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休止的放縱,來源於父母的忽視,只會讓他們墮入遊戲深淵

2021-01-13 育兒寶

孩子總是放縱自己,沒有任何的自律性,太喜歡玩太貪玩,沒有辦法集中精力去學習,不愛學習,總是厭學逃學,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孩子表面放縱的背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父母的缺失。父母從小角色的缺失和忽視,讓孩子把注意力放在了不該放在的地方。

孩子選擇去迷戀遊戲,沉迷在虛擬的遊戲世界,墮落在遊戲的深淵當中,這和父母的教養方式有關係。

浙江省的小吳玩遊戲已經第5年了,從初中開始,小吳就開始頻繁出入各種黑網吧,玩遊戲一直到高中都不曾改變。

小吳從小是個善良活潑的孩子,在玩遊戲以後不僅性格變得乖張暴戾,總是發脾氣,而且從來家裡都看不到小吳的人影,一有空就跑去玩遊戲。

家長老師輪番勸告,甚至把他關在家中都沒有辦法,小吳就算是翻窗子下去也要玩遊戲。

小吳的父母就不明白了,小時候那麼乖巧的孩子怎麼青春這會那麼叛逆呢?沒想到班主任卻說這和父母小時候對小吳的疏忽有關係,所以小吳現在才會再也不信任父母,轉身去遊戲作伴。

父母聽說以後自知理虧,知道自己小時候沒有好好照顧小吳,這才有了今天,也不敢多說話。

孩子沉迷遊戲,離不開遊戲的原因

1、孩子離不開遊戲,和父母的關係

孩子太沉迷遊戲,沉迷遊戲究竟和什麼有關呢?其實更多的是和父母童年的教養方式有關。

我如果在童年的時候對孩子疏於陪伴,總是不好好的去陪著孩子,放著孩子不管讓孩子自己玩,那麼孩子就會養成自己玩不需要父母陪伴的習慣,到青春期或者是進入遊戲之後,發現遊戲的快樂和有趣自然就依賴遊戲和父母更加疏遠了。

孩子從小就喜歡自己玩,父母沒有從小就沒有陪伴孩子的情況下,孩子長大了之後也喜歡自娛自樂,不喜歡和父母在一起。

2、小時候父母過分嚴厲

一些父母小時候不陪著孩子,也不讓孩子看電視,不讓孩子接觸網絡,長大了孩子反而更容易對網絡產生依賴。

父母小時候對孩子也沒管教,反而更容易導致孩子的童年有這方面的欠缺,對這方面產生好奇,青春期之後過分依賴。

人會不斷的尋找自己童年方面的缺失,爭取在有能力之後去補足這方面的缺失,所以小時候父母管著孩子不讓孩子出去玩,長大了孩子反而特別愛往外跑,小時候管著孩子不讓他看電視接觸網絡,長大的孩子還特別愛看電視玩遊戲。

3、父母放養,不盯著孩子的學習

幼兒園和小學生孩子的自制力是很弱的,沒有自己完成作業的能力,一定需要父母和師長的幹預和督促才可以寫成作業。

有些父母偷懶的孩子小時候不盯著孩子寫作業,放鬆孩子的學習,讓孩子自己完成學習任務,不鼓勵孩子在父母的叮嚀下學習。

反而去鼓勵孩子自己玩獨立的完成作業,孩子哪裡有這個本事呢?孩子如何獨立的完成作業,那麼很可能就會做小動作,不認真的完成作業或者抄作業。

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也不會喜歡學習,不會喜歡學習孩子的精力無處安放,自然就放在遊戲上面了。

怎麼讓孩子主動克制遊戲癮

1、讓孩子養成規律學習的習慣

其實家長擔心孩子遊戲癮太大,也是因為擔心孩子不主動學習,如果孩子學習學的好,在業餘的時間去玩遊戲的話,那麼家長就不會那麼擔心了。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讓孩子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培養規律學習的習慣是很重要的,家長從小就要初中對孩子的學習教育,讓孩子一放學回到家定時的先寫作業之後再進行娛樂,孩子從小有這樣的習慣,他自己也會克制自己的。

2、不要把孩子送去戒除網癮的學校

無論如何,不管孩子的網絡成癮,到那種程度的家長都不可以把孩子送去戒除網癮的學校,現在這幾年很多戒除網癮的學校越來越多,其實都是通過電擊虐待孩子,強制暴打孩子的手法,讓孩子產生的心理恐懼不敢再去觸碰網絡。

讓孩子雖然戒掉了網癮,但是更多會帶來心理陰暗的傷害,嚴重者甚至和父母反目成仇,痛恨父母一生,這是能理解的,孩子像在坐牢被人虐待一樣,經歷了痛苦,自然也不會再對父母有愛了。

所以想要孩子克制網癮,父母更多的是體型,而非是強制的把孩子送去戒除網癮的學校。

現在克制網絡餐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實適當的讓孩子多接觸網絡,反而能幫助孩子增長見識,只要孩子學習成績搞上去了,只要孩子有學習的意識,那麼適當的讓孩子接觸網絡也不是壞事情,但是首先一定要保證孩子的學習時間是足夠的,學習質量是優秀的。上網和學習兩者並不相矛盾,父母也要有所意識。

