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澱粉重創臺灣美食形象 檢驗報告難挽消費信心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6月4日電 綜合臺灣媒體報導,臺灣不法廠商將順丁烯二酸這種工業原料、化學物質加入澱粉等食品中,臺灣食品衛生主管部門稱之為「問題澱粉」。臺灣毒澱粉事件持續燃燒,多家食品業者被查處。臺灣的小吃業面臨嚴峻的考驗。

  新北驗毒澱粉 林員肉圓、「小歇」水晶餃淪陷

  新北市衛生局3日公布,板橋大遠百「林員肉圓」與湳雅夜市「小歇」水晶餃都驗出含不應檢出的順丁烯二酸,因「小歇」交代不出貨源,昨天通知總公司通令全臺門市的水晶餃都下架。

  衛生局將追查供應茂利公司澱粉給「林員肉圓」的「大貿雜糧行」是否確實回收毒澱粉。茂利澱粉5月22日已被勒令全面回收,但林員肉圓仍使用茂利澱粉。衛生局昨天追查,發現林員肉圓最後一次向大貿行進貨是5月21日。

  大貿行昨天告訴衛生局已盡力回收,5月22日之後未再出貨,且其他貨品及貨源都現金交易,並無憑證。新北市衛生局已聯繫臺南市衛生局,同步追查茂利、大貿行是否確實回收。

  龍口米粉也中招

  臺北市府衛生局採樣不同批號的「素肉燥口味新竹米粉」、「米粉羹」等兩款有問題產品,昨天確定兩款均檢出順丁烯二酸,已命令業者全面下架,回收共計2412包(201箱)產品。

  臺北市衛生局表示,龍口食品供稱,米粉是向新竹國際米粉廠購買。另外,彰化縣衛生局也已封存龍口公司彰化北鬥工廠未出貨的米粉產品131箱,及79箱米粉粒半成品。

  無毒原料竟有毒 米粉廠家淚崩

  臺北市衛生局驗出新竹市國際米粉廠代工的「龍口」兩款米粉含順丁烯二酸,日前才出具檢驗合格證明的國際米粉廠負責人郭鳳嬌向彰化供應原料商「三發行」三度求證,對方才坦承一月時曾在產品添加8%順丁烯二酸,郭鳳嬌淚崩說「對不起龍口、對不起消費者,爸爸的招牌被我砸了!」

  郭鳳嬌表示,與三發行合作約6年,在來米原料幾乎都向對方叫貨,日前新竹米粉遭檢出含蛋白質量不足,她送驗發現三發行提供的在來米原料含蛋白質僅2%,與她要求的5%不合,認為廠商不誠實,改向其他廠商叫貨。沒想到就是1月10日這批最後一次叫的原料出問題。

  郭鳳嬌說,「三發行」向她解釋因時間久遠,忘了有無添加順丁烯二酸,後來「想起來」有加,仍辯稱「以前沒驗過這種東西,這個配方用很久了,絕對沒有故意要害你。」

  賴清德批擾民 臺南市拒查小吃

  毒澱粉延燒未歇,臺南市長賴清德昨天表示,「衛生署」要求稽查肉圓等八大類小吃業,勞民傷財又沒效果,即日起臺南市不再配合稽查,建議「衛生署」參考臺南作法,從源頭管理毒澱粉才有效果。

  毒澱粉事件延燒至今,根據檢方追查,違規販賣的大盤商多來自臺南;議員洪玉鳳、陳文科、蔡淑惠和蔡玉枝昨下午舉行記者會,痛批毒澱粉事件對臺南傷害很大。

  檢驗報告難挽信心 小吃業叫苦

  臺當局稽查八大類食品,規定業者張貼檢驗合格證明,冰品業者出示檢驗報告表示,產品中有6樣檢驗都過關,但消費者仍不放心;安平路上布丁店家生意也大受影響,即使貼了公告,還是沒有顧客上門。

  黑心食品重創臺南小吃業,連沒用化制澱粉的傳統小吃、甜點店家,也都無辜遭受波及。

  觀光旅遊局長陳俊安表示,5年來,每年都有手作布丁入選府城伴手禮,光是安平路上就有10多間布丁店,可見手作布丁搶手,但受到黑心食材影響,店家業績都下滑,他希望消費者能相信優質店家,支持小吃與甜點。

