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清朝離現在比較近,而且又不是被暴力推翻。所以,各種檔案沒有被毀滅。因此,關於清朝正面和反面的東西都比較多。說是吏治,其實主要就是反腐敗問題。對於反腐敗問題,在評價李鴻章的時候,有些人覺得沒必要。其實,怎麼可能沒必要?腐敗這個問題是關乎國運問題的。
特別是一個重要人物,他背後、身邊不是一個或幾十個人,而是會影響一個階層。他腐敗,他的整個階層就是腐敗的,所以,打外戰沒贏過,就知道逃跑。結果洋務洋務全是依靠清廷支持才能存活;軍事軍事全是廢銅爛鐵。他的一切功勞都是紙面的說教,沒有任何實際價值。
貪腐就是國運裡面的「邪」,國運是「正邪地較量」,正勝利了那麼國家就會強盛,正失敗了國家就會衰落。正如1881年後,左宗棠的正確意見經常被否決。李鴻章的錯誤觀念成為清廷為政的主體觀念。
什麼是國運
聽到國運這個詞,有什麼想法?概念?先停留2分鐘吧,兩分鐘後我談談國運這個詞。
「國運」這個詞很奇怪,在我這麼多年與人探討歷史興衰的時候,對方經常時不時地蹦出這個詞。大凡說出「國運已定」這四個字的人,在我的頭腦中則立刻顯現出了:白髮蒼蒼的智者形象,他總是站在客觀的角度指點江山,總有一種無可辯駁,壓得你喘不上氣兒來。類似這個詞的還有環境、制度,你只要談負面問題,說出這三個詞來,任誰都不需要負責任了。
我最討厭談歷史的時候說出這三個詞——國運、環境、制度。其實,大家都明白一件現象:有的人犯了罪,有些人就拿出家裡多麼窮、受過多少騙來為他的罪行辯白。但現在大部分人都能夠區分這點:同樣的環境、同樣的制度、同樣的國運,為啥你犯罪,他不犯罪?所以,拿國運、環境、制度說事兒只是託詞。
話題稍微遠了些,只是談到國運的時候有這麼點兒牢騷。國運一是指國家未來發展的趨勢;二是指國家發展的定數;三是指國家發展的某種規律性描述,如上升、平穩、下降。
第一種,最為客觀,根據現階段國家發展情況,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
第二種,最為主觀,典型代表就是,羅貫中的那句「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說。這種觀點,從歷史實踐上看它是正確的,但對現實以及對未來卻沒有任何操作價值。除此以外,各種帶有宿命論的「天書」,如「燒餅歌」「推背圖」等,我根本不會去討論,文字遊戲、個人臆想、用歷史解讀歷史的無聊性質頗大而且過於宏觀,同樣沒什麼操作價值。
第三種,主客觀都比較到位。這種趨勢性的描述,現在普遍採用的是「產品生命周期」推導出來的「國家生命周期」。
歷史學界最有名的「黃宗羲定律」(秦暉先生提出,每次稅負改革,農民的負擔就重一次,如此反覆直至民不堪重負)則主要是賦稅改革,它只是構成國運的一個因素,算不上國運定律。兔死狗烹定律、包圍定律、朋黨定律等,這些也不是國運定律,而是權力定律
過去歷史學界,真正稱得上國運定律就是兩個:
其一,杜牧所說的:後人復哀後人。原話是「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復哀後人也。」,簡單地說就是:中國人愛讀歷史卻從來不吸取歷史教訓。黃炎培先生的「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朝代雖不同,興亡的原因卻很相似),其實也只是杜牧觀點的翻版。
其二,孟子所說的「君子之澤,五世而斬」。通俗的語言就是「富不過三代」,文一點兒就是柏楊先生的「瓶頸定律」。
國運規律是什麼
各位先看看,三分鐘後,我說個找挨罵的理論。我自己琢磨的。各位朋友學識都不錯,我說這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幫忙挑錯兒,只有這樣,才能越來越好。歡迎私下跟我交流,今天也好。
「國運」的規律則是由不間斷地「小生命周期」推動而形成上述「生命周期」。我傾向於歷史是由:(邪正爭奪期—穩—邪正爭奪期……)幼稚期—(邪正爭奪期—穩—邪正爭奪期……)成長期——(邪正爭奪期—穩—邪正爭奪期……)平穩期——(邪正爭奪期—穩—邪正爭奪期……)衰退期。
邪,主要是指歪風邪氣,從吏治角度上說就是主政者只關注權力鬥爭、個人享受(包括精神享受和物質享受)等。
正,主要是指浩然正氣,從吏治角度上說就是主政者將關注注意力主要放在民生問題上以及如何保住政權上。
穩,則包括兩種。若是邪氣居主,那麼國不長久;若是正氣居主,國家綿延不絕。
邪正穩的爭奪是連貫的,只要其中一個環節沒有繼續流轉,那麼其結果就是國破家亡。而且。他的流轉過程次數越多,其立國時間越久長。
邪的典型,就是晚明時期。
正的典型,諸如各個大朝代的前期。
晚明的各類經濟指標、文化指標進入了二次「成長期」內,但因其邪正穩的關係沒有處理好,從而實際上它進入了「衰退期」。
民生問題上洪武荒政體系遭到徹底破壞、經濟貧富差距過大、土地兼併造成的流民問題極端嚴重、沿海地區百姓無法合法生存等。
在政權保衛上,居官有同貿易,官場成了商場,官員們各個只按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利益最優化進行著權力鬥爭;財政收入大範圍流失到官僚商人、走私販等口袋中,致使財政困難等等。
由此,邪正爭奪期內邪氣居於主流,因為突如其來的瘟疫、自然災害、清軍入關等直接打破了這種穩,從而使得這一運轉規律無法運轉下去。
張居正6歲時一條鞭法就已出現,50年後推廣至全國
明朝官員休假幸福指數:太祖時期最悲催,嘉靖時期最幸福
洪武荒政體系讓明朝存在300年,影響後世6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