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已經很努力了,考試成績還是不好?

2020-08-28 萬物悟理

常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要多努力成績肯定比別人好,勤奮未必成功,但不勤奮就註定失敗。經常有學生問:老師,我真的很努力了,為什麼這次我又沒有考好啊?

一、什麼叫努力?我們通常的理解是耗的時間更多一些,用的功夫更多一些。學生往往會回答老師,別人在玩的時候,我在學。別人在學的時候,我也在學。中午休息,我還在學,晚上我又比別人學的時間更長一些,我這麼努力呀!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經常也發現有些學生的作業做得很好的,課堂上也非常的專註記筆記,筆記也記得非常的工整、仔細。每天還會自己去刷大量的題,搞得人精疲力竭。這難道不勤奮嗎?

這裡要真誠的說出這是「假努力」,這是「偽勤奮掩蓋下的真懶惰」。

偽勤奮」是表演 :表演給別人看,也給自己看。可能是為了老師和家長那句「你真努力」的表揚;也可能是為了成績不好的時候安慰自己的最好藉口,「不是我不努力,我的腦子真太笨了」。別人在玩的時候,她在學習,但最後又沒有理想的成績作為回報。導致既沒玩好,又沒學好,這樣的「勤奮」,是我們一定要避免的。

二、如何破除「偽勤奮」?

第一步:重新定義勤奮的內涵。勤奮就是如何提高做事效率,而不是耗費大量的時間。應該學會怎麼用時間,在哪裡用時間?如果你該玩的時候沒有去玩,該休息的時候沒有去休息,你的大腦得不到鍛鍊,你其實是處於一種很緊張的狀態,大腦高度的緊張,你的學習能力得不到提升的。把自己的事情分為緊急事情和重要事情。優先定時定量完成緊急事情,接下來再去定時定量完成重要事情。餘下的時間一定要安排一定的時間放鬆休息的,讓自己的大腦張弛有度。

時間管理中存在「二八定律」,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非常有限的,要想真正&34;幾乎是不可能的,要學會合理地分配時間和精力。要想面面俱到還不如重點突破。把80%的資源花在能出關鍵效益的20%的方面,這20%的方面又能帶動其餘80%的發展。

也就是要在自己的20%「黃金時間」,投入高度專注的精力能產生80%的回報,在效率最低的80%「疲頓時間」,投入精力只能產生20%的回報。

說的再具體一點,就是要在黃金時間段,去解決一切高強度問題,比如數理化需要高度思維分析的問題。在那些低效時間段,去解決思維難度不大的一些問題,抄寫英語單詞、記憶語文課文、摘抄積累一些素材。

第二步:學習任務進行分解。真正的努力是把自己的問題分解一下,探討一下我的哪一個科目在哪些方面沒有弄懂?我該利用什麼時間,利用什麼方法,找哪些人來幫助?也就是說把自己的問題一個個的進行分解,從而確定哪些問題是急需要解決的問題,哪些是重要的問題,哪些是次要的問題。同時把解決的方法也進行一個分解,哪些問題需要哪些人來幫忙解決?

學習任務的分解仍然要遵循「二八定律」,只有20%的問題是核心問題,把這20%的核心問題弄清楚了,實際上學習中的80%的內容也就清楚了,所以千萬不要陷入題海之中了。

時間安排和任務安排有效地協調,黃金時間該解決哪些問題?低效率時間又該解決哪些問題?每天的娛樂放鬆時間安排在哪裡?一切做到井井有條,人就不會顯得那麼疲憊。從而可以高效地提高自己的學習水平。

第三步:真正感受到學習中的樂趣。當然,最理想的情況,是要對學科建立興趣,熱愛上某一個學科,該學科自然就會學好的。愛因斯坦曾說過:&34;

三、尋找真問題解決,解決真問題,弄懂真問題。前面說了按照「二八定律」,先解決20%的真問題,把次要的、無關緊要的80%的問題先要排除掉,這樣就可以集中力量來解決這些真問題了。接下來就是要把問題真搞懂,把問題真正弄懂是有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把自己說服。自己覺得搞懂了該問題,往往是自己心裏面的感受,而不一定真的明白了。如何檢驗呢?自己給自己講解一遍,不斷的反問自己為什麼,直到自己首先把自己說服。

第二層次:把別人說服。有時候我能把自己說服,不一定能把別人說服。別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來問你,就有可能把你難住,為了說服對方,你就要不斷的調動腦細胞來解決各個問題。從而也就帶動你自己對問題更深入的認識。

第三層次:把解決的問題進行拓展。用思維導圖的形式把問題進行拓展發散,帶動一個個新的問題去解決。從而形成解決一個問題帶動解決一片問題,真正把知識的各個環節融會貫通。