相關焦點

  • 臺灣「毒澱粉」滾雪球 波及百年肉羹店(圖)
    臺灣「毒澱粉」滾雪球 波及百年肉羹店(圖)     百年肉羹店老闆娘歐惠宇得知消息後急出眼淚
  • 臺灣毒澱粉風波 - 新聞熱詞 - 東南網
    「衛生署」邀集臺灣食品、公共衛生、毒物、醫學等專家開會討論「毒澱粉」應對策略。最後,決定採納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傑梁等人建議,啟動「0527食品安全專案計劃」,要在最短時間內清除「毒澱粉」。其實,臺灣每次爆發大小食品安全事件,林傑梁都會成為眾所矚目的人物。因為他不但是臺灣首位臨床毒物學教授,在手術臺上救死扶傷,是腎臟解毒領域享譽海內外的「巨人」;他更樂於藉助各類媒體,教大眾行之有效的「解毒術」。
  • 「毒澱粉」襲擊全臺 馬英九:嚴懲不法廠商_海峽都市報電子版_海都...
    N本報駐臺記者 練仁福 海潮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毒澱粉」風波,讓許多小吃都淪陷,尤其彰化名產就是肉圓,這兩天生意少了四到八成,害得業者趕緊貼出檢驗報告自清。馬英九昨日首次就新近連發的食品安全事件表態,要求嚴懲不法廠商,加重罰則及業者責任,遏阻事件再次發生。
  • 臺媒稱臺灣關東煮、河粉摻毒澱粉 已查獲25噸
    中新網5月14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毒澱粉製成的粉圓(奶茶裡的珍珠)、黑輪(關東煮)流竄全臺。  臺灣「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食品組副組長馮潤蘭表示,該局今年三四月間曾經接獲民眾檢舉,指有業者為增加食品Q彈口感,在澱粉中添加未經核准的順丁烯二酸,下遊廠商製成的食品已大量流入市面。「衛生署」隨即建立檢驗技術,抽查市售產品。
  • 臺灣多種名吃被驗出毒澱粉 島內民眾罵賠掉臺灣信譽
    (圖片來自臺媒)   中國臺灣網5月28日消息 據臺灣媒體報導,毒澱粉風暴繼續擴大。臺灣出口至新加坡的11項澱粉製品被驗出含順丁烯二酸,包括知名阿甘綠茶、臺南上智關廟面、伯思美的珍珠粉圓;基隆廟口百年肉羹店中鏢,北市新驗5件黑輪也含毒。 對此,島內民眾痛罵黑心廠商,當局若再不上緊發條,將徹底輸掉臺灣信譽!
  • 臺灣現工業原料添加食品新案例 統一等中招
    黑化學製劑、工業原料都成了食品添加劑  「毒澱粉」重創臺灣美食形象  順丁烯二酸酐、乙烯二胺四醋酸二鈉……這些普通人完全沒聽說過的工業原料、化學物質,最近曝出竟被臺灣不法廠商加入澱粉等食品中。順丁烯二酸酐化制澱粉,臺灣食品衛生主管部門稱之為「問題澱粉」,媒體則不客氣地稱為「毒澱粉」。幾天來,在稽查人員的徹查下,臺灣從南到北,從珍珠奶茶、肉圓、蚵仔煎、甜不辣等使用澱粉類小吃,都發現了「毒澱粉」的蹤跡。正在大家談「毒澱粉」色變的時候,6月1日,又查出臺南一家企業涉嫌使用乙烯二胺四醋酸二鈉製作「洋菜粉」、「愛玉粉」,使用在愛之味、統一等品牌的布丁、仙草凍等食品中。
  • 「地溝油」風波不止 盤點近年來臺灣爆發的食品安全事件
    3年前,塑化劑事件震驚全臺,隨後「毒澱粉」、胖達人、「黑心油」接踵而來。近日,「地溝油」事件再度重創臺灣食品安全,知名企業紛紛中招,也使臺灣的形象嚴重受損。    盤點近年來臺灣頻頻爆發的食品安全事件,都可謂「觸目驚心」,民眾因食品安全再次惶恐不安,「金字招牌」失亦容易得亦難,臺灣食品安全也面臨著步步驚心!
  • 統一陷毒澱粉風波在臺灣下架 稱大陸產布丁安全
    遭毒澱粉波及 統一7款產品在臺灣下架  原料不同 統一布丁仍在銷售  晚報訊 由毒澱粉引發的食品安全風波在臺灣繼續發酵,近日,知名食品企業統一集團也牽涉其中,旗下7款食品被曝長期以來使用一家名叫立光農工公司的原料,而該公司使用工業級原料代替食品級原料。消息一出,統一在臺灣下架布丁等多款產品。
  • 臺灣媒體人的省思信:臺灣又讓大陸朋友們失望了
    抱歉,親愛的大陸朋友們,臺灣又讓你們失望了。和2011年5月那次如出一轍,臺灣美食王國的形象又敗在食品添加劑上。還記得2011年5月的「塑化劑」事件吧!同時,臺灣當局也明定,自2011年6月起,若相關食品未完成自我檢驗,一律禁止販賣原以為,這事兒就這麼過去了,廠商也應更謹慎點。不料,2年後,食品添加劑的問題,又捲土重來,讓臺灣食品業再次灰頭土臉。「問題澱粉」(或俗稱「毒澱粉」)風暴起源於5月份臺當局執行的食品檢驗。
  • 臺灣美食形象區:舌尖上的臺灣味道