相關焦點

  • 「耍流氓式」的護犢,無異於放縱孩子墮入深淵
    父母本該是孩子們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中所謂言傳身教,也往往是「身教」大於「言傳」。但是,新聞中的那個母親無疑是做出了最糟糕的示範。為了護短,竟恬不知恥般地「倚幼賣幼」,這樣毫無限制的放縱,只會讓自家的孩子產生一種根深蒂固的錯誤認識:男孩子看女生上廁所其實並非大忌,孩子年紀小哪怕犯了錯也該被原諒,媽媽是在保護我……當道德準則中定義的「無禮」被視作為輕描淡寫般的「無知者無罪」,當公序良俗中該被譴責的「無恥」被曲解為「母親理所應當的護犢」,如此是非不分、顛倒黑白的家庭教育,必將導致一個孩子、一個家庭的悲劇。
  • 12種容易情感忽視的父母,你中招了嗎?
    與眾多分析「細思極恐」細節的文章不同,筆者只想談談朱朝陽是因何一步步走向了深淵。要知道這種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忽視將影響一個人的自尊、情感和對生活的熱愛。長此以往下去,孩子只會變成一個只知道學習的冷血機器,很難與他人進行共情。
  • 要麼走向聖賢,要麼墮入深淵:最小阻力線法則下,沒有中間道路
    要麼走向聖賢,要麼墮入深淵:最小阻力線法則下,沒有中間道路 他們將來走上社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差距會更大。 不同的人,就像不同的函數。它們在一定的時間距離很近,又會在某一瞬間相交,然後又會分離,最後越來越遠。 函數有固定的法則,它的軌跡可以通過計算得出。 人生的變化,顯然比函數圖像複雜得多,有一些道理是想通的,然而卻不可計算。
  • 一元雲購賭局:5年247億資金參與,誰在賺錢,誰又墮入深淵?
    為何讓一些人墮入「生不如死」的債務深淵?「一元購」又撐起了怎樣隱秘的地下產業鏈?從夢想一本萬利,到墮入債務深淵,與楊陽類似的故事在一元購平臺上不斷重演。瘋狂的賭博遊戲楊陽覺得自己變成了賭徒,而這一切源於他無意中下載了「一元雲購」APP。時間回到2012年5月,深圳出現了首家「一元購」網絡平臺,隸屬於深圳市一元雲購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一元雲購」)。
  • 造成情感忽視的12種類型的父母(一)
    那是孩子和父母的一部分情感連結的缺失,而這些情感連結沒有發生往往來自於父母的忽視。當讀到《被忽視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視》,仿佛在裡面看到了我們中很多人的內心。儘管他們自視甚高,實際上卻非常脆弱,易受傷。只要事情不如所願,他們就怒火中燒。他們會記仇,推卸責任,冷落使他們受傷的人。他們不接受自己也會犯錯。當他們成為父母后,會希冀自己的子女成為完美的化身,最低要求是不能讓身為父母的他們丟臉。當孩子在大賽中錯失了一個重要的球,普通的父母只會略感難堪,而自戀的父母會覺得顏面盡失,憤慨異常。
  • DNF:被忽視的Bingo任務,60S史詩神話概率提升,深淵出貨不停
    被忽視的Bingo任務,60S內史詩神話概率提升,深淵出貨不停其實,對於史詩Bingo活動,非常的簡單,在任務界面中,你完成相應的任務,將完成的任務連成一條線,就能得到活動獎勵,同時60S深淵buff也會啟動。史詩Bingo界面中,任務並不是太難,打智慧引導深淵,就能輕易完成。
  • 日本「寬鬆教育」令人反思,別忽視「教育雞湯」反作用,會害了娃
    2002年日本開始全面推行「寬鬆教育」,內容包括減少孩子的課後作業,降低課程的難度,上課的時間也相對減少,不僅如此,對於學生的排名也不僅統計,只為發展其個性。其次,也能幫助家長在教育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做到恰如其分,並告誡他們讀書做人該擁有的品質,引導其樹立正確的讀書觀,激勵他們超越「昨日」的自己。不僅如此,書中引用了大量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跡,以書信的形式同孩子進行深入淺出的交流,字裡行間流露著父母對孩子的關愛、教誨與期許。
  • 媽媽和兒子對峙:無原則的父母,只會把孩子養成一灘「爛泥」
    媽媽持刀和兒子對峙:無原則的父母,只會把孩子養成一灘「爛泥」無原則包容和放縱的家庭,養不出好孩子。父母的愛,沒有條件,但有原則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愛和堅持原則,其實並不矛盾,而應當同時存在,否則,愛就變成了縱容,孩子也會成為「巨嬰」。
  • 放鬆不等於放縱,孩子高考後狂歡?父母必須提出這3條底線
    他們好不容易熬過了壓力山大的高三,特別想要徹底的放鬆,特別想去做平常沒有時間做、不敢做的事。比如約上知己去KTV飆歌、旅遊,有的甚至會去酒吧,還有通宵達旦地玩遊戲,看電影、小說,不受約束地黑白顛倒,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很多父母對這些事也睜隻眼閉隻眼,一方面覺得高考結束後,孩子想要放鬆也合情合理的;另一方面大學的學習壓力確實比高中輕很多,不用太擔心開學後會跟不上。
