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王」早篩不是夢?這種常用標誌物,有望用於胰腺癌篩查

2020-12-23 騰訊網

胰腺癌素有「癌王」之稱。即便在醫療發達的國家,其治療也充滿挑戰。以美國為例,胰腺癌僅佔每年新診斷癌症的3%,但它卻是癌症相關死亡的第三大原因。

2009年至2015年,美國I/II期胰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為37%,III期患者為12%,IV期患者為3%。III期胰腺癌患者的預期中位生存期為18個月,轉移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為12個月。

絕大多數胰腺癌患者在發現時就已是晚期。尋找胰腺癌早篩方法,讓更多患者能夠早發現、早治療,一直是研究的熱點。

「我們想找到一種方法,在早期發現更多的胰腺癌,這樣就能大大增加治療成功的機率。」最近,MD安德森癌症中心防癌研究員約翰尼斯·法赫曼博士領導團隊有了新發現。該研究發表在《胃腸病學》雜誌上。

胰腺癌是怎麼診斷的?

胰腺癌診斷很困難,因為早期階段它通常不會引起症狀,並且由於胰腺位於體內深處,位置隱蔽,在常規檢查中很難看到或感覺到腫瘤

影像檢查、血液檢查、組織活檢結合,可用於診斷胰腺癌。血液檢查或液體活檢顯示,高水平的腫瘤標誌物CA19-9可能有助於胰腺癌確診

為什麼早篩很重要?

目前,尚無理想的胰腺癌篩查方法。大約80%的患者確診時,已經是不可切除胰腺癌。這意味著,腫瘤已發展到無法手術的地步。但是目前,通過手術完全切除腫瘤,是胰腺癌唯一潛在的治療方法。

近年來,靶向治療、免疫治療改變了許多癌症的治療格局,但胰腺癌是個例外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前主席George Sledge博士將癌症分為「笨蛋癌」「聰明癌」,前者主要由單一異常通路驅動,後者則由多種方法刺激同一通路,而胰腺癌屬於後者,而且是聰明絕頂的那種,它能輕鬆繞過單一靶向藥物,激活其他驅動機制。

目前也還沒有免疫療法獲批治療胰腺癌。熱門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對絕大多數微衛星穩定、錯配修復穩定、低突變負荷的癌症患者療效較差,而胰腺癌大都是這類腫瘤,且腫瘤微環境特殊,難以誘發免疫反應,臨床獲益大大受限。

針對相關靶點聯合用藥,為治療胰腺癌提供了新的方向,但這些前沿療法所帶來的長期生存證據還比較有限,尚未被納入標準治療。

希望找到一種方法,讓更多胰腺癌在早期被發現,獲得更大的成功治療機會。

CA19-9研究有何發現

CA19-9是一種很常見的腫瘤標誌物,是目前胰腺癌敏感性最高的標誌物,被廣泛用於評估胰腺癌手術難易程度、提示預後情況以及監測腫瘤復發。

這項研究旨在觀察CA19-9是否也可用作無症狀人群胰腺癌篩查的生物標誌物。研究人員比較了血樣中CA19-9水平,患者在採血時沒有症狀,但後來發展為胰腺癌。

CA19-9水平在臨床診斷前約2年開始上升;在診斷前約1年呈指數上升,表明胰腺癌進展迅速;在局部、可治療的胰腺癌進展之前,似乎有一個約6個月的窗口期,患者應當好好把握這個治療時機。

不過,還有其他非癌性疾病可導致CA19-9升高,還有約10%的人根本不產生CA19-9蛋白。在這項研究中,通過加入另外兩種生物標誌物可解決這一點

此前已驗證了這兩種生物標誌物在早期胰腺癌檢測中的作用,而納入這兩種標誌物,有助於識別只採用CA19-9發現不了的胰腺癌病例。

胰腺癌篩查未來方向

由於胰腺癌相對少見,即使是99%特異性的標誌物在篩查普通人群時也會產生過多的假陽性。

因此,理想情況是,在高危人群中先測試這種篩查方法,因為他們患胰腺癌的風險比一般人群高。

下一步將在胰腺癌高危人群中展開前瞻性隊列研究,測試CA19-9生物標誌物檢測方法,評估其識別高進展風險或潛在的活躍癌症的能力,看看血液檢測能否帶來臨床獲益。

需要注意的是,並非要做診斷性檢測,而是希望確定哪些人能從更密切的監測中受益。

患者還應了解什麼

在不遠的將來,胰腺癌診斷和治療前景光明。每一天,我們都越來越接近於早發現、早治療,治癒的希望也越來越大。

了解胰腺癌的危險因素也很重要。如果你有家族史、50歲以上患糖尿病或胰腺囊腫,最好請醫生評估患病風險。

胰腺癌精準醫療新突破

TRI精準預測腫瘤反應

好醫友合作腫瘤專家、紀念斯隆凱特林(MSK癌症研究中心胰腺癌首席專家Eileen O'Reilly博士領導的一項臨床研究(myCare-009-05)結果顯示:

