」共145名,為甘肅省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持。「這145名『津甘雙地科技特派員』來自中央在津及天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單位,圍繞甘肅特色產業發展、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開展服務。」天津市科技局社會發展與農村科技處處長劉建軍說。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衙下集鎮:做大做強生豬產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衙下集鎮:做大做強生豬產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2020-09-21 10: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脫貧攻堅】強化組織引領 築牢決勝之基 ——科左中旗保康鎮抓...
    【脫貧攻堅】強化組織引領 築牢決勝之基 ——科左中旗保康鎮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紀實 2020-12-10 18: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土特產」變身「金疙瘩」
    脫貧攻堅路上,從生產端到加工端,從流通端到消費端,南疆人民讓「土特產」「立體化」,打開增收的空間。中國之聲「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督戰未摘帽貧困縣」主題採訪特別報導,29日播出:《「土特產」變身「金疙瘩」》。  饢是新疆最具特色的美食之一,新疆喀什地區伽師縣的饢文化產業園,就圍繞這「接地氣」的美食做起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