  • 4種教養方式:權威型、專斷型、放縱型、忽視型,你屬於哪種?
    美國心理學家黛安娜·鮑姆林德經過長時間跟蹤研究,根據父母對孩子的管束嚴格程度和管束特點,把父母的教育方式分為4種,分別是權威型、專斷型、放縱型、忽視型。 那麼,每一種管束方式有哪些特點,對孩子的成長有哪些不同影響?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下吧。
  • DNF5000次深淵實測,沒有1次彩虹球,玩家吐槽「深淵裡面無神話」
    星辰出品,必屬精品,關注星辰電競說,了解最新的遊戲電競資訊和主播八卦DNF5000次深淵實測,沒有1次彩虹球,玩家吐槽「深淵裡面無神話」DNF100級版本,自從3.19日登陸以來,玩家們就開啟了全力刷深淵模式,別無所求,只想遇到彩虹色柱子,刷出一件神話裝備,但是,神話裝備可遇不可求,爆率0.06%讓很多非酋玩家是欲哭無淚!
  • 無論你的境遇好與否,都請別放縱自己!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內容是:無論你的境遇有多麼的糟糕,都請別放縱自己!其實,在生活中,大多數的情況下,人都是不自律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玩手機,當我們躺在床上的時候,最初告訴自己只玩10分鐘就睡覺,可是結果卻是無數個10分鐘的疊加,無休止將手機玩了下去,其實,這就是在自我放縱!
  • 這幾種父親會害掉孩子一生,如果你真的愛子,請改掉這幾個毛病
    爸爸在家庭教育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很多家庭往往忽視了爸爸對孩子的影響。我們來看看容易毀孩子的父親類型。你家裡有嗎?一、出軌的爸爸一個即將結婚的女生說:我爸搞外遇的時候她還在上高中。她目睹了父母之間無休止的爭吵。現在,她應該到了該結婚的年齡,但她拒絕結婚。
  • 孩子不懂感恩,只會索取不知給予,父母或許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在社會上有這麼一堆人,他們到了工作的年紀卻依然在家吃喝享樂。沒有經濟來源就用爸媽的。他們在家不思進取,每天在家中對年邁的父母親大吼大叫。面對父母無休止的給予,還覺得給的不夠多。他們就是典型的「啃老族」。出現啃老族的原因有很多。但根本原因還是因為父母的教育這一環出現了問題。或許你現在正在培養一個將來會成為啃老族的孩子。
  • 被忽視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視
    《被忽視的孩子》把容易造成情感忽視的父母分為12種類型:自戀型父母;專制型父母;放縱型父母;離異/喪偶型父母;成癮型父母;抑鬱型父母;工作狂父母;照顧傷病家屬的父母;成就/完美導向型父母;反社會型父母;孩子即父母;「都是為你好」型父母。
  • 讀《被忽視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視—DAY1
    12種類型父母:(1)類型1:自戀型父母;(2)類型2專制型父母;(3)類型3放縱型父母。第二章—造成情感忽視的12種類型父母,充滿情感忽視的教育方式乍一看跟健康的教育方式沒什麼不同,但其中的區別是非常巨大的。就像森林裡的蘑菇一樣,有些是美味佳餚,有些則會致命,相似之處僅僅是表面而已。
  • 英軍官:中國是「長期挑戰」,英國需在無休止的衝突中將之擊敗
    但是在如今艱難的時刻英國依舊沒有意識到中國對於他們的重要性,一邊享受中英貿易帶來的利益,一邊叫囂中國是英國長期以來的最大敵人。在12月19日英國國防參謀長卡特在採訪中透露中國是英國「長期挑戰」,俄羅斯是英國最嚴重的威脅,他認為英國必須制定新的戰略並且在無休止的衝突中擊敗中俄。
  • 無休止的工作只會消磨青春,有計劃的成長才能不被淘汰
    每次到周末都是疲憊到只想睡懶覺,玩遊戲,我覺得自己每天都很忙,每天都覺得幹了很多事,很充實,卻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點:成長。每天忙到連看書的時間都沒有,忙到連發展某項技能的時間都沒有。後來,他發現這樣的生活不對勁,發現這種忙是沒有任何價值的,而這個時代,淘汰沒有價值的人,連聲招呼都不會打的。所以,年輕人立馬換了一份工作,待遇不是最重要的。
  • 無休止的「教育」會讓孩子失去安靜能力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家庭教育>習慣培養>正文無休止的「教育」會讓孩子失去安靜能力 2012-11-19 11:4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