好醫友腫瘤治療應答指數(TRI Singula)以100%的敏感性和90.3%的特異性準確預測了94.2%的胰腺癌患者的治療應答情況;相比之下,腫瘤醫生處方的治療應答率僅40.4%。

對於胰腺癌的治療選擇,指南通常局限於單個突變,忽略了大多數分子通路、上下遊效應和相關的患者特異性組學。狡猾的癌細胞利用這些「漏洞」,來抵抗醫生制定的「單突變-單藥」治療方案,從而導致較低的治療反應率。

而好醫友TRI Singula是基於患者多組學數據,對個性化患者疾病模型的廣泛生物模擬而產生的。它可在患者接受治療前預測他們的治療反應,從而降低風險和失敗治療產生的無效成本,幫助挽救生命。

進入中國一年多來,已有包括胰腺癌在內的數百名國內腫瘤患者受益於TRI檢測,獲得最匹配的個性化治療方案。

參考來源:

https://www.mdanderson.org/cancerwise/q-a--new-research-on-early-detection-of-pancreatic-cancer.h00-159387468.html

https://www.asco.org/sites/new-www.asco.org/files/content-files/2020_AM_Virtual_Press_Cellworks_1.pdf

END

最近沒看到好醫友的更新?請將好醫友「設為星標」,就能及時看到啦~

相關焦點

  • 腫瘤標誌物升高未必就是癌!10種常見腫瘤標誌物,幫你一一分析
    其實,腫瘤標誌物升高並不代表患上癌症,同樣,腫瘤標誌物不升高也不代表著就沒有任何事,腫瘤標誌物並不是診斷腫瘤的絕對證據,如果患者發現自己有某一項或者多項腫瘤標誌物增高,僅代表患有某種癌症的風險出現了增高。
  • 【深度研究】癌症早篩:創新萌芽期的藍海市場, 中外同臺競技的新興...
    1.1、已有成熟早篩技術的癌種 癌症篩查開展的比較普及的癌種包括宮頸癌、乳腺癌、結直腸癌,美國國家腫瘤中心(NCI)有推薦的篩查診斷指南。肺癌篩查應用的普及也有望在近期提高。對於早篩手段已經比較成熟的癌種,液體活檢公司需要與其他行之有效的早篩方法進行比較,證明自己產品的靈敏度和特異性有大幅度提高,才能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 基因檢測之癌症早篩行業深度報告:藍海市場,新興賽道
    相比之下,癌症早期篩查則是針對表面健康,尚 未出現異常症狀的目標人群進行未發病(潛伏期)的癌症和癌前病變的鑑別。主 要的檢測手段有腫瘤標誌物篩查(如甲胎蛋白 AFP、前列腺特異抗原 PSA)、內鏡檢查(如胃鏡、結腸鏡)、影像學檢查(如乳腺鉬靶)、液體活檢(如循環腫瘤 DNA)或者其他方便快捷、可廣泛用於目標人群的檢測方法。
  • 全面解密胰腺癌:「癌中之王」並非不可戰勝
    癌症,被稱為眾病之王,人人聞「癌」色變;而胰腺癌,則被稱為「癌中之王」。胰腺癌有多兇殘?有人說,有多少人診斷出胰腺癌,就有多少人死在胰腺癌上。知名如蘋果前CEO賈伯斯、歌王帕瓦羅蒂、香港知名藝人沈殿霞,也都被胰腺癌擊倒。面對胰腺癌,我們該怎麼防範,如何及時應對爭取最大的生存希望?
  • 周礪寒——堅持科技創新,通過早篩防癌
    以胃癌為例,據了解,我國胃癌人數佔全球一半,死亡率逐年攀升,面對嚴峻的防控形勢,如何藉助早篩產品推進早期篩查工作?周礪寒表示,傳統的胃癌早篩分兩種:一種就是常規胃鏡(傳統的插管胃鏡),另一種就是血清標誌物檢測。「傳統的插管胃鏡是一項有創檢查,最大的弊端莫過於耐受性差。大多數人因痛苦或恐懼難以接受,而且目前我國相關醫療資源也不足以支撐大範圍人群的普篩。」
  • 鵾遠基因完成近10億元B輪融資,全面推進癌症早篩產品研發及商業化