真正的努力,不比誰花的時間更多,不比誰把自己虐得更慘。拋下雜念,按照「二八定律」,尋找策略,全身心地投入去做一件事情。一定不要用「偽勤奮」騙別人、騙自己。



相關焦點

  • 高三期中考試結束,為什麼文科的同學很努力,成績還是不能提升?
    高三期中考試結束,為什麼文科的同學很努力了,成績還是不能提升?高三今天期中考試結束,成績還沒有出來,但是各科答案都已下發,學習文科的很多同學感覺很沮喪,選擇題錯很多,大題也答的不理想。很多同學找我談話,感覺自己早上已經起床很早了,文科知識的背誦也很努力了,上課也認真聽了,做作業也很及時,但是大題還是答不到要點,選擇題排除兩個選擇項之後,還是選擇了錯誤的一項,感覺比較困惑。我及時安慰和指導:總是需要量變到質變,你現在需要量的積累。對選擇題的做題方法進行指導,對每一個題目進行分析。對大題進行總結,怎樣進行發散思維。
  • 為什麼看不到孩子努力,成績卻一直頂尖!是天賦?還是後天努力?
    可是為什麼有些孩子不用怎麼努力就能夠成績拔尖?在我的職業生涯中,見過許許多多的學生,自己帶的過的,隔壁班的,學校裡特別出名的。各色各樣的都有,而有一類學生是所有人都會特別關注的,包括家長,老師,甚至校長。
  • 為什麼有的學生平時很努力,考試成績卻很一般?答案真的太現實了
    相信大家都看到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有的同學學習很用功,但考試從來沒得過高分。或許你會覺得很奇怪,學習這麼努力,至少會有一次考試能拿高分吧,怎麼感覺他們這般付出,好像都白費了。這是很多學生都存在的問題,學習看起來努力,但卻不是考試的料。
  • 為什麼有的學生平時很努力,考試成績卻很一般?答案扎心了
    為什麼有的學生平時很努力,考試成績卻很一般?答案扎心了在班級裡,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種奇怪的現象,那就是一些學生明明看起來特別努力,考試成績卻始終很一般。這究竟是為何呢?一位高三班主任給出了答案,很多學生看到答案後都表示,這答案太扎心了。
  • 高一高二成績不好,高三努力一年能逆襲嗎,聽聽班主任怎麼說
    高中三年的努力學習都是為了同一個目標,那就是高考!高中時期每天都要學習很多知識,學生的課程也都被排的滿滿的,從早到晚不停的在上課,一些自律的同學很怕自己一節課沒上著就會跟不上,可是總是有這樣一些同學,他們不喜歡學習,整天就想著看小說,打遊戲,談戀愛。覺得高考與他們無關一樣,總之就是心思都沒在學習上,時間久了,學習成績自然不會好。
  • 明明孩子很努力了,為什麼卻還是中等生?
    學習成績一直是大多數家長最為關心的話題。同樣是在一個班上課,同一個老師教,為什麼孩子們的成績就參差不齊呢?是因為天生智商的差異?還是努力程度不同?又或者是學習習慣的好壞呢?老師曾對班上學生的入睡時間進行調查,驚奇的發現,平時成績比較優秀的學生一般都在12點前入睡,而睡得最晚的竟然成了成績中等的學生。  成績中等的這些學生很努力,他們採取了時間戰,短期內會有效果。但是長期以往,因為經常熬夜,睡眠時間嚴重不足,上課就經常打瞌睡,成績停滯不前。
  • 努力的孩子一定會有糖吃嗎?為什麼你那麼努力,成績還那麼差
    我們上學的時候可能都會遇到這樣一類人,他們每天都非常刻苦,非常努力的學習,但是成績還是平平,或許有個別成績會稍好一點,但還是和他們的努力不成正比。為什麼有些人從沒見他們學過習,考試卻總是名列前茅。這些問題我都在西瓜視頻創作人「barry看世界」的視頻中找到了答案。
  • 中等生為什麼很努力,但成績卻上不去?
    成績,是大多數家長最關心的話題。同樣是一個班級,同一個老師教,為什麼有的 孩子成績好?有的孩子成績中等,有的孩子成績差呢?是因為智商的差異?還是努力的差異?還是學習習慣的差異?成績中等的這些學生很努力,他們採取了時間戰,短期內會有效果。但是長期以往,因為經常熬夜,睡眠時間嚴重不足,上課就經常打瞌睡,成績停滯不前。
  • 學習已經很「努力」了,但成績總是停滯不前,究竟哪裡出了差錯?
    有些初中生平時學習十分努力,為了提高學習成績,甚至壓縮自己的休息時間和娛樂時間,但為什麼他們已經那麼努力了,成績卻總是停滯不前呢?造成這個結果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學習效率就是最主要的因素。有些同學以為預習只是把書翻一遍就行了,其它一概不管,看了等於沒看;有的同學看到不懂的地方直接跳過,一知半解的預習模式也不好;部分同學預習時會把問題記錄下來,但之後又不去思考,為了預習而預習,收穫當然不大。預習的程度應該是「大致了解課本內容,提出疑問,並主動探索」。預習階段不講求速度,看慢一點,看仔細一點。看書最好看兩次以上,第一次看時「粗讀」,大致了解內容。
  • 為什麼有學生平時考試不錯,一到期中考試就考不好?老師道出實情
    進入11月份,一個學期也進行了一半,學校一般都會舉行期中考試,結果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很多家長在網上曬成績,看著別人家的孩子如此優秀,有些家長按耐不住了,給我留言問:為什麼孩子平時考試成績還不錯,一到期中考試這樣的大考,成績就不行了呢?難道平時考試都是作弊嗎讓我給做個分析。