    臺灣美食形象區:舌尖上的臺灣味道 2012-10-10 09: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編輯:王思羽  中國臺灣網10月10日青島消息  臺灣美食種類繁多,小吃更是不可勝數,幾乎每個市縣都有著引以為傲的特色食品。
  • 臺灣基隆抽檢發現肉羹含毒澱粉
    食品夥伴網訊  據臺灣"中央社"消息,臺灣基隆市衛生局27日表示,在基隆廟口夜市營業的"天一香肉羹順"被檢出使用的地瓜粉含有順丁烯二酸101.76ppm。    基隆市衛生局因應順丁烯二酸事件,經持續抽驗基隆自製及販售食品後,已完成第一批產品檢驗計11件,其中一件在基隆廟口夜市營業的"天一香肉羹順"被檢出含有順丁烯二酸101.76ppm;廠家對此也感到無奈,明明使用較高價的澱粉製作肉羹,但卻遭到波及。    衛生局表示,廠家現已重新進用經送驗合格的地瓜粉製作肉羹,衛生局並將原料粉及肉羹再次送驗確認。
  • 臺灣連續出現食品安全問題 毒澱粉擴散引恐慌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林曦】 下班在路邊買杯珍珠奶茶犒賞自己,小心裏面的粉圓可能是毒澱粉;在超市買的「義美小泡芙」是過期原料製作的;到五星級飯店吃飯總安全吧,也難說,原料商篡改標識把過期食材賣了進去。如今,臺灣人的生活如此危機四伏,島內輿論也不禁開始反思。更讓臺灣難堪的是,這些黑心食品可能已經流入大陸。
  • 臺灣成大李俊璋:洗腎不能和「毒澱粉」劃等號
    華夏經緯網5月2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成大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主任李俊璋表示,只要沒有長期大量服用順丁烯二酸,不至於造成腎臟嚴重損傷,他不認為毒澱粉與腎臟病之間有直接的關聯性。 他表示,林傑梁認為南部爆發毒澱粉事件,無怪乎南部民眾洗腎比率高,他認為兩者間不能劃上等號,原因是腎臟病有多重原因。
  • 餿水油恐成臺灣負面印象 學者:打擊"美食寶島"形象
    華夏經緯網9月12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餿水油」事件重創形象,擔心消費者將有害油品吃下肚,上海市政府發出公告,要求所有和臺灣地區相關的食品,都必須出示合格證明!除了銷到島外的食品業績掉,臺灣夜市和攤販也是最直接的受害者,因為食安風暴讓遊客卻步。
  • 臺灣「毒澱粉」事件尚未平息,又來了「黑心原料」 - 現代快報多...
    臺灣「毒澱粉」風暴尚未平息,又爆出新的「黑心原料」問題。臺南市立光農工公司近日涉嫌銷售過期原料和將工業用原料防腐劑用於食品原料中,讓不少合作業者連帶受到影響,像是愛之味、統一等大廠,製成的豆花、布丁、冰激凌等產品,還有開喜豆花和知名商家依蕾特的奶酪都榜上有名,消費者都想問,現在到底什麼食品是安全的?
  • 衛生局搜查桃園5大夜市 驚見390公斤毒澱粉
    華夏經緯網5月2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桃園縣衛生局24日晚間出動40人進行夜市食品安全稽查,範圍遍及中壢觀光夜市、桃園觀光夜市、桃園御花園觀光夜市、南崁五福夜市等5大夜市,共328家攤商,並查獲使用違規化制澱粉達390公斤,已責令退回臺中市的上遊廠商。
  • 臺灣小吃又「躺槍」 臺灣老字號食油企業被查造假
    「花生油不含花生」、「辣椒油沒有辣椒」,臺灣一家名為「大統」的食油生產企業近日被查出九成油品造假,甚至有的還添加銅葉綠素等有毒物質。對此,消費者固然膽戰心驚,相信最憤怒的應該是小吃店主——臺灣小吃又「躺槍」了。   據介紹,成立36年的「大統」是臺灣的老字號,在臺灣食用油市場佔有率達10%。
  • 德媒指責臺灣珍奶有毒 臺商稱符合德國標準
    根據德國《明鏡》周刊上月23日的網絡報導,一杯珍珠奶茶的熱量可能是五百大卡以上,除了令人發胖,報導還援引德國學者的話稱「珍珠奶茶含有毒成分」;北萊茵工業大學和儀器製造廠的研究發現,「珍珠」含對人體健康有害的禁用物質,可能提高致癌的機率或是引起過敏。
  • 臺灣年度十大消費新聞 毒筷油價減肥藥列"三甲"
    臺中市衛生人員追查毒菠菜流向,其中有業者把進口的「混裝沙拉」下架(圖後方上層菜架),衛生檢疫人員把下架的生菜帶回化驗。(來源:臺灣《聯合報》) 島內油價問題成為消費所關注 (來源:臺灣東森新聞)