    據了解,本輪融資主要用於擴充公司腫瘤早篩產品研發管線,並將重點推進各產品的註冊生產和商業化進程,以及泛癌種早篩產品的擴大前瞻性驗證。官方資料顯示,鵾遠基因成立於2014年,致力於新一代基因檢測和分子診斷技術的研發和臨床應用,圍繞腫瘤的預防、發生和發展,開發系列解決方案,尤其是基於專利甲基化檢測平臺的腫瘤無創早期篩查和診斷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旗下產品管線覆蓋泛癌種、肺癌、結直腸癌、肝癌、胃癌、食道癌、胰腺癌、甲狀腺癌等。
  • 世界胰腺癌日:面對「癌中之王」,並非「束手無策」
    最致命、最難發現、擴散最快——讓胰腺癌成了令人生畏的「癌中之王」。世界胰腺癌聯盟將每年11月的第三個周四定為「世界胰腺癌日」。近年來胰腺癌的發病率在世界範圍內呈上升趨勢,是一種死亡率高的惡性腫瘤。但是,隨著早診意識和手段的增強以及醫學技術的進步,胰腺癌5年生存率有所改觀。2000年左右統計數據顯示,胰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期不到5%,如今到了2020年,這一數據已接近9%。
  • 和瑞基因王會雙:肝癌早篩助力「健康中國」,在深度、精度、廣度上...
    和瑞基因總裁助理王會雙說。隨著「健康中國」的理念不斷落地,中國將實現以治病為中心到以預防為中心的轉變,這就讓疾病初期的篩查顯得尤為重要。癌症早篩是針對高風險人群,抽取一管外周血,通過檢測血漿中的生物標記物,早期發現多種癌症或癌前病變,及時進行幹預性治療。
  • 和瑞基因腫瘤業務再結碩果 肝癌早篩產品萊思寧上市
    從2018年4月開始,和瑞基因與國家肝癌科學中心/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聯合發起了全國近20家醫院參與的前瞻性萬人隊列肝癌極早期預警標誌物篩查項目(PreCar)。基於該項目研究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和瑞基因開發出了臨床應用級別的早篩產品萊思寧。
  • 看懂體檢報告:腫瘤標誌物篩查更適合高危人群
    目前最常用的有: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癌抗原125(CA125),糖類抗原19—9(CA19—9),前列腺特異抗原(PSA)等。「血液腫瘤標誌物也並非腫瘤特有的物質。」張曉東介紹,健康人體細胞也會分泌少量的這些物質,因此血液腫瘤標誌物正常值有一定的範圍,90%的人在正常值範圍內,但也有少數人可能會輕度高於正常值。
  • 胰腺癌治療藥物進展:攻克癌王已現曙光
    作者:雲天胰腺癌是消化系統常見惡性腫瘤,素有"癌王"之稱。之所以稱為"癌王",主要是由於胰腺癌具有惡性程度高、進展迅速、治療效果差、患者生存期短的特點。這些特點的由來與胰腺的解剖位置、腫瘤生物學特性和轉移途徑密切相關。
  • 談「癌」不色變——認識腫瘤標誌物,超實用!
    確實,絕大多數人都會談「癌」色變。每年到了體檢旺季,門診就多了一大批手拿體檢報告焦急等待的人群,其中不乏醫院職工,無一例外,他們最關注的是腫瘤標誌物旁一個「↑」符號!腫瘤標誌物在腫瘤的篩查、診斷、鑑別診斷、預後判斷和復發監測中具有重要價值。什麼是腫瘤標誌物腫瘤標誌物是指在惡性腫瘤發生和增殖過程中,由腫瘤細胞合成分泌或由機體對腫瘤細胞反應而異常產生或升高的一類物質,可反映腫瘤的存在和生長。腫瘤標誌物包括蛋白質、激素、酶、癌基因等。
  • 來自國際胰腺峰會的專家忠告,這種糖尿病患者要警惕胰腺癌