  • 孩子考試成績不好,真正像這樣教育的人有多少?
    每次考試之後,這樣的場景大家是不是特別熟悉:那些成績不好的孩子手拿試卷,低眉垂首,戰戰兢兢。老師或家長則暴跳如雷,大加訓斥:「別人能考好,你為什麼考不好?」「下一次考多少分?考多少名?」完了就是寫檢討,作保證。我孩子的數學老師,中期考試後訓斥了全班學生,要求每個學生都要寫出檢討來。
  • 學習、工作明明已經非常努力了,卻還是達不到效果呢?
    小時候,你肯定遇到過上課時特別認真聽講,放學後又努力做作業,可是成績就是糟糕的同學!如果這個你沒見過,那你肯定聽過老師說班裡的學霸,閉著眼聽課都能考好吧!他們的考試也稱為「世界上最難的考試」,而通過考試,則需要高強度的訓練。科學家們就針對這個高強度的訓練,來測試他們大腦的變化。研究發現:他們大腦中的海馬體增大了不少。海馬體:是主要負責長時記憶的存儲轉換和定向等功能。你理解成把短時記憶,轉化成長期記憶的能力就好了。
  • 小學生期中考試,努力後的成績是99分,家長不滿足還要揍他
    導讀:小學生期中考試,努力後的成績是99分,家長不滿足還要揍他文/瑩子現在的年輕人早早就當上了父母,其實不管是老一輩還是現在的父母,對待孩子的教育其實都是一樣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最亮的那顆星,每個人都有一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總是看不到自己的孩子有多麼的努力,只看到了那一點的成績,希望自己的孩子做的非常的完美,不會比其餘的孩子差。
  • 高一高二成績不好,高三努力一年能逆襲嗎,聽經驗教師給你分析下
    高中三年的努力學習都是為了同一個目標,那就是高考!高中時期每天都要學習很多知識,學生的課程也都被排的滿滿的,從早到晚不停的在上課,一些自律的同學很怕自己一節課沒上著就會跟不上,可是總是有這樣一些同學,他們不喜歡學習,整天就想著看小說,打遊戲,談戀愛。覺得高考與他們無關一樣,總之就是心思都沒在學習上,時間久了,學習成績自然不會好。
  • 那些看起來並不努力的同學,為什麼成績反而更好?
    經常有人問,明明我努力做了那麼多,可是為什麼還是得不到好的結果?
  • 為什麼孩子明明很努力但是成績沒有絲毫起色?
    「我的成績一般,每次排名都在班級中遊的位置,不是我不努力,實際上,我上課能夠認真聽講,作業也有認真完成,課外我也刷題,可是成績就是沒有絲毫起色,成績不好時我的媽媽也很著急,總是批評我,老師你說,我是不是像我媽媽說的那樣,我就不是學習的這塊料?」這位同學的問題,想必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遇到一些。
  • 成績不好的學生,為什麼上輔導班也沒用?老師說出其中內情
    所謂輔導班,就是用於輔導學生成績的課外班,但為什麼那些成績水平偏差或成績處於中遊的學生上了輔導班後,反而根本看不出什麼效果當然,這並不是說學霸就完全不用上輔導班,學霸一樣會報一些課外班,但他們報的班已經不再是普通學生報的普通輔導班了,而是價格不菲、有貨真價實的名師、內部有非常多考試真題和精確押題的高端培優班。
  • 為什麼高考和模擬考試成績相差這麼大?值得所有考生知道的道理
    我們都知道上了高三以後考試比較多,尤其是快要高考的三個月,三天小考,五天一大考,甚至到後來的周周模擬考試。按道理來說經過這樣的考試總結後,學生們應該對自己的成績有了大概的把握,可為什麼每年高考成績出來以後,同學們會看到震驚呢,怎麼和之前模擬考試成績相差這麼大呢?
  • 為什麼很多女生上了高中後,學習變得很吃力,越努力成績越差?
    為什麼很多女生上了高中後,學習變得很吃力,越努力成績越差?其實不止女生,很多男同學上了高中之後,學習也會變得很吃力,而且越努力成績越差,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接下來我說一下自己的看法。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我覺得初中的知識還是相對簡單,學起來比較輕鬆,大部分學習內容都是需要你認真記憶的,所以說只要在初中期間踏踏實實的去學習,努力的去記一些概念,或者是一些課文內容,相信你的考試成績也不會太差。
  • 天道酬勤,學習努力為什麼還是沒有成績?其實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
    學生最痛苦的事情,莫非是明明很努力地在學習,成績始終上不去,問題嚴重的成績反倒越來越差了,家長也是跟在後面干著急。付出了沒有回報,誰都會很難受,時間長了就會失去學習信心。所以一定要想辦法改變這種被動的局面,只要努力學習了,就有成績的提高,這才是大家想看到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