    10月12日,「2018南京國際胰腺峰會」在南京召開,來自中國、德國、美國、英國、瑞士、日本等國家的胰腺領域頂尖專家齊聚,共同交流診治「癌中之王」的經驗胰腺癌在我國發病率排惡性腫瘤第7位,90%病人出現徵狀時就已經是晚期,晚期胰腺癌死亡率高達98%。早發現是拯救胰腺癌病人的關鍵。
  • 胰腺癌的篩查與診斷,你需要了解什麼
    03高危人群的早期篩查因早期表現沒有特異性,易被誤診為胃病、膽囊炎等。主要症狀:消化不良、厭食、消瘦;左上腹隱痛或腰背部疼痛;黃疸,出現角膜及皮膚發黃。以上高危人群應堅持每年進行一次胰腺癌篩查。腫瘤標記物:❖ CA19-9:一種粘蛋白型的糖類蛋白腫瘤標誌物,是迄今報導的對胰腺癌敏感性最高的標誌物。大部分胰腺癌患者血清CA19-9水平明顯增高;❖ CA125、CEA :在腫瘤領域被廣泛應用,是廣譜抗腫瘤標誌物。
  • 揪出潛藏的癌細胞這些生物標誌物是「好幫手」
    癌症早篩距離我們到底有多遠?9月7日,因結腸癌去世的漫威電影《黑豹》主演查德維克·博斯曼的追悼會在美國洛杉磯舉行;因鼻咽癌去世的《新警察故事》導演陳木勝的追思會在9月4日晚舉行……近來,多位知名人士的早逝讓人感到惋惜痛心,同時也帶來很多思考。隨著腫瘤治療手段的進步,很多腫瘤的5年生存率已非常高,其中就包括結腸癌和鼻咽癌。
  • 腫瘤標誌物高了未必就是癌
    但是腫瘤標誌物對於判斷惡性腫瘤治療的療效、預後及選擇方案只能作為輔助手段。腫瘤標誌物是用於反映惡性腫瘤是否存在的一類生化物質。理想情況下,一旦增高就應該可以確診患了惡性腫瘤。但實際上,目前沒有一個腫瘤標誌物能完全符合這樣的定義。
  • 鄒瑞陽:科學家「跨界」做早篩,榮獲「新秀十佳創業者」
    更在此基礎上,與科研夥伴周礪寒一起推出了基於血液的miRNA小分子腫瘤標誌物檢測技術,引起國際生物技術領域的極大關注。  這是一項全球領先的液體癌症篩查技術,依靠這項技術,僅通過抽取幾毫升血液,就可以實現多種高發癌症的精準篩查,與傳統早篩相比,具有發現更早,準確率更高的顯著優勢。
  • 一文讀懂:最全婦科腫瘤標誌物|子宮內膜癌|腫瘤標誌物|惡性腫瘤|...
    腫瘤標誌物是指由腫瘤組織產生的存在於腫瘤組織本身,或分泌至血液或其他體液,或因腫瘤組織刺激,由宿主細胞產生而含量明顯高於正常組織,並與腫瘤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的一類物質。目前發現的腫瘤標誌物有80餘種,較為常用的有30餘種。
  • 腫瘤標誌物升高≠癌症
    近年來癌症患者人數居高不下,人們談癌色變,防癌意識也逐漸增強。在各種體檢套餐中,大家越來越多接觸到「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糖抗原」等腫瘤標誌物檢查的項目名稱,許多人依靠腫瘤標誌物檢查的結果,來判斷自己患癌的風險。不少患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煩惱,手拿體檢報告,當發現有腫瘤標誌物的指標高出了參考值,就異常慌張,主觀地認為自己得了腫瘤。
  • 腫瘤標誌物高了怎麼辦?下一步可以這樣做…
    發現早期腫瘤,腫瘤標誌物是篩查腫瘤的重要手段,越來越多的人因體檢發現腫瘤標誌物升高而感到不知所措。那麼,腫瘤標誌物升高到底有什麼意義?需要如何應對?什麼是腫瘤標誌物指在腫瘤發生和增殖過程中,由腫瘤細胞本身合成、釋放,或由機體對腫瘤細胞反應而產生的標誌腫瘤存在和生長的一類物質,主要包括蛋白質、激素、酶、多胺、癌基因產物等。可用於腫瘤早期篩查與診斷,隨訪及監測腫瘤復發轉移、預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